正在阅读:

延续性及其局限 ——评《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延续性及其局限 ——评《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

霍夫斯塔特提醒人们以延续性为核心重新认识美国政治传统,这一提醒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但是时代的变化也要求人们对美国共同信念的认识不能停留在霍夫斯塔特所提供的广度上,必须对其进行扩充。

1943年,年仅27岁的理查德·霍夫斯塔特在马里兰大学开始了《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一书的写作。此书在1948年初版,并在自那之后的几十年来畅销不绝,影响遍及专业的历史学者和普通读者。《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由导言和十二篇独立成文的、夹叙夹议的系列文章组成。这十二篇文章中,作者选取了十位代表“美国政治情绪主流”的人物以及两个具有同样意义的群体为他们单独立传,分别有开国先驱、杰斐逊、卡尔霍恩、林肯、温德尔·菲林普斯、赞成政党分肥制的人们、布赖恩、西奥多·罗斯福、伍德罗·威尔逊、胡佛与富兰克林·罗斯福。霍夫斯塔特在写作过程中着意强调他们作为“大众思想领袖”的身份,[1]以一种“偶像破坏性”[2]的口吻对他们进行评议。书末附有《参考书目说明》,在其中作者列出了他所引用的事实的主要出处和直接影响其看法的著作。[3]

早在没得到项目支持之前,霍夫斯塔特就开始了对这些公众人物的书写,因此起初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目的。[4]他坦言自己在写作此书时,“脑海里甚至连一个中心主题或论点都没有”,“就连长达六页的导言也是他在编辑的坚持下才勉强交稿的”[5]。但由于人的价值倾向毕竟有着一贯性,或许起初并没有刻意设计,最终成书的《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中的十二篇文章却一致且明晰地传达了霍夫斯塔特的一个价值观念及时代关怀。这一关怀在导言开头所引用的约翰·道斯·帕索斯的一句话中得到了集中体现:“但凡变革危机之际,理智便有深陷恐惧之虞,世代延续之感就可以成为延伸越过当前恐惧的一条生命线。”[6]霍夫斯塔特写作此书的1940年代,美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处于动荡之中,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给人们带来深深的阴影,法西斯主义虽然被消灭但其幽灵仍旧笼罩着全人类,苏共的发展在美国引发“赤色恐慌”,自由主义包括学术自由都受到打压,这些事件让美国人陷入恐惧和怀疑的泥淖之中。在这个时代背景之下,美国政治史领域出现了一股反叛进步主义史学的思潮,这股思潮认为进步主义过分突出美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冲突,这种历史叙述让人只看得到分歧,掩盖了美国历史中舆论的一贯性,弱化了人们对美国政治传统中的共同信念的认同。进步主义史学一味强调冲突的历史叙述将造成人们对美国政治和文化根基的一致性的忽视甚至怀疑;霍夫斯塔特认为,在动荡不安的年代,这甚至会动摇美国传统的基础。《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被认为是反进步主义史学的学术代表作。[7]在书中,霍夫斯塔特表达了在动荡变革的时代应该以延续性、契合性、一致性等为核心重新理解美国的政治传统的观点,并称他的写作将“在不忽略重大冲突的同时注意中心信仰,并追溯其适应不同时代和不同利益而发生的变化。”[8]

在《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这本著作中,霍夫斯塔特集中关注美国政治传统的共同趋向;而这个共同趋向,在他看来,主要涉及以下中心信仰:“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性、个人处置私有财产和用其投资的权利、机会的价值、私利和自主在宽松的法律限度内向有限的社会秩序自然演化等”,政治的任务就是维护这些信念所主导的“竞争的世界”。[9]在全书十二章中,霍夫斯塔特通过整合大量的涉及领袖们及与之相关的人物的公众生活和私人生活,以及时代大环境的材料,附之以他极具洞察力的评论,书写了领袖人物们是如何为了扶持和维护这个以财产为主导的“竞争的世界”,去使用各种各样的政治手段、去发展政党力量、去迎合或操纵社会舆论的;以领袖人物为主线,霍夫斯塔特向读者们展示了美国历史传统的连贯性及其流变。篇幅有限,下文挑选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章节,对其内容进行简要的比较介绍:

