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民企教父”鲁冠球的未了梦,万向系造车何时照进现实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民企教父”鲁冠球的未了梦,万向系造车何时照进现实

家族企业战略管理,是传承者打造基业长青的重要保证。一个家族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都会遇到不同层面的战略困境,必须做出适合、合理并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性调整及新的布局。

鲁冠球走了。作为民企“教父级”人物、“常青树”,如果要说什么“抱憾西去”,那就是未圆的造车梦。

关于造车,中国有两位企业家最执着,一是吉利董事长李书福,他要“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另一个就是万向创始人鲁冠球,他喊出在业内应是人尽皆知的豪言壮语:“我这一代造不了汽车,我儿子也要造!”

鲁伟鼎接班的主攻方向

去年11月3日,万向集团董事局召开特别会议,会议作出两项重大决定:

其一是鲁冠球之子鲁伟鼎正式接棒,担任万向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自此,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巨头——万向集团,迈上“鲁伟鼎时代”。

其二,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职务的称谓,今后作为对创始人鲁冠球同志的尊称和纪念,将被永久保留。

2017年10月13日,一波说发表《鲁冠球的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 谁是传承主力?》,谈及鲁冠球家族的传承布局;未料二周后的10月25日,誉冠全球的一代浙商传奇巨星鲁冠球乘鹤西去。

万向新掌门鲁伟鼎,生于1971年,今年47岁。正如我们先前提及的“鲁冠球的传承布局,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即协作接班模式,儿子掌舵,“术业有专攻”,女儿女婿们齐上位协作接班”,在鲁冠球身后,万向的接班故事有条不紊、波澜不惊。

鲁冠球唯一的儿子鲁伟鼎成为家族企业的掌舵者,鲁氏家族作为一个整体接棒执掌万向;这一切要归功于创始人鲁冠球生前长达二、三十年、缜密且周详的路径规划与制度安排。

万向集团资深执行副总裁管大源

如今,三个女儿鲁慰芳、鲁慰青、鲁慰娣等家族成员依旧执掌一方,而万向多名“肱股”老臣、功勋重臣也走上辅佐“新主”之路,并受重用。

比如生于1963年的管大源,自1980年就来到了万向,时年才17岁,在万向服务了38年。这位与鲁氏家族没有任何亲缘关系的职业经理人,从总助、办公室主任一路上来,身兼万向系旗下多个上市公司董事长要职,是鲁冠球治下的核心人物、“心腹”。去年11月,万向钱潮公告称,由管大源出任新的董事长,接棒已离世的鲁冠球。

而万向集团这边,鲁伟鼎出任董事长兼CEO的同时,管大源与倪萍一道被任命为集团资深执行副总裁,足见其在万向的重要性。倪萍,作为鲁冠球三女婿,既是家族成员,也是资深高管;他很早就帮助鲁冠球在美国筹建了万向第一家全资海外公司,是万向“走出去”先锋官。

万向的新一届董事局已组成,聘任新的经营团队已就位,万向目前处于比较特殊的阶段,新掌门人鲁伟鼎子承父业,出击的主攻方向在哪儿?

万向集团董事长、CEO鲁伟鼎

在万向2017年度总结表彰会上,鲁伟鼎说“成绩不说跑不了,未来不说不得了”。在那篇《让历史告诉未来》讲话中,他重点提及过去二年“电动汽车、电池、创新聚能城”这三个项目,即开出了一辆车(卡玛车),夯实一个点(电池),筹建一个平台(万向创新聚能城)。

2月下旬,鲁伟鼎会见走访企业的萧山区长王敏时,对万向未来的方向,有个很明确的说法。鲁伟鼎说,以电池产业为起点,进入全球能源系统,以高端电动汽车为基础,在洁能基础上,未来还要做到智能,成为交通系统、城市系统、社会系统,与万物互联相结合。

去年7月8日,是万向的“生日”,创始人鲁冠球的生命已岌岌可危,但他还是坚持用“最后一口气”,给所有万向人有一个“奋斗十年添个零” 的视频讲话,要求他们 “做创造历史的勇敢者”。如此来看,鲁伟鼎明确的企业方向,是按照父亲生前的要求,走出“舒适区”,从“零”开始的未来蓝图。

家族企业战略管理,是传承者打造基业长青的重要保证。一个家族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都会遇到不同层面的战略困境,必须做出适合、合理并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性调整及新的布局。

