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别再鼓吹“智能城市”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别再鼓吹“智能城市”了

如果你观察一下资金的流向,就会发现“智能城市”不一定就是城市的数字化。智能城市是已经数字化的城市里一场代际间的内战。

图片来源:lillisphotography / Getty / Emily Jan / The Atlantic

“智能城市”这个概念很有趣,但并不为人熟知,因为目前还没有人给予它明确的定义。“智能”一词已经成为时髦的政治标签,常常为都市居民和科技实业家结成的现代左翼联盟所使用。说自己“智能”实则就在暗指那些邻避主义者与市场上望风而动的人们行为“愚蠢”。

全世界智能城市的信徒都公认伦敦是智能城市的代表。为什么?伦敦这座城市像是一个庞大、笨拙的野兽,城市居民的生活更是庞杂混乱。尽管伦敦的都市生活如此混乱不堪,但许多国际性的“智能城市”大会都在这里举行。

伦敦还创建了一个大型的城市管理机构,宣传一些智能城市相关的流行语,甚至还会主动创造这样的一些词汇引领潮流。无论你身处哪个城市,所有智能城市的通用语言永远是全球商务英语。

如果布满了空空如也的摩天楼、令人不安的摄像头、塞满动物油脂的下水道的伦敦堪称一座“智能城市”的话,那么我们或许不必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描述的天花乱坠的数字化城市感到忧虑。也许我们应该把未来的都市想象成另一座罗马,一座“永恒之城”,在那里,任何事物都不会停滞不前,一切都在变化,一切又都保持不变。

罗马和伦敦这两座城市都像是行动迟缓的巨兽,当一代又一代热心的革命家逝去,它们却依旧存在,岿然不动。当今这个世界,半数居民生活在城市里,还有另外几十亿人正在进城的路上。人口老龄化速度很快,城市的基础设施必须以更简洁的方式全面更新,而气候问题正在取代过去的城市火灾、战争和流行病。这些都是枯燥但真正重要的、有价值的城市问题。

智能城市的信徒崇拜的数字技术通常只是表面光鲜,有些甚至对城市有害,但它们一定会被使用在城市里。其中有些技术,已经在城市里留下了“遗产”:把光纤埋在地底下,就有了互联网;有了手机和信号塔,便能足不出户而知晓天下;把手机拆解成传感器、开关和小收音机,就有了物联网。

城市中乏味而又至关重要的数字化改革已经进行了好几代。因此,几乎所有城市居民都能够对这些科技产品应付自如了。谷歌、苹果、Facebook、亚马逊、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些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科技巨头。人们开始通过科技赚钱,通过科技打响无声的战争,当然,还有通过科技创造全新的城市。

然而,“智能”并不会成为未来城市的关键词。精心设计的、巧妙的、公正的、公平的、绿色的、可持续的、安全的、健康的、经济的或有弹性的,这些都不是未来城市最准确的形容词。未来城市的道德观也不会比今天的自由、平等、博爱更高一等。真正掌控未来的智能城市将会是互联网、移动云,以及许多由市政厅部署的新项目设施,以吸引更多资本的投入。

只要这些措施能够有条不紊地实行下去,就必定会增加城市的软实力,提高市长的当选机会。而一旦出了什么差错,类似于以前的城市创新浪潮中的负面影响也会随之而来,就像铁路、电气化、高速公路和石油管道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此外,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肯定还会存在一些即便是最聪明的城市规划者也预料不到的副作用问题。

然而,智能城市不会像整洁大方的苹果新总部那样成为解决问题的天堂。向智能城市迈步的国际都市应该是像阿姆斯特丹、新加坡、塔林、迪拜、巴塞罗那、洛杉矶、多伦多、上海、悉尼和伦敦等这样的地方,原因很简单,那里的人已经开始这么做了,它们是智能城市的发源地。

伦敦

(指本文作者,赛博朋克作家布鲁斯·斯特灵)曾设想,这将是一个互联网基建提供者的年代——我们会建造出一个扁平的、无障碍的数据世界。但这个世界胎死腹中,被如今的监控式营销模式所取代,随之而来的便是“关于个人需求的相关信息我们皆可免费获取”这一意识。

城市智能化过程在许多方面都是危险和不公平的,可能会加深地域间的隔离和分裂,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它也有助于增加区域特色。最终各个区域间会像亿万富翁的顶层公寓一样平坦而公平。

今年,许多美国城市纷纷在亚马逊公司面前争妍斗丽,希望亚马逊富有前景的第二总部设在自家地盘。为了争夺亚马逊庞大派送业务里的油水,它们简直是不惜一切代价(虽然亚马逊并没有确切表明能为当地带来什么工作)。不过,这也清楚地表明,在跨国、跨边界的互联网世界里,占据最核心竞争力的依然是地理位置。