在第一章《开国先辈:现实主义的时代》中,霍夫斯塔特认为宪法制定者们是温和的共和主义者,他们不相信人民,但又主张政府必须以人民为基础而不应走向专制,最终定下建立一个平衡的政府的方案,迫使各个利益集团相互制衡。开国先辈们认为政府的根基是财产,自由的最重要内涵是拥有和配置财产的自由,只有拥有财产的、有价值的人才拥有自由;他们追求自由而不追求民主,认为民主意味着民众不受限制,将导致财产的任意再分配并毁灭自由的根基。开国先辈们成功创造了一个共和国,在那里联邦政府为有产者提供稳定的竞争环境,同时这个联邦政府也因对有产者的偏倚呈现出极强的阶级动机。[10]

第五章《林肯与自我奋斗的神话》,这一章的叙述与其说是讲述林肯自我奋斗的神话,毋宁说是为其褪去了神圣外衣,将林肯请下了神坛。霍夫斯塔特分析道,林肯对奴隶制的立场体现了一种“掺杂着实用主义目的的正义感”[11],而非人道主义。作为一名政治家,林肯首先并不是从道义的角度去理解奴隶制废除的必要性,而是从缓和南北关系以维护联邦统一、限制奴隶制扩张以维护北部自由州的普通白人劳工利益等角度出发去思考对奴隶制存废问题的解决。最后不得不宣布废除奴隶制不过是因为其他较为不彻底的政策都以失败告终,霍夫斯塔特认为林肯“使命在于维护,但却身不由己地成为解放者”[12]。而关于南北战争的目的,霍夫斯塔特引用林肯的一段话,以证明战争是为了维护联邦统一,而联邦存在的最终目的是为公众创造一个自由的社会,保护自由劳动的制度,创造公平竞争的机会。[13]

林肯和开国先辈们各自的政治活跃期之间相隔半个余世纪,面临的问题从如何制定宪法、建立共和国到如何考量奴隶制的存废、如何维护联邦统一。在这期间表面上的冲突和矛盾已经发生极大的变化,站上政治舞台的利益主体已经不一样,但霍夫斯塔特睿智地指出,“随着经济秩序的变化,一种物质利益会在适当时机为另一种所取代,但原先已为人们广泛接受的思想却会一次又一次地去适应新情况,只是略作修改而已。”[14]在其他章节中,霍夫斯塔特意欲传达的核心思想也是如此,霍夫斯塔特笔下的政治家们几乎都是在既有的共同思想框架之内默契地维稳一个“竞争的世界”,虽然他们为之辩护的利益主体不尽相同。但是最后一章的富兰克林·罗斯福被视为例外。霍夫斯塔特认为罗斯福虽然是一个有力的领导者,能认识到传统的无力且有创新之勇,但罗斯福新政成效不多,却破坏了美国既有的传统,又没能使一种新的观念在美国扎根,这让美国自由主义在罗斯福去世后丧失了方向。霍夫斯塔特称富兰克林·罗斯福为自由主义政治家中的佼佼者,但却对他评价不高。[15]在这之中,霍夫斯塔特传达了一个观点,即对国家的长期发展而言,默契一致的共同信念,比能力出众但单打独斗的政治英雄更为重要。

在描述和评议这个具有一贯性的政治传统及其领袖的时候,霍夫斯塔特不时辛辣地讽刺一两句,有时甚至对政治领袖进行毫不留情地批判,但是他的挖苦所指向的往往都是维护政治传统的非理智手段而非传统本身。虽然他指出了美国的民主是贪欲的而非博爱的,[16]且其从联邦制宪时代开始,美国政治就“对有产者的利益表现出有益的偏倚”[17],但他并没有立场鲜明地去批判美国传统的共同信念的这一阴暗面,也没大义凛然地提出应对此做出修正。霍夫斯塔特深知美国的政治传统在某些方面是无力的,却总是在强调传统的重要性。对于这个无论是道德上还是实践上都不完美的政治传统,霍夫斯塔特的态度颇有些暧昧不明,他指出其缺陷,与此同时又将其历史化,通过历史化让这些缺陷趋于正当。这样的态度跟他所处的动荡变革的时代密切相关,混乱时代的当务之急是维护传统的根基,霍夫斯塔特写作的目的是为了重塑共同观念、重建集体心态而非其他,传统即便不是完美的也有必要负重前行。他的白人精英知识分子身份或许也对他价值中立的立场产生一定影响,他既有能够洞见美国充满阴谋、纷繁复杂的政治传统的犀利眼光,又因为身为其中的既得利益者而不认为应轻易变革。 

