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周新书推荐】“文学史不是一幅风景画 而是一个战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周新书推荐】“文学史不是一幅风景画 而是一个战场”

本周关键词:张大春、尤利西斯、罗曼诺夫王朝、耶路撒冷……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3》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3》
《巴黎评论》编辑部 编  杨少荣等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年1月

读了作家的作品,为什么还想要读作家的访谈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或许是希望从中一窥作品之外的私人信息。纳博科夫就曾说,“我的小说很少给我表达私人见解的机会,所以才会偶尔接受那些的聪明的采访者的一大推提问。”通过这些“聪明的”访谈,作家呈现出了他们隐藏在作品背后的另一面,也偶尔会暴露了其创作或生活中不为人知的怪癖。

如果你想要通过访谈来了解你喜爱的作家们,那么《巴黎评论》的“作家访谈”栏目绝对不容错过。《巴黎评论》1953年创刊于巴黎,1973年将编辑部搬到纽约,是二战后最有影响力的英文文学期刊之一。“作家访谈”(Writers at Work)则是它最著名的“招牌”栏目,自1953年创刊号对E.M.福斯特的专访至今,“作家访谈”总共刊载了三百多位作家的专访,几乎囊过了20世纪下半叶以来全世界所有重要的作家。

经《巴黎评论》授权,人民文学出版社从这三百多位作家中选出了中国读者熟悉的六十多位,编入四卷本的《巴黎评论·作家访谈》丛书。这一系列丛书的前两卷已分别于2012年和2015年出版,第三卷将于2018年1月与读者见面,其中包括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的专访。

《春灯公子》

《春灯公子》
张大春 著
九州出版社  2017年12月

春灯公子何许人也?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人们只知道他的“春灯宴”是江湖上一年一度的大事。在宴席上,春灯公子要从宾客中挑选一位说书人讲一个故事;为了讲出一个艳惊四座的故事,说书人要花整整一年的事件去准备。讲完故事后,春灯公子会现场以诗词作一个“题品”,这个“题品”便是故事的机要所在,宴席办了十九载,便留下了十九个“题品”

台湾作家张大春的小说《春灯公子》就围绕着这十九个“题品”、十九个江湖故事展开,而在第二十个故事里,春灯公子本人成了主角,至于他到底是谁,这里先卖个关子——但有不少先睹为快的读者指出,他们在春灯公子身上看到了张大春本人的影子。

2005年在台湾出版的《春灯公子》是张大春“春、夏、秋、冬”系列笔记体小说的第一部,其余三本的名字也都充满诗意,分别为《战夏阳》《一叶秋》和《岛国之冬》。张大春在《春灯公子》中履行了自己“说书人的天命”,希望“带领读者重返古代中国热闹的说书现场和幽邃的故事秘林”。

《最危险的书:为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而战》

《最危险的书:为〈尤利西斯〉而战》
凯文·伯明翰 著  辛彩娜/冯洋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10月

《最危险的书》是一本关于书的书。我们说的这本书,写于作者罹患眼疾、生计无着的境况下,在连载过程中因大量色情描写而被指控为“淫秽”,读者写信到杂志,怒斥其为“最肮脏、最下流、最可耻的文字”;在开始连载后的第三年,这本书在英国和美国相继遭禁,连载它的杂志甚至被告上法庭。而今天,它几乎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它的作者也从一个人人唾弃的“变态”,变成了当之无愧的天才——这本书,就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本书的作者凯文·伯明翰是哈佛大学英语文学博士、二十世纪先锋小说的研究专家,在这部非虚构作品中,他通过大量详实的史料重现了作者、杂志编辑、出版人、盗版商、律师和法官等形形色色的人物围绕着《尤利西斯》展开的斗争和博弈。其英文版曾在2014年荣登《纽约时报》、《经济学人》等权威媒体的畅销书榜单,并于2015年和2016年先后获得美国新英格兰笔会非虚构文学大奖和杜鲁门·卡波特文学批评奖。《纽约时报》书评人在谈到这本书时指出,它呈现了文学史的另一个面向,“不是一幅风景,而是一个战场”。