因此,从前不为人知的德国小镇杜伊斯堡(Duisburg)正在打造自身成为第一个位于欧洲的中国科技智能城市;爱沙尼亚的塔林会向那些想要欧盟商人身份的韩国人提供“e-居留身份”,而并不要求他们真的来到自己的国家。

智能城市将利用“智能”科技来提高自身的区域竞争优势。它们并不急于快速融入外部世界,加入全球化大流,成为多元文化融合的地方,相反,它们会给自身加上一道数字化的“大门”,创建像Facebook隐私图表一样扭曲、复杂和狡诈的“区域性法则”。

我没料到会这样,城市规划者们也没料到。在互联网时代,家家有宽带,人人有手机,很容易让人觉得城市将会有更多的参与性和包容性。在当今有关智能城市的言论中,你仍然可以时常听到这种乐观的观点,主要是因为它符合左派一贯的利益。社区领袖、草根行动者、乐于参与社会活动的人——他们指出并修复社会生活的漏洞——我们周围不乏这样的左派人士。然而,他们总是凭着自己的一腔兴趣参与城市议会或工会集会,但其实这些活动并不那么有趣,它们只是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已。

因此,在这个“GAFAM”(即谷歌、苹果、Facebook、亚马逊、微软五大网络巨头)和“中国-BAT”(即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巨头)行业整合的新数字时代,智能城市逐渐从公共网站和热门评论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数据抽取”这种全新的监控式营销。当你能够准确地监视城市“用户”的真实行动,分析他们的实际操作,而非主观推测时,为什么还要询问“公民”对城市生活有何期待?

全新的巴西人工智能安全摄像头陆续抵达孟买、德里和阿格拉。这非常有趣,有点像奥威尔小说里的情节,但我不确定它对城市生活是否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芝加哥的帮派少年喜欢拍摄挥舞自动武器,高呼死亡威胁的视频上传Youtube,他们这就相当于在自我监控。

安全部门可能会通过智能监控视频看到一些潜在的危险——但这并不意味他们可以有效地阻止危险发生。智能空气污染传感器也是一样,虽然监测到了问题,但由于问题解决起来太麻烦,因此不如选择忽略问题的存在。

所以,我推测,未来并不会出现一种综合有序、一目了然的点选式新数字城市秩序,城市生活会变得更地方化,更无序。届时,可能只有当地居民在这些不成熟的的智慧城市活得下去,但是游客和移民面对复杂的操作却只能一脸茫然。

“低端城区”将充斥着各种算法,可以让你从高中的留校察看状态直通监狱系统。而“高端城区”的富人将会开着玻璃如镜的豪华轿车,穿过智能的红绿灯,将贵族气息从街头无缝带入顶层公寓。

以上当然不是软件工程师设想中的最佳方案,但在各种软件的层层叠加下,城市自然会演化成这种模样。当然,城市发展大可不必走这条路,如果规划者有决心,有政治意愿,自然可以选择别条道路,但他们没有,所以他们也看不到这一点。

从我的家乡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的角度来看,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嘲讽意味。奥斯汀是一个科技发展、生活质量、人均受教育程度都很高的城市,它一贯标榜自己的“智能”。然而,奥斯汀有一群非常古怪的区域技术联盟。这些典型的“金车辙”(Golden Rut)奥斯汀极客拥有着先进的技术,只不过从来没有什么大人物发现过这个群体。

奥斯汀

我很欣赏这种典型的奥斯汀现象,但我也在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度过了很多时间,当地人说这是一个至少被烧过19次的城市(它还曾被包围、袭击、征服过许多次)。从贝尔格莱德来看,一个智能城市朝着古怪有趣的方向发展也是不错的。贝尔格莱德完全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小语种、少数民族、古老的奥斯曼帝国氛围。它是一座拜占庭风格的独特城市,不必和深圳、硅谷这样的科技重镇竞争。

如果你观察一下资金的流向,就会发现“智能城市”不一定就是城市的数字化。智能城市是已经数字化的城市世界里一场代际间的内战。它是新事物颠覆旧事物的过程,是大货币、后互联网时代的人群、谷歌、苹果、Facebook、亚马逊、微软颠覆了你叔叔的工业化电脑公司、老派机械工人管理的城市基础设施、霍尼韦尔、IBM、通用电气的过程。这是一场对大多数现存指挥、控制系统的争夺战。