如今这本书依旧畅销,在学术界依旧受到关注,且其中有关维护政治传统的洞见依旧深刻,作者略带讽刺的笔法依旧让人耳目一新,但是与此同时,它的核心观点的局限也必须被注意到。霍夫斯塔特的大前提是美国的政治传统的和谐一致,认为敌对思想虽然会冒头,却会被主流裹挟。而在《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成书十余年后的1960年代,美国的政治动荡、全民性的灾难冲突,即已证明了其中有关美国政治传统的一贯性,冲突可被主流裹挟的观点必须做出修正[18]。霍夫斯塔特提醒人们以延续性为核心重新认识美国政治传统,这一提醒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但是时代的变化也要求人们对美国共同信念的认识不能停留在霍夫斯塔特所提供的广度上,必须对其进行扩充。

[1]理查德·霍夫斯塔特:《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崔永禄、王忠和译,周颖如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6页。

[2]希恩·魏伦茨:《1907年以来的美国政治史和政治史家》,杜华译,《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众号,http://mp.weixin.qq.com/s/tJF2bijCdmHV1-Mv6Cw4AA(浏览于2017.11.28),原文载于《美国历史杂志》,2007年4月刊。

[3]《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第351页。

[4]杰克·鲍勒:《他的新书总被证明是智力世界的大事件》,孙微译,《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众号,http://mp.weixin.qq.com/s/RW34f8iMBJjE0D-ik2T3gA(浏览于2017.11.28)。

[5]大卫·格林伯格:《一本历史书何以畅销半世纪》,张舒译,《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众号,http://mp.weixin.qq.com/s/XFOY0zLOxm6-kJliE1rW-A(浏览于2017.11.28),原文载于《大西洋月刊》,1998年11月刊。

[6]《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第1页。

[7]《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被视为共识学派的开山之作,但是霍夫斯塔特本人并不承认他属于这个学派。参考《他的新书总被证明是智力世界的大事件》。

[8]《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第5页。

[9]同上,第4页。

[10]同上,第7-20页。

[11]同上,第108页。

[12]同上,第132页。

[13]同上,第93-135页。

[14]《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第5页。

[15]同上,第3页。

[16]同上,第4页。

[17]同上,第19页。

[18]《1907年以来的美国政治史和政治史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延续性及其局限 ——评《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

霍夫斯塔特提醒人们以延续性为核心重新认识美国政治传统,这一提醒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但是时代的变化也要求人们对美国共同信念的认识不能停留在霍夫斯塔特所提供的广度上,必须对其进行扩充。

1943年,年仅27岁的理查德·霍夫斯塔特在马里兰大学开始了《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一书的写作。此书在1948年初版,并在自那之后的几十年来畅销不绝,影响遍及专业的历史学者和普通读者。《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由导言和十二篇独立成文的、夹叙夹议的系列文章组成。这十二篇文章中,作者选取了十位代表“美国政治情绪主流”的人物以及两个具有同样意义的群体为他们单独立传,分别有开国先驱、杰斐逊、卡尔霍恩、林肯、温德尔·菲林普斯、赞成政党分肥制的人们、布赖恩、西奥多·罗斯福、伍德罗·威尔逊、胡佛与富兰克林·罗斯福。霍夫斯塔特在写作过程中着意强调他们作为“大众思想领袖”的身份,[1]以一种“偶像破坏性”[2]的口吻对他们进行评议。书末附有《参考书目说明》,在其中作者列出了他所引用的事实的主要出处和直接影响其看法的著作。[3]