《创水记:以色列的治水之道》

《创水记:以色列的治水之道》
赛斯·西格尔 著  陈晓霜/叶宪允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年1月

我们生活的蔚蓝色星球究竟多么缺水?在未来十年内,世界总人口中的20%,也就是约15亿人,将成为资源危机最初的一批受害者,这是《创水记》前言中给出一组令人忧心的数据。而在世界上的一些地区——如南美的经济引擎巴西——缺水的后果已经初步显现:食品价格提高,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动荡加剧……水资源短缺正在并将继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如何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呢?以色列为全球做出了一则示范。作为一个沙漠占国土面积60%的国家,早在独立之前,以色列就开始制定应对水资源危机的成熟预案,扎实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利益高于个体利益的治理策略是以色列“治水之道”的两大要领。尽管气候、地形地貌和经济实力的差异使得以色列的经验无法直接复制到其他国家,但以色列半个多世纪的治水历程为自由市场国家中的资源国家配给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思路。

《罗曼诺夫王朝:1613-1918》

《罗曼诺夫王朝:1613-1918》
西蒙·蒙蒂菲奥里 著  陆大鹏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1月

“当沙皇可不是件轻松事。”在《罗曼诺夫王朝:1613-1918》的开头,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历史畅销书作家西蒙·蒙蒂菲奥里这样感叹道。在这本书中,蒙蒂菲奥里回溯了从1613年米哈伊尔一世继位到1917年俄国革命爆发、废除沙皇体制之间304年的历史,历数了20位沙皇的政治野心和家庭生活,在他看来,罗曼诺夫王朝不仅是帝国霸业的象征、专制暴政的代表,还是一部关于绝对权力的愚蠢与傲慢的寓言。

在权力的诱惑与腐蚀下,罗曼诺夫王朝也是一个关于人性扭曲的样本。在300多年的历史中,莎翁戏剧中的情节反复上演:儿子弑父,父亲将儿子活活打死,妻子谋害丈夫,新娘在新婚之夜被毒死……残酷的权力斗争让沙皇几乎成为了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最后十二位沙皇中有一半都死于谋杀。

但作者在本书开头就提醒读者,想要真正理解罗曼诺夫家族及其创造的历史,必须要对耸人听闻的情节剧、神话和目的论保持警惕,需要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去看待这些看似十分夸张和怪诞的事件。

《直到我们建起了耶路撒冷》

《直到我们建起了耶路撒冷》
阿迪娜·霍夫曼 著  唐克扬/姜山/阎英南等 译
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年12月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耶路撒冷也不是。上世纪20年代初,一战的硝烟散去,奥斯曼帝国轰然倒塌,耶路撒冷和整个巴勒斯坦由英国托管。此时的耶路撒冷满目疮痍,贫民窟和临时建筑随处可见,时任巴勒斯坦总督决心恢复圣城昔日的荣光,下令邀请巴勒斯坦本地和欧洲各地的建筑师来这里大展拳脚。

《直到我们建起了耶路撒冷》就讲述了在巴勒斯坦重建过程中,三位不同国籍、不同种族、不同背景的设计师参与建设耶路撒冷新城的往事。他们分别是:从纳粹统治下的德国逃出的天才犹太建筑师埃里希·门德尔松,热爱自由的英国托管政府首席建筑师奥斯丁·哈里森,以及神秘的阿拉伯建筑师斯派罗·霍利斯。

本书的作者是1992年移居耶路撒冷的美国作家阿迪娜·霍夫曼,为了写作这本书,她奔走于耶路撒冷的博物馆、档案馆以及散落于大街小巷的伟大建筑之间,采访了无数当地居民和建筑师们的后人,甚至穿梭于不时爆发冲突的巴以边境。在她细腻的笔触中,我们能够看到:今天的耶路撒冷,依旧是一座令人不安、叹为观止,并且始终渴望和平的城市。

《文森特与凡·高》

《文森特与凡·高》
格拉迪米尔·斯穆贾 著  黄洁华 译
后浪|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17年12月

