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周新书推荐】“你的生活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周新书推荐】“你的生活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

本周关键词:加缪、二战、中国戏曲、贾樟柯……

《加缪传》

[美] 赫伯特·R.洛特曼(Herbert R. Lottman)著 肖云上 / 陈良明 / 钱培鑫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8年1月

1960年,法国哲学家、小说家阿尔贝·加缪去世。18年后,赫伯特·洛特曼的《加缪传》法文版与读者见面,这是关于加缪的第一部传记,在接下来四十多年间不断再版,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备受读者喜爱。为写作此书,作者赫伯特·洛特曼进行了实地调查、寻找与加缪有过交集的证人或者敌人,同时梳理了加缪与友人的往来信件、和加缪相关的报纸剪报、小册子,并翻阅了加缪写下的与阿尔及利亚童年相关的印象派式的、小说化的回忆录,还找到了加缪的继承人,查看了他生前留下的文件和手稿。

我们阅读《加缪传》,不仅仅是阅读一位哲学家的生平故事和哲学思想,同时也是阅读20世纪上半叶法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在世界格局中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了加缪的选择、判断以及政治立场。但作为传记作者,赫伯特·洛特曼一再强调, “一位作家的传记有时会像一场主宾也许会缺席的盛宴。”因此传记作者的职责之一,是告诉读者去读原作,传记永远不能取代原著。

《第一个坏人》

[美] 米兰达·裘丽 著 周嘉宁 译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1月

谢丽尔,43岁,单身,独居,极度敏感,时常感觉咽部有一个臆想出来的肿块在持续折磨她——这是癔球症的表现之一。她在一家女性防身术工作室上班,暗恋一位年长她22岁的同事。她的生活井井有条,直到老板夫妇强迫她无限期收留他们20岁的女儿柯丽。后者的出现让谢丽尔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渐渐让她从幻想世界中走了出来。

这是美国电影制作人、艺术家和作家米兰达·裘丽的第一部长篇小说。2008年,她曾凭借《没有人比你更属于这里》获得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她的小说风格怪诞、温暖又有些伤感,被称为自成一派的“裘丽风”。

“物件”在裘丽的这本小说中构成了一种极为重要的景观:串珠的项链,黑色高跟鞋,手帕、旧信封、四瓶蛋黄酱、带着小黄鸭挂饰的钥匙、餐巾上的数字、一顶小丑帽等等,这些物件都是小说中主人公情感、记忆、感觉之所系。在《第一个坏人》的官方网站上,以上这些物件都以实物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并附上了物品出现的章节和作者签名进行拍卖。虽然目前拍卖已经结束,但裘丽的书迷还是可以去网站上查看这些物品,并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感受这些物件的魅力和其中蕴含的情感。

《小仓百人一首》

[日]藤原定家 编著 刘德润 译
新星出版社 2017年12月

长空极目处

万里一婵娟

故国春日野

月出三笠山

这首诗的作者是阿部仲麻吕,题目叫做《遣唐使的望乡之思》。没错,在电影《妖猫传》中,阿部仲麻吕就是由长得像张鲁一孪生兄弟的阿部宽饰演的,影片中,他一生深爱杨贵妃,在杨贵妃面临生死抉择时曾提出带她去日本,但遭到拒绝。他生前的日记也成为了后来白居易和空海和尚搭档的“唐朝夏洛克与华生”破案的关键线索。抛开《妖猫传》中对于阿部仲麻吕的演绎,他其实是一位出身日本的唐朝政治家和诗人。这首《遣唐使的望乡之思》在日本是一首妇孺皆知的和歌。

和歌,古称倭歌或倭诗,是受汉诗影响发展起来的日本本土诗歌形式。创作和歌的作家被称为歌人,阿部仲麻吕的这首和歌收录在《小仓百人一首》中。该书是由日本镰仓前期著名诗人藤原定家选编,他依照年代顺序,从《古今和歌集》《新古今和歌集》以及《敕撰和歌集》中挑选出了100位从天智天皇到顺德天皇之间的杰出歌人以及他们每人的一首代表作。在江户时代后,浮世绘的盛行带动了版画技术的精进,因此《小仓百人一首》曾以和歌搭配画作的形式在庶民阶层中广为流传。在这一百首和歌中,有43首恋歌,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各占6首、4首、16首和6首。