早在没得到项目支持之前,霍夫斯塔特就开始了对这些公众人物的书写,因此起初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目的。[4]他坦言自己在写作此书时,“脑海里甚至连一个中心主题或论点都没有”,“就连长达六页的导言也是他在编辑的坚持下才勉强交稿的”[5]。但由于人的价值倾向毕竟有着一贯性,或许起初并没有刻意设计,最终成书的《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中的十二篇文章却一致且明晰地传达了霍夫斯塔特的一个价值观念及时代关怀。这一关怀在导言开头所引用的约翰·道斯·帕索斯的一句话中得到了集中体现:“但凡变革危机之际,理智便有深陷恐惧之虞,世代延续之感就可以成为延伸越过当前恐惧的一条生命线。”[6]霍夫斯塔特写作此书的1940年代,美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处于动荡之中,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给人们带来深深的阴影,法西斯主义虽然被消灭但其幽灵仍旧笼罩着全人类,苏共的发展在美国引发“赤色恐慌”,自由主义包括学术自由都受到打压,这些事件让美国人陷入恐惧和怀疑的泥淖之中。在这个时代背景之下,美国政治史领域出现了一股反叛进步主义史学的思潮,这股思潮认为进步主义过分突出美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冲突,这种历史叙述让人只看得到分歧,掩盖了美国历史中舆论的一贯性,弱化了人们对美国政治传统中的共同信念的认同。进步主义史学一味强调冲突的历史叙述将造成人们对美国政治和文化根基的一致性的忽视甚至怀疑;霍夫斯塔特认为,在动荡不安的年代,这甚至会动摇美国传统的基础。《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被认为是反进步主义史学的学术代表作。[7]在书中,霍夫斯塔特表达了在动荡变革的时代应该以延续性、契合性、一致性等为核心重新理解美国的政治传统的观点,并称他的写作将“在不忽略重大冲突的同时注意中心信仰,并追溯其适应不同时代和不同利益而发生的变化。”[8]

在《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这本著作中,霍夫斯塔特集中关注美国政治传统的共同趋向;而这个共同趋向,在他看来,主要涉及以下中心信仰:“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性、个人处置私有财产和用其投资的权利、机会的价值、私利和自主在宽松的法律限度内向有限的社会秩序自然演化等”,政治的任务就是维护这些信念所主导的“竞争的世界”。[9]在全书十二章中,霍夫斯塔特通过整合大量的涉及领袖们及与之相关的人物的公众生活和私人生活,以及时代大环境的材料,附之以他极具洞察力的评论,书写了领袖人物们是如何为了扶持和维护这个以财产为主导的“竞争的世界”,去使用各种各样的政治手段、去发展政党力量、去迎合或操纵社会舆论的;以领袖人物为主线,霍夫斯塔特向读者们展示了美国历史传统的连贯性及其流变。篇幅有限,下文挑选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章节,对其内容进行简要的比较介绍:

在第一章《开国先辈:现实主义的时代》中,霍夫斯塔特认为宪法制定者们是温和的共和主义者,他们不相信人民,但又主张政府必须以人民为基础而不应走向专制,最终定下建立一个平衡的政府的方案,迫使各个利益集团相互制衡。开国先辈们认为政府的根基是财产,自由的最重要内涵是拥有和配置财产的自由,只有拥有财产的、有价值的人才拥有自由;他们追求自由而不追求民主,认为民主意味着民众不受限制,将导致财产的任意再分配并毁灭自由的根基。开国先辈们成功创造了一个共和国,在那里联邦政府为有产者提供稳定的竞争环境,同时这个联邦政府也因对有产者的偏倚呈现出极强的阶级动机。[10]

第五章《林肯与自我奋斗的神话》,这一章的叙述与其说是讲述林肯自我奋斗的神话,毋宁说是为其褪去了神圣外衣,将林肯请下了神坛。霍夫斯塔特分析道,林肯对奴隶制的立场体现了一种“掺杂着实用主义目的的正义感”[11],而非人道主义。作为一名政治家,林肯首先并不是从道义的角度去理解奴隶制废除的必要性,而是从缓和南北关系以维护联邦统一、限制奴隶制扩张以维护北部自由州的普通白人劳工利益等角度出发去思考对奴隶制存废问题的解决。最后不得不宣布废除奴隶制不过是因为其他较为不彻底的政策都以失败告终,霍夫斯塔特认为林肯“使命在于维护,但却身不由己地成为解放者”[12]。而关于南北战争的目的,霍夫斯塔特引用林肯的一段话,以证明战争是为了维护联邦统一,而联邦存在的最终目的是为公众创造一个自由的社会,保护自由劳动的制度,创造公平竞争的机会。[13]

