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假视频牵手虚拟现实:真相消失时代的来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假视频牵手虚拟现实:真相消失时代的来临

通过数字手段篡改视频内容,将使如今的“假新闻”时代向着更加奇怪的方向发展。

图片来源:Edmon de Haro

在互联网的阴暗角落里,你能找到《权力的游戏》或《哈利·波特》女主角“拍摄”的色情视频。最起码在观众眼中,色情视频中女主角的身体看不出什么异样,而且脸部绝对是大家熟悉的那张脸。不过,色情视频女主角脖子以下的部分其实完全属于另一个女性。人工智能程序已经能够以几乎毫无瑕疵的手段,将我们熟悉的容貌拼接到色情作品中,用著名女演员的脸替换原来演员的脸。作为互联网时代催生的最残忍、最具侵略性的身份盗窃形式之一,它的残酷性主要体现在假视频制作技术的高超:如果不仔细看,普通观众几乎无法察觉眼前的骗局。

这种让科技媒体绝望的技术是由一名叫作“deepfakes”的黑客开发出来的,而且它还只是另一个更宏大项目的测试版而已。一月份,deepfakes的一位同行在接受VICE网站采访时表示,他计划向所有人开放自己的技术。他想要完善自己的成果,进一步提升自动化水平。如此一来,任何人只需要经过简单的几步操作就可以将前任、同事或者随便什么人的头拼接到现存的色情视频中。你不需要掌握高深的技术知识,软件使用起来非常简单上手。学术实验室和商业实验室也在研发更为复杂先进的视频修改程序,不过目标却不是修改色情视频——他们希望写出精准度很高的定位脸部表情和模拟声音算法。这样一来,那些肮脏卑鄙的假视频的逼真程度很快将提升到新的高度。

互联网中总是蕴藏着后现代黑暗势力的种子。从标题党新闻到俄罗斯僵尸号,再到Facebook News Feed惯用的令人上瘾的欺骗手段,大规模操控、篡改已经成为网络媒体常用的技术手段。互联网上的身份具有极高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匿名滋生了粗劣的新闻报道,导致公众困惑不解,另一方面,欺诈又可以窃取公民的基本资料。从这个角度来看,deepfakes的崛起意味着互联网的发展达到了高潮——如今互联网的混乱可能只是雏形,根本无法与未来的乱象相提并论。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曾经写道,现实是为数不多几个真的没有任何含义的词汇。针对认知的相对性问题,他曾经提出过极具嘲讽意味的观点:你和我看着同一件物体,此时你如何确定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东西?尽管如此,机关团体(媒体、政府、学术单位)还是充分利用社会对理智和经验主义的信任,早就帮助人们就如何理解世界的问题达成了一致观点。只不过近些年的实践证明,人们的共识极其脆弱,可轻易击破。社交媒体引领我们进入新的时代,让每个人阅读高度个性化的新闻——充满偏见歧视、不含反驳事实的新闻。如今的美国总统准许白宫肆意撒谎和密谋不轨,这进一步加速了“后真相时代”的来临。

但是,很快世界就会以一副清白无辜的样貌出现在世人眼前了。我们即将步入一个“目之所及皆为虚假”的时代。换言之,我们距离现实的崩塌只剩一步之遥。

我们依附于现实和真相而存在,甚至渴求获得更多真相。某种意义上而言,我们仍然生活在亚伯拉罕·泽普鲁德(Abraham Zapruder)镜头记录的世界中。换句话说,我们对未经过修改的原始镜头充满敬意:织布工人亚伯拉罕用8mm胶卷的家庭录像,意外记录下了约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在达拉斯遇刺的全过程。在我们的文化中,未经编辑的视频有着极大的证明力。这是因为公众往往以盲目而不理性的犬儒主义态度,对待新闻报道和其他媒体加工处理过的信息——面对充斥着广告、政治宣传和夸张电视新闻的时代,产生此种过度反应也属正常。评论家大卫·希尔兹(David Shield)表示,我们应该对未经修改的“真相饥饿”充满贪婪和渴求。

