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者的书信”:约瑟夫·博伊斯x白南准展期:2018.01.20-05.13地址:昊美术馆(上海)
昊美术馆(上海)经过两年的精心筹备,于2018年1月20日为大家呈现:“见者的书信:约瑟夫·博伊斯×白南准”。这次展览将视角锁定在这两位20世纪先锋艺术家:“行为艺术先锋”——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与“影像艺术之父”——美籍韩裔艺术家白南准(Nam June Paik)的重要代表作品,并深入探讨他们在20世纪艺术浪潮中的合作与密切关系。
展览以“见者的书信”为名,源自于他们在上世纪艺术浪潮中的先锋做派和突破实践,也源自于他们在众多艺术理论和社会构建理想中的深入交流互动,更源于他们对未来社会、政治和文化艺术理论的想象力。博伊斯和白南准都是当代艺术领域杰出的代表,他们存活的当世引发了艺术创作革命性的突破,而当他们离世多年影响力仍旧波及到网络文化繁荣的21世纪,无疑是在艺术领域中典型的“见者”,“书信”则象征他们作品中千丝万缕的联系及在“激浪派”艺术浪潮中积攒的深情厚谊。
展览除了在一层呈现白南准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行为、录像和多媒体剪辑等代表性作品,和在二层呈现约瑟夫·博伊斯艺术生涯中代表性的行为艺术录像、装置、署名版数复制品、回顾性文献资料、以及反应博伊斯争议一生的纪录片《博伊斯》,其展览的重点更是两位艺术家生前的种种艺术交集——在一层的大展厅和影像厅中间放置了他们合作过的作品和文献资料。
《荒原狼III》(1984)
博伊斯和白南准在年龄上相差十岁。在白南准心目中,博伊斯是一位激进而颇有想法的前辈,也是一位行为古怪的遁视者。博伊斯与白南准1961年夏天在德国杜塞尔多夫首次会面,之后他们在众多场合都进行了关于音乐和行为的合作演出,尤其是激浪派运动于欧洲蓬勃兴起的那段时光。23年后的1984年,也就是博伊斯去世前两年,他们在日本东京完成了最后一次合作演出《荒原狼III》(Coyote III)。这是博伊斯“荒原狼”行为艺术系列作品的延续,也是最后一次使用这个意向或符号。
为了让读者更深入的了解这两位艺术家各自的艺术线索,以及在此次展览中各自呈现的和合作的作品,“艺术碎片”分别采访了负责两位艺术家展览的特邀策展人德国杜塞尔多夫美术馆馆长格雷格·杨森(谈博伊斯)、韩国艺评家、前白南准艺术中心学术研究员金男洙(谈白南准)。我们也分为两篇文章进行呈现。
白南准
白南准一直被认为是影像艺术的先驱,并作为最具实验性和实践性的艺术家代表了超过半个世纪的影像艺术史。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白南准发现了当时以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介巨大的表现力,并通过新媒体—视频的创作活跃于艺术界,成为“激浪派”艺术浪潮中的代表人物。白南准的作品将艺术、媒体、科技、流行文化和先锋派艺术结合在一起,他革命性的光谱艺术和幻想直到现在仍不断地鼓舞和启发着新媒体艺术家们。
见者的书信:博伊斯x白南准”展览现场
在采访韩国艺评家、前白南准艺术中心学术研究员、本次展览特邀策展人金男洙时,除了了解到白南准和博伊斯合作过的代表作有1965年的《24小时》、1978年的《纪念乔治·麦素纳斯》、1984年的演奏会《荒原狼III》等,还得知他们之间仍有未实现的愿望——1986年未实践的《莱茵河的黄金》。
“白南准的艺术宗旨是通过更新“后人类”生命力实现超级连接性的社会。这里的超级连接性所指的并不是适应当前的新媒体环境,而是利用古代“以心传心”的方式将全球网络与被称为“未来”的开放回路时间互相关联的概念。这种将远古的时间和未来的时间交织在一起的大历史观点,自20世纪60年代初年轻的白南准与约瑟夫·博伊斯相遇,历经短暂的激浪派艺术实践后,始终蕴藏在两人的艺术生涯中。“欧亚大陆”就是这样一个融合了两位艺术家超连接性意义的用语。”
——节选自 金男洙《欧亚大陆的梦》
金男洙
韩国艺评家、前白南准艺术中心学术研究员
本次展览特邀策展人
Q:在此次展览中白南准的部分是怎样一个策展的理念,呈现了哪几个阶段比较重要的作品?