《柏林记忆:逃离悲恸之地》

[俄] 玛丽·瓦西里奇科夫 著 唐嘉慧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年1月

关于二战这段历史,最不缺乏的可能就是以男性视角为主的关于战争与牺牲、关于屠杀与死亡的种种资料或叙事,《柏林记忆:逃离悲恸之地》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别样的视角。作者玛丽·瓦西里奇科夫1917年生于圣彼得堡的一位公爵之家,她成长于德国、法国和立陶宛。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玛丽身在德国。她爱写日记,每天都用打字机记录一天中发生的事情,并将日记保存在办公室档案柜的公文之间。十分幸运地,她在战争中活了下来;更加幸运的是,她的大部分日记都得以保持。1976年,在亲友的鼓励下,她将日记公之于众。

玛丽的日记是宝贵的,它体现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的一种私人记忆,它不被诸如国家和民族这样的宏大叙事所裹挟,而是立足于自身生活背景,侧重记录了欧洲贵族文化的消亡,这一视角在今天看来宝贵且重要。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玛丽当时的工作原因,她曾与“七月密谋”的反纳粹核心人士共事,她在日记中详细描述了“七月密谋”暗杀希特勒行动的发起和失败,以及事发后盖世太保的传讯等等。她的日记因此也成为了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份相关目击记录。

《文化中的政治:戏剧表演与清都社会》

[美]郭安瑞 著 郭安瑞 / 朱星威 译
启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1月

戏剧与都市文化之间有着何种关系?戏剧如何超越性别、阶级和种族差异?又如何试图影响道德和社会秩序?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系副教授郭安瑞(Andrea S. Goldman)的著作《文化中的政治:戏剧表演与清都社会》为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解答。

这本书是在郭安瑞的博士论文基础上扩充而成的,获得了2014年美国列文森图书奖。该书聚焦十八、十九世纪北京的戏剧发展状况,以观众、演员、剧场空间、剧种、剧本等多个角度为切入点,考察了国家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化权力运作机制。郭安瑞发现,戏剧表演模糊了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之间的界限,成为了清代北京城公共话语表达的重要场所,为性别和阶级的跨界提供了展演空间。这本学术著作既是对于18、19世纪中国戏剧的专业研究,也为拓展明清时期城市空间相关研究做出了贡献,同时,书中涉及的关于戏剧中的性别变化的相关论述也为性别研究注入新的材料与观点。在强调了戏曲在彼时北京的重要地位的同时,我们也能从郭安瑞的记述中得见一部近代北京的另类社会文化史。

《贾想Ⅱ:贾樟柯电影手记2008-2016》

贾樟柯 著
理想国 | 台海出版社 2018年1月

每个人都有自己衡量时光逝去的方式,对于贾樟柯,时间是以一部部电影的方式流走的。从1996年的《小山回家》,到2016年的《营生》,20年间,贾樟柯一直用影像反映中国社会的变迁,也一直用文字记录着他的内心及周遭的变化。2018年年初,理想国推出贾樟柯第二部随笔《贾想Ⅱ》,此时距离《贾想I》 已过去了快十年。

1996年,贾樟柯决定用摄像机在岁末年初的街道上跟踪失业的民工,他想看看,“当人们的视听器官习惯了以秒为单位进行转换的时候,是否还有人能和我们一起,耐心地凝视着摄像机所面对的终极目标——那些与我们相同或不同的人。”2016年,贾樟柯拍了故事短片《营生》,故事发生在煤矿萧条的山西,几个失业矿工在县城到处游走,寻找工作。从《小山》到《营生》,从一个失业的民工到另一个失业的民工,贾樟柯似乎用影像完成了一次轮回。世界在变,中国在变,故乡在变,曾经的“汾阳小子”如今成为了国际知名大导演,今天的他不仅试图捕捉人的状态,也试图借助自己的影响力引领电影行业中的话语权。

《纸上动物园:大英图书馆500年动物图志》

[英] 夏洛特·斯莱 / 大英图书馆 王岑卉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大鱼读品 2018年1月

对于动物的关注古已有之。在经典学术著作中,与动物相关的有两本,一本是亚里士多德的《动物志》,另一本是老普林尼的《博物志》,但这二位都选择了(或者说是别无选择地)将一切交付文字,而非诉诸图像。到中世纪,动物形象开始出现在艺术品中,出现在彩绘玻璃上宗教主题的一幅幅画作中,也曾作为插画,出现在形形色色的中世纪手稿里——有的是动物寓言集兼草药书手稿,也有的是尝试为《博物志》添加插画。

文艺复兴为绘画体系带来了如实呈现的“写生”准则,与这种美学标准相伴相生的是一系列哲学问题:头脑如何观察与记忆实物?与此同时,丢勒等画家也阐释了想象力与写实性结合的可能性。于是有了丢勒那幅大名鼎鼎的、混合着对于异域物种想象的作品《犀牛》。再后来,地理大发现和博物学的发展为动物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越来越多的物种被观察、被记录、被人们用画笔描绘下来。

