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告别信息时代,我们正走向“信誉时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告别信息时代,我们正走向“信誉时代”

在这个各种信息狂轰乱炸的时代,我们对靠谱信息源的依赖也日益增长。

这不是个骗局。阿波罗15号载人登月任务。图片来源:NASA

在当今世界发达的、高度互联的国家,有一个知识悖论一直为人所忽视:传播的信息总量越大,我们就越依赖于所谓信誉好的机构对信息进行评估。这一悖论形成背后的原因是:虽然我们能够获取的信息和知识迅猛增长,但这并没有转化为我们的权利,也没能使我们在认知上获得更多的自主。相反,它使我们更加依赖于他人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

我们与知识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基本范式上的转变。我们正在告别“信息时代”,走向“信誉时代”,在这个时代,只有被他人过滤、评估和评论过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信息。从这个角度来说,信誉现在已经成为了集体智慧的核心支柱。它是知识的看门人,但是这个门的钥匙却掌握在别人手里。通过这种筛选,知识的权威性得以建立,我们也找到了可信赖的信息,但是这种由他人经手的筛选不可避免地会有偏向性,何况这些人我们基本都不认识。

我可以举例来说明这个悖论。如果有人问你:你为什么认为气候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并且可能会对未来地球上的生命造成重大影响?你最合理的回答就是:我相信了某个信源的可靠性,关于地球生态的信息我都是从这个平台获知的。在最好的情况下,你信任的这个信源是科学研究,你相信专家评议才是合理渠道,他们能够从错误的假设、从“纯扯淡”中筛选出“真理”。而在一般情况下,你信任的可能就是报刊杂志或者电视台,这些大众媒体往往都是为某种政治立场背书,其中愿意支持科学研究的那几家媒体会为你总结最新的发现。这时信息从信源传递到个人则经过了两层筛选:他人先选择性地信任某个有声誉的科研结果,你再去选择信任他人。

还有一个更没有争议的事实可以作为例证:这是个臭名昭著的阴谋论,人们声称1969年其实根本没有人真的登上月球,整个阿波罗计划(包括1969年至1972年的六次登月)也都是假的。整个阴谋论的始作俑者比尔·凯辛(Bill Kaysing)曾经在洛克达因公司(Rocketdyne)的出版部门工作,这家公司曾制造过阿波罗计划中土星5号运载火箭的发动机。凯辛自费出版了《我们从未登上月球:美国300亿美元的骗局!》(We Never Went to the Moon: America's $30 Billion Swindle )一书。这本书问世后,持怀疑论者开始水涨船高,纷纷收集起了证据,以佐证这个所谓的骗局。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登月不过是一场精心计划的骗局

地平学说协会(Flat Earth Society)到现在都不承认登月的事实,他们声称登月是好莱坞上演的一出大戏,背后还有沃尔特·迪斯尼的支持和库布里克的艺术指导。他们提出的大多数“证据”都是基于对登月照片的看似精确的分析:阴影的角度与光线不一致;月球上没有风,但是美国国旗却是飘扬的;宇航员的脚印太过精确,并且保存得十分完好,但实际上月球上的土壤里没有水分,脚印是很难留下来的。此外,阿波罗计划涉及40多万人,持续了6年,却突然被叫停,这难道不值得怀疑吗?等等。

大多数我们认为理性且负责的人(包括我自己)会嘲笑这些说法的荒谬之处(尽管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对这些说词进行了严肃的回应,并且拿出了相应的证据)。然而,如果我扪心自问:我们有什么证据相信登月是真的?我必须承认我确实没什么证据,并且我从未反驳过这些阴谋论者的反证。我个人对这个事件的了解,混杂着童年的记忆、黑白电视新闻,还有父母在随后的几年中给我讲述的登月故事。虽然这些信息全然二手,也从未经过证实,但也无法让我对登月的真实性有所怀疑。

