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经常充斥着各种国外制造业神段子,比如 “青岛下水道存百年德国油纸包”,“兰州铁桥百岁时收到来自德国的提醒信和维修配件邮包”。如果不是官方出来辟谣,可能大家都以为这是真实故事!这些谣言无形中将德国汽车推向神坛。但大众排放门以及各种事件相继出爆发后,德国汽车光环不再!
同样被推向神坛的还有日本制造,但随着神户制钢等一系列造假事件爆发,日本汽车的神话也就此破灭。这些事件足以表明,国人对国外制造过于迷信!很多人对自主品牌汽车带着有色眼镜,习惯为国产车打上技术不过关,质量不行的烙印。
涡轮增压发动机已经在市场上普及多年,烧机油、发动机渗油这些事件反倒没有出现在自主品牌上,虽然国产车目前仍与国外存在一定的技术差距,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质量和可靠性方面自主品牌其实并不差,甚至远比大家想象的要强。
我们就借本田最近闹得很凶的机油事件来聊聊,看看自主品牌的可靠性到底哪里差了?
为什么机油会变多
机油变多这件事主要出现在本田CRV上,一些车主检查机油尺发现机油液面不降反升,一聊才知道这不是个别案例!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本田发动机的机油会增多?很多人就说这是汽油稀释到了机油中引起的,而车主也称机油中有明显的汽油味!
首先要下个定论!任何发动机都会有机油与汽油接触的现象,机油肯定会带有汽油味,所以机油中都会加入相应的添加剂。那机油是在哪里与汽油接触的呢?
活塞的往返运转是直接与气缸盖壁接触,如果金属之间直接摩擦肯定会异常磨损,所以气缸壁上有一层薄薄的油膜,这层油膜把活塞与气缸壁两个金属件相隔开,这也是为什么发动机转速如此之高,金属的磨损却非常小的原因!
喷油嘴在喷射汽油时,雾化的汽油颗粒一部分会附着在气缸壁上。这部分附着在气缸壁上的汽油如果不能及时被蒸发或者燃烧,那么就会和机油一起被活塞环泵入曲轴箱。
为什么就本田的发动机出现了这种过度的现象?这与发动机热管理有一定关系,汽油之所以附着在气缸壁上没有被蒸发,是因为气缸壁温度较低!一般冷车时发动机都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所以机油增多主要出现在北方寒冷地区。
国产为什么没问题?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奇瑞去年推出的那款1.5T发动机,其37.1%的热效率让人眼前一亮!这款发动机从硬件技术看其实非常一般,甚至用的还是进气歧管喷射。但是它的热管理却相当前卫,除了气缸盖集成排气歧管外,它还将中冷器集成到了进气歧管内, 避免了在北方地区进气温度过度冷却以及中冷器冷凝结冰现的象。
本田的1.5T发动机中冷器布置与一般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一样,外置风冷中冷器在正常工况下冷却效果不错而且成本低,但是在北方冬季,中冷器往往容易结冰,进气温度也不好控制!本身直喷发动机冷启动时,气缸壁温度较低,汽油容易附着在气缸壁上,而本田这种设计无疑是火上浇油。
奇瑞的1.5T发动机虽然依旧采用进气歧管喷射,但是汽油在低温时雾化效果更好,汽油不会像直喷那样容易附着在气缸壁上。从设计角度看,国产发动机在稳定性方面真的没输!
另外大家可以发现,目前自主品牌的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采用的是中置喷油嘴,这种设计可以减少湿壁情况的产生,而且更适合稀薄燃烧。但本田的涡轮增压引擎喷油嘴大多布置在侧面,这样汽油与空气的混合非常依赖气流引导,如果发动机本身的进气优化做得不够好,那么汽油自然就无法被充分燃烧。
从理论上来讲,本田CRV的机油增多事件算不上严重设计缺陷,只要发动机的温度一高,汽油自然会被蒸发!也就是说本田的发动机比较适合暴力驾驶,日常低速行驶发动机并不在状态。
结语:看完上面的技术解析,想必大家已经对自主品牌的研发实力刮目相看了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