以上这种种发展过程以及每个阶段的重要画作,都收录在了《纸上动物园:大英图书馆500年动物图志》一书中。本书作者夏洛特·斯莱是肯特大学科学史讲师,她从大英博物馆馆藏的1.5亿件手稿、印刷品和珍本书中挑选出了350帧稀有画作,以异域生物、本土生物、家养生物和怪异生物四种分类方法,为读者呈现了一道动物画的视觉盛宴。

《一天中的百万年:人类生活大爆炸》

[英]格雷格·詹纳 著 程文 译
中信出版社/楚尘文化 2018年1月

你的日常一天是如何度过的?起床、穿衣、刷牙、洗脸、上厕所、吃一日三餐、花一段时间(通常是很多时间)遛狗逗猫、与他人聊微信、发邮件、通电话,与伴侣相对而坐、一人抱着一部智能手机玩游戏、睡前再次洗脸刷牙,定一个闹钟,等待新一天的开始。

在某个失眠的深夜,在辗转反侧之间,你的脑中是否曾在某个时刻闪过一个念头:以上这些例行公事般的日常行为是如何产生的?人为什么要穿衣刷牙洗脸吃饭?为什么如今家里的厕所是坐便器而不是蹲便?如果没有厕纸,我们擦不擦屁股,用什么来擦屁股?牙刷是谁发明的,没有牙刷之前,人要不要清洁牙齿?那些有时候让人头疼的繁琐餐桌礼仪,又是拜谁所赐?吸猫和云吸猫是一种现代症状吗?以前的人会给猫猫狗狗举办葬礼吗?

如果这些问题突然涌入你的脑海,闯入你的生活,那么恭喜你,你可以开始阅读《一天中的百万年》了,这本书将为你答疑解惑。作为英国著名喜剧编剧和作家,格雷格·詹纳立志于通过通俗文化传播历史知识,于是他将人类的生活史浓缩在了一天中,通过日常活动和行为解释人类古已有之的活动的延续和演变。他以现实中的日常活动为踏板,跳回过去,探索了日常活动的来源。而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以绵薄之力恢复我们祖先的声誉,同时回答那些长久以来的问题:你的生活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周新书推荐】“你的生活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

本周关键词:加缪、二战、中国戏曲、贾樟柯……

《加缪传》

[美] 赫伯特·R.洛特曼(Herbert R. Lottman)著 肖云上 / 陈良明 / 钱培鑫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8年1月

1960年,法国哲学家、小说家阿尔贝·加缪去世。18年后,赫伯特·洛特曼的《加缪传》法文版与读者见面,这是关于加缪的第一部传记,在接下来四十多年间不断再版,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备受读者喜爱。为写作此书,作者赫伯特·洛特曼进行了实地调查、寻找与加缪有过交集的证人或者敌人,同时梳理了加缪与友人的往来信件、和加缪相关的报纸剪报、小册子,并翻阅了加缪写下的与阿尔及利亚童年相关的印象派式的、小说化的回忆录,还找到了加缪的继承人,查看了他生前留下的文件和手稿。

我们阅读《加缪传》,不仅仅是阅读一位哲学家的生平故事和哲学思想,同时也是阅读20世纪上半叶法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在世界格局中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了加缪的选择、判断以及政治立场。但作为传记作者,赫伯特·洛特曼一再强调, “一位作家的传记有时会像一场主宾也许会缺席的盛宴。”因此传记作者的职责之一,是告诉读者去读原作,传记永远不能取代原著。

《第一个坏人》

[美] 米兰达·裘丽 著 周嘉宁 译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1月

谢丽尔,43岁,单身,独居,极度敏感,时常感觉咽部有一个臆想出来的肿块在持续折磨她——这是癔球症的表现之一。她在一家女性防身术工作室上班,暗恋一位年长她22岁的同事。她的生活井井有条,直到老板夫妇强迫她无限期收留他们20岁的女儿柯丽。后者的出现让谢丽尔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渐渐让她从幻想世界中走了出来。

这是美国电影制作人、艺术家和作家米兰达·裘丽的第一部长篇小说。2008年,她曾凭借《没有人比你更属于这里》获得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她的小说风格怪诞、温暖又有些伤感,被称为自成一派的“裘丽风”。

