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上映了,网络上也出现了大量写作“影评”、读作“剧透”的帖子,但中国内地观众还要再等一个多星期才能看到。因此在这段糟心的等待时间里,不如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漫威IP游戏的发展历程,顺便找两款玩玩打发打发时间。
作为一个从漫画IP改编的电影系列,漫威电影宇宙自第一部《钢铁侠》至今,刚好走过了10年时间。而漫威授权改编的第一款游戏,则是36年前斯坦·李亲自站台宣传的雅达利游戏《蜘蛛侠》。
▼ 你没看错,这就是蜘蛛侠:
如果用“出道即巅峰,一巅就十年”来概括漫威官方电影,那么漫威IP改编的游戏只能以“刷新底线,自我超越”形容。特别是在00年代中后期和10年代中前期,复仇者系列电影的火爆不仅没有起到好的推动作用,反而捞钱庸作不断,让人眼前一亮的好游戏屈指可数。相比之下,在日本游戏主宰世界的90年代,倒还出了不少让中国老玩家都印象颇深的精品。
归根结底,超级英雄游戏在市场上的命运,既需要开发商的自我奋斗,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
| 90年代 街机大厂带来的香草时代
90年代初,是日本游戏厂商和街机游戏的香草时代,其中推出了《街霸2》、《三国志2》、《圆桌骑士》、《恐龙快打》、《名将》等经典大作的卡普空可谓是当时的最大赢家。在横版动作过关和格斗游戏这两热门大类中,卡普空积累了丰厚的技术优势,自然也就成为了漫威合作最频繁的伙伴。
而且有趣的是,在1991年推出的《上尉密令》可以得上算是第一部复仇者集结的游戏——其实这款游戏的原名应该是“美国队长与复仇者”,其次这也是钢铁侠、幻视、鹰眼首度登陆游戏屏幕。
▼ 第一次复仇者集结,游戏比电影早21年:
尝到的成功甜头后,《上尉密令》随后也在MD、SFC等平台推出移植版扩大战果,但对于大部分玩家而言,几乎算得上是另一款原创游戏的FC版《上尉密令》更加经典。
另外由于小霸王等8位机在国内的普及,FC版《上尉密令》的普及程度也更高,可以说是大部分中国玩家接触到首款漫威游戏。不过遗憾的是,当今的漫威一哥钢铁侠彼时还站不了C位,钢铁侠和幻视在FC版的开场动画中就扑街了,玩家只能控制队长和鹰眼去拯救世界。
▼ 人气没有现在高的钢铁侠,倒在了开场动画中:
有了良好的开头之后,另一家日本大厂科乐美跟进推出《X战警》,而卡普空也再接再厉推出《惩罚者》,这两款游戏也是当年在国内街机店上座率不小的经典。
▼ 《惩罚者》的2P角色,就像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神盾局局长:
实际上,漫威1991年通过资本运作成功上市后,就开始大力扩张自己的“泛娱乐生态”。除了自己的老本行以外,还开启了玩具、卡牌等业务,并建立了漫威影业的前身“漫威电影”。只不过电影和游戏一样,漫威背后的资方大佬并没有打算亲自做,而是靠卖改编授权躺着赚钱。
在90年代中期,由于漫画行业萧条以及业务的盲目扩张,漫威股价大跌,不得不申请破产重组。而就在1996年,“漫威VS卡普空”系列正式迎来历史转折的一作《X战警VS街霸》,由此开启《街霸》、《恶魔战士》、《洛克人》、《生化危机》等经典IP与漫威超级英雄IP大乱斗的先河。
可以说,卡普空一己之力撑起了漫威在游戏界的地位(主要是在欧美),虽然2017年推出的最新一代《漫威英雄VS卡普空:无限》销量没达到预期,但总体来说已是漫威IP改编游戏最拿得出手的了。
| 00年代 漫画+电影改编游戏的双重噩梦
2000年上映的《X战警》大获成功,2002年上映的《蜘蛛侠》空前成功,漫威在独立打造复仇者电影系列之前,超级英雄电影就已经迎来了春天。
