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安踏要做“中国的耐克”,那么就不会有今天的安踏。为什么这样说?看看安踏曾经的最大竞争对手李宁,这就是“中国的耐克”的现在结果——不到150亿港元的市值,2016年才艰难扭亏。
安踏自己也不会想做“中国的耐克”,在公司的财报中,安踏一直将自己定位是高性价比的大众品牌。
简单来讲是什么呢?就是你做晋江的安踏也比做“中国的耐克”定位要好,同理,你做温州的美邦、宁波的太平鸟、广州的UR也比做“中国的Zara”要好。中国的企业,当然可以做比自己高阶的品牌,但是这个做法并不一定是通过自己重新塑造一个品牌,为什么不买呢?
所以,安踏成功的基础,是公司能够认清市场,并始终耕耘这一市场,并最终在这一市场中树立了龙头地位。
当然,不做“中国的耐克”,并不代表安踏不以耐克为目标,只是这个目标是,营业额、利润、运动市场份额、品牌价值等等。
谁是中国体育用品界的带头大哥
在当今任何行业中,龙头的作用,带头大哥的气质和能力,是处变不惊,在短期内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永远不会是最坏的,这是一种淡定的气质和能力,因为从长期的价值和投资来看,带头大哥是一直不会改变的那一个。
这几年,Gucci 的走红,可能或多或少掩盖了Louis Vuitton的风光,但是,你要知道,Gucci 也是走过了非常折堕的3年,今天的风光实际上是在一个低基数上建立的。但是,LV呢?即使是在奢侈品行业最差的3年,我们也没看到它有明显的下滑表现,这,就是行业的带头大哥特征。
再看看Zara,这几年H&M、Gap和优衣库都不是一帆风顺,即使Zara的增长在放缓、毛利率在下滑,但是,营收一直都是在增长,这就是区别。
安踏集团过去10年营收表现
安踏是不是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带头大哥呢?我暂时不想下这个结论,但是可以肯定的说,如果安踏不是,那么中国这个行业里面就没有带头大哥了。
做,就要做难以取代的那个
职场的年轻人,可能都听过前辈教育,要做那个无法被取代的。但实际上,公司都可以破产,怎么可能有人无法被取代?但是,很难被取代则是可以有的。
安踏就是在今天中国难以被取代的那一个运动品牌。
Nike、Adidas不可能去做“美国的安踏”或者“德国的安踏”;同类的晋江系既没有安踏的规模和盈利能力,也没有安踏那么高的品牌价值,当然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如果你身在一线城市的CBD可能不一定有这种感受,如果你在广州,从白云机场坐地铁到广州南站,你会在地铁车厢里一路看到,运动品牌按定位呈现纺锤形出现。
那么运动业之外的外来者呢?新的品牌会出现并对当前的品牌格局造成冲击吗?
那么多网红品牌,有一个是做鞋的吗?
在中国,我们可以没有Nike或者Adidas之一,因为另一个在任何方面基本都可以作为替代选择。但是我们不能没有安踏,没有了安踏,我们可能不知所措,因为很多人既不太能够得到Nike和Adidas,也不愿意穿其他中国品牌。
近期同属晋江系的品牌德尔惠传出清盘危机,实际上是很多中国小品牌靠杠杆、融资过日子的现状,在竞争越来越惨烈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我相信才刚刚开始。而那些被清盘的品牌份额,很多可能都是会被安踏拿走的,这样的情况在美国市场正在上演。
晋江系与被山寨的安踏
晋江,是福建省的一个县级市,在过去30年的发展时间里,孕育出了安踏、361度、特步、鸿星尔克、贵人鸟等多个知名品牌,被称为“中国鞋都”。
晋江模式是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缩影。从盲目扩张到行业下滑,再到互联网和海外品牌夹击,国产品牌遭遇了行业洗牌。安踏跻身中国运动品牌第一梯队,而德尔惠、喜得龙等这般红极一时的品牌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福建生产的运动休闲鞋已占据“中国半壁江山”,2017年福建省鞋业全年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谈晋江系的品牌,很多中国消费者无疑会将它们和“山寨”这个词联系在一起。
去年有一篇文章——《我在“假鞋之都”莆田花4个晚上买了一双最NB的NB鞋》刷爆了朋友圈,同年还有“Uncle Martian马丁大叔”盛大的发布会和乔丹品牌的官司出现。
莆田假鞋制造现场
如果你去读安踏现在的年报,你会发现,安踏也是被“山寨”的那个。“山寨”法律意义的边界是侵犯知识产权、专利权和学习、模仿。
再一次回到文章开始“中国的XXX”,一个企业为什么要做“中国的XXX”,去山寨XXX,而不是先立足于合法地赚钱,把企业和品牌做大呢?
如果只是学习、模仿的“山寨”,并不是错,更不是违法,但如果没有自己难以被取代的部分,又如何做得到1000亿的市值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