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我所认识的叶国富:白手起家如何一步步把名创优品开到全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我所认识的叶国富:白手起家如何一步步把名创优品开到全球

高手过招,到了最后,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自从2016年马云提出“新零售”线下零售就成了香饽饽。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去线下跑马圈地。

雷军给小米之家下了死命令,“3年内开1000家”。刘强东胃口更大,“京东要在5年内开100万家零售店”。阿里巴巴和腾讯更是一口气投资了十几家线下零售企业。

今天,互联网巨头的心思早已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线上流量已经枯竭,必须到线下去抢”。

但是早在两年前,就有人预见到今天这番局面。这个人,就是名创优品联合创始人叶国富。

2015年冬天,叶国富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做分享时说,“线上流量已经被BAT拿走了,线下的流量竞争才刚刚开始!”

站在三年后的今天回头看,你不得不承认:这个判断是很有超前性的。

叶国富还说:“线下最大的流量在我这儿!”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叶国富,被他的口气着实吓到了。后来了解到当时名创优品已经在全球开了1400多家店铺,每天客流近千万人次,成为一个逆势崛起的线下流量入口。

今天,名创优品面临的竞争局面并不轻松:前有来自互联网的线上“空降兵”,后有来自线下的“仿冒者”。这样的局面下,名创优品开到了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底全球店铺数量达到2600家。

叶国富还不满意,他把开拓中国市场的那批得力干将向蒲公英一样撒到全球市场,从印尼、加拿大、巴西、墨西哥到澳大利亚,全面开花的背后是一个宏达目标,“未来三年进驻100个国家,全球门店总数达到10000家,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亿”。

时间是最容易流逝的刚性资源,一旦消耗便无法再生。

名创优品要完成3年100个国家10000万家门店的扩张计划,只有一个途径:拼命向前。

一、我所认识的叶国富

叶国富步伐飞快,一般人很难跟上他的脚步,他将此归功于从事零售多年养成的逛街爱好。

2012年,阿里巴巴“双十一”成交额突破190亿,是前一年的六倍。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中,线下零售爆发第一波关店潮,这一年六大国产体育品牌关闭5000多家门店。

叶国富意识到,原来那套玩不转了。他走出国门考察,寻找线下零售的突围之路。

中国传统零售实行代销制,生产和销售分离,原理消费者的生产商开足马力生产,掌握渠道的各级经销商将库存、损耗折算到成本当中,每经过一次周转,便加价一次。

你买到的商品,经过渠道商的层层加价,最后零售价可能是出厂价十倍,业内将此称为“倍率”。

30年前,中国物质短缺,还是商品供不应求的短缺年代,生产商根本不用关心消费者的需求,反正生产出来的商品总能销售出去。

到了供应饱和的过剩时代,这个模式行不通了,如果生产出来的商品满足不了消费者需求,最后会变成库存,压死链条上的所有参与方。

海外考察让叶国富意识到这套规则的不合理:

“为什么不可以控制库存?”

“为什么不可以按需生产?”

“为什么不可以降低价格?”

“为什么不可以薄利多销?”

“为什么不可以绕开渠道商直接向制造商下订单?”

在这样的一系列追问中,一个全新模式逐渐在他的头脑中成型。

叶国富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提供“优质优价”的产品为宗旨,重新配置店铺资源和供应体系:

一方面通过直营打造标杆店铺,探索经营标准,然后通过“带资加盟”的形式实现规模化扩张;

另一方面,借助店铺和买手触摸消费者需求,通过规模采购,直接向制造商下达海量订单,压缩生产成本。并且由于工厂直达店铺,缩短了流通环节,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分开看,这些做法早已有之,也许谈不上什么创新。但是一旦组合到一起,就充满了对行业规则的颠覆力。

创新难就难在从约定俗成的规则中跳脱开来,发现更短的路径。

名创优品对所有店铺实行统一管理,投资人缴纳“品牌使用费+货品保证金”,每天都能收到前一天店铺营业额的38%,不必担心库存和管理。

一般百货店的商品流转周期在3个月左右,供应回款在3到6个月,名创优品可以做流转周期做到21天,把回款周期压缩到15天。

这些举措在今天已经不新鲜了,其他同行难道做不到吗?非不能也,乃不为也。躺在陈旧经销体制下的他们,还在贪婪地从消费者身上吸允着最后一点利益。

二、产品是一种信仰

叶国富不是一名热衷物质消费的企业家,他开本田轿车,吃29元一碗的拉面,他说,“企业家把企业做好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叶国富还说,他创办名创优品的初衷和理想,只有一个——让人们以合理的价格买到更高品质的产品。为此,他把大多数精力放在做好产品上。