也就是说,家族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竞争力,以及政策及市场环境变化,给企业决策定位,选择制定不同的战略,确立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8年前,也就是2010年6月,保监会一纸批复,令彼时39岁的鲁伟鼎,一举成为媒体冠予的“国内最年轻的险企董事长”称号,也将万向系少帅鲁伟鼎推向前台。

自1992年,年仅21岁的鲁伟鼎任职万向集团副总裁起,在金融板块上开疆辟土,一直是他的聚焦点,并以激进作风震动金融资本圈。与阿里巴巴马云一起组建顶级会所“江南会”,只不过是个中一个小插曲而已。

1999年,成立万向期货;2000年,万向创投成立。到2002年,万向出资1.2亿元投资民生人寿,进入保险业;2004年,万向参股浙商银行;到2007年,万向信托开始组建;羿年,通联支付组建;2010年,又参股浙商基金。仅差一张券商牌照,万向金融王国就可组建完毕,其涉及的金融领域涵盖最为稀缺的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租赁和期货七张牌照。

另外,旗下的“万向三农”,不仅持有网商银行18%股份,还直接控股万向德农、承德露露2家上市公司;而以汽车、新能源等主的万向集团,对外直接或者间接投资的至少18家公司。控股和参股的上市公司诸如航民股份、万向钱潮、顺发恒业、中色股份等等。

鲁伟鼎接过萧山政府表彰牌匾

“金控”概念,来自国外,却无明确定义,泛指金融控制的企业。鲁冠球创业55年,谨慎、务实、低调,也是相当远见的企业家。他病逝之前给万向指明的“走出‘舒适区’,从‘零’开始”,其实就是一种有见地的战略调整策略。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组份,也是命脉,自去年以来,决策层屡屡喊话,开启惊心动魄的金融大整肃,压缩同业链条,推进金融去杠杆,特别是健全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

鲁冠球,号称民企“常青树”,因为他理智、清醒,“面对最大困难时,他最乐观;面对最多风光时,他最谨慎”。从“零”开始,即是风光时的谨慎,而万向主攻的三大项目,是实体经济,相比过去的金融版图操作,是避虚入实,坐实万向系的产融结合。

通过产融结合,让万向既有“由产到融”,也有“由融到产”,让实业有了充分和稳固的金融支持,也为金融资本注入产业后台。如此,万向就有个好的说法,做金融,没有脱实向虚!

万向系造车何时照进现实?

造车,鲁冠球的未了梦,也是万向的一个梦。

鲁冠球和卡玛(karma)团队

去年12月,万向集团宣布鲁伟鼎接棒并组成新的经营团队时,还有一项重要任命,提拔陈军为集团副总裁。不少人观察称,此举或预示万向“鲁伟鼎时代”的产业重任——造车。

在2016年集团总结表彰会上,当时的鲁冠球,把造车提到事关企业诚信与责任的高度,他说,“造整车,是一个高度,更是一个平台”。

鲁冠球还说,2002年杭州第一届工业兴市大会奖励了他300万元。在新闻发布会上,他做出承诺:“要为杭州人民造一辆纯电动汽车,大气、大方、没有污染,大家都买得起、都喜欢。”

鲁冠球说:“诺言已下,重任在肩,唯有实干。”为了这个承诺,“我们天天在烧钱”,坚持下来了。新能源客车、乘用车、凯莱车、卡玛车,国内国外接力奋斗,初心、努力和效果达成完美一致,这是对企业诚信最生动的坚持。言不信者,行不果。有诚信,万向才有今天,失去诚信就是失去未来。

会上,万向集团重奖推动万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功臣,颁发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奖——奖励万向研究院总经理陈军博士1900万,并由时任万向集团CEO鲁伟鼎亲手颁奖。

家族创始人、掌门人因素,与家族企业战略方向上的制定与规划不可分离;通常,创始人、掌舵者的价值观、风格、个性以及倡导的企业文化,都会相应地匹配到企业战略管理与实现路径之中。

造新能源车,体现了创始人鲁冠球的执念,也是二代接班人肩负的重任,不但如此,鲁冠球还把造车战略与万向的企业诚信、社会责任联系起来,被视为企业的生命。

未来10年,围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电池、电动大巴和乘用车,万向计划投资2000亿元;这是2016年鲁冠球向前来视察调研的马凯前副总理汇报的计划。

