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反思Uber事件,L4公路自动驾驶投资寒潮提前来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反思Uber事件,L4公路自动驾驶投资寒潮提前来临?

发展观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是相统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必然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3月20日,发生了全球首例自动驾驶道路测试中撞人致死的事故。

据美国亚利桑那州警方称,Uber公司在亚利桑那州坦佩市进行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时,撞到一名中年女子,导致该女子死亡。事发时为当地时间周日的深夜,一辆Uber公司用于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的SUV沃尔沃XC90正处在自动驾驶模式,当女子从车辆前方穿越马路时,该车并未作出刹车反应。据了解,当时车上有一名司机。

事件发生后,Uber表示正在积极配合当地警方调查,并宣布暂停北美地区的无人驾驶路测计划。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美国的无人驾驶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虽然这不是首宗涉及自动驾驶车辆的意外,但却是第一次出现有人死亡。该事故的发生立刻爆发了一场关于无人驾驶技术安全性问题的讨论,也引起了智库专家们的强烈关注。

那么,关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我们来看看智库专家怎么说。

张君毅:该事件不用过度炒作,按概率而论,自动驾驶和人工驾驶类似,必然有导致伤亡可能,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比国外的案例,中国近期在此领域的投资如火如荼,不过,立法相对滞后和本国国内研发水平有待提高(一部分优秀的中国团队也多待在硅谷远程工作)是最近一次国际咨询公司罗兰贝格把中国自动驾驶排在世界第七的核心原因,但差距的确在缩小。

此事件很有可能成为L4公路自动驾驶投资从狂热中恢复到冷静的标志性事件,比预计的L4公路自动驾驶投资寒潮的来临时间早了3个月,虽然遗憾,但也可能为整个产业健康发展打下铺垫。

李安定:智能科学可应用的范围广泛,比如智能医疗诊断,智能农业机械,社会和现实意义伟大得多了。那么多社会资源,智力资源去搞智能驾驶,事倍功半。辅助驾驶足够了,在可预见的三五十年内,全社会的智能驾驶既不必要,也不可能。智能辅助驾驶和智能自动驾驶,一字之差,技术,投入,社会资源的支撑,所需规模有天地之别。

自动驾驶不是小打小闹的事儿,要干就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地球,统一标准,共同实施。即使google在美国完全实现了智能驾驶,但是它想进入其他国家还面临着各种阻力。

林雷:Uber事件很不幸,但无碍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的发展。相关技术已经演进到了没有巨大障碍的阶段,目前只是时间问题了。激进或保守是目前争论的焦点,政府当然应该从安全角度考量各种政策的制定,但目标绝不会是阻止这个进程,在这个领域各个大国都输不起。

钟师:优步将会给相关行业掘墓,必然得罪部分利益团体。这种互掐很正常。自动驾驶的L2,L3级别应用应该大行其道,L4和L5级别的实际应用应慎之又慎,应先应用到特殊场景和特殊车辆。不宜操之过急。

蔡蔚:对“甚高速(比高速发展更高地发展速度)”技术发展应持谨慎态度,Uber 也许比Waymo更需锤炼。当下不管是传感到逻辑计算,还是执行机构(例如电机)响应都距离能处理紧急突发情况还有差距。

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只有做到,降低车速、增加成本、指定区域内行驶,自动驾驶的安全性才有保障。因此,各个环节都需努力,电驱动系统从算法到动作还有不少努力空间。

徐向阳: 自动驾驶技术最核心的是底盘智能控制,这是执行层面,互联网企业的传播容易让人忽略了真正核心的地方。

专家A:自动驾驶汽车时代是一个工业"乌托邦"的宣传。以Google 为首的高科技公司以其強大的资金和网络宣传成功的给全世界描绘出了一个理想的美妙的人类出行方式。在这场铺天盖地的宣传中,很少有人还能坚持自己独立的,冷静的思考。因为你反对,就会被嘲讽为过时和落后。

但是如果我们仅仅从逻辑和工程技术角度分析,能不能考虑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人工智能的发展真的已经超过了人类大脑的功能和作用了吗?第二,我们真的需要解放出每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多小时的刷刷手机和玩玩游戏的时间吗?第三,这个技术真的很安全很可靠吗?

人类未来也许会发展到取消生产线的工人,地里的农民,卡车出租车司机,银行,商店甚至是工程师。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该干啥呢?我们是专业工程师,应该懂得技术的一小步都是伴随着漫长的痛苦的发展和努力。

专家B:致行人死亡也许是意料之中。无人驾驶技术的可靠性还是有问题的,尤其是光线不好的时候。互联网公司对汽车安全的理解还存在一定不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反思Uber事件,L4公路自动驾驶投资寒潮提前来临?