“物件”在裘丽的这本小说中构成了一种极为重要的景观:串珠的项链,黑色高跟鞋,手帕、旧信封、四瓶蛋黄酱、带着小黄鸭挂饰的钥匙、餐巾上的数字、一顶小丑帽等等,这些物件都是小说中主人公情感、记忆、感觉之所系。在《第一个坏人》的官方网站上,以上这些物件都以实物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并附上了物品出现的章节和作者签名进行拍卖。虽然目前拍卖已经结束,但裘丽的书迷还是可以去网站上查看这些物品,并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感受这些物件的魅力和其中蕴含的情感。

《小仓百人一首》

[日]藤原定家 编著 刘德润 译
新星出版社 2017年12月

长空极目处

万里一婵娟

故国春日野

月出三笠山

这首诗的作者是阿部仲麻吕,题目叫做《遣唐使的望乡之思》。没错,在电影《妖猫传》中,阿部仲麻吕就是由长得像张鲁一孪生兄弟的阿部宽饰演的,影片中,他一生深爱杨贵妃,在杨贵妃面临生死抉择时曾提出带她去日本,但遭到拒绝。他生前的日记也成为了后来白居易和空海和尚搭档的“唐朝夏洛克与华生”破案的关键线索。抛开《妖猫传》中对于阿部仲麻吕的演绎,他其实是一位出身日本的唐朝政治家和诗人。这首《遣唐使的望乡之思》在日本是一首妇孺皆知的和歌。

和歌,古称倭歌或倭诗,是受汉诗影响发展起来的日本本土诗歌形式。创作和歌的作家被称为歌人,阿部仲麻吕的这首和歌收录在《小仓百人一首》中。该书是由日本镰仓前期著名诗人藤原定家选编,他依照年代顺序,从《古今和歌集》《新古今和歌集》以及《敕撰和歌集》中挑选出了100位从天智天皇到顺德天皇之间的杰出歌人以及他们每人的一首代表作。在江户时代后,浮世绘的盛行带动了版画技术的精进,因此《小仓百人一首》曾以和歌搭配画作的形式在庶民阶层中广为流传。在这一百首和歌中,有43首恋歌,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各占6首、4首、16首和6首。

《柏林记忆:逃离悲恸之地》

[俄] 玛丽·瓦西里奇科夫 著 唐嘉慧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年1月

关于二战这段历史,最不缺乏的可能就是以男性视角为主的关于战争与牺牲、关于屠杀与死亡的种种资料或叙事,《柏林记忆:逃离悲恸之地》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别样的视角。作者玛丽·瓦西里奇科夫1917年生于圣彼得堡的一位公爵之家,她成长于德国、法国和立陶宛。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玛丽身在德国。她爱写日记,每天都用打字机记录一天中发生的事情,并将日记保存在办公室档案柜的公文之间。十分幸运地,她在战争中活了下来;更加幸运的是,她的大部分日记都得以保持。1976年,在亲友的鼓励下,她将日记公之于众。

玛丽的日记是宝贵的,它体现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的一种私人记忆,它不被诸如国家和民族这样的宏大叙事所裹挟,而是立足于自身生活背景,侧重记录了欧洲贵族文化的消亡,这一视角在今天看来宝贵且重要。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玛丽当时的工作原因,她曾与“七月密谋”的反纳粹核心人士共事,她在日记中详细描述了“七月密谋”暗杀希特勒行动的发起和失败,以及事发后盖世太保的传讯等等。她的日记因此也成为了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份相关目击记录。

《文化中的政治:戏剧表演与清都社会》

[美]郭安瑞 著 郭安瑞 / 朱星威 译
启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1月

戏剧与都市文化之间有着何种关系?戏剧如何超越性别、阶级和种族差异?又如何试图影响道德和社会秩序?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系副教授郭安瑞(Andrea S. Goldman)的著作《文化中的政治:戏剧表演与清都社会》为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解答。

这本书是在郭安瑞的博士论文基础上扩充而成的,获得了2014年美国列文森图书奖。该书聚焦十八、十九世纪北京的戏剧发展状况,以观众、演员、剧场空间、剧种、剧本等多个角度为切入点,考察了国家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化权力运作机制。郭安瑞发现,戏剧表演模糊了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之间的界限,成为了清代北京城公共话语表达的重要场所,为性别和阶级的跨界提供了展演空间。这本学术著作既是对于18、19世纪中国戏剧的专业研究,也为拓展明清时期城市空间相关研究做出了贡献,同时,书中涉及的关于戏剧中的性别变化的相关论述也为性别研究注入新的材料与观点。在强调了戏曲在彼时北京的重要地位的同时,我们也能从郭安瑞的记述中得见一部近代北京的另类社会文化史。