有一段时间,叶国富每天醒来,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发“一款代表名创独有的产品,而且是不分男女老幼,任何人都需要的重复消费的爆款。”

在欧美考察时,叶国富看到商店都在销售水和饮料,想到名创的店铺开在步行街上,“顾客逛街渴了,路过我们店,进去就可以买水喝”,于是决定做水。

他甚至单枪匹马跑到长白山考察水源,在产品品质上下足了功夫,还设计了独具特色的锥形瓶体。由于工艺复杂,被50多家工厂要求修改设计,最后还收购了一家瓶装厂。

历时3年打造出的名创冰泉,现在名创优品自有渠道一年销售一千万支。

时间是最公平的裁判。你把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最后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企业家面对更大的挑战。他们的时间不属于自己,在割裂的时间中,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高谈战略的同时,还能精通产品的每一个细节。对于叶国富而言,产品是企业生存的第一战略,更是企业发展的终极信仰。

名创优品现在有19000名员工,主要分布在门店、商品、仓储等职能部门,叶国富既是执掌方向的领军人,也是最大的产品经理。

商品开发部门每周一上午举行选品会,属于名创优品最重要的例会之一,叶国富不管有什么事情,都会雷打不动地参加这个会议。

他不仅亲自参与选品,提供产品开发建议,还是头号产品体验官和首席推销员,每逢新产品上市,他常常是第一批购买者。有一次,一家媒体的记者登门采访,聊到兴起的时候,叶国富毫不犹豫地卷起裤腿,向摄影师展示脚上的袜子,还骄傲地宣称,“名创优品的袜子,十块钱三双!”

无印良品是名创优品最重要的一个对标对象。叶国富对其研究很深,他曾经仅通过衣领和纽扣等细节就一眼认出客人穿的无印良品衬衣。

叶国富希望,“名创优品用三分之一的价格销售无印良品的商品”。无印良品的一款棉拖鞋在中国市场售价100多元,名创优品仅卖20元。

两家公司用的是一个供应商,为什么价格相差这么多?

一个主要原因是品牌溢价,无印良品注重设计,但是价格普通人接受不了,名创优品就找到它的供应商,直接下达海量订单,通过卖断定制,把成本摊薄到数十万订单中,将价格拉了下来,最后让消费者得到了实惠。

无印良品有7000多个sku,名创优品不到一半,sku一直保持在3000个左右,但是一个月就能卖掉两百万瓶香水,夏季一天能卖掉10万副太阳镜。

叶国富从乔布斯身上领悟了“少即是多”的产品哲学,对产品结构想得很清楚:“多不是件好事情,多一件都不好。一多你精力就分散了,不如把开发十个产品的精力放到开发一个产品上。”

近几年,无印良品多次下调中国市场产品定价,背后多少也有来自名创优品等同行的潜在压力。

三、“从毛巾中挤出更多的水”

看到名创优品的生意如此红火,有些没来得及加盟的代理商后悔不迭,还有的合作伙伴希望再多开几家店,跑到名创优品广州总部一看:上门谈合作的人络绎不绝,最快也要排到3个月以后。

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规模的大小,不仅是一个数量问题,也是一个质量问题。”名创优品能有这么大的吸引力,根本原因是盈利能力。

叶国富说:“我们一个店铺顶很多的创业公司”,这并不是夸张的说法。名创优品大部分店铺年销售额在1000万人民币上下,最牛门店能到5000万。

为了实现“100国1000亿10000店”的目标,必须提升公司的整体运营效率。

在运营效率已经提升到行业领先水平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提升?也就是找到现实与理想之间更短的路径,无异于“从拧干的毛巾中挤出更多的水”。

名创优品正在打造“生态供应链”,参股优质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从过去的上下游合作关系演变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

2017年,名创优品开始建设“共享零售”体系——以名创优品为平台,吸收和利用社会冗余资源,优化配置制造商、设计师和渠道商资源,形成“共享设计—共享制造—共享渠道”的商业闭环。

宏观的战略VS微观的执行,对未来的前瞻能力VS对细节的把控能力,这些看似矛盾的特质集中在叶国富身上,展现出非凡的魅力。

曾经,有一名供应商请叶国富吃饭。令他意外的是,叶国富把地点定在一家普普通通的面馆,没想到吃着30元一碗的拉面,就谈成了几千万的生意。

四、为什么说零售没有秘密?