年初,在万向年度表彰会上,鲁伟鼎说了一段话,颇有意味且令人一时无法理解透彻。摘录如下:“我们不追求两个‘为了’,即不要为了整车而造车,不要为了电池而造电池。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股份制改造等等。大家不要以传统的思维去理解这几句话,更不要以传统的逻辑去推理三者的关系。”

整车、电池、股份制改造这三者,不要“以传统的思维去理解”,更不要“以传统的逻辑去推理”,也就是说要跳出传统禁锢、放大格局及空间,那么,鲁伟鼎真实的意图是什么,下一盘什么样的大棋,如何不追求两个“为了”,尚待进一步观察。

贾跃亭造车、董明珠造车,一直是公众亢奋的热门话题。随着嗅觉敏锐的资本涌入,出现了传统车企与跨界车企之争,造车成了过热的风潮。

日前,新华社旗下《瞭望》新闻周刊载文称:警惕新能源车产能过剩风险。其中提到,受到国家过度补贴、单一GDP政绩观、地方保护主义、行业进入门槛低等影响,规划产能已远远超过预期,加上各类资本竞相涌入,产能过剩风险日渐累积。

另外,随着配套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面临严重产能过剩。

2017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9.4万辆和77.7万辆,分别是2012年的63.3倍和60.7倍;中国已经连续3年在全球产销量排名第一,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一半以上。

换句话说,万向“造车梦”照进现实之刻,也是国内产业过剩产能风险累积之时,不得不说这是摆在鲁伟鼎面前相当棘手的难题。他之所以表示不追求两个“为了”,可能也有此方面的考虑。

鲁伟鼎造车,是传承父辈遗愿,但他又必须面对现存环境及问题,肯定要充分考虑、利用企业优势和特长,比如用好并购、重组、股权投资等金融工具,扎牢风险防范的篱笆,着眼未来重构企业战略。

小时候,鲁伟鼎喜欢飙车,上演“生死时速”;如今却“不要为了整车而造车、不要为了电池而造电池”, 做“龟兔赛跑”中的那只“龟”,这也是一个家族企业接班人成熟的特质之一,如鲁伟鼎说的,时间是变化的累积,能守正出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民企教父”鲁冠球的未了梦,万向系造车何时照进现实

家族企业战略管理,是传承者打造基业长青的重要保证。一个家族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都会遇到不同层面的战略困境,必须做出适合、合理并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性调整及新的布局。

鲁冠球走了。作为民企“教父级”人物、“常青树”,如果要说什么“抱憾西去”,那就是未圆的造车梦。

关于造车,中国有两位企业家最执着,一是吉利董事长李书福,他要“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另一个就是万向创始人鲁冠球,他喊出在业内应是人尽皆知的豪言壮语:“我这一代造不了汽车,我儿子也要造!”

鲁伟鼎接班的主攻方向

去年11月3日,万向集团董事局召开特别会议,会议作出两项重大决定:

其一是鲁冠球之子鲁伟鼎正式接棒,担任万向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自此,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巨头——万向集团,迈上“鲁伟鼎时代”。

其二,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职务的称谓,今后作为对创始人鲁冠球同志的尊称和纪念,将被永久保留。

2017年10月13日,一波说发表《鲁冠球的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 谁是传承主力?》,谈及鲁冠球家族的传承布局;未料二周后的10月25日,誉冠全球的一代浙商传奇巨星鲁冠球乘鹤西去。

万向新掌门鲁伟鼎,生于1971年,今年47岁。正如我们先前提及的“鲁冠球的传承布局,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即协作接班模式,儿子掌舵,“术业有专攻”,女儿女婿们齐上位协作接班”,在鲁冠球身后,万向的接班故事有条不紊、波澜不惊。

鲁冠球唯一的儿子鲁伟鼎成为家族企业的掌舵者,鲁氏家族作为一个整体接棒执掌万向;这一切要归功于创始人鲁冠球生前长达二、三十年、缜密且周详的路径规划与制度安排。

万向集团资深执行副总裁管大源

如今,三个女儿鲁慰芳、鲁慰青、鲁慰娣等家族成员依旧执掌一方,而万向多名“肱股”老臣、功勋重臣也走上辅佐“新主”之路,并受重用。

比如生于1963年的管大源,自1980年就来到了万向,时年才17岁,在万向服务了38年。这位与鲁氏家族没有任何亲缘关系的职业经理人,从总助、办公室主任一路上来,身兼万向系旗下多个上市公司董事长要职,是鲁冠球治下的核心人物、“心腹”。去年11月,万向钱潮公告称,由管大源出任新的董事长,接棒已离世的鲁冠球。