如果“被镜头记录下来”,极为不公的行为便能激起民愤。这类视频在过去两届美国大选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2012年,佛罗里达州为米特·罗姆尼(Mitt Romney)募款团体的一位酒保偷偷用镜头拍下了这位候选人抨击“47%的美国人”——也就是奥巴马的支持者——是虚弱无力的依附者,只能靠联邦政府接济度日。很大程度上而言,这段偷录的视频断送了罗姆尼登上总统宝座的大好前途。如果一位记者写下同样的报道,影响力肯定达不到如此程度。偷拍的视频视角很差,声音嘈杂,不断有服务人员来回穿梭。即便如此,它依旧发挥了爆炸性的效果。所有的一切都表明,这是一段毋庸置疑的原始视频,未经任何修改和剪辑。

特朗普若干年前录制《走进好莱坞》节目的片段在大选期间被爆出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唐纳德·特朗普居然从炫耀自己性骚扰女性的《走进好莱坞》(Access Hollywood)视频片段的打击中恢复了过来。不过在2016年总统大选中,这段视频的确唤起了公众的热情和良心。近期很多社会热议事件中,视频同样发挥了近似扳机的触发效果。在加长版的监控录像中,我们发现,NFL(即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球员雷·莱斯(Ray Rice)将被打得人事不省的妻子从酒店电梯里拖出。虽然NFL球员虐待妻子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很久以前,但这一次,联盟还是针对莱斯的家庭暴力事件做出了令人满意的回应。在2016年明尼苏达州警察枪杀黑人费兰多·卡斯蒂利亚(Philando Castile)一案中,受害者女友将现场视频上传到了Facebook上。尽管引用了压倒性的数据和令人震惊的案件细节,但所有记者的报道都未能引起美国人民对警察野蛮执法的愤怒,然而,卡斯蒂利亚被警察击中的视频却让公众怒不可遏。这最终让政客和少数强硬派保守评论员认识到,他们长久以来忽视的滥用暴力行为也能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

这一切案例让我们看到了问题的要害。人们自然而然地相信自己的感觉,认为眼见为实——这也正是即将到来的假视频时代所要充分利用的大众心理。密歇根大学的阿维夫·奥瓦德亚(Aviv Ovadya)提出,“信息天启”(infopocalypse)能给社会带来动乱。试想一下,传播效果更好的虚假视频又能带来何种级别的灾难。在“披萨门”(Pizzagate,传闻称彗星乒乓餐厅被称为华盛顿恋童癖圈子的中心,希拉里及其竞选团队主席约翰·波德斯塔被指就是恋童癖者丑闻案的主角——译注)事件中,如果我们加入约翰·德波斯塔(John Podesta)色眯眯地盯着孩子的镜头或者其他更为恶劣的画面,后果不堪设想。通过篡改视频,假新闻立即就能获得全新的爆炸性传播效果,引起观众的强烈情感冲动。

但问题的关键不只是假新闻的扩散。拼接剪辑过的视频能让我们对所见的一切产生新的合理质疑,而政客和宣传人员会充分利用人们心中的疑问。罪行被镜头记录下后,嫌犯只需要宣传视频证据是有人蓄意陷害自己的伪证即可。报道称,特朗普总统已经使用过这种策略了:虽然最初没有质疑《走进好莱坞》视频的真实性,但他如今已经在私下散布消息,想让人们对视频中声音是否来自于他本人的问题产生怀疑。

换言之,剪辑修改过的假视频最终会摧毁我们对公认事实残存的最后一丝强大信念。谷歌科学家伊恩·古德费洛(Ian Goodfellow)在接受MIT Technology Review网站采访时表示:“我们以视频作为证据证明某事的确发生过。从历史角度来看,这个做法实属侥幸。”

现实崩塌并不是人工智能想要的后果,但一直以来都是视频剪辑修改技术领域最负盛名的专家们的目标。从很多角度来看,硅谷的故事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早期,与斯坦福大学周围大量传奇工程实验室距离不远的国际先进研究基金会(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for Advanced Study)密切相关。该基金会专门从事半人工致幻剂LSD方向的研究,周围很多实验室的技术人员无法抗拒它的诱惑,以科学名义开始了一场扭曲的旅程。研发人员希望能够发明与LSD致幻剂作用方式相似的机器,实现意识的转化。如此一来,电脑就能在现实中撕开一个口子,帮助人类从日常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将精力用在其他事上。史蒂夫·乔布斯称,服用LSD致幻剂是他“人生中两三个最重要的体验之一”。

