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过去的2017年,除了iPhone X、华为Mate10等不多几部机型有所看点以外,智能手机领域整体似乎波澜不惊,创新力匮乏。但看似平庸的2017年其实酝酿了诸多新技术,2018年有望开启智能手机新一轮的创新周期,最大的推动力就是AI、AR、5G、新型面板等技术的同步成熟与融合。我们认为2018年智能手机将呈现出以下九大趋势。
一、人工智能全面应用
2007年iPhone的横空出世,开启了手机的新纪元,并推动了移动物联网的发展。十年之后的2017年,火热的人工智技术开始进入手机。2018年,手机有望进入到下一个纪元——智慧手机时代,而其最大推动力必将是人工智能技术。
● 更聪明的智能助理将进驻到更多手机
2018年,更聪明的智能助理将会被越来越多的手机所采用,智能助理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有点傻傻的语音问答工具,受益于深度学习、更多传感器的使用和不同应用数据隔阂被打破,它正进化成体贴的个人助理,越来越能基于真实的情景应答或主动管理用户的需求。比如一名用户中午远程控制电饭煲18:30开始煮饭,快下班时被客户约出去吃饭忘记取消,智能助理在后台取消了电饭煲的蒸饭指令。
现今的语音助理对比6年前诞生的Siri,“智商”已经进步了一大截,比如华为的手机助理听到“手机变卡” 就会自动清理手机,三星的Bixby语音助理能够帮助用户用将最近的几张照片发朋友圈。而智能助理的芯片化将加速其普及速度,12月初,百度和高通达成合作,将百度DuerOS智能助理预植入高通骁龙芯片,手机厂商采用将更为便捷。
● 人工智能多层级应用
2017年人工智能在手机芯片、系统、软件中都开始应用。如苹果和华为在手机处理器中采用了AI芯片,手机可以在不联网状态下翻译文字,在实时图像识别处理方面比CPU速度快数十倍、耗电量却更少;华为还在手机系统中融入了深度学习技术,可以让手机的流畅度保持更久;而越来越多的手机应用中也开始融入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推送更精准的商品,提升拍照拍照能力,实现更智能相册管理。而我们预测2018年AI在芯片、系统、应用、终端云中的应用都将加快。
二、AR将为手机增添更多乐趣
2017年苹果和谷歌皆推出了AR开发者平台,借助这两个平台,AR应用有望在2018年大规模涌现,数亿的手机用户将通过现有设备在网购、家具挑选、游戏中享受更直观、更有沉浸感、更有趣味性的体验。
早在2014年,谷歌就开始经营名为Project Tango增强现实项目,并在2016年与联想合作推出了配备专门传感器的Phab2 Pro手机。而2016年AR游戏《宠物小精灵 Go》在全球的火爆,刷新了谷歌和苹果对AR的认识,让用户快速低成本获取AR带来的体验才是关键。因此,谷歌逐步放弃需要额外硬件支撑的Tango,推出适用普通安卓设备的ARCore平台。而苹果在6月也发布了ARKit 平台,支持iPhone 6s以后的机型。2018年,有数亿部手机将能够体验到AR应用。
三、手机显示技术有望发生颠覆性变革
智能手机一直在更大的屏幕和更佳的握持感之间艰难平衡,2018年除了全面屏的普及,折叠屏手机将会到来。
● 全面屏手机普及
全面屏可以说是2017年手机领域的最大的热点之一。但目前的全面屏手机,还不怎么“全面”,屏占比大多在80%左右,三星S8是84%,iPhone X是81%。但受制于韩系厂商的垄断优势,国内的京东方、天马等供应商的产能和良品率限制,多数全面屏手机的发货量受到影响。
2018年全面屏手机将全面爆发,全面屏将成为新机的标配。而旗舰手机的屏占比将会进一步提升,综合产业链的各路消息显示,三星S9屏占比将提升到90%,苹果在明年的2-3款机型将全部采用全面屏,华为P11也将采用异形全面屏,不过刘海要显著小于iPhone X。但新技术的进步往往不能一蹴而就,全面屏的“刘海”或“长额头”方案可能长期存在,这时候翻转镜头设计或许会被部分厂商重新采用。
