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理想之城:阿斯科利皮切诺和乌尔比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理想之城:阿斯科利皮切诺和乌尔比诺

意大利马尔凯大区的两座世界遗产。

乌尔比诺国家美术馆里,供奉着一副有点高冷的城市规划图作《理想城》。出生于克罗地亚的建筑工程师Luciano Laurana,既工整绘制出理想中可以孕育公民高贵品行、精神和法律意识的建筑与街道,同时也是容纳这座美术馆的公爵府之建筑师。15世纪下半叶的文艺复兴运动,让意大利中部的城镇建设,向着贵族和艺术家憧憬的乌托邦方向去添砖加瓦,渐渐地,也就在五六百年近乎停滞的意大利文明史中,凝固成今天马尔凯大区的“理想面貌”。 

如若不是频繁穿梭于青石板路上的汽车,大区南北两端的阿斯科利皮切诺和乌尔比诺两座城池,简直像是被框于博物馆架上的文艺复兴城市素描画,宏大的政治功能性建筑和教堂,伴随着柱廊和雕像,按希腊最理想的古典主义比例,分配于不同主题和形式的广场周围。与其他意大利古镇最大的表象差异是,这两座城池里近乎见不到野猫和鸽子,问及当地人,回答是,“或许因为街道实在太干净,没什么垃圾,所以小动物们也找不到吃的吧。”因此,对于喵星人和热爱它们的姑娘们,这里又应当不是“理想城”了吧。

Castellano和Tronto两条河水,分别从南北夹出平整的阿斯科利皮切诺。像是古罗马失联好久的远房亲戚,城里往下凿一层,就有了那些宽敞的石头大道,往城边溜一圈,也就瞅见椭圆的古罗马剧场废墟、扇形的城门和拱桥。不过,这座城市的历史要比罗马还悠久,从联邦到起义再到并入,帝国用了近两百年时间,才在公元前89年让这块土地上原来的Piceni人最终臣服。帝国衰落后,接踵而来的,是那些从未间断的征伐与战乱。东哥特人、伦巴第人、法兰克人……在城里轮流坐庄;分别支持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归尔甫派和吉伯林派时不时兵戎相见的权力斗争,不用说对中国人,对本地意大利人都是陌生的历史。城邦、公国、教权、皇权,在联姻并繁衍中前行的欧洲古代史,从来都比大一统的中国古代史复杂得多,因此才会出现皇朝中姐姐砍了妹妹脑袋、老妈派部队攻打儿子国度的一系列狗血剧情。

阿斯科利皮切诺

整座城市也如同教权和皇权精密布局的一张棋盘。下榻的Guiderocchi宫廷酒店,是一枚教皇派落下的白子,建筑本身是15世纪的贵族宅邸,其高大的一层更曾是教皇派的审判法庭;不远处13世纪的共和广场和Capitani宫,成了皇权派以包围战术打下的几枚黑子;阿西西圣人方济各曾居住的圣方济教堂,就是那颗被死死围困住的白子皇后,它果然曾在16世纪被一把大火付之一炬,只留下一个木制十字架作为撑过灾难的神迹象征,随后三百年直至19世纪中意大利统一,教皇派果然反攻翻盘,算是赢了这盘历史棋局。珍藏于Pinacoteca美术馆里的一件极具奢华的皇袍算是输赢明证,它曾披在这座城市出身的尼各老四世教宗身上。矩形状人民广场东侧的城市Duomo大教堂,则是纪念城市守护者圣艾米戈第乌斯而兴建的,这位基督教传播初期的主教,于公元4世纪初,在此地遭还在信仰多神教的当地执政官斩首。地下灵柩四周及屋顶,围绕着最精致的殉教故事马赛克。

相信绝大多数游人,都不具备深厚的宗教历史知识。临时抱基督脚的脑补并不现实。幸好,这座百塔之城也有太多可供发呆的广场、咖啡厅和漂亮橱窗。石塔其实仅余50座,高矮不一的犹如不戴帽的蘑菇,偶有一些的门洞敞开,引导游人进入飘着油炸橄榄和葡萄酒香的中世纪酒馆。身穿灰色大袍的伙计,从不相信煎炸食品不健康,甚至组织出一个盛大的食品节,在每年四月末为其正名。躲雨的老头子们在古塔间的柱廊里唠嗑,早早开始为来年夏天的Quintana赛马节下赌注,到那时,六名着盔甲握长矛的骑士,将在古城里你追我赶的飙马,将利剑用力刺向仿制的敌军战士。

