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55万买来的捷豹竟是试驾车,4S店有多少不能说的秘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55万买来的捷豹竟是试驾车,4S店有多少不能说的秘密?

当下汽车行业,各种成本急剧攀升,产品配置你追我赶,而终端降价又接二连三,导致不少厂家和商家确实有亏本卖车的情况。这时,在利益的诱导下,一些经销商难免各种“小动作”。

深港澳车展火热举办的同时,展厅外也同样热闹,一位捷豹车主把车堵在展厅门口进行维权。

据说车主花55万买了一辆捷豹XJ,结果发现是一辆试驾车。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一、55万试驾捷豹是什么情况?

根据标语上显示,2018年1月26日,车主(应是公司用车)在捷豹路虎中国授权经销商处购买了一台全新捷豹XJ 3.0T车型(推测为指导价89.8万元的2016款XJL 3.0 SC两驱典雅商务版),共计付款552,700元人民币。

提车时公里数显示28公里,后经深圳另一家授权经销商检测,发现该车存在调表行为。

此后,车主曾向315消费委员会投诉,并多次联系捷豹路虎客服以及经销商。

最终对方承认,此车出库前为该店试驾车,行驶了1300公里,然后调至28公里,误将试驾车作为新车销售出库。

然而截至2018年6月1日,捷豹路虎中国及经销商均主动未联系处理此事,令车主极为不满。

在维权标语中,车主还表达了对捷豹服务态度的不满,并未提及后续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车聚君咨询了某捷豹路虎经销商,对方表示该车型价格最低时裸车价也需要60万元左右,而根据车主“共计552,700元人民币”的表述,该车裸车价应该在50万元左右,如此低的价格难道是从二级经销商处购得?

另外,车辆在未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车主为何请另一家经销商进行里程数检测?

果然,车聚君从捷豹路虎中国的内部人士处获悉:该车是从捷豹的二级经销商处购得,并牵涉到两家店的利益。

那么,这起维权事件的结果会导向哪里呢?

二、会有怎么样的结局?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

而与之类似的销售欺诈事件,目前已有不少。

2015年3月,黄先生在温州某汽车经销商处买了一辆路虎揽胜SUV,共花100多万元。

2016年6月份,黄先生在4S店保养时发现该车竟在自己购买前就被维修过。与销售方协商无果后,黄先生将其告上法庭。

法院最终判处原、被告双方的汽车买卖合同撤销,黄先生退还涉案越野车,汽车销售公司退还黄先生扣除车辆折旧费之后的购车款。

同时,汽车销售公司需赔偿黄先生三倍购车款共计300余万元。

新消法“退一赔三”的规定确实很有震慑力,这起捷豹XJ维权事件发生之后,吃瓜群众们纷纷表示:车主要发财了。

汽车界知名维权人士万春雷认为:如车主的单方表述为事实,即4S店没有提前明确告知实情,车主又能够拿出充足证据证明此车确为试驾车(上牌记录、真实里程、篡改痕迹、维修记录等),“那么就真的可以恭喜车主了”。

6月7日,有媒体称:最终捷豹路虎出面处理了此事,经查证后,捷豹决定给予车主三倍赔偿。消息如为真,则维权车主可获得至少165万元赔偿。

不过这个结果同样存在疑问。

万春雷表示:这属于合同纠纷而不是产品质量纠纷案件,只涉事合同双方,退一赔三的主体应该是经销商,而不是捷豹路虎。

“厂家直接赔付,确实反常。如为真,只能说明捷豹路虎为了品牌美誉度先行垫付赔偿,后续势必会向相关经销商索赔并加以处罚。” 一位市场分析人士对车聚君表示,“此事必有蹊跷。”

果然!就在刚刚,车聚君从捷豹路虎内部人士处获知:“此报道为不实信息”。

即:截至目前,捷豹路虎厂家并未向车主支付任何赔偿。事件真相如何?车聚君将继续跟踪。

三、4S店有多少不能说的秘密?

曾有业内人士称,4S店每卖出十台车就有一台问题车。

车聚君采访了上海某豪华品牌4S店的资深销售人士,他表示,部分4S店确实“比较野”。

“小的经销商有些时候什么都不管,只要赚钱就做”。这位销售人士坦言,“但上海这种一线城市的大经销商集团,极少出这种幺蛾子。”

他进一步解释,问题车的来源大致有这几种:运输途中的擦挂碰撞后修复,客户买车后发现质量问题退回,试驾车里程清零轮胎更换后继续销售。

所以,消费者提车时一定要做好现场检查,尽早发现问题并积极维权。以车聚君自己的购车经历为例:

2017年8月,车聚君选购了一辆捷豹XFL轿车,提车时发现车身右前门位置有一个小坑,销售称可能是由于运输过程中小石子蹦上导致的。

虽然不属于太大问题,但确实已经不是“100%的新车”,故车聚君要求立刻退车。

经过两小时的协商,最终经销商决定附送价值5000元的“十年20次小保养”作为补偿。

其实车聚君遇到的这个问题不是很严重,4S店也应该不存在主观恶意,且发现及时,所以比较好解决。

但不可否认,在成本和竞争压力之下,一些经销商不惜铤而走险,把问题车当新车销售。那消费者该如何维护自身正当权益,防患于未然?

