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房间里的确住着大象,但流量的迁移也能带来新红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房间里的确住着大象,但流量的迁移也能带来新红利

随着美丽联合与京东这样的组合介入,微信电商生态也正在从野蛮生长状态,逐步进入正规军时代,故事的大幕刚刚拉开。

文 | 阑夕

早在2016年4月时,硅谷投资机构A16Z的合伙人Benedict便在其文章中喊出了“流量红利枯竭”的预警,并将其称之为“房间里的大象”——在英语世界中意为显而易见,却又让人集体保持沉默的现象。

Benedict的逻辑很简单,移动设备出货量放缓,主流年龄段用户群体绝大多数已经移动互联网化,这也是此后大多数关于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枯竭的论断的主要支撑。

但问题是,流量红利真的结束了么?

或许并没有,即便是在总的流量池体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流量的迁移也可以带来新的流量红利。

微信生态便是最典型的例子,作为如今整个移动互联网最大的流量黑洞,微信已经占据了人们在智能终端大部分的使用时长,这种典型的流量迁移(从其他App迁移到微信),也让微信生态本身正在成为新的流量红利。

于是我们看到像美丽联合和京东这样两家有着腾讯投资背景的电商,也在组建合资公司,希望挖掘微信生态内电商电商机会的新闻。作为整个流量链条中作为变现终点的电商,微信生态正在成为新的流量源头,但如何去挖掘这个新的流量红利,似乎还需要更多的探索。

对于京东这样传统电商时代的赢家而言,自营B2C的模式决定了它是典型的货架式电商,尽管在此之前,微信购物这个二级入口也为京东带去了很大的流量贡献,但本质上这依然属于一种中心化的流量分发方式。

而在微信生态内,更大的流量来自于去中心化的组织形式。

早在2014年,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阐述微信公众平台的八大原则中,便将去中心化作为微信重要的理念和方向。事实上,微信也一直在为这种去中心化网络服务,无论是其本身点对点聊天的特性,还是微信公众号、服务号、小程序这样的信息载体。

在电商也一样,因为微信生态内的电商也难以脱离信息或人脉形成的去中心化网络,这也是为什么京东需要美丽联合这样有平台型电商运营经验,同时在微信小程序电商上有过成功经验的公司合作。因为游戏玩法变了。

从披露的信息来看,美丽联合与京东的合作的第一步便是让美丽联合CEO陈琪带领的团队,开进微信提供的一级入口”购物“,尝试将这个原本中心化式的流量入口用微信生态的去中心化玩法去运营,这并不同于京东与唯品会单纯的流量-交易额式的合作,而是要尝试基于这一基础,创新出一个新的微信社交电商平台,引入更多的中小微商户。

在中心化流量分发的传统电商时代,流量池相当于一个广场,商家需要通过各种精准营销广告,从这个流量池中攫取更多的流量,且要想方设法降低获客成本。但由于所有玩家都身处同一个没有边界区隔的流量池中,随着参与者越来越多,推广费用便也越来越贵,最终使得一些中小卖家无力与财大气粗的大卖家竞争,其中很大一部分便转移到了微信、微博这样的社交平台。

在这些去中心化社交网络中,流量不再是核心,用户则成为了运营的中心,无论是依靠人脉还是内容,抑或是口碑获取的用户,最终目的都是努力转化为“回头客”、“粉丝”,用户与电商卖家之间的连接和关系也更加紧密。

而美丽联合则希望为这些中小卖家在微信生态内搭建一个底层的服务平台,不仅仅是为去中心化这种用户运营方式服务(提供微信电商开发工具和平台),同时也在尝试用一些中心化的方式来解决原本去中心化网络中的固有问题。

例如在微信生态内如今有着数以百万计的微商商户,但每一个商户以及其服务的用户,都处于桑坦斯在《信息乌托邦》里所描述的“信息茧房”中,缺少一个高效的手段让用户去发现和对比,这也带来了一种低效和信息不对称。

这样的特点甚至也让很多人提起微信电商,便会想到那些以次充好、鱼目混珠的卖家,而失去了在微信体系内购物的信息。毕竟对于微信而言,其能够提供的只能是一个最底层的平台。

基于微信内的一级入口”购物“,美丽联合与京东的合作能够为这个去中心化的电商世界,提供一个中心化的入口,为买卖双方都提供更大的便利性,优质卖家可以更容易地出现在用户面前,而用户也可以有所比较,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

在后端,美丽联合与京东则能够将电商平台基本的交易保障体系——保证金、商户评分、售后服务、处罚规则等引入微信生态,从而改变原本各自为战和混乱的微商生态。而对起家于社会化电商导购,有着多年社会化电商运营经验的美丽联合来说,搭建这样的平台和入口本身也是驾轻就熟。

而对于从无序到有序的微信电商生态,最终的价值则是能够让微信电商流量不断循环利用,而不是“一次死”的杀熟或骗傻生意。

随着美丽联合与京东这样的组合介入,微信电商生态也正在从野蛮生长状态,逐步进入正规军时代,故事的大幕刚刚拉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京东