众所周知,超级英雄电影的崛起很大程度要归功于电影工业技术的发展,同时这项技术在美国也推动着游戏产业的飞速进步。于是漫威联想到了一个很具有前景的市场——将正在热映漫威电影改编为游戏,甚至根据电影档期计划出售游戏改编权,游戏还能增一波电影的热度。
然而漫威忽视了“电影改编基本烂”定律,曾经引起北美游戏产业大崩溃的《ET》,就是这样一部的电影改编游戏。虽然游戏产业步入21世纪后已经不是随便几部烂作就能崩溃,但电影公司把游戏当做影片宣传手段的本质依然不变。
因此在自2002年电影《蜘蛛侠》改编游戏之后,大部分投资人都抱着捞一笔就跑的“割韭菜”心态,游戏缺乏最基础的优良创意,以及经验与实力兼顾的制作团队。强如美国大厂动视也是啃了十多年漫威IP,才总算得出一点成功经验,那就是别跟着电影节奏走。
▼ 动视可以称得上是漫威专业户了,不过貌似已经和漫威闹掰了
动视旗下游戏工作室Beenox先是在《蜘蛛侠:破碎维度》和续作《蜘蛛侠:时间边缘》攒足经验后,才在2012年推出同名电影改编的《超凡蜘蛛侠》,成功避过了“电影改编必烂作”厄运。随后在2013年,动视旗下另一家工作室HighMoon,凭借对漫画原作的高度还原推出《死侍》,也收获了一片好评。另外《虐杀原型》系列开发商,也是先在《无敌浩克:终极破坏》拿出自己最擅长的设计理念,获得成功后又将其在《虐杀原形》中发扬光大成为一代经典。
| 10年代 手游井喷期带来的新韭菜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漫威逐渐将授权改编的重心放到了手游领域。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漫威IP改编的手游同样面临开发时间赶、成本低的问题,而且在10年代前期,手游还得考虑游戏安装包的大小和操作玩法。这些难点综合在一起,我们能看到就只有各种玩法同质化的换皮游戏。
在手游时代,漫威先后找到了Gameloft、Kabam等合作伙伴。其中Gameloft作为老一辈的手游大厂依然坚持“游戏性至上”的理念,对免费游戏的潮流认知不足,导致Gameloft出品的几款漫威手游都被一片差评。
比如手游《钢铁侠3》为了配合电影的噱头,主打N多套钢铁战衣随便换、随便升级,提起来各种酷炫。结果玩下来发现就是一个跑酷游戏结合《水果忍者》式划屏幕,不仅少CPU还内购巨坑。
而Kabam的《漫威格斗:冠军之争》虽然大获成功,但公司层面却陷入一系列的麻烦,全球范围的裁员和解散工作室导致产品业务也凉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其实腾讯当年也和漫威合作过,正式推出的手游《复仇者联盟》是一款标准的“刀塔传奇like”手游,另外还有一款结合了漫威IP和《枪神纪》IP的MOBA手游《超级战场》。至于最终成果,《复仇者联盟》手游推出后不久就泯然众人,《超级战场》则流产中止——腾讯为了不浪费《枪神纪》的IP,后来将刀锋、范海辛等角色加入了《王者荣耀》海外版中。
▼ 刷图、升星、抽角色,是不是感觉很熟悉?
▼ 《超级战场》当时的完成度已经相当高了,不过腾讯说枪毙就枪毙了
多家厂商在漫威IP上吃过亏以后,蓦然醒悟这种IP做手游投入产出比太低,因此在近几年已经出得越来越少。百度搜索一圈“漫威游戏”发现,媒体指数最高的PS4版《蜘蛛侠》还要等到今年9月才发售——和当今漫威电影的风头正劲相比,漫威游戏真的是连韭菜都快割不动了。
结语:从1984年的雅达利《蜘蛛侠》,到经典大乱斗“漫威VS卡普空”,漫威游戏曾经遥遥领先老冤家DC。不过随着3A级的《蝙蝠侠:阿卡姆》系列推出后,漫威在游戏领域已经被DC远远甩到身后。虽然与卡普空、世嘉、动视、Gameloft、Kabam、腾讯等大厂合作过,但漫威对游戏作品的“甩手掌柜”模式,使其难以推出真正让粉丝和路人都满意的大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