● 折叠屏手机上市
2018年,真正意义上的折叠屏手机可能会上市发售,苹果、LG、华为、三星都在押注该类机型。2017年10月,中兴发布拥有两块屏幕的折叠手机天机Axon M,但由于采用了两块传统屏幕折叠拼接的方式,在组合显示时两条边框形成的黑条有明显的割裂感,并没有给人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今年9月,三星移动部门总裁高东镇向媒体表示,三星“折叠手机”是真实存在的,并且肯定会在明年正式发布,在2011年该公司就展示过可折叠手机的原型机,弯折10万次也只会让屏幕中央区域的亮度降低6%。而苹果在美国申请了可折叠屏幕专利,并与LG合作为iPhone开发可折叠的OLED屏幕。
四、屏下指纹&人脸解锁将成为主流的解锁方式
手机解锁方式从密码认证逐步发展到了生物识别阶段,目前常见的生物识别分为指纹、虹膜识别、面部识别。我们认为,屏下指纹和和人脸识别是未来几年最重要的两种生物识别方式。
● 屏下指纹铁定上市
2018年屏下指纹铁定要来了!2016年手机产业链就传出要屏下指纹要商用的消息,但直到今年依然没有被在售手机搭载。好消息是知名硬件供应商Synaptics在近日发布了全球首款量产的屏下指纹传感器,并联合vivo在明年推出屏下指纹手机。本月苹果在美国和欧洲获得了屏下指纹识别专利,此前三星在韩国也申请了相关专利,韩媒消息显示LG也搞定了该项技术,可能会在明年CES随新机面世。
● 更多厂商跟进三维人脸识别
2017年可以称为手机人脸识别的元年,大部分手机厂商开始采用人脸识别技术,配合部分机型支持的抬手亮屏功能,能够瞬间进入手机主界面,使用非常便捷。但目前绝大部分面部识别技术都是基于二维平面,可以通过用户照片等方式轻易破解。苹果子在iPhone X上首发的Face ID是一个特例,其基于三维成像的图像识别技术,准确率能达到1/1000000,比Touch ID高20倍。从目前的用户使用情况看,安全性和速度都值得信赖。而11月华为发布与FaceID类似的“点云深度相机”技术,号称能够检测人脸的30万个点,是Face ID的10倍,实现更高的准确度,我们猜测该技术很可能会在明年2月份发布的P11上得到应用。2018年,我们应该会看更多厂商会跟进三维人脸识别技术。
五、5G手机小范围量产
2018年底一些厂商可能会小范围量产5G手机。目前,5G的研发和部署进展顺利,德国电信已经正式推出全球首个5G商用网络,华为的智能手机mate10开始支持4.5G网络。高通在香港成功基于一款5G调制解调器芯片组实现5G数据连接,该执行副总裁克里斯蒂安诺称自己手上已拿了一款5G智能手机样品。只是和4G手机初期类似,因为运营商的网络没有大范围铺设完成,享受5G的区域应该比较有限。
六、手机背面设计将更有创意
随着全面屏的到来,手机的正面会越来越失去特色,辨识度将更多由后面板承担。2018年,手机厂商应该会加大在手机背面和边框的上做文章,全新的配色、工艺、材质有望开始使用。该方面没落的HTC的探索值得借鉴,从2008年代工第一步安卓手机依赖,该公司在手机的工业设计和工艺探索上总能让人耳目一新,其2013年的产品One M7的全金属机身为诸多厂商仿效,而近两年为谷歌设计代工的Pixel手机的撞色设计更是独树一帜。2017年,HTC在U11更是在手机背面的玻璃中融入了高折射率的矿物质,随着光线的变化显现出不同颜色,最新发布的U11+更是采用了半透明的背壳设计,让NFC线圈约隐约现。同样,苹果几度采用的玻璃机身、Moto曾采用的定制后盖、华为从P9开始在旗舰手机上采取的撞色设计都是不错的探索。
本文章由公众号“互联网义见”原创,作者为互联网分析师宋谨,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