发展观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是相统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必然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3月20日,发生了全球首例自动驾驶道路测试中撞人致死的事故。

据美国亚利桑那州警方称,Uber公司在亚利桑那州坦佩市进行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时,撞到一名中年女子,导致该女子死亡。事发时为当地时间周日的深夜,一辆Uber公司用于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的SUV沃尔沃XC90正处在自动驾驶模式,当女子从车辆前方穿越马路时,该车并未作出刹车反应。据了解,当时车上有一名司机。

事件发生后,Uber表示正在积极配合当地警方调查,并宣布暂停北美地区的无人驾驶路测计划。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美国的无人驾驶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虽然这不是首宗涉及自动驾驶车辆的意外,但却是第一次出现有人死亡。该事故的发生立刻爆发了一场关于无人驾驶技术安全性问题的讨论,也引起了智库专家们的强烈关注。

那么,关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我们来看看智库专家怎么说。

张君毅:该事件不用过度炒作,按概率而论,自动驾驶和人工驾驶类似,必然有导致伤亡可能,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比国外的案例,中国近期在此领域的投资如火如荼,不过,立法相对滞后和本国国内研发水平有待提高(一部分优秀的中国团队也多待在硅谷远程工作)是最近一次国际咨询公司罗兰贝格把中国自动驾驶排在世界第七的核心原因,但差距的确在缩小。

此事件很有可能成为L4公路自动驾驶投资从狂热中恢复到冷静的标志性事件,比预计的L4公路自动驾驶投资寒潮的来临时间早了3个月,虽然遗憾,但也可能为整个产业健康发展打下铺垫。

李安定:智能科学可应用的范围广泛,比如智能医疗诊断,智能农业机械,社会和现实意义伟大得多了。那么多社会资源,智力资源去搞智能驾驶,事倍功半。辅助驾驶足够了,在可预见的三五十年内,全社会的智能驾驶既不必要,也不可能。智能辅助驾驶和智能自动驾驶,一字之差,技术,投入,社会资源的支撑,所需规模有天地之别。

自动驾驶不是小打小闹的事儿,要干就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地球,统一标准,共同实施。即使google在美国完全实现了智能驾驶,但是它想进入其他国家还面临着各种阻力。

林雷:Uber事件很不幸,但无碍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的发展。相关技术已经演进到了没有巨大障碍的阶段,目前只是时间问题了。激进或保守是目前争论的焦点,政府当然应该从安全角度考量各种政策的制定,但目标绝不会是阻止这个进程,在这个领域各个大国都输不起。

钟师:优步将会给相关行业掘墓,必然得罪部分利益团体。这种互掐很正常。自动驾驶的L2,L3级别应用应该大行其道,L4和L5级别的实际应用应慎之又慎,应先应用到特殊场景和特殊车辆。不宜操之过急。

蔡蔚:对“甚高速(比高速发展更高地发展速度)”技术发展应持谨慎态度,Uber 也许比Waymo更需锤炼。当下不管是传感到逻辑计算,还是执行机构(例如电机)响应都距离能处理紧急突发情况还有差距。

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只有做到,降低车速、增加成本、指定区域内行驶,自动驾驶的安全性才有保障。因此,各个环节都需努力,电驱动系统从算法到动作还有不少努力空间。

徐向阳: 自动驾驶技术最核心的是底盘智能控制,这是执行层面,互联网企业的传播容易让人忽略了真正核心的地方。

专家A:自动驾驶汽车时代是一个工业"乌托邦"的宣传。以Google 为首的高科技公司以其強大的资金和网络宣传成功的给全世界描绘出了一个理想的美妙的人类出行方式。在这场铺天盖地的宣传中,很少有人还能坚持自己独立的,冷静的思考。因为你反对,就会被嘲讽为过时和落后。

但是如果我们仅仅从逻辑和工程技术角度分析,能不能考虑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人工智能的发展真的已经超过了人类大脑的功能和作用了吗?第二,我们真的需要解放出每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多小时的刷刷手机和玩玩游戏的时间吗?第三,这个技术真的很安全很可靠吗?

人类未来也许会发展到取消生产线的工人,地里的农民,卡车出租车司机,银行,商店甚至是工程师。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该干啥呢?我们是专业工程师,应该懂得技术的一小步都是伴随着漫长的痛苦的发展和努力。

专家B:致行人死亡也许是意料之中。无人驾驶技术的可靠性还是有问题的,尤其是光线不好的时候。互联网公司对汽车安全的理解还存在一定不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