我对登月这件事笃信不疑,支撑在这份信任背后的就是这些琐碎的缘由,而不是我收集到了什么证据或是做过事实核查。当时我们对民主国家是绝对信任的,美国的形象也是真诚有信誉的。但是如果信源的可靠性没有经过评估、判断,那么实际上这些信息是毫无用处的。

近几年“假新闻”、错误信息、虚假信息激增,如果我们想要不被它们影响,就必须得考虑从信息时代到信誉时代的范式转变。数字时代的成熟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不是去考证新闻的真实性,而是去判断争议信息的信源是否可靠,评估传播者的意图,弄清楚为这则信息背书的权威机构的议程。

我们在选择相信或是不相信一则信息时,应该先问问自己:它的信息来源是什么?这个信源的声誉如何?为它背书的机构有哪些?我为什么要信任这些机构?这些问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把握现实,而不是去直接验证信息内容的可靠性。在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知识生产体系中,亲自调查验证这些问题是毫无意义的,比如疫苗和孤独症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调查只是浪费时间,何况我们的结论也不一定准确。在信誉时代,我们的严格审核不应针对信息内容,而应着眼于社会关系网络,因为在我们的知识体系中,内容是在社会关系中形成的,并且也是由社会关系对它给予可信或不可信的“评级”。

这些能力构成了一种二阶知识论,让我们质疑、评估信息来源的信誉,这也是哲学家和老师应该流传后世的宝贵遗产。

哈耶克在《法律、立法与自由》中写道,“文明建立在这个事实之上,即我们都受益于我们所不具备的知识”。在一个文明的网络世界中,人们都应该知道如何用批判的眼光评估信源的信誉,对于社会已经给出的信息“评级”也能给出恰当的判断,这样他们的知识会拥有更大的力量。

本文作者Gloria Origgi系意大利哲学家,她在巴黎的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the French National Centr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担任终身高级研究员。她最近出版了著作:《信誉是什么?信誉为什么重要?》(Reputation: What It Is and Why It Matters , 2017),英文版由Stephen Holmes和Noga Arikha翻译。

(翻译:都述文)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Aeon

原标题:Say goodbye to the information age: it’s all about reputation now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告别信息时代,我们正走向“信誉时代”

在这个各种信息狂轰乱炸的时代,我们对靠谱信息源的依赖也日益增长。

这不是个骗局。阿波罗15号载人登月任务。图片来源:NASA

在当今世界发达的、高度互联的国家,有一个知识悖论一直为人所忽视:传播的信息总量越大,我们就越依赖于所谓信誉好的机构对信息进行评估。这一悖论形成背后的原因是:虽然我们能够获取的信息和知识迅猛增长,但这并没有转化为我们的权利,也没能使我们在认知上获得更多的自主。相反,它使我们更加依赖于他人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

我们与知识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基本范式上的转变。我们正在告别“信息时代”,走向“信誉时代”,在这个时代,只有被他人过滤、评估和评论过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信息。从这个角度来说,信誉现在已经成为了集体智慧的核心支柱。它是知识的看门人,但是这个门的钥匙却掌握在别人手里。通过这种筛选,知识的权威性得以建立,我们也找到了可信赖的信息,但是这种由他人经手的筛选不可避免地会有偏向性,何况这些人我们基本都不认识。

我可以举例来说明这个悖论。如果有人问你:你为什么认为气候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并且可能会对未来地球上的生命造成重大影响?你最合理的回答就是:我相信了某个信源的可靠性,关于地球生态的信息我都是从这个平台获知的。在最好的情况下,你信任的这个信源是科学研究,你相信专家评议才是合理渠道,他们能够从错误的假设、从“纯扯淡”中筛选出“真理”。而在一般情况下,你信任的可能就是报刊杂志或者电视台,这些大众媒体往往都是为某种政治立场背书,其中愿意支持科学研究的那几家媒体会为你总结最新的发现。这时信息从信源传递到个人则经过了两层筛选:他人先选择性地信任某个有声誉的科研结果,你再去选择信任他人。