技术人员努力帮助人类逃离现实,虚假却逼真的视频片段绝不是这场战役的最后一战。实际上,虚拟现实技术就是对逃离现实的神化和颂扬。VR技术的根本目的在于创造综合性幻觉,让你以为自己身处他地。头戴设备和手套能欺骗我们的感官,颠覆我们的认知。电子游戏开启了将玩家“传送”到另一个世界的先河,让他们沉迷于另一种“现实”之中。虽然游戏令人上瘾,但他们却不够身临其境。VR有能力实现彻底“传送”——我们能看到角色看到的东西,感受角色感受的事物。在数十年前尝试过发展初期VR技术后,致幻剂反对者蒂莫西·利瑞(Timothy Leary)说,VR是“新型LSD致幻剂”。

蒂莫西·利瑞称VR技术是“新型LSD致幻剂”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现实世界中的生活会更加多姿多彩:我们能以令人惊奇的方式编写算法,帮助用户创造更多可能,不断提升沉浸感。但如果VR的大肆宣传最终奏效,那么它会像个人电脑和社交网络一样成长为产值巨大的产业,为了利润而致力于让用户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而且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两家极其强大的VR公司,对整个市场形成掌控。Facebook已经收购了初创企业Oculus,如此看来,它在VR领域的投资的确令人感到不安。

大公司操控消费者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因为VR的本来目的就是让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真实性产生怀疑。VR行业的设计者曾经表示,部分消费者在恐怖环境中产生的情绪反馈非常强烈,甚至会扯掉头戴设备夺路而逃。研究表明,我们可以用VR影响用户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习惯,使他们或多或少倾向于做出利他主义的行为。

德国尝试为VR设定伦理学标准的研究人员警告称,VR的复杂特质会“导致用户容易被极其强力的新型操控手段(心理操控和行为操控)所控制,如果虚拟世界的创造和维护者背后隐藏着商业、政治、宗教或者政府利益,情况会更加严重”。VR领域的先锋人物杰伦·拉尼尔(Jaron Lanier)在最近发表的回忆录中写道:“歌颂美好时,媒体从未有今天这样的能力;面对恐怖时,媒体也从未像今天这般脆弱。虚拟现实将会对我们进行测试,它将以任何媒体都无法实现的方式放大我们的性格。”

也许社会找到办法应对这类变革。也许我们能明白要以适当的方式引导控制怀疑主义的情绪。不过目前为止,人类面对欺骗和愚弄时表现出了几乎无穷的易感性——轻松陷入与自己理念和自我形象一致的世界中,根本不在意自己的理念有多么诡异或错误。面对新技术创造的社会变革,政府的应对步伐一直非常缓慢,而且很有可能直接回避虚拟现实引发的各类问题。我们已经不能自从认识论层面分析决定现实构成因素的问题:它同样也是政治问题,需要政府出面阐明某些似是而非且植根人心的疑惑。

很少有人有时间和能力,可以费尽心机地专门从事辟谣工作。我们最大的希望就是将此类工作外包出去,帮助值得信赖、经过训练、掌握知识的团体重建文化权威,比如报纸杂志以及大学。也许大的科技公司能发现危机,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职责。他们掌控着人们谋取新闻和信息的最重要的渠道,因此可以用最小的代价消灭假视频。但是为了做到这一点,大科技公司必须承担起一些长久以来它们非常抗拒的社会责任。

2016年,俄罗斯试图利用Facebook影响美国大选。此时,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坦白了自己对人类生命的理解。他表示,一个起源于牛津大学哲学家的观点在自己的圈子里非常流行:我们实际上生活在计算机模拟程序中,与科幻电影和电子游戏中的人物角色没有区别。马斯克在一次会议上说:“我们生活在‘现实’中的几率是数十亿分之一。”如果处理塑造未来信息和希望的科技行业领导者都不相信现实的存在,那我们几乎没有希望挽救当下的危局。

(翻译:Nashville Predators)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大西洋月刊