GAFAM也并不全然适合解决眼下城市中的问题。经营城市并不适合他们,因为他们总是轻易放弃。美国已经到处都是被遗弃的谷歌月球探测器。亚马逊席卷了街头零售业,将职员聚集在充斥着大箱子的运输中心,从而扼杀了城镇的发展。要让这些后互联网巨头承担起耗时长规模大的城市超级工程——地铁系统、输水管道和下水道——这想法似乎有些愚蠢。

这些大型科技公司当然有足够的资金凭借自己的软件系统从零开始建设一个全新的、乌托邦式的城市——一个为数字倡议而建的底特律那样的城市。但他们不会这么做,因为他们是美国人,近70年来,美国还没有创建一个全新的大城市。

当今城市化潮流席卷全球,一些全新的城市应运而生:赤道几内亚的Oyala、塔吉克斯坦的Saihoon、巴勒斯坦的Rawabi、哈萨克斯坦的阿斯塔纳(Astana)——但你从来都不会听到有人称这些城市为“智能城市”。尽管它们是崭新的城市,拥有着全新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它们也算不上“智能城市”。哈萨克斯坦的阿斯塔纳算得上是一座真正的政治性城市了,而且本身也是一个有趣好玩的地方,但它还是没有足够的“政治资本”成为智能城市大军中的一员。

“智能城市”想极力突出自己“智能”之处,尽管其实一座城市真正需要的并不是这个。一座城市真正需要的是变得富有、强大和具有文化实力,并且通过合适的机遇、手段、方法,成功解决自己的内部事务。这些是一座城市的目标。“智能”说到底也是现代语境下实现上述目标的一条方案而已。

未来的城市生活可能并没有那么好,甚至还很糟糕,但再糟糕也不会比以往的农村生活糟糕。如今农村居民也是挤破头想要进入城市,即便是在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和平繁荣的老牌轴心国,农村居民也在大幅减少,他们踏进城市后便努力留在了那里。城市的诱惑其实无比强大。即便城市肮脏杂乱、污秽不堪,甚至充满了不公的待遇,但城市依旧是城市,是充满潜力的强劲之所。

(翻译:朱雨婷)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大西洋月刊

原标题:Stop Saying 'Smart Cities'

最新更新时间:03/02 15:32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亚马逊

5k
  • 西门子中国与亚马逊云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联合创新团队
  • 亚马逊CEO年度股东信:2024年将继续降低服务成本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别再鼓吹“智能城市”了

如果你观察一下资金的流向,就会发现“智能城市”不一定就是城市的数字化。智能城市是已经数字化的城市里一场代际间的内战。

图片来源:lillisphotography / Getty / Emily Jan / The Atlantic

“智能城市”这个概念很有趣,但并不为人熟知,因为目前还没有人给予它明确的定义。“智能”一词已经成为时髦的政治标签,常常为都市居民和科技实业家结成的现代左翼联盟所使用。说自己“智能”实则就在暗指那些邻避主义者与市场上望风而动的人们行为“愚蠢”。

全世界智能城市的信徒都公认伦敦是智能城市的代表。为什么?伦敦这座城市像是一个庞大、笨拙的野兽,城市居民的生活更是庞杂混乱。尽管伦敦的都市生活如此混乱不堪,但许多国际性的“智能城市”大会都在这里举行。

伦敦还创建了一个大型的城市管理机构,宣传一些智能城市相关的流行语,甚至还会主动创造这样的一些词汇引领潮流。无论你身处哪个城市,所有智能城市的通用语言永远是全球商务英语。

如果布满了空空如也的摩天楼、令人不安的摄像头、塞满动物油脂的下水道的伦敦堪称一座“智能城市”的话,那么我们或许不必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描述的天花乱坠的数字化城市感到忧虑。也许我们应该把未来的都市想象成另一座罗马,一座“永恒之城”,在那里,任何事物都不会停滞不前,一切都在变化,一切又都保持不变。

罗马和伦敦这两座城市都像是行动迟缓的巨兽,当一代又一代热心的革命家逝去,它们却依旧存在,岿然不动。当今这个世界,半数居民生活在城市里,还有另外几十亿人正在进城的路上。人口老龄化速度很快,城市的基础设施必须以更简洁的方式全面更新,而气候问题正在取代过去的城市火灾、战争和流行病。这些都是枯燥但真正重要的、有价值的城市问题。

智能城市的信徒崇拜的数字技术通常只是表面光鲜,有些甚至对城市有害,但它们一定会被使用在城市里。其中有些技术,已经在城市里留下了“遗产”:把光纤埋在地底下,就有了互联网;有了手机和信号塔,便能足不出户而知晓天下;把手机拆解成传感器、开关和小收音机,就有了物联网。