2017年关于梵高的故事似乎格外多,电影《至爱梵高》将他一生的故事用梵高标志性的色彩和笔触呈现出来,而在这本《文森特与凡·高》中,漫画家格拉迪米尔·斯穆贾则开了一个有趣的脑洞,他虚构了梵高生命中的一个重要伙伴——一只叫做文森特的橘猫。

橘猫文森特是一个绘画天才,而梵高则是一个没有天赋的穷画家。有一天,梵高在画那幅著名的《向日葵》,文森特在一旁盯着看了许久,终于忍不住走上前来,以疯狂的、四肢并用的奇怪姿势帮他完成了这幅画,梵高惊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他看到了一幅传世杰作。

于是,文森特当起了梵高的枪手,但这只吃喝嫖赌样样精通的橘猫很快就本性毕露,梵高为了继续请它捉刀,不得不对文森特一再忍让……宠物与主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反转,一段相爱相杀又“基情”四射的故事就这样发生了。

《水果:一部图文史》

《水果:一部图文史》
彼得·布莱克本-梅兹 著  王晨 译
商务印书馆  2017年12月

从小我们就听各种人讲过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一天,坐在一棵苹果树下的牛顿被从树上掉落的一只成熟的苹果砸中,并从此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故事听了那么多遍,你知道砸中牛顿的那颗苹果是什么品种吗?它的学名叫做“肯特郡之花”,是一种绿色、梨形、口感绵软的半酸型苹果,源自英国肯特郡。今天,这一苹果品种由于质量较差,不适合大规模种植,基本已经灭绝了。

如果你对水果的故事感兴趣,就绝对不能错过这本《水果:一部图文史》。它讲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各种常见水果的起源与进化的历史——苹果是如何从一个生在于中亚温带地区的野生物种,摇身一变成为风靡全球的水果,并发展出成千上万个品种的?这是它要为我们解答的问题之一。

除此之外,书中还收录了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林德利图书馆官方授权的300多幅精美水果插画,这些栩栩如生的插画几乎能让读者透过书页,闻到阵阵果香。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周新书推荐】“文学史不是一幅风景画 而是一个战场”

本周关键词:张大春、尤利西斯、罗曼诺夫王朝、耶路撒冷……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3》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3》
《巴黎评论》编辑部 编  杨少荣等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年1月

读了作家的作品,为什么还想要读作家的访谈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或许是希望从中一窥作品之外的私人信息。纳博科夫就曾说,“我的小说很少给我表达私人见解的机会,所以才会偶尔接受那些的聪明的采访者的一大推提问。”通过这些“聪明的”访谈,作家呈现出了他们隐藏在作品背后的另一面,也偶尔会暴露了其创作或生活中不为人知的怪癖。

如果你想要通过访谈来了解你喜爱的作家们,那么《巴黎评论》的“作家访谈”栏目绝对不容错过。《巴黎评论》1953年创刊于巴黎,1973年将编辑部搬到纽约,是二战后最有影响力的英文文学期刊之一。“作家访谈”(Writers at Work)则是它最著名的“招牌”栏目,自1953年创刊号对E.M.福斯特的专访至今,“作家访谈”总共刊载了三百多位作家的专访,几乎囊过了20世纪下半叶以来全世界所有重要的作家。

经《巴黎评论》授权,人民文学出版社从这三百多位作家中选出了中国读者熟悉的六十多位,编入四卷本的《巴黎评论·作家访谈》丛书。这一系列丛书的前两卷已分别于2012年和2015年出版,第三卷将于2018年1月与读者见面,其中包括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的专访。

《春灯公子》

《春灯公子》
张大春 著
九州出版社  2017年12月

春灯公子何许人也?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人们只知道他的“春灯宴”是江湖上一年一度的大事。在宴席上,春灯公子要从宾客中挑选一位说书人讲一个故事;为了讲出一个艳惊四座的故事,说书人要花整整一年的事件去准备。讲完故事后,春灯公子会现场以诗词作一个“题品”,这个“题品”便是故事的机要所在,宴席办了十九载,便留下了十九个“题品”

