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繁荣 日本零部件制造商跟着赚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繁荣 日本零部件制造商跟着赚钱

中国公司成了这些日本公司除了苹果、三星以外最好的选择,它们正一窝蜂押注中国市场。

图片来源:CFP

没有苹果和三星不要紧。今年4月到6月,世界最大陶瓷电容器制造商之一日本村田制作所的中国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八成,订单量是去年的2.2倍。

《日本经济新闻》的一篇报道称,村田已经决定投资100亿日元实施增产。目前村田公司为大多数中国智能手机生产商的每部手机供应价值2美元至3美元的元件。仅小米一家预计2014年手机发货量就达到6000万台,明年将达到1亿台,这是个可观的收入来源。

村田只是诸多正积极应对中国智能手机生产商需求的日本公司之一。中国本土品牌手机的零部件当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有些情况下按价值衡量高达50%)是由日本公司生产,这些零部件包括显示屏、Wi-Fi模块、微型储能陶瓷电容器,涉及公司包括日本显示器(Japan Display)、TDK和索尼等等。

这些动作背后有着一系列动机,除了日本厂商对获取中国手机市场迅速扩大的需求以外,还有降低对三星和苹果的依存度的期待。

眼下苹果坐拥5560亿美元市值,与全球超过150家企业保持合作关系,产业遍及材料商、零部件商、机械制造商和物流商,全球有100万人直接或者间接地都在为苹果工作。随着这个链条越来越繁荣,与苹果做生意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苹果对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说翻脸就翻脸的作风一直是业界公开的秘密。比如它长期以来一直逼迫供应商签订苛刻条款,近期的蓝宝石面板供应商GTMT申请破产就是个例子。最近它又做了一件“店大欺客”的事,那就是在苹果店中停售Fitbit智能腕带,这也被业内认为是与苹果将要发售Apple Watch有关。

近年来日本众多电子零部件公司都开始寻求分散风险的渠道。一家大型企业的管理人员直接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宣称:“我们下定决心要摆脱对苹果的依赖。一旦被市场认为我们是‘苹果品牌’,股价就会下挫。”

iPhone液晶屏幕供应商之一夏普的社长高桥兴三野说:“(我们希望)开拓更多客户,控制变动幅度。”夏普近日正在与超过10家中国智能手机厂商接触。两年前,由于iPhone 5S销售成绩不理想,夏普可谓吃尽苦头。眼下,夏普也是快速发展中的小米公司的重要屏幕供应商。

另一方面,与韩国公司的竞合关系也让日本厂商对此感情复杂,“去三星化”也成了它们的普遍诉求。

日本显示器一直在生产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液晶显示屏,而这也是零部件业务里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之一,韩国的LG一直在抢占这块市场。最新报道显示,iPhone 6的屏幕由LG和夏普分担,iPhone 6 Plus的屏幕是LG和日本显示器公司生产的,Apple Watch的屏幕则是被LG独揽,iPad Air 2的屏幕依然是LG为主力供应商。

当然,日本电子零部件公司对中国市场趋之若鹜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中国手机公司能给它们带来大生意。

此前,山寨机在中国手机市场占据主流地位,越过中国政府和这些厂商做生意对于企业来说风险太大,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零部件厂商并未积极开拓这部分市场。

但今时已不同往日。据调研公司Canalys的数据显示,在第二季度的中国市场上,小米手机的出货量首次成功超过三星,成为中国市场上的领导厂商,紧随其后的是三星、联想和宇龙酷派手机。

《日本经济新闻》近日来用多篇报道讲述了这些日本电子零部件企业与中国市场发展的新闻。其中一篇报道援引高盛证券投资调查部负责人高山大树的观点: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产量预计将比去年扩大3成,达到4亿5千台,中国制造的手机占全球市场近40%的份额,这些品牌包括小米、华为、联想、中兴、宇龙酷派等。虽然竞争十分激烈,但在中国手机厂商中“开拓具有稳定需求的新合作伙伴是正确的行动”。

阿尔卑斯电气的零件部常务笹尾泰夫说:“中国厂商越来越追求优良的品质,日本零部件厂商可谓如鱼得水。”从这个角度看,日本厂商搭上中国日渐繁荣的智能手机市场这辆“顺风车”可谓理所当然。