而万向集团这边,鲁伟鼎出任董事长兼CEO的同时,管大源与倪萍一道被任命为集团资深执行副总裁,足见其在万向的重要性。倪萍,作为鲁冠球三女婿,既是家族成员,也是资深高管;他很早就帮助鲁冠球在美国筹建了万向第一家全资海外公司,是万向“走出去”先锋官。

万向的新一届董事局已组成,聘任新的经营团队已就位,万向目前处于比较特殊的阶段,新掌门人鲁伟鼎子承父业,出击的主攻方向在哪儿?

万向集团董事长、CEO鲁伟鼎

在万向2017年度总结表彰会上,鲁伟鼎说“成绩不说跑不了,未来不说不得了”。在那篇《让历史告诉未来》讲话中,他重点提及过去二年“电动汽车、电池、创新聚能城”这三个项目,即开出了一辆车(卡玛车),夯实一个点(电池),筹建一个平台(万向创新聚能城)。

2月下旬,鲁伟鼎会见走访企业的萧山区长王敏时,对万向未来的方向,有个很明确的说法。鲁伟鼎说,以电池产业为起点,进入全球能源系统,以高端电动汽车为基础,在洁能基础上,未来还要做到智能,成为交通系统、城市系统、社会系统,与万物互联相结合。

去年7月8日,是万向的“生日”,创始人鲁冠球的生命已岌岌可危,但他还是坚持用“最后一口气”,给所有万向人有一个“奋斗十年添个零” 的视频讲话,要求他们 “做创造历史的勇敢者”。如此来看,鲁伟鼎明确的企业方向,是按照父亲生前的要求,走出“舒适区”,从“零”开始的未来蓝图。

家族企业战略管理,是传承者打造基业长青的重要保证。一个家族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都会遇到不同层面的战略困境,必须做出适合、合理并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性调整及新的布局。

也就是说,家族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竞争力,以及政策及市场环境变化,给企业决策定位,选择制定不同的战略,确立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8年前,也就是2010年6月,保监会一纸批复,令彼时39岁的鲁伟鼎,一举成为媒体冠予的“国内最年轻的险企董事长”称号,也将万向系少帅鲁伟鼎推向前台。

自1992年,年仅21岁的鲁伟鼎任职万向集团副总裁起,在金融板块上开疆辟土,一直是他的聚焦点,并以激进作风震动金融资本圈。与阿里巴巴马云一起组建顶级会所“江南会”,只不过是个中一个小插曲而已。

1999年,成立万向期货;2000年,万向创投成立。到2002年,万向出资1.2亿元投资民生人寿,进入保险业;2004年,万向参股浙商银行;到2007年,万向信托开始组建;羿年,通联支付组建;2010年,又参股浙商基金。仅差一张券商牌照,万向金融王国就可组建完毕,其涉及的金融领域涵盖最为稀缺的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租赁和期货七张牌照。

另外,旗下的“万向三农”,不仅持有网商银行18%股份,还直接控股万向德农、承德露露2家上市公司;而以汽车、新能源等主的万向集团,对外直接或者间接投资的至少18家公司。控股和参股的上市公司诸如航民股份、万向钱潮、顺发恒业、中色股份等等。

鲁伟鼎接过萧山政府表彰牌匾

“金控”概念,来自国外,却无明确定义,泛指金融控制的企业。鲁冠球创业55年,谨慎、务实、低调,也是相当远见的企业家。他病逝之前给万向指明的“走出‘舒适区’,从‘零’开始”,其实就是一种有见地的战略调整策略。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组份,也是命脉,自去年以来,决策层屡屡喊话,开启惊心动魄的金融大整肃,压缩同业链条,推进金融去杠杆,特别是健全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

鲁冠球,号称民企“常青树”,因为他理智、清醒,“面对最大困难时,他最乐观;面对最多风光时,他最谨慎”。从“零”开始,即是风光时的谨慎,而万向主攻的三大项目,是实体经济,相比过去的金融版图操作,是避虚入实,坐实万向系的产融结合。

通过产融结合,让万向既有“由产到融”,也有“由融到产”,让实业有了充分和稳固的金融支持,也为金融资本注入产业后台。如此,万向就有个好的说法,做金融,没有脱实向虚!