随着名创优品的快速发展,市场上涌现了大量模仿者。一条步行街上,总会有那么几家竞争对手,除了名称不同,从店铺选址、装修风格到商品外观、陈列方式,几乎一模一样。

有人好意提醒叶国富,没想到他对此一点也不担心。“我们把终端做简单了,但是后台很复杂。就像麦当劳,你看上去很简单,就几个产品,但是后台的系统无比复杂。”

叶国富的自信来自于商业模式的原创性。他说:“商业模式的设计和打造是名创的核心,我们发现了这个机会,并且把它实现了。”

看似千篇一律的店铺背后,从设备的投入、流程的优化、物流的运转、人员的培养是一套密不可分的组合拳,需要系统性建设。

鲜为人知的是,名创优品店铺遍地开花之前,就在中国大陆建造了八大仓储中心,并耗资3000万打造了一个定制化IT信息系统,将店铺订货、商品开发、企业OA等功能融合在一起,实现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可视化管理。

叶国富经常说:“做零售实际上没有秘密,只要你门一开,所有的秘密都展现出来了”。

潜台词儿是——做零售不能偷懒,因为这一行没有秘密,所有的事情都摆在台面上,你不仅是与对手赛跑,更是与自己赛跑,不光要想到,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否则一个不留神,被别人领先一步,最后等待你的结局,无非就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因此执行力成为关键。2017年,名创优品将“执行力”写入企业文化手册,所有员工不管什么岗位什么部门什么级别,不论OA、电话、邮件、微信等任何沟通形式,一律全天候响应工作,内部的PPT不得超过7页,汇报不能超过8分钟,9小时“必有回复”。

商业模式迟早被人研究透彻,或照搬、或模仿,到时候也就不是什么秘密了,但是企业文化却是永远无法被学走的核心。

高手过招,到了最后,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如何克服自己的弱点,忘记过往的成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才是决定一个人、一家公司能否成为高手的唯一标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我所认识的叶国富:白手起家如何一步步把名创优品开到全球

高手过招,到了最后,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自从2016年马云提出“新零售”线下零售就成了香饽饽。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去线下跑马圈地。

雷军给小米之家下了死命令,“3年内开1000家”。刘强东胃口更大,“京东要在5年内开100万家零售店”。阿里巴巴和腾讯更是一口气投资了十几家线下零售企业。

今天,互联网巨头的心思早已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线上流量已经枯竭,必须到线下去抢”。

但是早在两年前,就有人预见到今天这番局面。这个人,就是名创优品联合创始人叶国富。

2015年冬天,叶国富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做分享时说,“线上流量已经被BAT拿走了,线下的流量竞争才刚刚开始!”

站在三年后的今天回头看,你不得不承认:这个判断是很有超前性的。

叶国富还说:“线下最大的流量在我这儿!”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叶国富,被他的口气着实吓到了。后来了解到当时名创优品已经在全球开了1400多家店铺,每天客流近千万人次,成为一个逆势崛起的线下流量入口。

今天,名创优品面临的竞争局面并不轻松:前有来自互联网的线上“空降兵”,后有来自线下的“仿冒者”。这样的局面下,名创优品开到了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底全球店铺数量达到2600家。

叶国富还不满意,他把开拓中国市场的那批得力干将向蒲公英一样撒到全球市场,从印尼、加拿大、巴西、墨西哥到澳大利亚,全面开花的背后是一个宏达目标,“未来三年进驻100个国家,全球门店总数达到10000家,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亿”。

时间是最容易流逝的刚性资源,一旦消耗便无法再生。

名创优品要完成3年100个国家10000万家门店的扩张计划,只有一个途径:拼命向前。

一、我所认识的叶国富

叶国富步伐飞快,一般人很难跟上他的脚步,他将此归功于从事零售多年养成的逛街爱好。

2012年,阿里巴巴“双十一”成交额突破190亿,是前一年的六倍。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中,线下零售爆发第一波关店潮,这一年六大国产体育品牌关闭5000多家门店。

