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雪佛兰Bolt对话特斯拉Model 3(上)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雪佛兰Bolt对话特斯拉Model 3(上)

这真的是一个很难击败的对手。

作者:鱼非鱼 

关于传统车企与新兴互联网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制造上的思维之争、模式之争、未来之争,这次,我们把它聚焦在了雪佛兰Bolt与特斯拉Model 3这两部车型之上……

最近,一直是舆论焦点的特斯拉Model 3总算开始规模交货,我们也终于可以在美国P2P租车平台Turo上租来试驾一番。

为了更好的衡量Model 3的真实实力,我们也特地找来一个参照物——即雪佛兰Bolt。虽然后者只是平价品牌,尺寸又比Model 3小了整整两级,但二者的定价却基本一致:Model 3为35000美元,Bolt则是36620美元。而且二者的续航里程也十分接近,按最为准确的EPA测试结果:Model 3为350公里,Bolt则是383公里。

因此,在新一代日产聆风上市以前,整个汽车市场上能为Model 3找到的最好对手,就是雪佛兰Bolt了。这两款车一款来自于互联网时代最炙手可热的新兴车企,一款来自于底特律的百年巨头,将这两款车直接进行对比,也能看到这两派到底各自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这一期就先讲讲雪佛兰Bolt。

我直接跳到结论:Bolt这款车的实力完全超过了我的预期。

我之前开过三款纯电动汽车。除去价格高了很多的特斯拉Model S不谈,我第一次开电动车是上一代的本田飞度电动版。当时觉得无论是NVH、动力响应还是操控性都比普通飞度有大幅提升,于是对电动车就有了很好的印象。

之后又开宝马i3,那款车的综合品质可以说让我赞不绝口。虽然4.4万美元的售价即使是扣除美国政府补贴,仍比宝马3系略贵,操控乐趣也不如后者,但它的底盘滤震一点不差,静音性和动力响应和平顺性又明显胜出,乘坐空间还更大,因此仍然是非常超值的选择。

雪佛兰Bolt的定位跟宝马i3很像。二者同样是车身较高的两厢小型轿车,Bolt的车身三围为4170mm、1770mm、1600mm,比i3长了171mm,高了23mm,窄了5mm,基本上是相近尺寸。性能方面也差不多,i3的最大输出是170匹马力,Bolt则是200马力,0-100公里/时加速成绩分别是6.6秒与6.5秒。

它们同样是传统车企专门设计的纯电动车产品,主打推崇科技和环保、愿意接受新事物的消费者。

i3已经是一款比较超值的车型,而我对Bolt评价是“性价比还要比i3高出不少”。它的综合品质比i3一点都不差,甚至可能略微超过一些,但同时续航里程比i3多了一倍不止,而价格又低了8000美元。如果说i3是超值,Bolt大概是“无敌值”。

Bolt在哪些方面比i3好呢?

一个是乘坐空间。我身高1.87米,体重不低,宝马i3其实也可以供身材像我这样的4个人舒适乘坐在前后排。但Bolt毕竟更长更高,纵向空间和头部空间都稍稍胜出。而且后排为常规开门,不需要像i3一样需要先开前门才能开后门。乘降便利性肯定是胜出的。跟普通车相比,Bolt头部空间尤其宽裕,完全是SUV的水平。

另一个胜出项比较出乎意料——是整车质感和内饰氛围,以及创新性的功能。宝马i3的内外饰设计虽然更加前卫,更有新意,但塑料感和玩具感也有一些。Bolt的设计风格相对常规,但也有很多巧思。比如中控和仪表盘一方一圆两个大屏,都采用绿色的主题基调,配合比较“幼圆”风的字体,让人看起来很舒服,同时又有比较强烈的科技感。特别让我心水的还有座椅,颜色是简单的黑白配上红色的缝线,其中缝线做工相当考究,而布面的材质摸起来也特别舒服,整体感觉温馨而淡雅。