还有一个更没有争议的事实可以作为例证:这是个臭名昭著的阴谋论,人们声称1969年其实根本没有人真的登上月球,整个阿波罗计划(包括1969年至1972年的六次登月)也都是假的。整个阴谋论的始作俑者比尔·凯辛(Bill Kaysing)曾经在洛克达因公司(Rocketdyne)的出版部门工作,这家公司曾制造过阿波罗计划中土星5号运载火箭的发动机。凯辛自费出版了《我们从未登上月球:美国300亿美元的骗局!》(We Never Went to the Moon: America's $30 Billion Swindle )一书。这本书问世后,持怀疑论者开始水涨船高,纷纷收集起了证据,以佐证这个所谓的骗局。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登月不过是一场精心计划的骗局

地平学说协会(Flat Earth Society)到现在都不承认登月的事实,他们声称登月是好莱坞上演的一出大戏,背后还有沃尔特·迪斯尼的支持和库布里克的艺术指导。他们提出的大多数“证据”都是基于对登月照片的看似精确的分析:阴影的角度与光线不一致;月球上没有风,但是美国国旗却是飘扬的;宇航员的脚印太过精确,并且保存得十分完好,但实际上月球上的土壤里没有水分,脚印是很难留下来的。此外,阿波罗计划涉及40多万人,持续了6年,却突然被叫停,这难道不值得怀疑吗?等等。

大多数我们认为理性且负责的人(包括我自己)会嘲笑这些说法的荒谬之处(尽管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对这些说词进行了严肃的回应,并且拿出了相应的证据)。然而,如果我扪心自问:我们有什么证据相信登月是真的?我必须承认我确实没什么证据,并且我从未反驳过这些阴谋论者的反证。我个人对这个事件的了解,混杂着童年的记忆、黑白电视新闻,还有父母在随后的几年中给我讲述的登月故事。虽然这些信息全然二手,也从未经过证实,但也无法让我对登月的真实性有所怀疑。

我对登月这件事笃信不疑,支撑在这份信任背后的就是这些琐碎的缘由,而不是我收集到了什么证据或是做过事实核查。当时我们对民主国家是绝对信任的,美国的形象也是真诚有信誉的。但是如果信源的可靠性没有经过评估、判断,那么实际上这些信息是毫无用处的。

近几年“假新闻”、错误信息、虚假信息激增,如果我们想要不被它们影响,就必须得考虑从信息时代到信誉时代的范式转变。数字时代的成熟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不是去考证新闻的真实性,而是去判断争议信息的信源是否可靠,评估传播者的意图,弄清楚为这则信息背书的权威机构的议程。

我们在选择相信或是不相信一则信息时,应该先问问自己:它的信息来源是什么?这个信源的声誉如何?为它背书的机构有哪些?我为什么要信任这些机构?这些问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把握现实,而不是去直接验证信息内容的可靠性。在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知识生产体系中,亲自调查验证这些问题是毫无意义的,比如疫苗和孤独症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调查只是浪费时间,何况我们的结论也不一定准确。在信誉时代,我们的严格审核不应针对信息内容,而应着眼于社会关系网络,因为在我们的知识体系中,内容是在社会关系中形成的,并且也是由社会关系对它给予可信或不可信的“评级”。

这些能力构成了一种二阶知识论,让我们质疑、评估信息来源的信誉,这也是哲学家和老师应该流传后世的宝贵遗产。

哈耶克在《法律、立法与自由》中写道,“文明建立在这个事实之上,即我们都受益于我们所不具备的知识”。在一个文明的网络世界中,人们都应该知道如何用批判的眼光评估信源的信誉,对于社会已经给出的信息“评级”也能给出恰当的判断,这样他们的知识会拥有更大的力量。

本文作者Gloria Origgi系意大利哲学家,她在巴黎的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the French National Centr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担任终身高级研究员。她最近出版了著作:《信誉是什么?信誉为什么重要?》(Reputation: What It Is and Why It Matters , 2017),英文版由Stephen Holmes和Noga Arikha翻译。

(翻译:都述文)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Aeon

原标题:Say goodbye to the information age: it’s all about reputation now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