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科智能董事长兼总经理 刘显武
记者:“现在企业要上市了,是不是要奖励一下自己?”
刘显武:“休息一段时间吧。”(笑)
记者:“去旅游吗?”
刘显武:“暂时没有计划,因为今年我们要面临部分的产线要新开工。很多事情也都是水到渠成,有空再说吧。”
以上是2016年9月8日朗科智能将登陆创业板前一天,全景财经《约见·资本人》采访朗科智能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显武的最后一段对话。
上市才不到一年半时间,噩耗传出:2018年1月14日晚间,刘显武因突发心梗去世了,享年仅49岁。
从大别山区到深圳,一颗“不太安分”创业心
创业板上市公司朗科智能是做什么?很多人可能不是很清楚,可提起它的下游客户来,知道的人就多了。刘显武说,客户是公司的“金主”,还是最长情的伙伴!
朗科智能的“长情伙伴”有哪些呢?九阳股份、TTI、爱仕达、莱克、小米等,其中与生产豆浆机出名的九阳合作多达10多年头,朗科智能为他们提供智能控制器。
刘显武绝对是草根企业家,出身于大别山区,他1969年12月出生于安徽六安的一个山区人家。1991年7月,刘显武从安徽省电子工业学校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合肥767厂(国营光华无线电仪器厂)当技术员,这是一家从事微波和通信的军工企业。
山里的孩子能拿到“铁饭碗”,那是相当不容易的,可刘显武却有一颗不安分的心。1993年12月,刘显武从合肥去了当时年轻人最向往的深圳,进入深圳鹏星微波通信公司。鹏星率属于深圳微波通讯局,从事发射终端设备的生产,与刘显武原单位767厂可谓专业相当对口。
当时,刘显武是工程经理,主要负责发射终端设备的研发、生产和工程等,一干就是十年。2000年,与几个朋友聚会时,偶尔聊起智能控制的市场远景,结果一拍即合,萌生自主创业的决心。
刘显武在公司创立十五周年上讲话
2001年11月,刘显武离开了鹏星,与弟弟刘显胜等三人合伙创办了朗科电器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即朗科智能的前身。
其中,郑勇出资额最多,为17万元,刘显胜与刘春蕾出资16.5万元。经过2007年、2009年三次增资扩股及股权变更后,至2010年11月完成变更登记时,企业注册资本已扩大至1200万元,刘显武占52.9%出资比例,而企业创始人郑勇、以及刘显胜的出资分别为15%、10%;而第一次股权变更时,另外一位创始人股东刘春蕾已出让刘显胜、潘声旺等人股权后退出。
公司刚注册时,股东名单并没有刘显武名字,可这不影响合伙创业性质。理由有二:
其一,弟弟刘显胜,比哥哥刘显武小4岁,1973年出生,仅有高中文化,要从事智能控制,勉为其难!
