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3月综艺创新乏力:文化与科技花开两朵,《王牌对王牌》胜负未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3月综艺创新乏力:文化与科技花开两朵,《王牌对王牌》胜负未知

一线平台独占鳌头,满屏尽是科技感。

文丨水诺

2018年3月份电视综艺榜单新鲜出炉,综N代《王牌对王牌3》《二十四小时3》的播放增量、总播放量、微博提及量、微博互动量位列前茅。诞生于今年年初的新综艺《声临其境》《经典咏流传》在播放量、微博提及量等方面亦有不俗表现。

大数据研究中心2018年3月Top 10电视综艺播放量

综观3月份的综艺榜单,明星依然活跃于电视综艺的舞台之上,担当热门综艺的主角与门面。与以往不同的是,以宁静、成龙、韩雪等人为代表的“旧人”取代了小鲜肉们,成为综艺明星团队的主力军。

嘉宾设定的不同取决于节目本身定位与画风的改变。2018年第一季度的电视综艺,左手是科技之美,右手是人文之韵,两手同时抓,两手同时硬。虽然二者之间还夹杂着淡淡的嘻哈娱乐之风,但中国电视综艺的“娱乐至死”之潮已然颇有回落之势。

文化搭台人唱戏,明星综艺“去明星”

自“限星令”出台以来,事实上,综艺舞台上明星数量并未见得有明显的减少。换言之,明星综艺仍是中国电视综艺的主要构成部分。但是,今年以来,一个鲜明的趋势是,如今当红的明星真人秀均呈现出一种“去明星化”特征。

明星类综艺的“去明星化”表面上体现为综艺节目明星的“去偶像化”——人气小花、流量鲜肉不再是明星类综艺的绝对主角,颇有资历和实力的老一辈的演员、中青年歌手在综艺舞台上“梅开二度”。

本质上来说,明星类综艺节目的“去明星化”是指,明星综艺以明星为节目主角,但不以明星偶像化特质或其他形象化特征为主要展示内容。“去明星化”的综艺节目充分挖掘明星的技艺特长,不再突出展示明星个人的身份、颜值等外在形象特征。在此类明星综艺中,明星嘉宾或以一技之长立足或以文化代言人的形象立身。

大数据研究中心2018年3月Top 10电视综艺百度指数

部分明星综艺立足于展现明星嘉宾在本专业领域内的专业实力。《异口同声》在模仿选手与明星歌手的合唱中突显明星歌手的唱功实力;《我是歌手》用激烈的竞赛模式激励明星歌手充分发挥专业潜能;《欢乐喜剧人》邀请多个明星喜剧团队、明星喜剧演员同台竞技展现喜剧人的表演功底……

另一些明星综艺则致力于发掘明星在非专业领域内的特长,或借用明星影响力传播传统文化。《声临其境》致力于发掘歌手、演员们的配音技艺;《经典咏流传》以海内外著名歌手、演员为经典传承人,演唱经典诗词,承载传统文化;《国家宝藏》邀请明星为“国宝守护人”,讲述国宝级文物的前世今生,解码文化基因……

明星类综艺的“去明星化”现象源于热门综艺的内在要求。追求较高艺术水准和较深文化内蕴的热门综艺呼唤有实力的参演嘉宾、有内涵的形象代言。在此类节目中,明星与节目互为彼此代言,互惠互利,达到共赢。

一线平台独占鳌头,满屏尽是科技感

2018年央视春晚的舞台绚丽多姿、鲜活灵动、科技感十足;平昌冬奥会“北京八分钟”上演了“人机共舞”的震撼场景,展现了人工智能、冰屏等尖端科技……这些万众瞩目的媒介事件都阐释着“中国力图向世界人民展现科技强国形象”这一国家诉求。

为响应塑造国家形象的号召,综艺节目也开始向科技领域进发。从智能小Ai登台《我是歌手》到智能机器人小度挑战“最强大脑”,从虚拟偶像“零”参加《一唱成名》到机器狗汪仔登陆《一站到底》……“人机对战”的情境多次在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中上演。

近几年来,中国电视屏幕上涌现出《我爱发明》《加油!向未来》《未来架构师》《天才想得到》等一批科技类节目。然而,现象级的科学类综艺屈指可数。独树一帜的《最强大脑》尽可能地将最强大脑的活动以形式化地形式呈现出来。《最强大脑之燃烧吧大脑》(《最强大脑》第五季)通过升级赛制、强化竞技感来突显科技类节目的综艺性。

科技类节目难做,要让综艺节目本身展现出科技感却并非难事。以全息投影技术的使用为例,该技术成为2018年第一季度热门综艺节目的抢手货。《经典咏流传》中,京剧演员王佩瑜与虚拟歌手洛天依同台演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无独有偶,宁静与由其配音的“武则天”形象一同出现在《声临其境》的舞台上。

包括舞台美术、音像效果等在内的技术要素对于综艺节目整体质量的决定性作用日益突显。这也提高了一线之外的卫视电视台打响翻身之战的难度。清晰可见的是,在2018年第一季度的综艺榜单中,几乎没有湖南、浙江、江苏、央视等一线平台之外的电视平台的身影。

是经典文本回归,还是文本创新疲惫?