叶国富意识到,原来那套玩不转了。他走出国门考察,寻找线下零售的突围之路。

中国传统零售实行代销制,生产和销售分离,原理消费者的生产商开足马力生产,掌握渠道的各级经销商将库存、损耗折算到成本当中,每经过一次周转,便加价一次。

你买到的商品,经过渠道商的层层加价,最后零售价可能是出厂价十倍,业内将此称为“倍率”。

30年前,中国物质短缺,还是商品供不应求的短缺年代,生产商根本不用关心消费者的需求,反正生产出来的商品总能销售出去。

到了供应饱和的过剩时代,这个模式行不通了,如果生产出来的商品满足不了消费者需求,最后会变成库存,压死链条上的所有参与方。

海外考察让叶国富意识到这套规则的不合理:

“为什么不可以控制库存?”

“为什么不可以按需生产?”

“为什么不可以降低价格?”

“为什么不可以薄利多销?”

“为什么不可以绕开渠道商直接向制造商下订单?”

在这样的一系列追问中,一个全新模式逐渐在他的头脑中成型。

叶国富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提供“优质优价”的产品为宗旨,重新配置店铺资源和供应体系:

一方面通过直营打造标杆店铺,探索经营标准,然后通过“带资加盟”的形式实现规模化扩张;

另一方面,借助店铺和买手触摸消费者需求,通过规模采购,直接向制造商下达海量订单,压缩生产成本。并且由于工厂直达店铺,缩短了流通环节,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分开看,这些做法早已有之,也许谈不上什么创新。但是一旦组合到一起,就充满了对行业规则的颠覆力。

创新难就难在从约定俗成的规则中跳脱开来,发现更短的路径。

名创优品对所有店铺实行统一管理,投资人缴纳“品牌使用费+货品保证金”,每天都能收到前一天店铺营业额的38%,不必担心库存和管理。

一般百货店的商品流转周期在3个月左右,供应回款在3到6个月,名创优品可以做流转周期做到21天,把回款周期压缩到15天。

这些举措在今天已经不新鲜了,其他同行难道做不到吗?非不能也,乃不为也。躺在陈旧经销体制下的他们,还在贪婪地从消费者身上吸允着最后一点利益。

二、产品是一种信仰

叶国富不是一名热衷物质消费的企业家,他开本田轿车,吃29元一碗的拉面,他说,“企业家把企业做好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叶国富还说,他创办名创优品的初衷和理想,只有一个——让人们以合理的价格买到更高品质的产品。为此,他把大多数精力放在做好产品上。

有一段时间,叶国富每天醒来,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发“一款代表名创独有的产品,而且是不分男女老幼,任何人都需要的重复消费的爆款。”

在欧美考察时,叶国富看到商店都在销售水和饮料,想到名创的店铺开在步行街上,“顾客逛街渴了,路过我们店,进去就可以买水喝”,于是决定做水。

他甚至单枪匹马跑到长白山考察水源,在产品品质上下足了功夫,还设计了独具特色的锥形瓶体。由于工艺复杂,被50多家工厂要求修改设计,最后还收购了一家瓶装厂。

历时3年打造出的名创冰泉,现在名创优品自有渠道一年销售一千万支。

时间是最公平的裁判。你把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最后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企业家面对更大的挑战。他们的时间不属于自己,在割裂的时间中,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高谈战略的同时,还能精通产品的每一个细节。对于叶国富而言,产品是企业生存的第一战略,更是企业发展的终极信仰。

名创优品现在有19000名员工,主要分布在门店、商品、仓储等职能部门,叶国富既是执掌方向的领军人,也是最大的产品经理。

商品开发部门每周一上午举行选品会,属于名创优品最重要的例会之一,叶国富不管有什么事情,都会雷打不动地参加这个会议。

他不仅亲自参与选品,提供产品开发建议,还是头号产品体验官和首席推销员,每逢新产品上市,他常常是第一批购买者。有一次,一家媒体的记者登门采访,聊到兴起的时候,叶国富毫不犹豫地卷起裤腿,向摄影师展示脚上的袜子,还骄傲地宣称,“名创优品的袜子,十块钱三双!”

无印良品是名创优品最重要的一个对标对象。叶国富对其研究很深,他曾经仅通过衣领和纽扣等细节就一眼认出客人穿的无印良品衬衣。

叶国富希望,“名创优品用三分之一的价格销售无印良品的商品”。无印良品的一款棉拖鞋在中国市场售价100多元,名创优品仅卖20元。

两家公司用的是一个供应商,为什么价格相差这么多?