此外,从2001年~2012年5月间,除出任朗科有限董事外,主要职务是财务部出纳,从职务分工上看,就不可能是公司实际控制人。
其二,刘显武不出现在注册股东名单上,是否与当初从鹏星离职时相关协议有关也未可知。毕竟,作为企业技术负责人,离职后往往有一个不得同业年限的要求。
朗科智能在2012年10月26日整体变更为股份制企业,更名为朗科智能。企业上市时,刘显武以36.12%持股,成为控股股东。
创业多是艰难的。华为任正非回忆当初艰难创业时,就说有半年时间里经常从噩梦中醒来哭泣。刘显武的创业之路也不例外,草创之初那5年,也是既当老板、工程师,又是业务员、采购员还兼送货员。
朗科智能有二大客户,一是TTI创科,另一家是厨房电器行业巨头九阳。而九阳是刘显武创业之初的“福星”,主要大客户,找到九阳还有一段“搭讪”情缘。有一次,顺德开了个家电展会,急于寻找客户的刘显武,在搭讪时结识了时任九阳的总工程师朱泽春,从此成为好朋友,也从此带来10多年延续不断的订单。
营收高度依赖大客户是朗科智能经营一大特点,比如九阳股份、TTI对公司产品的采购金额,就超过了一半多,一旦对方营运上出点状态,可能导致公司业绩大幅下滑。
另外,小家电、 电动工具等传统产品竞争加剧,也必然要影响及上游行业比如朗科智能的毛利率,加上朗科智能的电子智能控制器产品有非标准化、定制化的特点,公司的竞争优势既来自技术创新,更需要强化产品的质量控制。
这一些发展瓶颈,身为企业掌舵者的刘显武,肯定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不殚精竭虑地寻求突破之路,压力之下,身体是很容易出健康状况的。
2016年,也就是朗科智能创立第15个年头,有二件大事注定这是朗科历史具有里程碑的一年。一是年初,东莞塘厦工业园正式启用,二是9月8日,公司成功登陆A股创业板,跨入了资本市场大舞台。
上市前,当问及朗科智能未来成长能看几年时,刘显武坚定地说:“我相信三到五年持续的增长。”可令他也没有想到,此话说出不到1年半时间,年富力强、正该大显身手的他突然离去了,令人扼腕叹息!
幸福企业家的关联密码在哪儿?
与后起的90后、80后企业家相比,40、50岁的企业家也不算是“老人”,可过去几年,为何一个个中年企业家、创业者英年早逝的消息不断呢?
身处中年,说没有危机感肯定是骗人,既怕事业被赶超,追不上时代潮流,又怕身体扛不住,重压之下,最后的选择往往是死命地向前冲冲冲。
2016年,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年仅44岁。2017年1月,台泥董事长、海基会前董事长辜振甫的次子辜成允,因意外摔伤致死,62岁。半个月后,大禹节水董事长王栋,因突发心脏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53岁。
可以想象,众多家族企业领导人英年早逝,表面上是源于健康原因,实质上是来自创业辛苦和经营风险等压力的双重挤压。创新工场CEO李开复罹患淋巴癌后,才领悟无法保证睡眠、长期缺觉创业者的痛苦:“健康比创业重要!”
创业,是一场长途奔跑,要让基业长青,创业者不仅要有强大的内心,更要有健康的体魄、足够的精力。雷军说,“创业真心不是人干的事情”,并非一句空洞的鸡汤,也非笑话。
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左2)
数天之前,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为台积电晶圆18厂动工培土,虽满头白发,却神采奕奕。而2017年台积电30周年运动会上,张忠谋表示,2018年6月这届董事任期届满后就退休,退休后不再担任董事,也不会担任经营阶层任何职位,台积电会由新的接班人接掌营运,也就是新任董事长刘德音及总裁魏哲家。
出生于1931年的张忠谋,今年已是87岁的老人,为何能成为快乐企业家呢?目光炯炯,思考犀利,而他领导的企业,与他一样仍壮盛勃发,一个秘诀就是他像守紀律一样经营健康60多年,也就是长久以来建立的良好生活习惯。
张忠谋有个天天健康经营管理5大绝招:1.早睡早起、作息规律;2.不加班、不应酬;3.持续运动、饮食清淡;4.阅读益智、音乐纾压;5.有系统、有计划的终生学习。
“快克”感冒药创始人楼金
其实,国内A股市场上,也有生命不止、奋斗不休的企业家,比如中国最年长的上市药企董事长楼金,今年已是89岁的人了。
1930年出生的楼金,32岁创业,58岁创立海南亚洲制药集团,打造了知名药品“快克”,64岁搞股份制改造,80岁又在杭州建起亚科中心大厦。
他说,我的目标还没有完成,任重道远,还舍不得休息。除了正常工作,我成立了公益基金会做沙漠绿化。楼金表示,自己的财产不留给子女,要用在对人类有益的事上。
看来,公益和慈善也是幸福企业家的关联密码。一个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精神,肯定不会虚度此生,干起来一定是乐观的,中气十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