以村田为例,这个总部位于日本京都的公司以古都长期的制陶业为基础,擅长于电容和相关元件的制作。该公司最新的电容产品比一粒砂大不了多少,但却包含100层陶瓷层,村田公司采用自己的专利机械和方法生产这些产品。该公司负责人说,这就好比做一块上好的千层糕,优质的鸡蛋、上好的香草香精等一切原料都很容易买到,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怎样配比,也不知道要烤多长时间。

因此,相比中国本土的零部件厂商,日本厂商仍然拥有绝对优势。村田投资有限公司的丸山说:“比如RF射频类电子元件、封装面积可比原产品减小50%的0603尺寸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等,中国许多本土厂商仍然不具备相关技术。”

依靠这些先进技术和良好口碑,日本零部件厂商正纷纷各显神通,向中国市场发力。

日本显示器计划把位于日本千叶县茂原市的主力工厂的产能提高40%,预计2014财年(截至2015年3月)面向中国智能手机厂商的销售额将增至上年同期的2.7倍,达到1800亿日元左右;TDK今年4到6月从中国企业获得的订单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0%,位于日本秋田县的工厂等生产基地已经满负荷运转,今后还计划将产能提高10%到20%;索尼公司来自中国厂商的洽购也在增加,2014年度索尼图像传感器的销售额有望同比增长20%,并将向日本长崎县和熊本县的工厂投入350亿日元提升产能。

另外,包括三美电机、欧姆龙在内的多家日本公司,也都做出了增加工厂投资、应对中国市场需求的计划。

面对这些局面,有部分日本市场的相关人士认为,多家企业蜂拥而至、意欲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的做法存在一定的风险。出于对中国手机市场将从低端走向高端化的预期,为了更早抢占市场份额,日本厂商纷纷以低价供货,对于零部件供应商来说未来走向如何目前尚不明朗。

尽管如此,能够从中国厂商那里拿到订单,就意味着得以生存的几率更大一些。预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日本零部件厂商仍会加大针对中国手机市场的动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繁荣 日本零部件制造商跟着赚钱

中国公司成了这些日本公司除了苹果、三星以外最好的选择,它们正一窝蜂押注中国市场。

图片来源:CFP

没有苹果和三星不要紧。今年4月到6月,世界最大陶瓷电容器制造商之一日本村田制作所的中国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八成,订单量是去年的2.2倍。

《日本经济新闻》的一篇报道称,村田已经决定投资100亿日元实施增产。目前村田公司为大多数中国智能手机生产商的每部手机供应价值2美元至3美元的元件。仅小米一家预计2014年手机发货量就达到6000万台,明年将达到1亿台,这是个可观的收入来源。

村田只是诸多正积极应对中国智能手机生产商需求的日本公司之一。中国本土品牌手机的零部件当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有些情况下按价值衡量高达50%)是由日本公司生产,这些零部件包括显示屏、Wi-Fi模块、微型储能陶瓷电容器,涉及公司包括日本显示器(Japan Display)、TDK和索尼等等。

这些动作背后有着一系列动机,除了日本厂商对获取中国手机市场迅速扩大的需求以外,还有降低对三星和苹果的依存度的期待。

眼下苹果坐拥5560亿美元市值,与全球超过150家企业保持合作关系,产业遍及材料商、零部件商、机械制造商和物流商,全球有100万人直接或者间接地都在为苹果工作。随着这个链条越来越繁荣,与苹果做生意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苹果对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说翻脸就翻脸的作风一直是业界公开的秘密。比如它长期以来一直逼迫供应商签订苛刻条款,近期的蓝宝石面板供应商GTMT申请破产就是个例子。最近它又做了一件“店大欺客”的事,那就是在苹果店中停售Fitbit智能腕带,这也被业内认为是与苹果将要发售Apple Watch有关。