城市中乏味而又至关重要的数字化改革已经进行了好几代。因此,几乎所有城市居民都能够对这些科技产品应付自如了。谷歌、苹果、Facebook、亚马逊、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些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科技巨头。人们开始通过科技赚钱,通过科技打响无声的战争,当然,还有通过科技创造全新的城市。

然而,“智能”并不会成为未来城市的关键词。精心设计的、巧妙的、公正的、公平的、绿色的、可持续的、安全的、健康的、经济的或有弹性的,这些都不是未来城市最准确的形容词。未来城市的道德观也不会比今天的自由、平等、博爱更高一等。真正掌控未来的智能城市将会是互联网、移动云,以及许多由市政厅部署的新项目设施,以吸引更多资本的投入。

只要这些措施能够有条不紊地实行下去,就必定会增加城市的软实力,提高市长的当选机会。而一旦出了什么差错,类似于以前的城市创新浪潮中的负面影响也会随之而来,就像铁路、电气化、高速公路和石油管道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此外,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肯定还会存在一些即便是最聪明的城市规划者也预料不到的副作用问题。

然而,智能城市不会像整洁大方的苹果新总部那样成为解决问题的天堂。向智能城市迈步的国际都市应该是像阿姆斯特丹、新加坡、塔林、迪拜、巴塞罗那、洛杉矶、多伦多、上海、悉尼和伦敦等这样的地方,原因很简单,那里的人已经开始这么做了,它们是智能城市的发源地。

伦敦

(指本文作者,赛博朋克作家布鲁斯·斯特灵)曾设想,这将是一个互联网基建提供者的年代——我们会建造出一个扁平的、无障碍的数据世界。但这个世界胎死腹中,被如今的监控式营销模式所取代,随之而来的便是“关于个人需求的相关信息我们皆可免费获取”这一意识。

城市智能化过程在许多方面都是危险和不公平的,可能会加深地域间的隔离和分裂,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它也有助于增加区域特色。最终各个区域间会像亿万富翁的顶层公寓一样平坦而公平。

今年,许多美国城市纷纷在亚马逊公司面前争妍斗丽,希望亚马逊富有前景的第二总部设在自家地盘。为了争夺亚马逊庞大派送业务里的油水,它们简直是不惜一切代价(虽然亚马逊并没有确切表明能为当地带来什么工作)。不过,这也清楚地表明,在跨国、跨边界的互联网世界里,占据最核心竞争力的依然是地理位置。

因此,从前不为人知的德国小镇杜伊斯堡(Duisburg)正在打造自身成为第一个位于欧洲的中国科技智能城市;爱沙尼亚的塔林会向那些想要欧盟商人身份的韩国人提供“e-居留身份”,而并不要求他们真的来到自己的国家。

智能城市将利用“智能”科技来提高自身的区域竞争优势。它们并不急于快速融入外部世界,加入全球化大流,成为多元文化融合的地方,相反,它们会给自身加上一道数字化的“大门”,创建像Facebook隐私图表一样扭曲、复杂和狡诈的“区域性法则”。

我没料到会这样,城市规划者们也没料到。在互联网时代,家家有宽带,人人有手机,很容易让人觉得城市将会有更多的参与性和包容性。在当今有关智能城市的言论中,你仍然可以时常听到这种乐观的观点,主要是因为它符合左派一贯的利益。社区领袖、草根行动者、乐于参与社会活动的人——他们指出并修复社会生活的漏洞——我们周围不乏这样的左派人士。然而,他们总是凭着自己的一腔兴趣参与城市议会或工会集会,但其实这些活动并不那么有趣,它们只是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已。

因此,在这个“GAFAM”(即谷歌、苹果、Facebook、亚马逊、微软五大网络巨头)和“中国-BAT”(即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巨头)行业整合的新数字时代,智能城市逐渐从公共网站和热门评论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数据抽取”这种全新的监控式营销。当你能够准确地监视城市“用户”的真实行动,分析他们的实际操作,而非主观推测时,为什么还要询问“公民”对城市生活有何期待?