选车尽量去更大、更正规的渠道。能去4S店,尽量不去二级经销商店;能去大店,尽量不去不熟的小店。价格透明的今天,同城同车的价差不会很大,而购买体验和售后保障差别很大。

价格可以讲,但不要轻信过于便宜的“特价车”。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压价过狠,轻则出现“低车价、高杂费”的情况,重则出现“以次充好”的欺诈行为。

提车当天,一定要带朋友去。哪怕不是很懂车的朋友,也可以在现场帮你检查漆面。因为一旦出了店门再发现问题,举证将非常困难。不放心的,还可以现场抄下VIN码,和销售一起去售后查是否有过维修记录。

细节检查。如底盘、发动机舱、安全带、座椅的角落,是否有水渍或异常;常见部件的螺丝是否有拧动痕迹;胎毛是否齐备;刹车盘是否有明显磨损。

若发现问题,要坚决主张合法合理的利益诉求,包括退车及赔偿。当然,如果问题不大且对方无恶意,提议另赠免费保养是现实可行又实惠方便的诉求。

车聚小结

当下汽车行业,各种成本急剧攀升,产品配置你追我赶,而终端降价又接二连三,导致不少厂家和商家确实有亏本卖车的情况。这时,在利益的诱导下,一些经销商难免各种“小动作”。

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现有汽车销售体系的窘境:大店有保障,但运营成本高,客户黏性下降;小店价格有优势,但受厂家的约束小,体验差易出纠纷;线上销售会遭遇“特制车”,并削弱经销商的积极性;造车新势力很多选择自建渠道,但成本高、成长慢,最终还是消费者买单。

会有一种全新的汽车销售模式出现,让“退一赔三”成为历史吗?一起期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55万买来的捷豹竟是试驾车,4S店有多少不能说的秘密?

当下汽车行业,各种成本急剧攀升,产品配置你追我赶,而终端降价又接二连三,导致不少厂家和商家确实有亏本卖车的情况。这时,在利益的诱导下,一些经销商难免各种“小动作”。

深港澳车展火热举办的同时,展厅外也同样热闹,一位捷豹车主把车堵在展厅门口进行维权。

据说车主花55万买了一辆捷豹XJ,结果发现是一辆试驾车。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一、55万试驾捷豹是什么情况?

根据标语上显示,2018年1月26日,车主(应是公司用车)在捷豹路虎中国授权经销商处购买了一台全新捷豹XJ 3.0T车型(推测为指导价89.8万元的2016款XJL 3.0 SC两驱典雅商务版),共计付款552,700元人民币。

提车时公里数显示28公里,后经深圳另一家授权经销商检测,发现该车存在调表行为。

此后,车主曾向315消费委员会投诉,并多次联系捷豹路虎客服以及经销商。

最终对方承认,此车出库前为该店试驾车,行驶了1300公里,然后调至28公里,误将试驾车作为新车销售出库。

然而截至2018年6月1日,捷豹路虎中国及经销商均主动未联系处理此事,令车主极为不满。

在维权标语中,车主还表达了对捷豹服务态度的不满,并未提及后续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车聚君咨询了某捷豹路虎经销商,对方表示该车型价格最低时裸车价也需要60万元左右,而根据车主“共计552,700元人民币”的表述,该车裸车价应该在50万元左右,如此低的价格难道是从二级经销商处购得?

另外,车辆在未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车主为何请另一家经销商进行里程数检测?

果然,车聚君从捷豹路虎中国的内部人士处获悉:该车是从捷豹的二级经销商处购得,并牵涉到两家店的利益。

那么,这起维权事件的结果会导向哪里呢?