原标题:The Era of Fake Video Begins

最新更新时间:04/18 10:34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假视频牵手虚拟现实:真相消失时代的来临

通过数字手段篡改视频内容,将使如今的“假新闻”时代向着更加奇怪的方向发展。

图片来源:Edmon de Haro

在互联网的阴暗角落里,你能找到《权力的游戏》或《哈利·波特》女主角“拍摄”的色情视频。最起码在观众眼中,色情视频中女主角的身体看不出什么异样,而且脸部绝对是大家熟悉的那张脸。不过,色情视频女主角脖子以下的部分其实完全属于另一个女性。人工智能程序已经能够以几乎毫无瑕疵的手段,将我们熟悉的容貌拼接到色情作品中,用著名女演员的脸替换原来演员的脸。作为互联网时代催生的最残忍、最具侵略性的身份盗窃形式之一,它的残酷性主要体现在假视频制作技术的高超:如果不仔细看,普通观众几乎无法察觉眼前的骗局。

这种让科技媒体绝望的技术是由一名叫作“deepfakes”的黑客开发出来的,而且它还只是另一个更宏大项目的测试版而已。一月份,deepfakes的一位同行在接受VICE网站采访时表示,他计划向所有人开放自己的技术。他想要完善自己的成果,进一步提升自动化水平。如此一来,任何人只需要经过简单的几步操作就可以将前任、同事或者随便什么人的头拼接到现存的色情视频中。你不需要掌握高深的技术知识,软件使用起来非常简单上手。学术实验室和商业实验室也在研发更为复杂先进的视频修改程序,不过目标却不是修改色情视频——他们希望写出精准度很高的定位脸部表情和模拟声音算法。这样一来,那些肮脏卑鄙的假视频的逼真程度很快将提升到新的高度。

互联网中总是蕴藏着后现代黑暗势力的种子。从标题党新闻到俄罗斯僵尸号,再到Facebook News Feed惯用的令人上瘾的欺骗手段,大规模操控、篡改已经成为网络媒体常用的技术手段。互联网上的身份具有极高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匿名滋生了粗劣的新闻报道,导致公众困惑不解,另一方面,欺诈又可以窃取公民的基本资料。从这个角度来看,deepfakes的崛起意味着互联网的发展达到了高潮——如今互联网的混乱可能只是雏形,根本无法与未来的乱象相提并论。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曾经写道,现实是为数不多几个真的没有任何含义的词汇。针对认知的相对性问题,他曾经提出过极具嘲讽意味的观点:你和我看着同一件物体,此时你如何确定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东西?尽管如此,机关团体(媒体、政府、学术单位)还是充分利用社会对理智和经验主义的信任,早就帮助人们就如何理解世界的问题达成了一致观点。只不过近些年的实践证明,人们的共识极其脆弱,可轻易击破。社交媒体引领我们进入新的时代,让每个人阅读高度个性化的新闻——充满偏见歧视、不含反驳事实的新闻。如今的美国总统准许白宫肆意撒谎和密谋不轨,这进一步加速了“后真相时代”的来临。

但是,很快世界就会以一副清白无辜的样貌出现在世人眼前了。我们即将步入一个“目之所及皆为虚假”的时代。换言之,我们距离现实的崩塌只剩一步之遥。

我们依附于现实和真相而存在,甚至渴求获得更多真相。某种意义上而言,我们仍然生活在亚伯拉罕·泽普鲁德(Abraham Zapruder)镜头记录的世界中。换句话说,我们对未经过修改的原始镜头充满敬意:织布工人亚伯拉罕用8mm胶卷的家庭录像,意外记录下了约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在达拉斯遇刺的全过程。在我们的文化中,未经编辑的视频有着极大的证明力。这是因为公众往往以盲目而不理性的犬儒主义态度,对待新闻报道和其他媒体加工处理过的信息——面对充斥着广告、政治宣传和夸张电视新闻的时代,产生此种过度反应也属正常。评论家大卫·希尔兹(David Shield)表示,我们应该对未经修改的“真相饥饿”充满贪婪和渴求。

