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my
一周热点回顾:
1. Waymo壕购20000辆捷豹I-PACE电动SUV
2. 受Model X致死事故影响,特斯拉股价跌去15%
3. NVIDIA发布全球最大GPU
4. 微软取得量子计算重大突破,发现天使粒子马约拉纳费米子
01
14亿美金,Waymo采购20000辆捷豹路虎高端电动SUV
3月27日,谷歌旗下自动驾驶公司Waymo宣布将联手捷豹路虎打造基于捷豹I-PACE纯电动汽车平台的自动驾驶汽车。两家公司计划在两年内共同打造20000辆,全自动驾驶版的电动SUV I Pace。
Waymo CEO John Krafcik表示他们花了很长时间调研市面上所有可能的车
型,最终选择了I-PACE。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I-PACE拥有出色的电池容量和续航能力。
捷豹I-PACE搭载了先进的81千瓦时液冷式锂离子电池组,一次充电可续航500公里(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新欧洲行驶工况标准)。使用直流电(100千瓦)高速充电桩,可在40分钟内将电量从0充至80%。
进化君:
Uber、特斯拉致死事故的接连发生,把人们对自动驾驶安全性的信心抛入低谷。
行业老大Waymo成了极少数让人依然充满信心的存在。Waymo+捷豹I-PACE被认为是特斯拉的强有力竞争者。
02
Model X致死事故,特斯拉称驾驶员没有采取措施
3月23日,美国加州山景城再发生一起特斯拉致死事故。一位华裔工程师在高速路上驾驶一辆特斯拉Model X时发生车祸,车辆高速撞向隔离带导致车主身亡。
3月31日,特斯拉发布官方声明,公布了事故细节:“碰撞发生前,驾驶员的双手被检测到有6秒钟时间脱离了方向盘,车辆曾通过数次视觉和听觉警报提醒驾驶员。而驾驶员有大约5秒钟的时间和150米的距离采取措施,但车辆日志显示驾驶员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但车主家属透露车主生前曾多次抱怨Model X的Autopilot自动驾驶辅助技术存在问题,在行驶时总是转向高速公路上的同一个障碍物,并曾向经销商抱怨这一问题。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已经介入调查。
进化君:
2016年路测致死事故后,特斯拉把锅推给自己的技术供应商MobileEye,导致两家合作破裂。此后,特斯拉走上了自主研发Autopilot 2.0的道路,但外界对Autopilot的自动驾驶能力一直有争议。
3月27日至29日,特斯拉股价跌去15%,遭遇今年最大水逆。
03
NVIDIA发布全球最大GPU
3月28日,在美国GTC(GPU技术大会)上,NVIDIA CEO黄仁勋发布“全球最大的GPU”DGX-2,其中包含16颗V100GPU。系统售价39.99万美元。
官方称,该GPU使得显存容量增加,可以运行更深、更大的深度学习模型。
进化君:
今年GTC,NVIDIA并没有推出全新架构的GPU产品这类重磅级产品,而是通过在GPU数量上做加法,提升性能。
当外媒问到3月18日的Uber致死事故时,黄仁勋的回答很官方但没毛病:NVIDIA确认Uber事故车辆使用了NVIDIA GPU,但也确认车辆并未使用该公司的DRIVE自动驾驶平台。
04
微软取得量子计算重大突破,发现天使粒子马约拉纳费米子
3月29日,微软研究员在《Nature》发表论文,称他们了发现天使粒子——马约拉纳费米子(Majorana fermion)存在的有力证据。研究人员在一条由半导体和超导材料制作的纳米导线中,将电子分成了两半。
研究人员称,微软将在今年年底前得到可工作的量子比特。
由于量子比特极不稳定,极易与周围物质发生反应。马约拉纳费米子呈电中性,性质比较稳定,可以转化为量子,因此被称为「天使量子位宝宝」。它可使量子信息的储存更加稳定,加速商用量子比特研发的进程。
进化君:
此前IBM发布49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谷歌发布了72量子比特的芯片,英特尔以及一些初创公司都研发出了一定数量量子比特的芯片,微软一直进度不大。
微软此次发现意义重大,也证明微软在量子计算研究方面正在迎头赶上。
本文为「智能进化论」原创作品,欢迎关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