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创新创业必须容忍模糊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创新创业必须容忍模糊性

《新企业的起源与演进》这本书指出,许多大型企业,拥有严格的制衡机制,即如乔布斯这样的创新领袖,权力也会受到限制,创新探索会进入流程,所以创新投向往往是不确定性较低、投资需求较大、利润较高的项目。

所评图书:

书名:《新企业的起源与演进》

作者:(美)阿玛尔·毕海德

译者:魏如山、马志英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2月

 

1974年12月,保罗·艾伦到哈佛大学去拜访他高中时的朋友比尔·盖茨。保罗·艾伦路上买到一本《大众电子》的杂志,看到杂志封面上的牛郎星8080型电脑图片。他回忆说,在见到比尔·盖茨后,两人马上就决定用BASIC程序来做点事情。

两个人没有撰写商业计划书,而是日复一日,持续四周都在撰写供牛郎星电脑使用的BASIC程序。盖茨和艾伦再后来的创业故事,就是大众非常熟悉的版本了。

实际上,不光是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很多知名企业家在选择创业时,也都没有做过详细的商业计划。他们不曾进行市场分析,对于技术的商业前景完全没有概念。某种意义上讲,很多创业学教材、创业励志读本上所强调的创业前调研,是很少真实出现的——芝加哥大学教授、全球著名的创业学大师阿玛尔·毕海德在其所著的《新企业的起源与演进》一书中就谈到,创业者往往很少拥有足够的金钱、时间、信息资源,所以无法做到创业研究者所说的那样,对于市场进行深刻分析,也很难用有计划的系统方法来创办企业。很多时候,创业者的直觉也是非常有限的,他们选择的创业项目,潜在利润有限,而创业机会则面临不确定性的干扰,所以他们不得不选择“干中学”、边干边改。

阿玛尔·毕海德指出,根据1982-1989年《有限公司》所列出的美国500强企业的创办者案例和数据分析,只有7%的人在创业时曾经花时间分析过商业机遇,而21%的人创业时作了商业计划。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很多创业项目发展到很大规模的时候,创业者也没有像创业导师所说的那样去聘请律师,甚至连营销计划也没有。很显然,而今的创业成功企业,如脸书等,同样有相当多数没有进行过周密过市场分析;或者如小米等企业那样,尽管创业时进行过缜密计划,却因为市场等外部因素的激烈变化,只好放弃按部就班的发展方式,加速试错,克服模糊性并迎接更多的模糊性。

大量的创业者尤其是成功的创业者没有对于市场潜力、潜在收益、消费群体等进行一番深刻的市场调研,另一大原因在于,创业者往往在初始阶段无法掌握市场竞争的激烈状况及未来发展。这样一来,创业者对于风险和机遇的认知,往往就是很有限的,所以他们必须学会适应、妥协、调整。《新企业的起源与演进》这本书将之定义为与生物进化相类似的过程。

《新企业的起源与演进》这本书,不同于传统的创业学读本,书作者最为强调的,不是以“事后诸葛亮”视角提出的从机遇分析、技术验证、样本试验的创业逻辑,而是不确定性、模糊性、适应性。事实上,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许多人不愿意选择创业,或是在创业中感受到极大的痛苦,很重要的因素都在于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也很难真正做到容忍模糊性。这本书以翔实分析和数据佐证为支撑,强有力的指出,传统的创业学读本很大程度上误读了创业过程,创业起点可以而且往往不可避免从很低的水平开启,创业者缺乏资金、人才、信息、资金是很普遍的,也没有什么长远打算。书作者指出,创业者要想赢取成功,必须具备对于模糊性的容忍,擅长进行机会主义式的调整。

创业起步以后,创业者会迎来重要的说服环节,也就是要说服顾客、雇员、供应商和其他资源供给者。通常情况下,这一过程并不会像传统的创业学读本上所说的那样,可以进行精巧的预设和演练,恰恰相反,说服环节不可避免要受到认知偏见(说服者及说服对象都存在这种偏见)等因素的影响,比如判断事件发生概率时的过度自信,记忆偏见,证实偏见等。当然,当创业者的说服对象面临选择余地不大、更换或搜寻成本过高等因素的影响时,即便其并不看好创业项目,也可能采取合作态度。《新企业的起源与演进》为不同情境下,创业者高效说服其他利益方提供了建议。