一个主要原因是品牌溢价,无印良品注重设计,但是价格普通人接受不了,名创优品就找到它的供应商,直接下达海量订单,通过卖断定制,把成本摊薄到数十万订单中,将价格拉了下来,最后让消费者得到了实惠。

无印良品有7000多个sku,名创优品不到一半,sku一直保持在3000个左右,但是一个月就能卖掉两百万瓶香水,夏季一天能卖掉10万副太阳镜。

叶国富从乔布斯身上领悟了“少即是多”的产品哲学,对产品结构想得很清楚:“多不是件好事情,多一件都不好。一多你精力就分散了,不如把开发十个产品的精力放到开发一个产品上。”

近几年,无印良品多次下调中国市场产品定价,背后多少也有来自名创优品等同行的潜在压力。

三、“从毛巾中挤出更多的水”

看到名创优品的生意如此红火,有些没来得及加盟的代理商后悔不迭,还有的合作伙伴希望再多开几家店,跑到名创优品广州总部一看:上门谈合作的人络绎不绝,最快也要排到3个月以后。

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规模的大小,不仅是一个数量问题,也是一个质量问题。”名创优品能有这么大的吸引力,根本原因是盈利能力。

叶国富说:“我们一个店铺顶很多的创业公司”,这并不是夸张的说法。名创优品大部分店铺年销售额在1000万人民币上下,最牛门店能到5000万。

为了实现“100国1000亿10000店”的目标,必须提升公司的整体运营效率。

在运营效率已经提升到行业领先水平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提升?也就是找到现实与理想之间更短的路径,无异于“从拧干的毛巾中挤出更多的水”。

名创优品正在打造“生态供应链”,参股优质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从过去的上下游合作关系演变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

2017年,名创优品开始建设“共享零售”体系——以名创优品为平台,吸收和利用社会冗余资源,优化配置制造商、设计师和渠道商资源,形成“共享设计—共享制造—共享渠道”的商业闭环。

宏观的战略VS微观的执行,对未来的前瞻能力VS对细节的把控能力,这些看似矛盾的特质集中在叶国富身上,展现出非凡的魅力。

曾经,有一名供应商请叶国富吃饭。令他意外的是,叶国富把地点定在一家普普通通的面馆,没想到吃着30元一碗的拉面,就谈成了几千万的生意。

四、为什么说零售没有秘密?

随着名创优品的快速发展,市场上涌现了大量模仿者。一条步行街上,总会有那么几家竞争对手,除了名称不同,从店铺选址、装修风格到商品外观、陈列方式,几乎一模一样。

有人好意提醒叶国富,没想到他对此一点也不担心。“我们把终端做简单了,但是后台很复杂。就像麦当劳,你看上去很简单,就几个产品,但是后台的系统无比复杂。”

叶国富的自信来自于商业模式的原创性。他说:“商业模式的设计和打造是名创的核心,我们发现了这个机会,并且把它实现了。”

看似千篇一律的店铺背后,从设备的投入、流程的优化、物流的运转、人员的培养是一套密不可分的组合拳,需要系统性建设。

鲜为人知的是,名创优品店铺遍地开花之前,就在中国大陆建造了八大仓储中心,并耗资3000万打造了一个定制化IT信息系统,将店铺订货、商品开发、企业OA等功能融合在一起,实现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可视化管理。

叶国富经常说:“做零售实际上没有秘密,只要你门一开,所有的秘密都展现出来了”。

潜台词儿是——做零售不能偷懒,因为这一行没有秘密,所有的事情都摆在台面上,你不仅是与对手赛跑,更是与自己赛跑,不光要想到,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否则一个不留神,被别人领先一步,最后等待你的结局,无非就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因此执行力成为关键。2017年,名创优品将“执行力”写入企业文化手册,所有员工不管什么岗位什么部门什么级别,不论OA、电话、邮件、微信等任何沟通形式,一律全天候响应工作,内部的PPT不得超过7页,汇报不能超过8分钟,9小时“必有回复”。

商业模式迟早被人研究透彻,或照搬、或模仿,到时候也就不是什么秘密了,但是企业文化却是永远无法被学走的核心。

高手过招,到了最后,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如何克服自己的弱点,忘记过往的成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才是决定一个人、一家公司能否成为高手的唯一标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