挡把看似传统,但实际上极具特色,所有挡位字体都为液晶显示,熄火时完全看不到任何字体的痕迹,而在行驶过程中根据挡位不同也会显示不同的图案,令人眼前一亮。

Bolt的D挡为普通行车挡,L挡则增大了动能回收力度,松油门时会有更显著的减速,在L挡上用到刹车的时候更少。下坡倒是用D挡就可以了,车辆会在下坡时自动增强动能回收力度。

而在方向盘传统的换挡拨片位置,Bolt有一个小的拨片按下,相当于以最高挡进行制动回收,作用类似一个手控刹车。当然因为动能回收的制动力有限,而且这个拨片的力度又不可调,实际上并不能替代脚刹。但它提供了一个固定以最大功率回收电能、而且又完全不使用刹车片的选项,对于以节能或增加续航为第一目的的消费者来说是有意义的,也比较有趣。

另一个有趣的功能是,当速度变高的时候,音响的音量会自动提高,以应付相对提高的行车噪音,而当降速时又能将音量降低。

总得来说,i3的内饰氛围让人想起科技玩具,比如Parrot的无人机。而Bolt则让我想起宜家,没有任何浮夸,也不豪华,却十分清新而熨帖,正是我喜欢的风格。

动力和底盘方面二者基本一致,都十分优秀。

动力性能上,单看0-100公里/时6.5秒的加速成绩,Bolt就已经超过了绝大部分家用车,甚至比7代高尔夫GTI都略快。而主观感受上优势更大。

在日常行驶更常用到的0-50公里/时加速,Bolt的2.7秒就比GTI还快了0.6秒。更重要的是,电动车因为没有变速箱不需要降挡,同时低转又已经是最大扭矩,因此动力响应速度更快得多——是没有任何迟滞的。在100公里/时以下的车流中,Bolt超车基本上都是随心所欲,稍微有个机会一脚油就过去了。

Bolt的滤震水平秉承了近几年通用一贯的优秀水准,美国车的厚实感、细碎振动过滤效率当然做得绝对够格。同时悬挂动作也相对比较敏捷,贴服性不错。跟i3相比即使在稳定性上还有细微差距,但也已经完全超过了平价品牌小型车的定位,而直接奔着豪华车的水准去了。

Bolt的隔音水平也是越级的。

一般来说,电动车因为电机的振动和噪音都远比内燃机小,NVH普遍不错。但也仍然有水平高下之分,比如很多日系电动车的电机声音就相对明显。而Bolt跟i3一样,都是完全听不到电机声的,同时胎噪、风噪、底盘噪音都控制得相当好。一定要挑毛病,就是车身对环境噪音的隔绝比i3稍差,但也基本能达到中型轿车的水平。总之整体上仍然给人相当高级的感觉。

最主要的差距是操控方面。同样是有电池在下面压着,Bolt的重心似乎比i3略高,急速过弯时会明显感觉到侧倾。虽然比同样身材的汽油两厢小车还是好多了,但也不算好。而方向盘的指向性显然也不如宝马指哪打哪的感觉好。不过,日常代步,Bolt高速巡航仍然足够稳定,起码是紧凑型轿车的水平,而操控也比较轻松灵活——比较短的车身使得它停车钻巷子都还是很有优势的。

驾驶总结:

总得来说,Bolt这款车让我们看到了在新能源车领域有一定积累的传统大厂的造车功力。虽然没有特斯拉那么多的吸睛点,但它十分成熟完善,一点短板都没有,同时很多方面素质也十分高,整体上产品力是极为出色的。在我这两年试过的车里面,Bolt不是那种魅力十足、一下子就能牢牢吸引住我的类型,但真的让我很喜欢,很满意。开着它有一种十分舒服的感受。

这真的是一个很难击败的对手。特斯拉Model 3名声更盛,但究竟实力是否能胜出一筹,说实话我心中是为特斯拉捏一把汗的。

◎ 本文版权由驾仕派所有,侵权必究。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雪佛兰

3.8k
  • 上汽集团:一季度归母净利润30.2亿元,同比增长11.4%
  • 上汽通用总经理卢晓:关于续约,中美双方股东谈判正在进行中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雪佛兰Bolt对话特斯拉Model 3(上)