要想成为成功的创业者,或者说成功的企业家,需要具备哪些特质?书作者指出,首先,在创业意向和动力上,创业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学历起点与家庭背景,但更重要的是要容忍模糊性,这会让创业者暂时性的忽略不利因素,较为坚定的选择创业起步;其次,创业者要具备适应性调整的能力,包括果断、开明、控制内心冲突、发现正确因果关系的能力;第三,创业者应具备获取资源的能力;第四,相对次要的能力,如管理才能、对于风险的承担能力、领袖气质等——在传统的创业学读本中,管理才能、领袖气质往往被不恰当的提升到最重要的特质,而这对于创业实践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为如果创业者尤其是多人组成的团队中的领头人,不能展现出对于模糊性的容忍能力,获取资源的能力、调整能力也非常有限,反而只去关注“管”他人、忙着纠正团队其他成员的行为,就很可能引发团队的分裂。

《新企业的起源与演进》书中也谈到了大企业的创新活动。大企业对于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有着根本性的排斥,这并不难以理解,因为大规模公司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可预测的增长轨迹,消费者偏好较为稳定、可以测量,需要将创新以及因此带来的风险、收益都纳入客观评估的体系。这并不是说大公司就无法进行创新,而是其创新方式往往与初创企业不同,就像是英特尔、默克、谷歌等公司,每年都投入巨资进行创新研发,而3M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则探索出公司内部创业的模式,让公司规模与创新活力得到了兼容。

《新企业的起源与演进》这本书指出,许多大型企业,拥有严格的制衡机制,即如乔布斯这样的创新领袖,权力也会受到限制,创新探索会进入流程,所以创新投向往往是不确定性较低、投资需求较大、利润较高的项目。而初创企业的制衡机制不是那么严格,就可以进入不确定性高、投资需求低、利润也可能很低的项目领域。由此形成了一种具有互补性的创业生态,大公司很多情况下会留出时间,观察小公司或新企业的商业、技术实验,然后在合适的情况下启动收购,将之纳入自己的业务体系。

当然,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那样,市场领域尤其是远未成熟的诸多新技术领域,部分创新创业项目的发育和成长速度惊人,在很短时间内就已经成长为可以赢得风险资本青睐、中等规模、不确定性居中的优质创投项目。优质创投项目在获得资本注入后,就有较大的概率成长为大规模的长寿企业,或者叫做持续创新的大型企业,不断推动商业和技术生态的改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创新创业必须容忍模糊性

《新企业的起源与演进》这本书指出,许多大型企业,拥有严格的制衡机制,即如乔布斯这样的创新领袖,权力也会受到限制,创新探索会进入流程,所以创新投向往往是不确定性较低、投资需求较大、利润较高的项目。

所评图书:

书名:《新企业的起源与演进》

作者:(美)阿玛尔·毕海德

译者:魏如山、马志英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2月

 

1974年12月,保罗·艾伦到哈佛大学去拜访他高中时的朋友比尔·盖茨。保罗·艾伦路上买到一本《大众电子》的杂志,看到杂志封面上的牛郎星8080型电脑图片。他回忆说,在见到比尔·盖茨后,两人马上就决定用BASIC程序来做点事情。

两个人没有撰写商业计划书,而是日复一日,持续四周都在撰写供牛郎星电脑使用的BASIC程序。盖茨和艾伦再后来的创业故事,就是大众非常熟悉的版本了。

实际上,不光是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很多知名企业家在选择创业时,也都没有做过详细的商业计划。他们不曾进行市场分析,对于技术的商业前景完全没有概念。某种意义上讲,很多创业学教材、创业励志读本上所强调的创业前调研,是很少真实出现的——芝加哥大学教授、全球著名的创业学大师阿玛尔·毕海德在其所著的《新企业的起源与演进》一书中就谈到,创业者往往很少拥有足够的金钱、时间、信息资源,所以无法做到创业研究者所说的那样,对于市场进行深刻分析,也很难用有计划的系统方法来创办企业。很多时候,创业者的直觉也是非常有限的,他们选择的创业项目,潜在利润有限,而创业机会则面临不确定性的干扰,所以他们不得不选择“干中学”、边干边改。

阿玛尔·毕海德指出,根据1982-1989年《有限公司》所列出的美国500强企业的创办者案例和数据分析,只有7%的人在创业时曾经花时间分析过商业机遇,而21%的人创业时作了商业计划。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很多创业项目发展到很大规模的时候,创业者也没有像创业导师所说的那样去聘请律师,甚至连营销计划也没有。很显然,而今的创业成功企业,如脸书等,同样有相当多数没有进行过周密过市场分析;或者如小米等企业那样,尽管创业时进行过缜密计划,却因为市场等外部因素的激烈变化,只好放弃按部就班的发展方式,加速试错,克服模糊性并迎接更多的模糊性。