近年来日本众多电子零部件公司都开始寻求分散风险的渠道。一家大型企业的管理人员直接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宣称:“我们下定决心要摆脱对苹果的依赖。一旦被市场认为我们是‘苹果品牌’,股价就会下挫。”

iPhone液晶屏幕供应商之一夏普的社长高桥兴三野说:“(我们希望)开拓更多客户,控制变动幅度。”夏普近日正在与超过10家中国智能手机厂商接触。两年前,由于iPhone 5S销售成绩不理想,夏普可谓吃尽苦头。眼下,夏普也是快速发展中的小米公司的重要屏幕供应商。

另一方面,与韩国公司的竞合关系也让日本厂商对此感情复杂,“去三星化”也成了它们的普遍诉求。

日本显示器一直在生产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液晶显示屏,而这也是零部件业务里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之一,韩国的LG一直在抢占这块市场。最新报道显示,iPhone 6的屏幕由LG和夏普分担,iPhone 6 Plus的屏幕是LG和日本显示器公司生产的,Apple Watch的屏幕则是被LG独揽,iPad Air 2的屏幕依然是LG为主力供应商。

当然,日本电子零部件公司对中国市场趋之若鹜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中国手机公司能给它们带来大生意。

此前,山寨机在中国手机市场占据主流地位,越过中国政府和这些厂商做生意对于企业来说风险太大,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零部件厂商并未积极开拓这部分市场。

但今时已不同往日。据调研公司Canalys的数据显示,在第二季度的中国市场上,小米手机的出货量首次成功超过三星,成为中国市场上的领导厂商,紧随其后的是三星、联想和宇龙酷派手机。

《日本经济新闻》近日来用多篇报道讲述了这些日本电子零部件企业与中国市场发展的新闻。其中一篇报道援引高盛证券投资调查部负责人高山大树的观点: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产量预计将比去年扩大3成,达到4亿5千台,中国制造的手机占全球市场近40%的份额,这些品牌包括小米、华为、联想、中兴、宇龙酷派等。虽然竞争十分激烈,但在中国手机厂商中“开拓具有稳定需求的新合作伙伴是正确的行动”。

阿尔卑斯电气的零件部常务笹尾泰夫说:“中国厂商越来越追求优良的品质,日本零部件厂商可谓如鱼得水。”从这个角度看,日本厂商搭上中国日渐繁荣的智能手机市场这辆“顺风车”可谓理所当然。

以村田为例,这个总部位于日本京都的公司以古都长期的制陶业为基础,擅长于电容和相关元件的制作。该公司最新的电容产品比一粒砂大不了多少,但却包含100层陶瓷层,村田公司采用自己的专利机械和方法生产这些产品。该公司负责人说,这就好比做一块上好的千层糕,优质的鸡蛋、上好的香草香精等一切原料都很容易买到,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怎样配比,也不知道要烤多长时间。

因此,相比中国本土的零部件厂商,日本厂商仍然拥有绝对优势。村田投资有限公司的丸山说:“比如RF射频类电子元件、封装面积可比原产品减小50%的0603尺寸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等,中国许多本土厂商仍然不具备相关技术。”

依靠这些先进技术和良好口碑,日本零部件厂商正纷纷各显神通,向中国市场发力。

日本显示器计划把位于日本千叶县茂原市的主力工厂的产能提高40%,预计2014财年(截至2015年3月)面向中国智能手机厂商的销售额将增至上年同期的2.7倍,达到1800亿日元左右;TDK今年4到6月从中国企业获得的订单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0%,位于日本秋田县的工厂等生产基地已经满负荷运转,今后还计划将产能提高10%到20%;索尼公司来自中国厂商的洽购也在增加,2014年度索尼图像传感器的销售额有望同比增长20%,并将向日本长崎县和熊本县的工厂投入350亿日元提升产能。

另外,包括三美电机、欧姆龙在内的多家日本公司,也都做出了增加工厂投资、应对中国市场需求的计划。

面对这些局面,有部分日本市场的相关人士认为,多家企业蜂拥而至、意欲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的做法存在一定的风险。出于对中国手机市场将从低端走向高端化的预期,为了更早抢占市场份额,日本厂商纷纷以低价供货,对于零部件供应商来说未来走向如何目前尚不明朗。

尽管如此,能够从中国厂商那里拿到订单,就意味着得以生存的几率更大一些。预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日本零部件厂商仍会加大针对中国手机市场的动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