二、会有怎么样的结局?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

而与之类似的销售欺诈事件,目前已有不少。

2015年3月,黄先生在温州某汽车经销商处买了一辆路虎揽胜SUV,共花100多万元。

2016年6月份,黄先生在4S店保养时发现该车竟在自己购买前就被维修过。与销售方协商无果后,黄先生将其告上法庭。

法院最终判处原、被告双方的汽车买卖合同撤销,黄先生退还涉案越野车,汽车销售公司退还黄先生扣除车辆折旧费之后的购车款。

同时,汽车销售公司需赔偿黄先生三倍购车款共计300余万元。

新消法“退一赔三”的规定确实很有震慑力,这起捷豹XJ维权事件发生之后,吃瓜群众们纷纷表示:车主要发财了。

汽车界知名维权人士万春雷认为:如车主的单方表述为事实,即4S店没有提前明确告知实情,车主又能够拿出充足证据证明此车确为试驾车(上牌记录、真实里程、篡改痕迹、维修记录等),“那么就真的可以恭喜车主了”。

6月7日,有媒体称:最终捷豹路虎出面处理了此事,经查证后,捷豹决定给予车主三倍赔偿。消息如为真,则维权车主可获得至少165万元赔偿。

不过这个结果同样存在疑问。

万春雷表示:这属于合同纠纷而不是产品质量纠纷案件,只涉事合同双方,退一赔三的主体应该是经销商,而不是捷豹路虎。

“厂家直接赔付,确实反常。如为真,只能说明捷豹路虎为了品牌美誉度先行垫付赔偿,后续势必会向相关经销商索赔并加以处罚。” 一位市场分析人士对车聚君表示,“此事必有蹊跷。”

果然!就在刚刚,车聚君从捷豹路虎内部人士处获知:“此报道为不实信息”。

即:截至目前,捷豹路虎厂家并未向车主支付任何赔偿。事件真相如何?车聚君将继续跟踪。

三、4S店有多少不能说的秘密?

曾有业内人士称,4S店每卖出十台车就有一台问题车。

车聚君采访了上海某豪华品牌4S店的资深销售人士,他表示,部分4S店确实“比较野”。

“小的经销商有些时候什么都不管,只要赚钱就做”。这位销售人士坦言,“但上海这种一线城市的大经销商集团,极少出这种幺蛾子。”

他进一步解释,问题车的来源大致有这几种:运输途中的擦挂碰撞后修复,客户买车后发现质量问题退回,试驾车里程清零轮胎更换后继续销售。

所以,消费者提车时一定要做好现场检查,尽早发现问题并积极维权。以车聚君自己的购车经历为例:

2017年8月,车聚君选购了一辆捷豹XFL轿车,提车时发现车身右前门位置有一个小坑,销售称可能是由于运输过程中小石子蹦上导致的。

虽然不属于太大问题,但确实已经不是“100%的新车”,故车聚君要求立刻退车。

经过两小时的协商,最终经销商决定附送价值5000元的“十年20次小保养”作为补偿。

其实车聚君遇到的这个问题不是很严重,4S店也应该不存在主观恶意,且发现及时,所以比较好解决。

但不可否认,在成本和竞争压力之下,一些经销商不惜铤而走险,把问题车当新车销售。那消费者该如何维护自身正当权益,防患于未然?

选车尽量去更大、更正规的渠道。能去4S店,尽量不去二级经销商店;能去大店,尽量不去不熟的小店。价格透明的今天,同城同车的价差不会很大,而购买体验和售后保障差别很大。

价格可以讲,但不要轻信过于便宜的“特价车”。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压价过狠,轻则出现“低车价、高杂费”的情况,重则出现“以次充好”的欺诈行为。

提车当天,一定要带朋友去。哪怕不是很懂车的朋友,也可以在现场帮你检查漆面。因为一旦出了店门再发现问题,举证将非常困难。不放心的,还可以现场抄下VIN码,和销售一起去售后查是否有过维修记录。

细节检查。如底盘、发动机舱、安全带、座椅的角落,是否有水渍或异常;常见部件的螺丝是否有拧动痕迹;胎毛是否齐备;刹车盘是否有明显磨损。

若发现问题,要坚决主张合法合理的利益诉求,包括退车及赔偿。当然,如果问题不大且对方无恶意,提议另赠免费保养是现实可行又实惠方便的诉求。

车聚小结

当下汽车行业,各种成本急剧攀升,产品配置你追我赶,而终端降价又接二连三,导致不少厂家和商家确实有亏本卖车的情况。这时,在利益的诱导下,一些经销商难免各种“小动作”。

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现有汽车销售体系的窘境:大店有保障,但运营成本高,客户黏性下降;小店价格有优势,但受厂家的约束小,体验差易出纠纷;线上销售会遭遇“特制车”,并削弱经销商的积极性;造车新势力很多选择自建渠道,但成本高、成长慢,最终还是消费者买单。

会有一种全新的汽车销售模式出现,让“退一赔三”成为历史吗?一起期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