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空客(Airbus)向卡塔尔航空公司交付了全球首架A350XWB宽体机A350-900机型。这次交付的是A350-900基准机型,A350-800和A350-1000预计分别在2016年年中和2017年年中交付首架客机。
空客正在抓住竞争对手波音787的生产空档,凭借更快的交付速度,争夺宽体机市场。A350的重要对手波音787梦想客机推出时大受追捧,但因数次延迟交付遭用户巨额索赔,至今产量仍跟不上订单数量。
2004年,波音787梦想客机推出时,空客一度以为现有的A330足以匹敌,但787梦想客机的火爆让空客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策略。凭借A350XWB,以及预计2017年交付的新一代A330neo,空客在中量级宽体机市场再次发力,合围波音787。
从现有订单看,A350XWB相当受航空公司的欢迎。自2006年A350 XWB项目宣布至今,空客已收到778架订单,和787推出时的订单情况相似。
中国政府代表中国国际航空于2010年签署了10架空客A350-900的订单协议。但是中国南方航空、中国东方航空和海南航空等主流大型航企并没有订购该系列机型,不过海航子公司香港航空目前正在等待接受15架A350-900。
相比之下,早在2005年,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公司就代表6家中国的航空公司与波音公司就购买60架波音787梦想飞机签订框架协议。目前南航和厦门航空已经引入了波音787客机,执飞跨洋和跨洲航线,国航的波音787客机预计在2016年交付。
A330neo是空客在宽体机市场对抗波音787的又一杀手锏,自今年7月范德堡航展上空客公布A330neo计划后,半年来A330neo已收到共101架订单。空客近年来推出了两款全新的宽体飞机机型——A380和A350XWB,A380的销售情况尚未达到预期,空客必须要在250-300座级的市场推出一款足以抗衡波音787的新机型,于是A330Neo应运而生。
在宽体机市场,尽管波音787一再延误,它的市场订单却超过了1000架。相比之下,早在2006年,空客就宣布启动A350XWB项目迎战787,但时至今日,A350XWB才首次交付。
今年空客A350的生产效率为每月两三架;至2015年年底,将达到每月5架;2018年全速生产的目标将达到每月10架。空客之前曾经表示考虑将A350飞机在2018年的生产效率提高到每月12架。
空客正面临着44年来最大的生产挑战。最畅销的A320要推出新版机型,同时,碳复合材料新宽体机型A350又要着手扩产。
“想象你要建一座30层楼高,价值1亿多美元的摩天大楼。然后再想象你每天都得建这么一座楼,就是A350的生产难度。”Klaus Richter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说。Richter是前宝马采购总监,现在监管着价值400亿元的空客零部件供应链。
“批量化”、“汽车化”是空客的生产策略转型关键词。之前的空客生产模式更像“作坊式”精细生产,同时重视用户定制。现在的空客则模仿起了汽车生产车间里批量生产的流水线。空客从汽车公司挖了不少主管级人物,包括前面提到的Klaus Richter,以及前奔驰梅赛德斯主管Gunter Butschek,现任空客运营主管。
对于零部件供应链,空客也学习汽车公司,加强了对外部供应商的控制。为减少报废零部件,空客开始要求一些供应商预制造零部件,同时加强信息共享,以避免发生任何问题影响供应链。这是汽车产业提高产量的通行做法。
目前看来,A350生产能力已受益于空客的新生产策略。即使下月才交付第一架A350,现在A350的生产速率已达到每月2架—5架,已经是2018年每月10架目标的一半。
接下来的三年对空客来说至关重要。新机型A350财政状况会很紧张,而利润支柱A320必须继续支撑其他机型的花费。如果A350迅速扩产,而成本下降速度不够快,就可能影响到其他机型。
此外,A350XWB还是一架有“中国设计”元素的飞机。根据空客公司与发改委于2007年签订的一项协议,空客A350XWB宽体飞机机身5%的部件在中国生产。这些部件设计由空客(北京)工程技术中心承担。空客和哈飞等中国合作方建立的中国哈尔滨哈飞空客复合材料制造中心承担制造A350XWB飞机升降舵、方向舵等工作包。
A350XWB主要分为三个型号,分别是800,900和1000,三个型号的续航里程都超过7700海里。A350-800可搭载276名乘客,A350-900和A350-1000则可分别搭载315名和369名乘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