金男洙:这个展览的很多作品是白南准的后期作品,1995年白南准创立了他的术语“电子高速公路”,从电子时代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他所创立的这个术语,这样的术语和人类学、社会学结合之后往欧亚大陆这个路线发展。因为博伊斯和白南准第一次见面讨论了很多关于萨满教的问题。当时博伊斯讲到关于欧亚大陆这个概念,白南准主张的是欧亚大陆这个路线的问题。这次展览当中的作品充分体现了白南准关于“电子高速公路”(欧亚大陆这个路线)想法的作品。在这些作品当中有机器人,有以英特网为创作素材的作品。我认为这种说话的速度和光的速度融为一体是比较重要的一点。白南准初期将这种称为身体的艺术,
见者的书信:博伊斯x白南准”展览现场
Q:白南准在60年代表演和音乐的作品已经很明显,也与博伊斯也有一定的联系,那你认为他在激浪派时期的作品和之后的电视机作品有怎样的联系?
金男洙:60年代白南准利用老子的道和禅这些具有宗教和哲学意味的东西,60年代也是他和博伊斯加入激浪派运动的时期,所以他的作品是比较激进的。但是就像博伊斯的作品具有一种治愈和重生的东西,因为他在克罗米亚坠机之后受到当地人的民间疗法获得重生,所以他的创作有很多治愈的东西在里面。白南准的作品是从一种冲击当中逐渐转换成一种参与的过程,在佛教当中有类似的用语,恍然大悟的过程。虽然他后期利用很多卫星等元素,但并没有完全改变他早期的思想,只是在形式上发生了一些改变。就像1984年白南准和博伊斯在东京草月会馆演奏了《荒原狼III》一样,博伊斯当时在学狼的哭声,对观众而言有很多冲击性的观感和听感,白南准则像是在月光下弹钢琴一样,有种很平和的感觉。他们两个人本来是要在86年的时候准备共同表演一个行为叫《莱茵河的黄金》。那他们为什么要进行这个行为表演,是因为德国歌剧家瓦格纳,他有一个歌剧的名字叫《莱茵的黄金》,但因为86年博伊斯去世了,所以他们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如果当时他们进行了这场行为表演,我们会在这场表演中看到更多彼此早期的风格,因为莱茵河是博伊斯从小长大的地方。
法式钟表电视,1993,尺寸可变 Mr. &Mrs. Hwang收藏
灯,1994,综合材料 LEE Gwang Gi收藏
(左)霓虹电视:按钮,1990,综合材料 (右)霓虹电视:22世纪福克斯,1990,综合材料 HONG Soung Eun收藏
Q:白南准最开始使用电视机这个媒介,到慢慢往后发展,也不断建立起一种艺术的形式。那在这个变化当中,他后期艺术语言中的内在思考与早期的创作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金男洙:白南准的电视并不仅仅传达的是一种材料概念,而是要给人一种感觉。同时它作为材料,又是机器当中的核心。很多时候,白南准的作品会以电视机组合的形式出现,他所传达的是电视机要比人看到的更远,在电视上看到的视角要比你眼睛看到的多——电视机并不是在外部,而是在你心中,如果你心中可以看得很远,那就真的可以实现无线无电的影像艺术。白南准的作品不只是利用电视机进行创作,他也有版画,后期也有蜡笔画。所有的这一切对白南准而言,电视机是一个可以看得很远的艺术。所以展览中呈现了大量白南准用电视机创作的作品,可以真正实现看得远,拥有更远视野的状态,这正是此次展览的目的。
佛,1996,石像,金属电视框,木架 gallery artlink收藏
逍遥骑士,1995,电视机、LDP、LD、自行车、钢架、霓虹灯 DSDL收藏
Q:如果按照大众的角度,其实电视机是一个被不停使用的媒介,这一媒介获取的是信息、娱乐、休闲等等。所以电视机除了作为白南准个人创作的使用,他是不是也在考虑其人人都能产生共鸣的媒介性?