相较可以轻松步行的阿斯科利皮切诺,坐落于倾斜山坡上的世遗城镇乌尔比诺,就成了拖箱旅者的噩梦,但也因其陡峭的山势和迷宫般的街巷,而有了比前者壮观得多的景致。尤其在大雾天抵达,北亚平宁山脉积蓄的水雾,像是立马占据夜店的干冰,充盈着青石板路上的每一个缝隙。昏黄的路灯早早点上,“山坡夜店”里没有DJ,没有音乐,蹑手蹑脚的游人稍慢一拍,就失联了转角处的小伙伴。这座断裂带上的名城,也可谓是一只九条命的猫儿,从1511年到1998年,撑过了大大小小共65次有感地震。

乌尔比诺的Albornoz城堡

另外,它还侥幸躲过了二战中没发生的几次”地震”。公爵府屋顶上方巨大的红十字旗帜,以及德军和盟军勉强达成的协议,让山坡躲过了大轰炸;德军撤退时企图炸毁城墙堡垒的雷管,又在千钧一发之际,被当地“临时工”掐灭;纳粹从欧洲各地美术馆劫掠而来的一万件价值连城艺术品,又被勇敢的画廊主管Pasquale Rotondi藏匿于山下岩洞,躲过败军鱼死网破的清洗计划。

如同佛罗伦萨的强盛离不开美第奇家族的数百年“包养”,乌尔比诺能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一座楷模般的“理想城”,也得益于费达蒙特费尔特罗公爵对艺术、建筑和学术的痴迷。一边能征善战一边又嚷嚷着“以和为贵”的公爵,在15世纪末,召集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头脑,建造起如今容纳马尔凯国家美术馆、考古博物馆和瓷器博物馆的顶级公爵府。而独眼单鼻的他,最著名的那副肖像画——甚至摆在中国高中美术史教材里——则出自在这里出生并成长到16岁的拉斐尔。

可想而知,大多数游人都只知道拉斐尔。但如若能提前了解一些文艺复兴艺术史,或者英文程度足够跟随一位脉络清晰、深入浅出的当地导游,乌尔比诺绝对会让人有着远胜于拉斐尔故居到此一游的收获。

夜晚真正来临,迷雾终于散开。下班的警察、晚祷的夫妇、抽烟的店员、回家的学生,纷纷竖起衣领,走进迷幻的光晕中。一位位寒冬夜行人,一声不响的经过一辆驾着脚手架的工程师,电工点亮了街道顶端的一颗星星,圣诞就要来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理想之城:阿斯科利皮切诺和乌尔比诺

意大利马尔凯大区的两座世界遗产。

乌尔比诺国家美术馆里,供奉着一副有点高冷的城市规划图作《理想城》。出生于克罗地亚的建筑工程师Luciano Laurana,既工整绘制出理想中可以孕育公民高贵品行、精神和法律意识的建筑与街道,同时也是容纳这座美术馆的公爵府之建筑师。15世纪下半叶的文艺复兴运动,让意大利中部的城镇建设,向着贵族和艺术家憧憬的乌托邦方向去添砖加瓦,渐渐地,也就在五六百年近乎停滞的意大利文明史中,凝固成今天马尔凯大区的“理想面貌”。 

如若不是频繁穿梭于青石板路上的汽车,大区南北两端的阿斯科利皮切诺和乌尔比诺两座城池,简直像是被框于博物馆架上的文艺复兴城市素描画,宏大的政治功能性建筑和教堂,伴随着柱廊和雕像,按希腊最理想的古典主义比例,分配于不同主题和形式的广场周围。与其他意大利古镇最大的表象差异是,这两座城池里近乎见不到野猫和鸽子,问及当地人,回答是,“或许因为街道实在太干净,没什么垃圾,所以小动物们也找不到吃的吧。”因此,对于喵星人和热爱它们的姑娘们,这里又应当不是“理想城”了吧。

Castellano和Tronto两条河水,分别从南北夹出平整的阿斯科利皮切诺。像是古罗马失联好久的远房亲戚,城里往下凿一层,就有了那些宽敞的石头大道,往城边溜一圈,也就瞅见椭圆的古罗马剧场废墟、扇形的城门和拱桥。不过,这座城市的历史要比罗马还悠久,从联邦到起义再到并入,帝国用了近两百年时间,才在公元前89年让这块土地上原来的Piceni人最终臣服。帝国衰落后,接踵而来的,是那些从未间断的征伐与战乱。东哥特人、伦巴第人、法兰克人……在城里轮流坐庄;分别支持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归尔甫派和吉伯林派时不时兵戎相见的权力斗争,不用说对中国人,对本地意大利人都是陌生的历史。城邦、公国、教权、皇权,在联姻并繁衍中前行的欧洲古代史,从来都比大一统的中国古代史复杂得多,因此才会出现皇朝中姐姐砍了妹妹脑袋、老妈派部队攻打儿子国度的一系列狗血剧情。