这真的是一个很难击败的对手。

作者:鱼非鱼 

关于传统车企与新兴互联网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制造上的思维之争、模式之争、未来之争,这次,我们把它聚焦在了雪佛兰Bolt与特斯拉Model 3这两部车型之上……

最近,一直是舆论焦点的特斯拉Model 3总算开始规模交货,我们也终于可以在美国P2P租车平台Turo上租来试驾一番。

为了更好的衡量Model 3的真实实力,我们也特地找来一个参照物——即雪佛兰Bolt。虽然后者只是平价品牌,尺寸又比Model 3小了整整两级,但二者的定价却基本一致:Model 3为35000美元,Bolt则是36620美元。而且二者的续航里程也十分接近,按最为准确的EPA测试结果:Model 3为350公里,Bolt则是383公里。

因此,在新一代日产聆风上市以前,整个汽车市场上能为Model 3找到的最好对手,就是雪佛兰Bolt了。这两款车一款来自于互联网时代最炙手可热的新兴车企,一款来自于底特律的百年巨头,将这两款车直接进行对比,也能看到这两派到底各自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这一期就先讲讲雪佛兰Bolt。

我直接跳到结论:Bolt这款车的实力完全超过了我的预期。

我之前开过三款纯电动汽车。除去价格高了很多的特斯拉Model S不谈,我第一次开电动车是上一代的本田飞度电动版。当时觉得无论是NVH、动力响应还是操控性都比普通飞度有大幅提升,于是对电动车就有了很好的印象。

之后又开宝马i3,那款车的综合品质可以说让我赞不绝口。虽然4.4万美元的售价即使是扣除美国政府补贴,仍比宝马3系略贵,操控乐趣也不如后者,但它的底盘滤震一点不差,静音性和动力响应和平顺性又明显胜出,乘坐空间还更大,因此仍然是非常超值的选择。

雪佛兰Bolt的定位跟宝马i3很像。二者同样是车身较高的两厢小型轿车,Bolt的车身三围为4170mm、1770mm、1600mm,比i3长了171mm,高了23mm,窄了5mm,基本上是相近尺寸。性能方面也差不多,i3的最大输出是170匹马力,Bolt则是200马力,0-100公里/时加速成绩分别是6.6秒与6.5秒。

它们同样是传统车企专门设计的纯电动车产品,主打推崇科技和环保、愿意接受新事物的消费者。

i3已经是一款比较超值的车型,而我对Bolt评价是“性价比还要比i3高出不少”。它的综合品质比i3一点都不差,甚至可能略微超过一些,但同时续航里程比i3多了一倍不止,而价格又低了8000美元。如果说i3是超值,Bolt大概是“无敌值”。

Bolt在哪些方面比i3好呢?

一个是乘坐空间。我身高1.87米,体重不低,宝马i3其实也可以供身材像我这样的4个人舒适乘坐在前后排。但Bolt毕竟更长更高,纵向空间和头部空间都稍稍胜出。而且后排为常规开门,不需要像i3一样需要先开前门才能开后门。乘降便利性肯定是胜出的。跟普通车相比,Bolt头部空间尤其宽裕,完全是SUV的水平。

另一个胜出项比较出乎意料——是整车质感和内饰氛围,以及创新性的功能。宝马i3的内外饰设计虽然更加前卫,更有新意,但塑料感和玩具感也有一些。Bolt的设计风格相对常规,但也有很多巧思。比如中控和仪表盘一方一圆两个大屏,都采用绿色的主题基调,配合比较“幼圆”风的字体,让人看起来很舒服,同时又有比较强烈的科技感。特别让我心水的还有座椅,颜色是简单的黑白配上红色的缝线,其中缝线做工相当考究,而布面的材质摸起来也特别舒服,整体感觉温馨而淡雅。

