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西贝年卖43亿,在外卖战略上,做对了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西贝年卖43亿,在外卖战略上,做对了什么?

外卖是西贝2017年重要的发力点,不仅在去年11月开了第一家西贝筱村面外卖专门店,围绕“效率”和“外卖体验”做升级,也对原有的外卖业务及时优化。

1月初,终于,我们在西贝官方微博看到一组数据:西贝2017实现了43亿元的营业收入,相比 2016 年,增长了 8 亿元。营业利润也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而西贝外卖去年交出了一份好看的成绩单:年入 4 个亿,跻身外卖的头部品牌。外卖是西贝去年重要的发力点,不仅在去年11月开了第一家西贝筱村面外卖专门店,围绕“效率”和“外卖体验”做升级,也对原有的外卖业务及时优化。

迟到的西贝外卖,做对了什么?

▲ 西贝官方微博显示,2017实现了43亿元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也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1

外卖订单太多,就干脆开家外卖店!

去年11月底西贝的官方微博转发界面新闻一篇报道——《外卖订单太多 西贝筱村面干脆开了外卖店》,你说服不服!

西贝外卖去年交出了一份好看的成绩单:年入 4 个亿,跻身外卖的头部品牌。

去年11月,西贝双井店的外卖月营业额突破了150万。这个非常不错的单店成绩,反而被西贝认为是现有外卖模式下的瓶颈。

而再想突破这个瓶颈,只能将外卖分离出来,做一个外卖专门店。

也许贾国龙在总结麦香村时的那句话能解释西贝的这次举动,“未来西贝将聚焦单业态、单品牌,专注对西贝莜面村迭代升级。”

据透露,未来西贝外卖店的选址会填补西贝莜面村现有门店网络的空白,并不会围绕商业中心开设。总结此前门店的外卖数据,西贝发现,有些门店周末和晚上的订单都不错,客单价甚至高于工作日,由此推测出这些外卖订单具有家庭用餐属性,所以外卖店选择社区周边仍然会有机会。

至于未来外卖专门店是否会开放加盟,及明年计划拓店数量等仍然需要等到首家店度过测试期之后再发布。

那么,外卖专门店怎么做?

外卖专门店主要围绕“效率”和“外卖体验”做升级。

注重“一人用餐”

外卖不仅为西贝激活了不发生在门店的聚餐场景(比如周末和朋友们在家里),更是创造性满足了一人食的场景.......它俨然接力了快餐项目的重任——解决随时随地一顿好饭。

堂食的张三和点外卖的张三,在需求意义上,显然不是同一个人了。

所以,针对外卖“效率”和“便利”的要求,精简SKU,弱化社交属性,增加“一人食”套餐。

西贝外卖专门店的SKU从西贝日常的80+减少到36个,删减了大部分现做的正餐产品,增加了3款适合一人食的特价套餐。

西贝外卖负责人表示,保留的产品是西贝销量榜上的头部产品,“舍弃了外卖点击率比较低的产品”,而新增的套餐,则是“针对中午用餐的客户,他们需求量比较多,套餐比较合适”。

所有设备皆为外卖所设

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外卖在确保效率体验的前提下,也要考虑到口味、口感等体验。不少外卖品牌在餐品温度、包装上下大功夫。

西贝的这个外卖店所有的设备都是为外卖准备的,也新增了保温设施——保温台。

门店大致保留了麦香村的格局,1楼用作厨房,2楼则为堂食顾客留10席座位。当时做麦香村时的外卖取餐窗口,仍然保留。

2

已有的外卖业务优化不能停

西贝外卖起步挺晚,不到一年,就跻身外卖的头部品牌。2017年外卖收入即将突破 4 亿元,相比去年增长了 3 倍以上,除了成立外卖店,也及时先后成立了外卖业务部和外卖事业部,不断优化已有的外卖业务。

业务部不仅对西贝已有门店的外卖业务进行指导,推行规范化运作,大到和平台统一对接合作,小到帮助每家店上线 3 大外卖平店,把关企业 VI 、证照资质等;事业部负责开外卖专门店,不断升级用户的外卖体验。

比如双井店是用了一年时间不断迭代,增加人手、空间、设备,最终实现收入增长。光是外卖打包人员,就增加了 7 人。该店当月外卖收入突破 150 万元。

西贝此次的项目调整,从叫停麦香村到聚焦西贝莜面村,发力外卖,心机到底埋在哪?

据美团点评研究院发布的《2017外卖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外卖市场规模预计可达2046亿元,增长率为23%。在线订餐用户规模将达到3亿人,同比增长18%。

随着外卖的普及,互联网+餐饮进一步深化,2018年的餐饮外卖还将有更多更好的变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西贝

2k
  • 餐饮行业的精耕细作时代——西贝贾国龙的反思与启示
  • 西贝餐饮集团深耕儿童餐市场,打造家庭欢聚餐厅新标杆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西贝年卖43亿,在外卖战略上,做对了什么?

