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友们都清楚,以前只有美国,日本,韩国,法国四个国家有汽车召回制度。而中国于2004年3月15日颁布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于同年10月1日开始生效实施,汽车召回制度正式登上中国舞台,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汽车召回制度的国家。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数据,从04年伊始到2016年底,共计召回车辆3668万辆,但是2017年一年内却有251次召回,共计2004.8万辆,可谓是创下历史新高。如此频繁的召回究竟是监管制度不严还是汽车质量越来越差,确实值得大家思考。各大车企又是以什么样的理由发起召回呢?下面就让疆哥来给大家聊聊。
1.“召回大户”高田安全气囊坑人不浅
汽车安全问题一直是车企和消费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安全气囊是座椅安全带的乘员约束装置的辅助装置,发生撞车时在乘员产生二次碰撞前,使气囊膨胀保护乘员。但是汽车碰撞毕竟是小概率事件,安全气囊的使用频率自然很低。按理说,使用频率不高的物件应该不那么容易坏吧?可是国家质检总局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因气囊和安全带问题召回汽车64次,涉及数量最多,为643.02万辆。其中,高田安全气囊就是安全气囊缺陷问题的“大户”。
高田首席财务长代表公司在美国庭审期间承认,向汽车制造商提供的安全气囊测试报告中,隐藏了部分关键信息。车辆的安全气囊,安装了高田公司生产的未带干燥剂的硝酸铵气体发生器。当安全气囊展开时,气体发生器可能发生异常破损,导致碎片飞出,伤及车内人员,存在安全隐患。
这一事件导致了数十人死亡,催生了汽车行业史上最大的召回事件,涉及到包括法拉利、宝马、奥迪、大众、本田、丰田、奔驰等多家车企,而这些车企也因为由此事件引发的产品缺陷发起了汽车召回程序。例如:丰田公司将于2018年4月30日开始,全球召回13年1月至12月生产的部分雷克萨斯IS、GX系列汽车,其中中国市场涉及2125辆,并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换副驾驶空气囊总成或发生器,以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疆哥觉得,如此血淋漓的教训和损失,不该引起车企以及供应商的反思么?
2. CR-V“忘了配刹车”,考验东本反应力?
刚刚过去不久的“刹车门”,相信广大车友们都不陌生,CR-V刚上市就爆出“刹车失灵”,瞬间给“加价提车”的热潮泼了一盆冷水。刹车系统是汽车五大系统之一,乃车内人员的“生命线”,能够使行驶中的汽车按照驾驶员的要求进行强制减速甚至停车,避免行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危险。刹车失灵可就比安全气囊的问题严重多了,因为安全气囊是汽车发生碰撞时才能弹出,而刹车基本是随时都要使用的。
很多车主在国家汽车产品缺陷信息采集网站上投诉,新款东本CR-V刹车故障,正常行驶时刹车突然失灵,制动踏板硬死踩不动,并且各种故障灯一同亮起,只有挂N档滑行靠边停车强制熄火。不过东本的反应力还是不错的,从8月9日第一次投诉之后,到9月6日共发生仅17次投诉时,东本就向国家质检总局就新CR-V刹车系统问题提交召回备案,发布正式的召回声明,并解释刹车问题是由于供应商提供的电子制动助力器控制软件存在问题,使得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可能产生误判。这种刹车上的缺陷可真是要命的,所幸东本这次反应还算够快,及时的召回了问题车辆,避免了人身伤亡事件的发生,不过CR-V刚上市就给东本当头棒喝,而之后的“增机油门”事件更是给东本旗下产品的质量把控问题一个严重的警示和教训。
3.转向系统问题层出不穷,上汽通用齐中招
17年八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一则召回信息:从2017年8月4日开始,召回2016年6月6日至2016年12月6日期间生产的2017款别克全新GL8,共计6451辆。召回的原因是由于电子转向助力标定软件存在问题,导致车辆行驶时电子转向助力系统报故障码,甚至有可能导致车辆电子转向助力失效,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召回之后,上汽通用将会对召回车辆的电子助力转向软件进行升级。
真是无独有偶,祸不单行。电子转向系统问题在别克英朗、雪佛兰科鲁兹等车型上都出现了。助力转向系统突然失灵,方向盘锁死,转向系统出现漏油、转向沉重、抖动和异响这些问题时层出不穷,这些设计上的缺陷确实是上汽通用亟待解决的问题,不然动则转向失灵的汽车,消费者开着怎么放心?
4.汽车召回事件越来越来,究竟是怎么了?
正如前文提到的,17年一年就召回了2000多万辆问题汽车,18年一月份又是一天召回10000辆的节奏,如此高的数据究竟是怎么回事?
汽车召回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生产者要在主管部门即国家质检总局的监管之下实施召回,包括及时备案召回计划,公布召回信息,通知经销商和车主,定期提交召回进度报告,配合国家质检总局进行缺陷调查。有人觉得汽车召回次数和数量的增多,是因为人们对生活安全的越来越高,以及监管制度的完善。汽车召回并不代表质量差,而是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升级。不过疆哥不这么觉得,汽车召回制度始终是在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才启动的召回维修改善程序,而不是在产品出厂之前的质量把控,使得有缺陷的汽车流入市场。
尽管汽车品牌及时发现自身产品的问题并能立即召回,本身也是一种进步,也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但是细细想来,汽车召回数量的增多,始终是汽车质量问题的增多,而且企业召回也并非全部自愿,也有可能是迫于舆论压力以及对品牌和销量等的考虑,无奈之下才进行的。纵观往年数据,很多车企的汽车召回原因都归咎于零部件供应商,似有撇清责任之嫌,毕竟供应商的产品也要通过企业质检之后才能上线使用,那么如此多的问题零部件的采用又究竟算谁的责任呢?
疆哥认为,尽管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究竟谁的责任姑且不论,但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说,能否买到安全放心的汽车才是最关键的问题,这需要车企,供应商,监督机构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实现。也希望车企不要过分的在意利润,也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生产没有质量问题的产品,让消费者放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