挡把看似传统,但实际上极具特色,所有挡位字体都为液晶显示,熄火时完全看不到任何字体的痕迹,而在行驶过程中根据挡位不同也会显示不同的图案,令人眼前一亮。

Bolt的D挡为普通行车挡,L挡则增大了动能回收力度,松油门时会有更显著的减速,在L挡上用到刹车的时候更少。下坡倒是用D挡就可以了,车辆会在下坡时自动增强动能回收力度。

而在方向盘传统的换挡拨片位置,Bolt有一个小的拨片按下,相当于以最高挡进行制动回收,作用类似一个手控刹车。当然因为动能回收的制动力有限,而且这个拨片的力度又不可调,实际上并不能替代脚刹。但它提供了一个固定以最大功率回收电能、而且又完全不使用刹车片的选项,对于以节能或增加续航为第一目的的消费者来说是有意义的,也比较有趣。

另一个有趣的功能是,当速度变高的时候,音响的音量会自动提高,以应付相对提高的行车噪音,而当降速时又能将音量降低。

总得来说,i3的内饰氛围让人想起科技玩具,比如Parrot的无人机。而Bolt则让我想起宜家,没有任何浮夸,也不豪华,却十分清新而熨帖,正是我喜欢的风格。

动力和底盘方面二者基本一致,都十分优秀。

动力性能上,单看0-100公里/时6.5秒的加速成绩,Bolt就已经超过了绝大部分家用车,甚至比7代高尔夫GTI都略快。而主观感受上优势更大。

在日常行驶更常用到的0-50公里/时加速,Bolt的2.7秒就比GTI还快了0.6秒。更重要的是,电动车因为没有变速箱不需要降挡,同时低转又已经是最大扭矩,因此动力响应速度更快得多——是没有任何迟滞的。在100公里/时以下的车流中,Bolt超车基本上都是随心所欲,稍微有个机会一脚油就过去了。

Bolt的滤震水平秉承了近几年通用一贯的优秀水准,美国车的厚实感、细碎振动过滤效率当然做得绝对够格。同时悬挂动作也相对比较敏捷,贴服性不错。跟i3相比即使在稳定性上还有细微差距,但也已经完全超过了平价品牌小型车的定位,而直接奔着豪华车的水准去了。

Bolt的隔音水平也是越级的。

一般来说,电动车因为电机的振动和噪音都远比内燃机小,NVH普遍不错。但也仍然有水平高下之分,比如很多日系电动车的电机声音就相对明显。而Bolt跟i3一样,都是完全听不到电机声的,同时胎噪、风噪、底盘噪音都控制得相当好。一定要挑毛病,就是车身对环境噪音的隔绝比i3稍差,但也基本能达到中型轿车的水平。总之整体上仍然给人相当高级的感觉。

最主要的差距是操控方面。同样是有电池在下面压着,Bolt的重心似乎比i3略高,急速过弯时会明显感觉到侧倾。虽然比同样身材的汽油两厢小车还是好多了,但也不算好。而方向盘的指向性显然也不如宝马指哪打哪的感觉好。不过,日常代步,Bolt高速巡航仍然足够稳定,起码是紧凑型轿车的水平,而操控也比较轻松灵活——比较短的车身使得它停车钻巷子都还是很有优势的。

驾驶总结:

总得来说,Bolt这款车让我们看到了在新能源车领域有一定积累的传统大厂的造车功力。虽然没有特斯拉那么多的吸睛点,但它十分成熟完善,一点短板都没有,同时很多方面素质也十分高,整体上产品力是极为出色的。在我这两年试过的车里面,Bolt不是那种魅力十足、一下子就能牢牢吸引住我的类型,但真的让我很喜欢,很满意。开着它有一种十分舒服的感受。

这真的是一个很难击败的对手。特斯拉Model 3名声更盛,但究竟实力是否能胜出一筹,说实话我心中是为特斯拉捏一把汗的。

◎ 本文版权由驾仕派所有,侵权必究。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