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深受中国人厚爱和重视,也是画家极喜描绘的传统题材。
绘画史上,历代可见画马能手,之前,我们推荐过元朝的赵孟頫,以及他的儿子赵雍的画马作品。
元 赵孟頫 《秋郊饮马图》卷
其他的画马高手还有像唐朝的韩幹、陈闳、韩滉、韦偃,五代的胡瓌、李赞华,宋朝的李公麟,明朝的张穆等。
唐 韩幹 《照夜白图卷》
传统中国画家在创作时,观察物象时偏重于感悟、记忆,偏重于总体的把握,注重默写。
中国绘画史上有一位“洋人”,用一种新颖的“中西合璧”的绘画风格描画马,他就是郎世宁。
1688年(清 · 康熙二十七年),郎世宁出生在意大利米兰,1715年(清 · 康熙五十四年)年甫弱冠的郎世宁以传教士身份抵达澳门。他按照当时欧洲来华传教士取汉名的做法给自己取了一个汉名——郎世宁。
到中国的当年11月,郎世宁获康熙皇帝召见,当时康熙皇帝六十多岁,酷爱艺术与科学。郎世宁曾在意大利受过系统的美术训练,虽然康熙帝不赞成郎世宁所信仰的宗教,却把他当做一位艺术家看待,甚为礼遇。
郎世宁 《柳荫双骏图》
在康熙末期,郎世宁便以其画艺供奉中国的皇室,开始了他宫廷艺术家的生活。郎世宁根据自身的观察体会创作了大量画马的作品。画中之马并不确指某一名驹,而是在综合、融汇各种马匹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这些作品由于不是对着某匹马写生,所以更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因而画中马匹显得更为活泼自然、生动有趣。
郎世宁 《郊原牧马图》卷
这些画马作品大多为了说明社会上的人才遇到太平盛世,为明君所赏识和重用。郎世宁不厌其烦地反复画着姿势大同小异的马匹,也是为了要博取皇帝的欢心,感激其知遇之恩。
郎世宁 《百骏图》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百骏图》局部
作为御用画家的郎世宁一而再再而三地描绘“八骏图”,用意也是显而易见的,即以笔下的骏马来歌功颂德。除了最直观的矫健骏马,似乎还能感受到帝王由此产生的满足和慰藉。
郎世宁 《八骏图》
郎世宁 《八骏图》
在郎世宁大量关于马的作品中,还有一类作品值得关注,就是写生画。
郎世宁 《爱乌罕四骏图》
这些马其实是奉皇帝之命,对照真马所画的。这些马都是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向皇帝进献的贡品。
郎世宁 《自在驈图》
郎世宁 《英骥子图》
许多画上还写明马的名称,是由何部落何人所进献,马的色泽、身高、体长等信息,描绘上也极为细致逼真。
郎世宁 《万吉骦图》
郎世宁笔下的马匹自然与中国画家作品区别明显。
郎世宁 《阚虎骝图》
郎世宁画马观察方法是欧洲的,偏重于写生,描绘时注重马匹的解剖和结构,其皮毛质感的表现,用细密短促的线条来塑造马匹的外形。
郎世宁 《狮子玉图》
郎世宁自康熙五十四年(1715)来到中国,在乾隆三十一年(1766)去世,一共在华呆了51年,为二百余年前中国与欧洲的文化艺术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