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德尔福正式与通用拆分成为一家完全独立的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公司。它也是当时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公司。那个时候,德尔福公司的汽车零部件产品几乎包罗万象。
在1999年底特律举办的美国SAE年会时,德尔福率先推出了许多带有革命性的汽车零部件和模块概念的组件。比如新一代驾驶舱模块、模块化车门总成、干式界面线控角制动模块、集成式前端模块、磁流变阻尼可调减振器,智能空气/燃油模块,以及移动多媒体新概念、智能共享传感器等。到了2000年德尔福在SAE年会上又推出了ISS集成安全系统,对汽车行驶中的各种状态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除此之外,还重点展出了全新的电控四轮转向系统。
但是几年过去了,当初双方分手的美好愿景并未实现。从外因来看,美国汽车市场经过2001年9.11.事件后,汽车行业走向低谷,油价高企、销量低落。车企的成本损失都转嫁于汽车零部件企业,再加上其自身产品线拉得太长,花巨资开发的科研成果又不能及时转化为产品,同时劳工成本居高不下,因此亏损已经不可避免了。仅2005年二季度就已亏3.38亿美元,终于在当年10月9日在纽约联邦破产法庭申请破产保护。
然而其后通过自己的重组瘦身计划,比如剥离三元催化器载体等许多非核心业务,以及当时的基金和通用汽车的一系列回购行动、艰难的劳资谈判等,终于在2009年走出危机。到2011年,德尔福再度在纽约证交所IPO上市。同年前三季度德尔福利润增长至8.55亿美元,同比上升54%。
之后,德尔福仍不断重组,在剥离其非核心资产重组的同时,开始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公众也发现其在各种展览场合中展示的都是电子电控产品。可以这样说,德尔福每一次的重组都为公司业务带来了正能量,虽然规模变小了,但业务发展和盈利能力更强了。
近年来,新型科创企业推动了汽车行业的革命性发展,驱使传统汽车零部件Tier 1必须做出尽快变革。显然,这一点与之前德尔福的前瞻性科技发展就有了先发优势。20年前的成果可以得到传承继续发扬光大。事实上目前其自动驾驶业务已经有了很大发展,比如搭载了德尔福技术的奥迪Q5,在2017年上半年就完成了从拉斯维加斯驶往纽约的旅程,其中99%的时间都是自驾模式。并且其与Mobileye的软硬件深度合作产品,在上海示范区进行了无人驾驶技术演示。去年德尔福还加入BMW、Intel、Mobileye组建的关于自动驾驶视觉领域、传感器、计算平台的合作机构。去年年末德尔福又与黑莓科技合作,将QNX操作系统用于自身的CSLP(中央传感定位于规划)平台。因此当德尔福集团去年下半年宣布拆分为Aptiv(安波福)和Delph(德尔福科技)两大公司,也就并不令人惊奇。因为“拆分重组”是德尔福这些年来,几经周折走向健康发展的一大法宝。
经过拆分之后,集团旗下的Aptiv可以轻装上阵深耕自动驾驶业务,与新势力科创公司的合作将变得更加简捷;拆分后有利于塑造不同的企业形象,有利于在汽车行业转型时期,进行资源分配的优化;同时机构精干、业务明确的公司更宜受到资本市场的亲睐。因此此项拆分在战略层面上,对德尔福今后的发展更显里程碑意义。
同时,这对国内某些集团下面业务臃肿、效率不高,号称“航空母舰”式的汽车零部件集团应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不仅如此,这种拆分重组对整车集团同样有借鉴意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