外卖是西贝2017年重要的发力点,不仅在去年11月开了第一家西贝筱村面外卖专门店,围绕“效率”和“外卖体验”做升级,也对原有的外卖业务及时优化。

1月初,终于,我们在西贝官方微博看到一组数据:西贝2017实现了43亿元的营业收入,相比 2016 年,增长了 8 亿元。营业利润也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而西贝外卖去年交出了一份好看的成绩单:年入 4 个亿,跻身外卖的头部品牌。外卖是西贝去年重要的发力点,不仅在去年11月开了第一家西贝筱村面外卖专门店,围绕“效率”和“外卖体验”做升级,也对原有的外卖业务及时优化。

迟到的西贝外卖,做对了什么?

▲ 西贝官方微博显示,2017实现了43亿元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也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1

外卖订单太多,就干脆开家外卖店!

去年11月底西贝的官方微博转发界面新闻一篇报道——《外卖订单太多 西贝筱村面干脆开了外卖店》,你说服不服!

西贝外卖去年交出了一份好看的成绩单:年入 4 个亿,跻身外卖的头部品牌。

去年11月,西贝双井店的外卖月营业额突破了150万。这个非常不错的单店成绩,反而被西贝认为是现有外卖模式下的瓶颈。

而再想突破这个瓶颈,只能将外卖分离出来,做一个外卖专门店。

也许贾国龙在总结麦香村时的那句话能解释西贝的这次举动,“未来西贝将聚焦单业态、单品牌,专注对西贝莜面村迭代升级。”

据透露,未来西贝外卖店的选址会填补西贝莜面村现有门店网络的空白,并不会围绕商业中心开设。总结此前门店的外卖数据,西贝发现,有些门店周末和晚上的订单都不错,客单价甚至高于工作日,由此推测出这些外卖订单具有家庭用餐属性,所以外卖店选择社区周边仍然会有机会。

至于未来外卖专门店是否会开放加盟,及明年计划拓店数量等仍然需要等到首家店度过测试期之后再发布。

那么,外卖专门店怎么做?

外卖专门店主要围绕“效率”和“外卖体验”做升级。

注重“一人用餐”

外卖不仅为西贝激活了不发生在门店的聚餐场景(比如周末和朋友们在家里),更是创造性满足了一人食的场景.......它俨然接力了快餐项目的重任——解决随时随地一顿好饭。

堂食的张三和点外卖的张三,在需求意义上,显然不是同一个人了。

所以,针对外卖“效率”和“便利”的要求,精简SKU,弱化社交属性,增加“一人食”套餐。

西贝外卖专门店的SKU从西贝日常的80+减少到36个,删减了大部分现做的正餐产品,增加了3款适合一人食的特价套餐。

西贝外卖负责人表示,保留的产品是西贝销量榜上的头部产品,“舍弃了外卖点击率比较低的产品”,而新增的套餐,则是“针对中午用餐的客户,他们需求量比较多,套餐比较合适”。

所有设备皆为外卖所设

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外卖在确保效率体验的前提下,也要考虑到口味、口感等体验。不少外卖品牌在餐品温度、包装上下大功夫。

西贝的这个外卖店所有的设备都是为外卖准备的,也新增了保温设施——保温台。

门店大致保留了麦香村的格局,1楼用作厨房,2楼则为堂食顾客留10席座位。当时做麦香村时的外卖取餐窗口,仍然保留。

2

已有的外卖业务优化不能停

西贝外卖起步挺晚,不到一年,就跻身外卖的头部品牌。2017年外卖收入即将突破 4 亿元,相比去年增长了 3 倍以上,除了成立外卖店,也及时先后成立了外卖业务部和外卖事业部,不断优化已有的外卖业务。

业务部不仅对西贝已有门店的外卖业务进行指导,推行规范化运作,大到和平台统一对接合作,小到帮助每家店上线 3 大外卖平店,把关企业 VI 、证照资质等;事业部负责开外卖专门店,不断升级用户的外卖体验。

比如双井店是用了一年时间不断迭代,增加人手、空间、设备,最终实现收入增长。光是外卖打包人员,就增加了 7 人。该店当月外卖收入突破 150 万元。

西贝此次的项目调整,从叫停麦香村到聚焦西贝莜面村,发力外卖,心机到底埋在哪?

据美团点评研究院发布的《2017外卖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外卖市场规模预计可达2046亿元,增长率为23%。在线订餐用户规模将达到3亿人,同比增长18%。

随着外卖的普及,互联网+餐饮进一步深化,2018年的餐饮外卖还将有更多更好的变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