阿斯科利皮切诺

整座城市也如同教权和皇权精密布局的一张棋盘。下榻的Guiderocchi宫廷酒店,是一枚教皇派落下的白子,建筑本身是15世纪的贵族宅邸,其高大的一层更曾是教皇派的审判法庭;不远处13世纪的共和广场和Capitani宫,成了皇权派以包围战术打下的几枚黑子;阿西西圣人方济各曾居住的圣方济教堂,就是那颗被死死围困住的白子皇后,它果然曾在16世纪被一把大火付之一炬,只留下一个木制十字架作为撑过灾难的神迹象征,随后三百年直至19世纪中意大利统一,教皇派果然反攻翻盘,算是赢了这盘历史棋局。珍藏于Pinacoteca美术馆里的一件极具奢华的皇袍算是输赢明证,它曾披在这座城市出身的尼各老四世教宗身上。矩形状人民广场东侧的城市Duomo大教堂,则是纪念城市守护者圣艾米戈第乌斯而兴建的,这位基督教传播初期的主教,于公元4世纪初,在此地遭还在信仰多神教的当地执政官斩首。地下灵柩四周及屋顶,围绕着最精致的殉教故事马赛克。

相信绝大多数游人,都不具备深厚的宗教历史知识。临时抱基督脚的脑补并不现实。幸好,这座百塔之城也有太多可供发呆的广场、咖啡厅和漂亮橱窗。石塔其实仅余50座,高矮不一的犹如不戴帽的蘑菇,偶有一些的门洞敞开,引导游人进入飘着油炸橄榄和葡萄酒香的中世纪酒馆。身穿灰色大袍的伙计,从不相信煎炸食品不健康,甚至组织出一个盛大的食品节,在每年四月末为其正名。躲雨的老头子们在古塔间的柱廊里唠嗑,早早开始为来年夏天的Quintana赛马节下赌注,到那时,六名着盔甲握长矛的骑士,将在古城里你追我赶的飙马,将利剑用力刺向仿制的敌军战士。

相较可以轻松步行的阿斯科利皮切诺,坐落于倾斜山坡上的世遗城镇乌尔比诺,就成了拖箱旅者的噩梦,但也因其陡峭的山势和迷宫般的街巷,而有了比前者壮观得多的景致。尤其在大雾天抵达,北亚平宁山脉积蓄的水雾,像是立马占据夜店的干冰,充盈着青石板路上的每一个缝隙。昏黄的路灯早早点上,“山坡夜店”里没有DJ,没有音乐,蹑手蹑脚的游人稍慢一拍,就失联了转角处的小伙伴。这座断裂带上的名城,也可谓是一只九条命的猫儿,从1511年到1998年,撑过了大大小小共65次有感地震。

乌尔比诺的Albornoz城堡

另外,它还侥幸躲过了二战中没发生的几次”地震”。公爵府屋顶上方巨大的红十字旗帜,以及德军和盟军勉强达成的协议,让山坡躲过了大轰炸;德军撤退时企图炸毁城墙堡垒的雷管,又在千钧一发之际,被当地“临时工”掐灭;纳粹从欧洲各地美术馆劫掠而来的一万件价值连城艺术品,又被勇敢的画廊主管Pasquale Rotondi藏匿于山下岩洞,躲过败军鱼死网破的清洗计划。

如同佛罗伦萨的强盛离不开美第奇家族的数百年“包养”,乌尔比诺能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一座楷模般的“理想城”,也得益于费达蒙特费尔特罗公爵对艺术、建筑和学术的痴迷。一边能征善战一边又嚷嚷着“以和为贵”的公爵,在15世纪末,召集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头脑,建造起如今容纳马尔凯国家美术馆、考古博物馆和瓷器博物馆的顶级公爵府。而独眼单鼻的他,最著名的那副肖像画——甚至摆在中国高中美术史教材里——则出自在这里出生并成长到16岁的拉斐尔。

可想而知,大多数游人都只知道拉斐尔。但如若能提前了解一些文艺复兴艺术史,或者英文程度足够跟随一位脉络清晰、深入浅出的当地导游,乌尔比诺绝对会让人有着远胜于拉斐尔故居到此一游的收获。

夜晚真正来临,迷雾终于散开。下班的警察、晚祷的夫妇、抽烟的店员、回家的学生,纷纷竖起衣领,走进迷幻的光晕中。一位位寒冬夜行人,一声不响的经过一辆驾着脚手架的工程师,电工点亮了街道顶端的一颗星星,圣诞就要来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