大量的创业者尤其是成功的创业者没有对于市场潜力、潜在收益、消费群体等进行一番深刻的市场调研,另一大原因在于,创业者往往在初始阶段无法掌握市场竞争的激烈状况及未来发展。这样一来,创业者对于风险和机遇的认知,往往就是很有限的,所以他们必须学会适应、妥协、调整。《新企业的起源与演进》这本书将之定义为与生物进化相类似的过程。

《新企业的起源与演进》这本书,不同于传统的创业学读本,书作者最为强调的,不是以“事后诸葛亮”视角提出的从机遇分析、技术验证、样本试验的创业逻辑,而是不确定性、模糊性、适应性。事实上,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许多人不愿意选择创业,或是在创业中感受到极大的痛苦,很重要的因素都在于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也很难真正做到容忍模糊性。这本书以翔实分析和数据佐证为支撑,强有力的指出,传统的创业学读本很大程度上误读了创业过程,创业起点可以而且往往不可避免从很低的水平开启,创业者缺乏资金、人才、信息、资金是很普遍的,也没有什么长远打算。书作者指出,创业者要想赢取成功,必须具备对于模糊性的容忍,擅长进行机会主义式的调整。

创业起步以后,创业者会迎来重要的说服环节,也就是要说服顾客、雇员、供应商和其他资源供给者。通常情况下,这一过程并不会像传统的创业学读本上所说的那样,可以进行精巧的预设和演练,恰恰相反,说服环节不可避免要受到认知偏见(说服者及说服对象都存在这种偏见)等因素的影响,比如判断事件发生概率时的过度自信,记忆偏见,证实偏见等。当然,当创业者的说服对象面临选择余地不大、更换或搜寻成本过高等因素的影响时,即便其并不看好创业项目,也可能采取合作态度。《新企业的起源与演进》为不同情境下,创业者高效说服其他利益方提供了建议。

要想成为成功的创业者,或者说成功的企业家,需要具备哪些特质?书作者指出,首先,在创业意向和动力上,创业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学历起点与家庭背景,但更重要的是要容忍模糊性,这会让创业者暂时性的忽略不利因素,较为坚定的选择创业起步;其次,创业者要具备适应性调整的能力,包括果断、开明、控制内心冲突、发现正确因果关系的能力;第三,创业者应具备获取资源的能力;第四,相对次要的能力,如管理才能、对于风险的承担能力、领袖气质等——在传统的创业学读本中,管理才能、领袖气质往往被不恰当的提升到最重要的特质,而这对于创业实践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为如果创业者尤其是多人组成的团队中的领头人,不能展现出对于模糊性的容忍能力,获取资源的能力、调整能力也非常有限,反而只去关注“管”他人、忙着纠正团队其他成员的行为,就很可能引发团队的分裂。

《新企业的起源与演进》书中也谈到了大企业的创新活动。大企业对于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有着根本性的排斥,这并不难以理解,因为大规模公司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可预测的增长轨迹,消费者偏好较为稳定、可以测量,需要将创新以及因此带来的风险、收益都纳入客观评估的体系。这并不是说大公司就无法进行创新,而是其创新方式往往与初创企业不同,就像是英特尔、默克、谷歌等公司,每年都投入巨资进行创新研发,而3M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则探索出公司内部创业的模式,让公司规模与创新活力得到了兼容。

《新企业的起源与演进》这本书指出,许多大型企业,拥有严格的制衡机制,即如乔布斯这样的创新领袖,权力也会受到限制,创新探索会进入流程,所以创新投向往往是不确定性较低、投资需求较大、利润较高的项目。而初创企业的制衡机制不是那么严格,就可以进入不确定性高、投资需求低、利润也可能很低的项目领域。由此形成了一种具有互补性的创业生态,大公司很多情况下会留出时间,观察小公司或新企业的商业、技术实验,然后在合适的情况下启动收购,将之纳入自己的业务体系。

当然,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那样,市场领域尤其是远未成熟的诸多新技术领域,部分创新创业项目的发育和成长速度惊人,在很短时间内就已经成长为可以赢得风险资本青睐、中等规模、不确定性居中的优质创投项目。优质创投项目在获得资本注入后,就有较大的概率成长为大规模的长寿企业,或者叫做持续创新的大型企业,不断推动商业和技术生态的改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