总的来说,2018年3月中国电视综艺在创新能力方面的表现有喜亦有忧。喜人之处在于在3月份的电视综艺榜单上,除《歌手2018》之外,几乎没有外国节目模式的身影,原创综艺的影响力趋于稳定。令人忧心之处在于,热门电视综艺的创新力度有限。

大数据研究中心2018年3月Top 10电视综艺微博提及度

所谓创新力度有限体现为两点:一是3月份以来几乎未浮现全新综艺作品;二是以《声临其境》《经典咏流传》为代表的诞生于2018年初的新综艺作品的成功离不开原有电视文本或经典传统文本的助力。

无论是综N代,还是2018年新推出的《声临其境》等节目,都在很大程度上消费着以前的电视综艺或者电视剧文本。在形式创新力度有限的情况下,中国电视综艺趁势转向了一条怀古之路——以原有的节目样态或是借用原有的电视文本营造熟悉感以吸引电视受众的眼球。

除节目样态的创新力度小之外,电视节目创新力不足还体现在指节目内部文本生产能力的降低。后者具体体现在选秀类尤其是素人选秀节目的减少,节目难以推出新人,节目新颖度降低,多档节目内容老套,大幅度利用原有电视文本进行二度创作等种种方面。

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综N代确有较高的制作水准和较强的竞争力。回归本真、内容为王固然是电视节目创新发展的良性趋势。然而,在这条回归之路上出现了一个岔口——“经典”的界定和“经典”文本的使用应该何去何从。

一方面,未有定论的所谓“经典”未必有深入挖掘的价值。何种影视剧片段才是当之无愧的经典,何种歌曲、音乐值得观众反复回味、领悟?另一方面,对于货真价实的“经典”文本的借用未必有助于经典的流传。《经典咏流传》中歌曲的底本固然是经典古诗词,但全新生成的歌曲文本中又有几分真正的古典韵味?

文化类综艺对于“经典”、“传统文化”的界定模糊不清,科学类综艺亦是前途未卜。中国电视综艺在“文化”与“科技”之路上的探索虽然“初见成效,”但是细究起来,“文化感”、“科技感”、“娱乐感”和“创新感”在绝大多数电视综艺节目中仍是若即若离、单薄孤立的几张皮,并未构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统一体。

电视综艺有高原无高峰的现状不可否认,下一个现象级综艺究竟源自于文化类或科学类节目的深度创新还是纯游戏类或娱乐类节目的强势复归仍未可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3月综艺创新乏力:文化与科技花开两朵,《王牌对王牌》胜负未知

一线平台独占鳌头,满屏尽是科技感。

文丨水诺

2018年3月份电视综艺榜单新鲜出炉,综N代《王牌对王牌3》《二十四小时3》的播放增量、总播放量、微博提及量、微博互动量位列前茅。诞生于今年年初的新综艺《声临其境》《经典咏流传》在播放量、微博提及量等方面亦有不俗表现。

大数据研究中心2018年3月Top 10电视综艺播放量

综观3月份的综艺榜单,明星依然活跃于电视综艺的舞台之上,担当热门综艺的主角与门面。与以往不同的是,以宁静、成龙、韩雪等人为代表的“旧人”取代了小鲜肉们,成为综艺明星团队的主力军。

嘉宾设定的不同取决于节目本身定位与画风的改变。2018年第一季度的电视综艺,左手是科技之美,右手是人文之韵,两手同时抓,两手同时硬。虽然二者之间还夹杂着淡淡的嘻哈娱乐之风,但中国电视综艺的“娱乐至死”之潮已然颇有回落之势。

文化搭台人唱戏,明星综艺“去明星”

自“限星令”出台以来,事实上,综艺舞台上明星数量并未见得有明显的减少。换言之,明星综艺仍是中国电视综艺的主要构成部分。但是,今年以来,一个鲜明的趋势是,如今当红的明星真人秀均呈现出一种“去明星化”特征。

明星类综艺的“去明星化”表面上体现为综艺节目明星的“去偶像化”——人气小花、流量鲜肉不再是明星类综艺的绝对主角,颇有资历和实力的老一辈的演员、中青年歌手在综艺舞台上“梅开二度”。

本质上来说,明星类综艺节目的“去明星化”是指,明星综艺以明星为节目主角,但不以明星偶像化特质或其他形象化特征为主要展示内容。“去明星化”的综艺节目充分挖掘明星的技艺特长,不再突出展示明星个人的身份、颜值等外在形象特征。在此类明星综艺中,明星嘉宾或以一技之长立足或以文化代言人的形象立身。

大数据研究中心2018年3月Top 10电视综艺百度指数

部分明星综艺立足于展现明星嘉宾在本专业领域内的专业实力。《异口同声》在模仿选手与明星歌手的合唱中突显明星歌手的唱功实力;《我是歌手》用激烈的竞赛模式激励明星歌手充分发挥专业潜能;《欢乐喜剧人》邀请多个明星喜剧团队、明星喜剧演员同台竞技展现喜剧人的表演功底……