如果“被镜头记录下来”,极为不公的行为便能激起民愤。这类视频在过去两届美国大选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2012年,佛罗里达州为米特·罗姆尼(Mitt Romney)募款团体的一位酒保偷偷用镜头拍下了这位候选人抨击“47%的美国人”——也就是奥巴马的支持者——是虚弱无力的依附者,只能靠联邦政府接济度日。很大程度上而言,这段偷录的视频断送了罗姆尼登上总统宝座的大好前途。如果一位记者写下同样的报道,影响力肯定达不到如此程度。偷拍的视频视角很差,声音嘈杂,不断有服务人员来回穿梭。即便如此,它依旧发挥了爆炸性的效果。所有的一切都表明,这是一段毋庸置疑的原始视频,未经任何修改和剪辑。

特朗普若干年前录制《走进好莱坞》节目的片段在大选期间被爆出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唐纳德·特朗普居然从炫耀自己性骚扰女性的《走进好莱坞》(Access Hollywood)视频片段的打击中恢复了过来。不过在2016年总统大选中,这段视频的确唤起了公众的热情和良心。近期很多社会热议事件中,视频同样发挥了近似扳机的触发效果。在加长版的监控录像中,我们发现,NFL(即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球员雷·莱斯(Ray Rice)将被打得人事不省的妻子从酒店电梯里拖出。虽然NFL球员虐待妻子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很久以前,但这一次,联盟还是针对莱斯的家庭暴力事件做出了令人满意的回应。在2016年明尼苏达州警察枪杀黑人费兰多·卡斯蒂利亚(Philando Castile)一案中,受害者女友将现场视频上传到了Facebook上。尽管引用了压倒性的数据和令人震惊的案件细节,但所有记者的报道都未能引起美国人民对警察野蛮执法的愤怒,然而,卡斯蒂利亚被警察击中的视频却让公众怒不可遏。这最终让政客和少数强硬派保守评论员认识到,他们长久以来忽视的滥用暴力行为也能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

这一切案例让我们看到了问题的要害。人们自然而然地相信自己的感觉,认为眼见为实——这也正是即将到来的假视频时代所要充分利用的大众心理。密歇根大学的阿维夫·奥瓦德亚(Aviv Ovadya)提出,“信息天启”(infopocalypse)能给社会带来动乱。试想一下,传播效果更好的虚假视频又能带来何种级别的灾难。在“披萨门”(Pizzagate,传闻称彗星乒乓餐厅被称为华盛顿恋童癖圈子的中心,希拉里及其竞选团队主席约翰·波德斯塔被指就是恋童癖者丑闻案的主角——译注)事件中,如果我们加入约翰·德波斯塔(John Podesta)色眯眯地盯着孩子的镜头或者其他更为恶劣的画面,后果不堪设想。通过篡改视频,假新闻立即就能获得全新的爆炸性传播效果,引起观众的强烈情感冲动。

但问题的关键不只是假新闻的扩散。拼接剪辑过的视频能让我们对所见的一切产生新的合理质疑,而政客和宣传人员会充分利用人们心中的疑问。罪行被镜头记录下后,嫌犯只需要宣传视频证据是有人蓄意陷害自己的伪证即可。报道称,特朗普总统已经使用过这种策略了:虽然最初没有质疑《走进好莱坞》视频的真实性,但他如今已经在私下散布消息,想让人们对视频中声音是否来自于他本人的问题产生怀疑。

换言之,剪辑修改过的假视频最终会摧毁我们对公认事实残存的最后一丝强大信念。谷歌科学家伊恩·古德费洛(Ian Goodfellow)在接受MIT Technology Review网站采访时表示:“我们以视频作为证据证明某事的确发生过。从历史角度来看,这个做法实属侥幸。”

现实崩塌并不是人工智能想要的后果,但一直以来都是视频剪辑修改技术领域最负盛名的专家们的目标。从很多角度来看,硅谷的故事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早期,与斯坦福大学周围大量传奇工程实验室距离不远的国际先进研究基金会(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for Advanced Study)密切相关。该基金会专门从事半人工致幻剂LSD方向的研究,周围很多实验室的技术人员无法抗拒它的诱惑,以科学名义开始了一场扭曲的旅程。研发人员希望能够发明与LSD致幻剂作用方式相似的机器,实现意识的转化。如此一来,电脑就能在现实中撕开一个口子,帮助人类从日常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将精力用在其他事上。史蒂夫·乔布斯称,服用LSD致幻剂是他“人生中两三个最重要的体验之一”。