台湾作家张大春的小说《春灯公子》就围绕着这十九个“题品”、十九个江湖故事展开,而在第二十个故事里,春灯公子本人成了主角,至于他到底是谁,这里先卖个关子——但有不少先睹为快的读者指出,他们在春灯公子身上看到了张大春本人的影子。

2005年在台湾出版的《春灯公子》是张大春“春、夏、秋、冬”系列笔记体小说的第一部,其余三本的名字也都充满诗意,分别为《战夏阳》《一叶秋》和《岛国之冬》。张大春在《春灯公子》中履行了自己“说书人的天命”,希望“带领读者重返古代中国热闹的说书现场和幽邃的故事秘林”。

《最危险的书:为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而战》

《最危险的书:为〈尤利西斯〉而战》
凯文·伯明翰 著  辛彩娜/冯洋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10月

《最危险的书》是一本关于书的书。我们说的这本书,写于作者罹患眼疾、生计无着的境况下,在连载过程中因大量色情描写而被指控为“淫秽”,读者写信到杂志,怒斥其为“最肮脏、最下流、最可耻的文字”;在开始连载后的第三年,这本书在英国和美国相继遭禁,连载它的杂志甚至被告上法庭。而今天,它几乎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它的作者也从一个人人唾弃的“变态”,变成了当之无愧的天才——这本书,就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本书的作者凯文·伯明翰是哈佛大学英语文学博士、二十世纪先锋小说的研究专家,在这部非虚构作品中,他通过大量详实的史料重现了作者、杂志编辑、出版人、盗版商、律师和法官等形形色色的人物围绕着《尤利西斯》展开的斗争和博弈。其英文版曾在2014年荣登《纽约时报》、《经济学人》等权威媒体的畅销书榜单,并于2015年和2016年先后获得美国新英格兰笔会非虚构文学大奖和杜鲁门·卡波特文学批评奖。《纽约时报》书评人在谈到这本书时指出,它呈现了文学史的另一个面向,“不是一幅风景,而是一个战场”。

《创水记:以色列的治水之道》

《创水记:以色列的治水之道》
赛斯·西格尔 著  陈晓霜/叶宪允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年1月

我们生活的蔚蓝色星球究竟多么缺水?在未来十年内,世界总人口中的20%,也就是约15亿人,将成为资源危机最初的一批受害者,这是《创水记》前言中给出一组令人忧心的数据。而在世界上的一些地区——如南美的经济引擎巴西——缺水的后果已经初步显现:食品价格提高,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动荡加剧……水资源短缺正在并将继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如何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呢?以色列为全球做出了一则示范。作为一个沙漠占国土面积60%的国家,早在独立之前,以色列就开始制定应对水资源危机的成熟预案,扎实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利益高于个体利益的治理策略是以色列“治水之道”的两大要领。尽管气候、地形地貌和经济实力的差异使得以色列的经验无法直接复制到其他国家,但以色列半个多世纪的治水历程为自由市场国家中的资源国家配给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思路。

《罗曼诺夫王朝:1613-1918》

《罗曼诺夫王朝:1613-1918》
西蒙·蒙蒂菲奥里 著  陆大鹏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1月

“当沙皇可不是件轻松事。”在《罗曼诺夫王朝:1613-1918》的开头,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历史畅销书作家西蒙·蒙蒂菲奥里这样感叹道。在这本书中,蒙蒂菲奥里回溯了从1613年米哈伊尔一世继位到1917年俄国革命爆发、废除沙皇体制之间304年的历史,历数了20位沙皇的政治野心和家庭生活,在他看来,罗曼诺夫王朝不仅是帝国霸业的象征、专制暴政的代表,还是一部关于绝对权力的愚蠢与傲慢的寓言。

在权力的诱惑与腐蚀下,罗曼诺夫王朝也是一个关于人性扭曲的样本。在300多年的历史中,莎翁戏剧中的情节反复上演:儿子弑父,父亲将儿子活活打死,妻子谋害丈夫,新娘在新婚之夜被毒死……残酷的权力斗争让沙皇几乎成为了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最后十二位沙皇中有一半都死于谋杀。