林肯和开国先辈们各自的政治活跃期之间相隔半个余世纪,面临的问题从如何制定宪法、建立共和国到如何考量奴隶制的存废、如何维护联邦统一。在这期间表面上的冲突和矛盾已经发生极大的变化,站上政治舞台的利益主体已经不一样,但霍夫斯塔特睿智地指出,“随着经济秩序的变化,一种物质利益会在适当时机为另一种所取代,但原先已为人们广泛接受的思想却会一次又一次地去适应新情况,只是略作修改而已。”[14]在其他章节中,霍夫斯塔特意欲传达的核心思想也是如此,霍夫斯塔特笔下的政治家们几乎都是在既有的共同思想框架之内默契地维稳一个“竞争的世界”,虽然他们为之辩护的利益主体不尽相同。但是最后一章的富兰克林·罗斯福被视为例外。霍夫斯塔特认为罗斯福虽然是一个有力的领导者,能认识到传统的无力且有创新之勇,但罗斯福新政成效不多,却破坏了美国既有的传统,又没能使一种新的观念在美国扎根,这让美国自由主义在罗斯福去世后丧失了方向。霍夫斯塔特称富兰克林·罗斯福为自由主义政治家中的佼佼者,但却对他评价不高。[15]在这之中,霍夫斯塔特传达了一个观点,即对国家的长期发展而言,默契一致的共同信念,比能力出众但单打独斗的政治英雄更为重要。

在描述和评议这个具有一贯性的政治传统及其领袖的时候,霍夫斯塔特不时辛辣地讽刺一两句,有时甚至对政治领袖进行毫不留情地批判,但是他的挖苦所指向的往往都是维护政治传统的非理智手段而非传统本身。虽然他指出了美国的民主是贪欲的而非博爱的,[16]且其从联邦制宪时代开始,美国政治就“对有产者的利益表现出有益的偏倚”[17],但他并没有立场鲜明地去批判美国传统的共同信念的这一阴暗面,也没大义凛然地提出应对此做出修正。霍夫斯塔特深知美国的政治传统在某些方面是无力的,却总是在强调传统的重要性。对于这个无论是道德上还是实践上都不完美的政治传统,霍夫斯塔特的态度颇有些暧昧不明,他指出其缺陷,与此同时又将其历史化,通过历史化让这些缺陷趋于正当。这样的态度跟他所处的动荡变革的时代密切相关,混乱时代的当务之急是维护传统的根基,霍夫斯塔特写作的目的是为了重塑共同观念、重建集体心态而非其他,传统即便不是完美的也有必要负重前行。他的白人精英知识分子身份或许也对他价值中立的立场产生一定影响,他既有能够洞见美国充满阴谋、纷繁复杂的政治传统的犀利眼光,又因为身为其中的既得利益者而不认为应轻易变革。 

如今这本书依旧畅销,在学术界依旧受到关注,且其中有关维护政治传统的洞见依旧深刻,作者略带讽刺的笔法依旧让人耳目一新,但是与此同时,它的核心观点的局限也必须被注意到。霍夫斯塔特的大前提是美国的政治传统的和谐一致,认为敌对思想虽然会冒头,却会被主流裹挟。而在《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成书十余年后的1960年代,美国的政治动荡、全民性的灾难冲突,即已证明了其中有关美国政治传统的一贯性,冲突可被主流裹挟的观点必须做出修正[18]。霍夫斯塔特提醒人们以延续性为核心重新认识美国政治传统,这一提醒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但是时代的变化也要求人们对美国共同信念的认识不能停留在霍夫斯塔特所提供的广度上,必须对其进行扩充。

[1]理查德·霍夫斯塔特:《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崔永禄、王忠和译,周颖如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6页。

[2]希恩·魏伦茨:《1907年以来的美国政治史和政治史家》,杜华译,《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众号,http://mp.weixin.qq.com/s/tJF2bijCdmHV1-Mv6Cw4AA(浏览于2017.11.28),原文载于《美国历史杂志》,2007年4月刊。

[3]《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第351页。

[4]杰克·鲍勒:《他的新书总被证明是智力世界的大事件》,孙微译,《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众号,http://mp.weixin.qq.com/s/RW34f8iMBJjE0D-ik2T3gA(浏览于2017.11.28)。

[5]大卫·格林伯格:《一本历史书何以畅销半世纪》,张舒译,《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众号,http://mp.weixin.qq.com/s/XFOY0zLOxm6-kJliE1rW-A(浏览于2017.11.28),原文载于《大西洋月刊》,1998年11月刊。

[6]《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第1页。

[7]《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被视为共识学派的开山之作,但是霍夫斯塔特本人并不承认他属于这个学派。参考《他的新书总被证明是智力世界的大事件》。

[8]《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第5页。

[9]同上,第4页。

[10]同上,第7-20页。

[11]同上,第108页。

[12]同上,第132页。

[13]同上,第93-135页。

[14]《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第5页。

[15]同上,第3页。

[16]同上,第4页。

[17]同上,第19页。

[18]《1907年以来的美国政治史和政治史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