《贾想Ⅱ:贾樟柯电影手记2008-2016》

贾樟柯 著
理想国 | 台海出版社 2018年1月

每个人都有自己衡量时光逝去的方式,对于贾樟柯,时间是以一部部电影的方式流走的。从1996年的《小山回家》,到2016年的《营生》,20年间,贾樟柯一直用影像反映中国社会的变迁,也一直用文字记录着他的内心及周遭的变化。2018年年初,理想国推出贾樟柯第二部随笔《贾想Ⅱ》,此时距离《贾想I》 已过去了快十年。

1996年,贾樟柯决定用摄像机在岁末年初的街道上跟踪失业的民工,他想看看,“当人们的视听器官习惯了以秒为单位进行转换的时候,是否还有人能和我们一起,耐心地凝视着摄像机所面对的终极目标——那些与我们相同或不同的人。”2016年,贾樟柯拍了故事短片《营生》,故事发生在煤矿萧条的山西,几个失业矿工在县城到处游走,寻找工作。从《小山》到《营生》,从一个失业的民工到另一个失业的民工,贾樟柯似乎用影像完成了一次轮回。世界在变,中国在变,故乡在变,曾经的“汾阳小子”如今成为了国际知名大导演,今天的他不仅试图捕捉人的状态,也试图借助自己的影响力引领电影行业中的话语权。

《纸上动物园:大英图书馆500年动物图志》

[英] 夏洛特·斯莱 / 大英图书馆 王岑卉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大鱼读品 2018年1月

对于动物的关注古已有之。在经典学术著作中,与动物相关的有两本,一本是亚里士多德的《动物志》,另一本是老普林尼的《博物志》,但这二位都选择了(或者说是别无选择地)将一切交付文字,而非诉诸图像。到中世纪,动物形象开始出现在艺术品中,出现在彩绘玻璃上宗教主题的一幅幅画作中,也曾作为插画,出现在形形色色的中世纪手稿里——有的是动物寓言集兼草药书手稿,也有的是尝试为《博物志》添加插画。

文艺复兴为绘画体系带来了如实呈现的“写生”准则,与这种美学标准相伴相生的是一系列哲学问题:头脑如何观察与记忆实物?与此同时,丢勒等画家也阐释了想象力与写实性结合的可能性。于是有了丢勒那幅大名鼎鼎的、混合着对于异域物种想象的作品《犀牛》。再后来,地理大发现和博物学的发展为动物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越来越多的物种被观察、被记录、被人们用画笔描绘下来。

以上这种种发展过程以及每个阶段的重要画作,都收录在了《纸上动物园:大英图书馆500年动物图志》一书中。本书作者夏洛特·斯莱是肯特大学科学史讲师,她从大英博物馆馆藏的1.5亿件手稿、印刷品和珍本书中挑选出了350帧稀有画作,以异域生物、本土生物、家养生物和怪异生物四种分类方法,为读者呈现了一道动物画的视觉盛宴。

《一天中的百万年:人类生活大爆炸》

[英]格雷格·詹纳 著 程文 译
中信出版社/楚尘文化 2018年1月

你的日常一天是如何度过的?起床、穿衣、刷牙、洗脸、上厕所、吃一日三餐、花一段时间(通常是很多时间)遛狗逗猫、与他人聊微信、发邮件、通电话,与伴侣相对而坐、一人抱着一部智能手机玩游戏、睡前再次洗脸刷牙,定一个闹钟,等待新一天的开始。

在某个失眠的深夜,在辗转反侧之间,你的脑中是否曾在某个时刻闪过一个念头:以上这些例行公事般的日常行为是如何产生的?人为什么要穿衣刷牙洗脸吃饭?为什么如今家里的厕所是坐便器而不是蹲便?如果没有厕纸,我们擦不擦屁股,用什么来擦屁股?牙刷是谁发明的,没有牙刷之前,人要不要清洁牙齿?那些有时候让人头疼的繁琐餐桌礼仪,又是拜谁所赐?吸猫和云吸猫是一种现代症状吗?以前的人会给猫猫狗狗举办葬礼吗?

如果这些问题突然涌入你的脑海,闯入你的生活,那么恭喜你,你可以开始阅读《一天中的百万年》了,这本书将为你答疑解惑。作为英国著名喜剧编剧和作家,格雷格·詹纳立志于通过通俗文化传播历史知识,于是他将人类的生活史浓缩在了一天中,通过日常活动和行为解释人类古已有之的活动的延续和演变。他以现实中的日常活动为踏板,跳回过去,探索了日常活动的来源。而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以绵薄之力恢复我们祖先的声誉,同时回答那些长久以来的问题:你的生活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