但作者在本书开头就提醒读者,想要真正理解罗曼诺夫家族及其创造的历史,必须要对耸人听闻的情节剧、神话和目的论保持警惕,需要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去看待这些看似十分夸张和怪诞的事件。

《直到我们建起了耶路撒冷》

《直到我们建起了耶路撒冷》
阿迪娜·霍夫曼 著  唐克扬/姜山/阎英南等 译
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年12月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耶路撒冷也不是。上世纪20年代初,一战的硝烟散去,奥斯曼帝国轰然倒塌,耶路撒冷和整个巴勒斯坦由英国托管。此时的耶路撒冷满目疮痍,贫民窟和临时建筑随处可见,时任巴勒斯坦总督决心恢复圣城昔日的荣光,下令邀请巴勒斯坦本地和欧洲各地的建筑师来这里大展拳脚。

《直到我们建起了耶路撒冷》就讲述了在巴勒斯坦重建过程中,三位不同国籍、不同种族、不同背景的设计师参与建设耶路撒冷新城的往事。他们分别是:从纳粹统治下的德国逃出的天才犹太建筑师埃里希·门德尔松,热爱自由的英国托管政府首席建筑师奥斯丁·哈里森,以及神秘的阿拉伯建筑师斯派罗·霍利斯。

本书的作者是1992年移居耶路撒冷的美国作家阿迪娜·霍夫曼,为了写作这本书,她奔走于耶路撒冷的博物馆、档案馆以及散落于大街小巷的伟大建筑之间,采访了无数当地居民和建筑师们的后人,甚至穿梭于不时爆发冲突的巴以边境。在她细腻的笔触中,我们能够看到:今天的耶路撒冷,依旧是一座令人不安、叹为观止,并且始终渴望和平的城市。

《文森特与凡·高》

《文森特与凡·高》
格拉迪米尔·斯穆贾 著  黄洁华 译
后浪|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17年12月

2017年关于梵高的故事似乎格外多,电影《至爱梵高》将他一生的故事用梵高标志性的色彩和笔触呈现出来,而在这本《文森特与凡·高》中,漫画家格拉迪米尔·斯穆贾则开了一个有趣的脑洞,他虚构了梵高生命中的一个重要伙伴——一只叫做文森特的橘猫。

橘猫文森特是一个绘画天才,而梵高则是一个没有天赋的穷画家。有一天,梵高在画那幅著名的《向日葵》,文森特在一旁盯着看了许久,终于忍不住走上前来,以疯狂的、四肢并用的奇怪姿势帮他完成了这幅画,梵高惊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他看到了一幅传世杰作。

于是,文森特当起了梵高的枪手,但这只吃喝嫖赌样样精通的橘猫很快就本性毕露,梵高为了继续请它捉刀,不得不对文森特一再忍让……宠物与主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反转,一段相爱相杀又“基情”四射的故事就这样发生了。

《水果:一部图文史》

《水果:一部图文史》
彼得·布莱克本-梅兹 著  王晨 译
商务印书馆  2017年12月

从小我们就听各种人讲过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一天,坐在一棵苹果树下的牛顿被从树上掉落的一只成熟的苹果砸中,并从此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故事听了那么多遍,你知道砸中牛顿的那颗苹果是什么品种吗?它的学名叫做“肯特郡之花”,是一种绿色、梨形、口感绵软的半酸型苹果,源自英国肯特郡。今天,这一苹果品种由于质量较差,不适合大规模种植,基本已经灭绝了。

如果你对水果的故事感兴趣,就绝对不能错过这本《水果:一部图文史》。它讲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各种常见水果的起源与进化的历史——苹果是如何从一个生在于中亚温带地区的野生物种,摇身一变成为风靡全球的水果,并发展出成千上万个品种的?这是它要为我们解答的问题之一。

除此之外,书中还收录了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林德利图书馆官方授权的300多幅精美水果插画,这些栩栩如生的插画几乎能让读者透过书页,闻到阵阵果香。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