技术人员努力帮助人类逃离现实,虚假却逼真的视频片段绝不是这场战役的最后一战。实际上,虚拟现实技术就是对逃离现实的神化和颂扬。VR技术的根本目的在于创造综合性幻觉,让你以为自己身处他地。头戴设备和手套能欺骗我们的感官,颠覆我们的认知。电子游戏开启了将玩家“传送”到另一个世界的先河,让他们沉迷于另一种“现实”之中。虽然游戏令人上瘾,但他们却不够身临其境。VR有能力实现彻底“传送”——我们能看到角色看到的东西,感受角色感受的事物。在数十年前尝试过发展初期VR技术后,致幻剂反对者蒂莫西·利瑞(Timothy Leary)说,VR是“新型LSD致幻剂”。

蒂莫西·利瑞称VR技术是“新型LSD致幻剂”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现实世界中的生活会更加多姿多彩:我们能以令人惊奇的方式编写算法,帮助用户创造更多可能,不断提升沉浸感。但如果VR的大肆宣传最终奏效,那么它会像个人电脑和社交网络一样成长为产值巨大的产业,为了利润而致力于让用户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而且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两家极其强大的VR公司,对整个市场形成掌控。Facebook已经收购了初创企业Oculus,如此看来,它在VR领域的投资的确令人感到不安。

大公司操控消费者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因为VR的本来目的就是让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真实性产生怀疑。VR行业的设计者曾经表示,部分消费者在恐怖环境中产生的情绪反馈非常强烈,甚至会扯掉头戴设备夺路而逃。研究表明,我们可以用VR影响用户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习惯,使他们或多或少倾向于做出利他主义的行为。

德国尝试为VR设定伦理学标准的研究人员警告称,VR的复杂特质会“导致用户容易被极其强力的新型操控手段(心理操控和行为操控)所控制,如果虚拟世界的创造和维护者背后隐藏着商业、政治、宗教或者政府利益,情况会更加严重”。VR领域的先锋人物杰伦·拉尼尔(Jaron Lanier)在最近发表的回忆录中写道:“歌颂美好时,媒体从未有今天这样的能力;面对恐怖时,媒体也从未像今天这般脆弱。虚拟现实将会对我们进行测试,它将以任何媒体都无法实现的方式放大我们的性格。”

也许社会找到办法应对这类变革。也许我们能明白要以适当的方式引导控制怀疑主义的情绪。不过目前为止,人类面对欺骗和愚弄时表现出了几乎无穷的易感性——轻松陷入与自己理念和自我形象一致的世界中,根本不在意自己的理念有多么诡异或错误。面对新技术创造的社会变革,政府的应对步伐一直非常缓慢,而且很有可能直接回避虚拟现实引发的各类问题。我们已经不能自从认识论层面分析决定现实构成因素的问题:它同样也是政治问题,需要政府出面阐明某些似是而非且植根人心的疑惑。

很少有人有时间和能力,可以费尽心机地专门从事辟谣工作。我们最大的希望就是将此类工作外包出去,帮助值得信赖、经过训练、掌握知识的团体重建文化权威,比如报纸杂志以及大学。也许大的科技公司能发现危机,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职责。他们掌控着人们谋取新闻和信息的最重要的渠道,因此可以用最小的代价消灭假视频。但是为了做到这一点,大科技公司必须承担起一些长久以来它们非常抗拒的社会责任。

2016年,俄罗斯试图利用Facebook影响美国大选。此时,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坦白了自己对人类生命的理解。他表示,一个起源于牛津大学哲学家的观点在自己的圈子里非常流行:我们实际上生活在计算机模拟程序中,与科幻电影和电子游戏中的人物角色没有区别。马斯克在一次会议上说:“我们生活在‘现实’中的几率是数十亿分之一。”如果处理塑造未来信息和希望的科技行业领导者都不相信现实的存在,那我们几乎没有希望挽救当下的危局。

(翻译:Nashville Predators)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大西洋月刊

原标题:The Era of Fake Video Begins

最新更新时间:04/18 10:34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