全新的巴西人工智能安全摄像头陆续抵达孟买、德里和阿格拉。这非常有趣,有点像奥威尔小说里的情节,但我不确定它对城市生活是否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芝加哥的帮派少年喜欢拍摄挥舞自动武器,高呼死亡威胁的视频上传Youtube,他们这就相当于在自我监控。

安全部门可能会通过智能监控视频看到一些潜在的危险——但这并不意味他们可以有效地阻止危险发生。智能空气污染传感器也是一样,虽然监测到了问题,但由于问题解决起来太麻烦,因此不如选择忽略问题的存在。

所以,我推测,未来并不会出现一种综合有序、一目了然的点选式新数字城市秩序,城市生活会变得更地方化,更无序。届时,可能只有当地居民在这些不成熟的的智慧城市活得下去,但是游客和移民面对复杂的操作却只能一脸茫然。

“低端城区”将充斥着各种算法,可以让你从高中的留校察看状态直通监狱系统。而“高端城区”的富人将会开着玻璃如镜的豪华轿车,穿过智能的红绿灯,将贵族气息从街头无缝带入顶层公寓。

以上当然不是软件工程师设想中的最佳方案,但在各种软件的层层叠加下,城市自然会演化成这种模样。当然,城市发展大可不必走这条路,如果规划者有决心,有政治意愿,自然可以选择别条道路,但他们没有,所以他们也看不到这一点。

从我的家乡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的角度来看,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嘲讽意味。奥斯汀是一个科技发展、生活质量、人均受教育程度都很高的城市,它一贯标榜自己的“智能”。然而,奥斯汀有一群非常古怪的区域技术联盟。这些典型的“金车辙”(Golden Rut)奥斯汀极客拥有着先进的技术,只不过从来没有什么大人物发现过这个群体。

奥斯汀

我很欣赏这种典型的奥斯汀现象,但我也在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度过了很多时间,当地人说这是一个至少被烧过19次的城市(它还曾被包围、袭击、征服过许多次)。从贝尔格莱德来看,一个智能城市朝着古怪有趣的方向发展也是不错的。贝尔格莱德完全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小语种、少数民族、古老的奥斯曼帝国氛围。它是一座拜占庭风格的独特城市,不必和深圳、硅谷这样的科技重镇竞争。

如果你观察一下资金的流向,就会发现“智能城市”不一定就是城市的数字化。智能城市是已经数字化的城市世界里一场代际间的内战。它是新事物颠覆旧事物的过程,是大货币、后互联网时代的人群、谷歌、苹果、Facebook、亚马逊、微软颠覆了你叔叔的工业化电脑公司、老派机械工人管理的城市基础设施、霍尼韦尔、IBM、通用电气的过程。这是一场对大多数现存指挥、控制系统的争夺战。

GAFAM也并不全然适合解决眼下城市中的问题。经营城市并不适合他们,因为他们总是轻易放弃。美国已经到处都是被遗弃的谷歌月球探测器。亚马逊席卷了街头零售业,将职员聚集在充斥着大箱子的运输中心,从而扼杀了城镇的发展。要让这些后互联网巨头承担起耗时长规模大的城市超级工程——地铁系统、输水管道和下水道——这想法似乎有些愚蠢。

这些大型科技公司当然有足够的资金凭借自己的软件系统从零开始建设一个全新的、乌托邦式的城市——一个为数字倡议而建的底特律那样的城市。但他们不会这么做,因为他们是美国人,近70年来,美国还没有创建一个全新的大城市。

当今城市化潮流席卷全球,一些全新的城市应运而生:赤道几内亚的Oyala、塔吉克斯坦的Saihoon、巴勒斯坦的Rawabi、哈萨克斯坦的阿斯塔纳(Astana)——但你从来都不会听到有人称这些城市为“智能城市”。尽管它们是崭新的城市,拥有着全新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它们也算不上“智能城市”。哈萨克斯坦的阿斯塔纳算得上是一座真正的政治性城市了,而且本身也是一个有趣好玩的地方,但它还是没有足够的“政治资本”成为智能城市大军中的一员。

“智能城市”想极力突出自己“智能”之处,尽管其实一座城市真正需要的并不是这个。一座城市真正需要的是变得富有、强大和具有文化实力,并且通过合适的机遇、手段、方法,成功解决自己的内部事务。这些是一座城市的目标。“智能”说到底也是现代语境下实现上述目标的一条方案而已。

未来的城市生活可能并没有那么好,甚至还很糟糕,但再糟糕也不会比以往的农村生活糟糕。如今农村居民也是挤破头想要进入城市,即便是在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和平繁荣的老牌轴心国,农村居民也在大幅减少,他们踏进城市后便努力留在了那里。城市的诱惑其实无比强大。即便城市肮脏杂乱、污秽不堪,甚至充满了不公的待遇,但城市依旧是城市,是充满潜力的强劲之所。

(翻译:朱雨婷)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大西洋月刊

原标题:Stop Saying 'Smart Cities'

最新更新时间:03/02 15:32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