金男洙:一般家庭当中的电视机,当它出现故障的时候会出现雪花,这种状态是白南准所梦想的电视机的艺术。就像乔治·奥威尔说的那样,电视机是具有一种从中央传输单方面内容的监视功能,或者说是用电视机播放来教化看电视的人。白南准想要的不只是通过电视机单方面从一头传输到监督、教育的这个人,而是想实现双方面的沟通。这也是白南准利用电视机进行创作的一个比较特别的地方。
我觉得白南准的这个理念也上升到了宇宙空间的噪音。这种噪音,其实是从宇宙大爆炸之后所产生的化石相关,所以他觉得电视机发出的这种噪音,其实蕴含了宇宙爆炸当中的一些物质和能量。在白南准看来,电视机当中出现的故障,发出的噪音,并不只是一种故障,它是通向宇宙的一个过程。其实这种态度也和激浪派当中“脱离一切的规制”做艺术的理念有一定的联系。
见者的书信:博伊斯x白南准”展览现场
蓝佛,1992-1996.彩色电视机、霓虹灯管 KIM Sookyung收藏
博伊斯的声音,1988 Mrs. &Dr. Koh收藏
博伊斯之声(1961-1988) HONG Soung Eun收藏
Q:展览中除了各自展出的作品之外,很重要的是“见者的书信”中的书信,那你能介绍一下展出的他们在艺术生涯中比较有交集的作品部分吗,并且谈谈他们的思想共鸣?
金男洙:在一楼的大展厅和影像厅中间有一个展示比较低的作品叫《博伊斯之声》(1961-1988),它其实是将博伊斯和白南准两人之间的友谊,以及他们在艺术生涯上的交集,进行最大体现的一件作品。这通常也是韩国祭祀时用的一种形式——上面放了一个屏风,有博伊斯的照片,还有一些关于他们1961年首次相遇时的纪录,以及他们在激浪派当中的一些合作,再加上他们在《荒原狼III》中的合作。其实在白南准写过的文章中,比起写自己,更多的是关于博伊斯的一些内容。作品中还包含有1963年博伊斯的首次公开表演《西伯利亚交响曲》,1965年参与激浪派具有纪念碑意义的表演《24小时偶发》传达的不仅有在西方艺术史的现代艺术脉络中才被解释的博伊斯的艺术生涯,还有隐藏在世界历史舞台内部逐渐成长的秘密。它还象征着二人在欧亚大陆这块艺术的大地相遇后共同的艺术实践历程。
见者的书信:博伊斯x白南准”展览现场 致谢Electronic Arts Intermix (EAI)
同时,《荒原狼III》(1984)是约瑟夫·博伊斯与白南准最后一次合作完成的作品。1984年的6月2日晩,日本观众在东京草月会馆见证了两位艺术家合作的一场不同导常的二重奏。舞台上唯一的装置就是两台面对面摆放的三脚钢琴,另外还有在架子上摆放了一块黑板,上面用粉笔写满了一些充满着神秘意味的字符。白南准在整个音乐会期间即兴表演了欧洲的古典音乐和日本民乐,右边的舞台空间属于博伊斯,他自己表演了两个不同的形象,一个是艺术家作为一个正在获得自由的人,他正慢慢地变成一只动物,回归到一种生命的初始状态,他认为这种生命形态是获得自由的前提;另一个形象是一只荒原狼,随着音乐会的进行,他开始说话,并最终演化成为人。
图片资料由昊美术馆提供
视频和文字版权为“ARTSHARD艺术碎片”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及以任何形式使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