另一些明星综艺则致力于发掘明星在非专业领域内的特长,或借用明星影响力传播传统文化。《声临其境》致力于发掘歌手、演员们的配音技艺;《经典咏流传》以海内外著名歌手、演员为经典传承人,演唱经典诗词,承载传统文化;《国家宝藏》邀请明星为“国宝守护人”,讲述国宝级文物的前世今生,解码文化基因……

明星类综艺的“去明星化”现象源于热门综艺的内在要求。追求较高艺术水准和较深文化内蕴的热门综艺呼唤有实力的参演嘉宾、有内涵的形象代言。在此类节目中,明星与节目互为彼此代言,互惠互利,达到共赢。

一线平台独占鳌头,满屏尽是科技感

2018年央视春晚的舞台绚丽多姿、鲜活灵动、科技感十足;平昌冬奥会“北京八分钟”上演了“人机共舞”的震撼场景,展现了人工智能、冰屏等尖端科技……这些万众瞩目的媒介事件都阐释着“中国力图向世界人民展现科技强国形象”这一国家诉求。

为响应塑造国家形象的号召,综艺节目也开始向科技领域进发。从智能小Ai登台《我是歌手》到智能机器人小度挑战“最强大脑”,从虚拟偶像“零”参加《一唱成名》到机器狗汪仔登陆《一站到底》……“人机对战”的情境多次在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中上演。

近几年来,中国电视屏幕上涌现出《我爱发明》《加油!向未来》《未来架构师》《天才想得到》等一批科技类节目。然而,现象级的科学类综艺屈指可数。独树一帜的《最强大脑》尽可能地将最强大脑的活动以形式化地形式呈现出来。《最强大脑之燃烧吧大脑》(《最强大脑》第五季)通过升级赛制、强化竞技感来突显科技类节目的综艺性。

科技类节目难做,要让综艺节目本身展现出科技感却并非难事。以全息投影技术的使用为例,该技术成为2018年第一季度热门综艺节目的抢手货。《经典咏流传》中,京剧演员王佩瑜与虚拟歌手洛天依同台演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无独有偶,宁静与由其配音的“武则天”形象一同出现在《声临其境》的舞台上。

包括舞台美术、音像效果等在内的技术要素对于综艺节目整体质量的决定性作用日益突显。这也提高了一线之外的卫视电视台打响翻身之战的难度。清晰可见的是,在2018年第一季度的综艺榜单中,几乎没有湖南、浙江、江苏、央视等一线平台之外的电视平台的身影。

是经典文本回归,还是文本创新疲惫?

总的来说,2018年3月中国电视综艺在创新能力方面的表现有喜亦有忧。喜人之处在于在3月份的电视综艺榜单上,除《歌手2018》之外,几乎没有外国节目模式的身影,原创综艺的影响力趋于稳定。令人忧心之处在于,热门电视综艺的创新力度有限。

大数据研究中心2018年3月Top 10电视综艺微博提及度

所谓创新力度有限体现为两点:一是3月份以来几乎未浮现全新综艺作品;二是以《声临其境》《经典咏流传》为代表的诞生于2018年初的新综艺作品的成功离不开原有电视文本或经典传统文本的助力。

无论是综N代,还是2018年新推出的《声临其境》等节目,都在很大程度上消费着以前的电视综艺或者电视剧文本。在形式创新力度有限的情况下,中国电视综艺趁势转向了一条怀古之路——以原有的节目样态或是借用原有的电视文本营造熟悉感以吸引电视受众的眼球。

除节目样态的创新力度小之外,电视节目创新力不足还体现在指节目内部文本生产能力的降低。后者具体体现在选秀类尤其是素人选秀节目的减少,节目难以推出新人,节目新颖度降低,多档节目内容老套,大幅度利用原有电视文本进行二度创作等种种方面。

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综N代确有较高的制作水准和较强的竞争力。回归本真、内容为王固然是电视节目创新发展的良性趋势。然而,在这条回归之路上出现了一个岔口——“经典”的界定和“经典”文本的使用应该何去何从。

一方面,未有定论的所谓“经典”未必有深入挖掘的价值。何种影视剧片段才是当之无愧的经典,何种歌曲、音乐值得观众反复回味、领悟?另一方面,对于货真价实的“经典”文本的借用未必有助于经典的流传。《经典咏流传》中歌曲的底本固然是经典古诗词,但全新生成的歌曲文本中又有几分真正的古典韵味?

文化类综艺对于“经典”、“传统文化”的界定模糊不清,科学类综艺亦是前途未卜。中国电视综艺在“文化”与“科技”之路上的探索虽然“初见成效,”但是细究起来,“文化感”、“科技感”、“娱乐感”和“创新感”在绝大多数电视综艺节目中仍是若即若离、单薄孤立的几张皮,并未构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统一体。

电视综艺有高原无高峰的现状不可否认,下一个现象级综艺究竟源自于文化类或科学类节目的深度创新还是纯游戏类或娱乐类节目的强势复归仍未可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