万向系造车何时照进现实?

造车,鲁冠球的未了梦,也是万向的一个梦。

鲁冠球和卡玛(karma)团队

去年12月,万向集团宣布鲁伟鼎接棒并组成新的经营团队时,还有一项重要任命,提拔陈军为集团副总裁。不少人观察称,此举或预示万向“鲁伟鼎时代”的产业重任——造车。

在2016年集团总结表彰会上,当时的鲁冠球,把造车提到事关企业诚信与责任的高度,他说,“造整车,是一个高度,更是一个平台”。

鲁冠球还说,2002年杭州第一届工业兴市大会奖励了他300万元。在新闻发布会上,他做出承诺:“要为杭州人民造一辆纯电动汽车,大气、大方、没有污染,大家都买得起、都喜欢。”

鲁冠球说:“诺言已下,重任在肩,唯有实干。”为了这个承诺,“我们天天在烧钱”,坚持下来了。新能源客车、乘用车、凯莱车、卡玛车,国内国外接力奋斗,初心、努力和效果达成完美一致,这是对企业诚信最生动的坚持。言不信者,行不果。有诚信,万向才有今天,失去诚信就是失去未来。

会上,万向集团重奖推动万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功臣,颁发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奖——奖励万向研究院总经理陈军博士1900万,并由时任万向集团CEO鲁伟鼎亲手颁奖。

家族创始人、掌门人因素,与家族企业战略方向上的制定与规划不可分离;通常,创始人、掌舵者的价值观、风格、个性以及倡导的企业文化,都会相应地匹配到企业战略管理与实现路径之中。

造新能源车,体现了创始人鲁冠球的执念,也是二代接班人肩负的重任,不但如此,鲁冠球还把造车战略与万向的企业诚信、社会责任联系起来,被视为企业的生命。

未来10年,围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电池、电动大巴和乘用车,万向计划投资2000亿元;这是2016年鲁冠球向前来视察调研的马凯前副总理汇报的计划。

年初,在万向年度表彰会上,鲁伟鼎说了一段话,颇有意味且令人一时无法理解透彻。摘录如下:“我们不追求两个‘为了’,即不要为了整车而造车,不要为了电池而造电池。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股份制改造等等。大家不要以传统的思维去理解这几句话,更不要以传统的逻辑去推理三者的关系。”

整车、电池、股份制改造这三者,不要“以传统的思维去理解”,更不要“以传统的逻辑去推理”,也就是说要跳出传统禁锢、放大格局及空间,那么,鲁伟鼎真实的意图是什么,下一盘什么样的大棋,如何不追求两个“为了”,尚待进一步观察。

贾跃亭造车、董明珠造车,一直是公众亢奋的热门话题。随着嗅觉敏锐的资本涌入,出现了传统车企与跨界车企之争,造车成了过热的风潮。

日前,新华社旗下《瞭望》新闻周刊载文称:警惕新能源车产能过剩风险。其中提到,受到国家过度补贴、单一GDP政绩观、地方保护主义、行业进入门槛低等影响,规划产能已远远超过预期,加上各类资本竞相涌入,产能过剩风险日渐累积。

另外,随着配套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面临严重产能过剩。

2017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9.4万辆和77.7万辆,分别是2012年的63.3倍和60.7倍;中国已经连续3年在全球产销量排名第一,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一半以上。

换句话说,万向“造车梦”照进现实之刻,也是国内产业过剩产能风险累积之时,不得不说这是摆在鲁伟鼎面前相当棘手的难题。他之所以表示不追求两个“为了”,可能也有此方面的考虑。

鲁伟鼎造车,是传承父辈遗愿,但他又必须面对现存环境及问题,肯定要充分考虑、利用企业优势和特长,比如用好并购、重组、股权投资等金融工具,扎牢风险防范的篱笆,着眼未来重构企业战略。

小时候,鲁伟鼎喜欢飙车,上演“生死时速”;如今却“不要为了整车而造车、不要为了电池而造电池”, 做“龟兔赛跑”中的那只“龟”,这也是一个家族企业接班人成熟的特质之一,如鲁伟鼎说的,时间是变化的累积,能守正出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