6.1k
  • 京东集团:一季度斥资12亿美元回购8750万股A类普通股
  • 舍得酒业推出股东回馈方案,龙年生肖酒买一赠一限量10万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房间里的确住着大象,但流量的迁移也能带来新红利

随着美丽联合与京东这样的组合介入,微信电商生态也正在从野蛮生长状态,逐步进入正规军时代,故事的大幕刚刚拉开。

文 | 阑夕

早在2016年4月时,硅谷投资机构A16Z的合伙人Benedict便在其文章中喊出了“流量红利枯竭”的预警,并将其称之为“房间里的大象”——在英语世界中意为显而易见,却又让人集体保持沉默的现象。

Benedict的逻辑很简单,移动设备出货量放缓,主流年龄段用户群体绝大多数已经移动互联网化,这也是此后大多数关于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枯竭的论断的主要支撑。

但问题是,流量红利真的结束了么?

或许并没有,即便是在总的流量池体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流量的迁移也可以带来新的流量红利。

微信生态便是最典型的例子,作为如今整个移动互联网最大的流量黑洞,微信已经占据了人们在智能终端大部分的使用时长,这种典型的流量迁移(从其他App迁移到微信),也让微信生态本身正在成为新的流量红利。

于是我们看到像美丽联合和京东这样两家有着腾讯投资背景的电商,也在组建合资公司,希望挖掘微信生态内电商电商机会的新闻。作为整个流量链条中作为变现终点的电商,微信生态正在成为新的流量源头,但如何去挖掘这个新的流量红利,似乎还需要更多的探索。

对于京东这样传统电商时代的赢家而言,自营B2C的模式决定了它是典型的货架式电商,尽管在此之前,微信购物这个二级入口也为京东带去了很大的流量贡献,但本质上这依然属于一种中心化的流量分发方式。

而在微信生态内,更大的流量来自于去中心化的组织形式。

早在2014年,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阐述微信公众平台的八大原则中,便将去中心化作为微信重要的理念和方向。事实上,微信也一直在为这种去中心化网络服务,无论是其本身点对点聊天的特性,还是微信公众号、服务号、小程序这样的信息载体。

在电商也一样,因为微信生态内的电商也难以脱离信息或人脉形成的去中心化网络,这也是为什么京东需要美丽联合这样有平台型电商运营经验,同时在微信小程序电商上有过成功经验的公司合作。因为游戏玩法变了。

从披露的信息来看,美丽联合与京东的合作的第一步便是让美丽联合CEO陈琪带领的团队,开进微信提供的一级入口”购物“,尝试将这个原本中心化式的流量入口用微信生态的去中心化玩法去运营,这并不同于京东与唯品会单纯的流量-交易额式的合作,而是要尝试基于这一基础,创新出一个新的微信社交电商平台,引入更多的中小微商户。

在中心化流量分发的传统电商时代,流量池相当于一个广场,商家需要通过各种精准营销广告,从这个流量池中攫取更多的流量,且要想方设法降低获客成本。但由于所有玩家都身处同一个没有边界区隔的流量池中,随着参与者越来越多,推广费用便也越来越贵,最终使得一些中小卖家无力与财大气粗的大卖家竞争,其中很大一部分便转移到了微信、微博这样的社交平台。

在这些去中心化社交网络中,流量不再是核心,用户则成为了运营的中心,无论是依靠人脉还是内容,抑或是口碑获取的用户,最终目的都是努力转化为“回头客”、“粉丝”,用户与电商卖家之间的连接和关系也更加紧密。

而美丽联合则希望为这些中小卖家在微信生态内搭建一个底层的服务平台,不仅仅是为去中心化这种用户运营方式服务(提供微信电商开发工具和平台),同时也在尝试用一些中心化的方式来解决原本去中心化网络中的固有问题。

例如在微信生态内如今有着数以百万计的微商商户,但每一个商户以及其服务的用户,都处于桑坦斯在《信息乌托邦》里所描述的“信息茧房”中,缺少一个高效的手段让用户去发现和对比,这也带来了一种低效和信息不对称。

这样的特点甚至也让很多人提起微信电商,便会想到那些以次充好、鱼目混珠的卖家,而失去了在微信体系内购物的信息。毕竟对于微信而言,其能够提供的只能是一个最底层的平台。

基于微信内的一级入口”购物“,美丽联合与京东的合作能够为这个去中心化的电商世界,提供一个中心化的入口,为买卖双方都提供更大的便利性,优质卖家可以更容易地出现在用户面前,而用户也可以有所比较,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

在后端,美丽联合与京东则能够将电商平台基本的交易保障体系——保证金、商户评分、售后服务、处罚规则等引入微信生态,从而改变原本各自为战和混乱的微商生态。而对起家于社会化电商导购,有着多年社会化电商运营经验的美丽联合来说,搭建这样的平台和入口本身也是驾轻就熟。

而对于从无序到有序的微信电商生态,最终的价值则是能够让微信电商流量不断循环利用,而不是“一次死”的杀熟或骗傻生意。

随着美丽联合与京东这样的组合介入,微信电商生态也正在从野蛮生长状态,逐步进入正规军时代,故事的大幕刚刚拉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