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小饭桌新媒体记者 王艳 -
艺人就是这样,粉丝决定身价,没有人气就寸步难行。
“凡是走这条路的都会想要去参加吧,真的有可能因为一档综艺从此就翻身了。”
韩丹还清楚地记得《创造101》导演组来选人那天的情景,当天在公司里的练习生几乎都去试镜了。走进面试间之前,韩丹攥紧拳头不断在心里给自己加油打气:要放开点,无论如何一定要让导演注意到你,无论如何一定要被选上。
结果面试时,一向慢热的韩丹彻底豁了出去,唱歌、跳舞、艺能……凡是自己会的通通都表演了一遍,“就是逼着自己放飞自我,特别拼命地去表演。”
熬过漫长的两个月,韩丹和高秋梓、徐梦洁拿到《创造101》的入场券,代表蜜蜂少女队前往杭州参赛。
“不做女团 没人知道我是谁”
《创造101》是韩丹第一次参加的选秀综艺节目,并没有太多经验。本来想着只要自己努力练习能力被导师认可,在淘汰中幸存下来,即使前期镜头少也没关系,以后有了展现自己的机会之后,镜头和粉丝就会慢慢多起来。
在考核评级时,韩丹开始进入一种疯狂的模式,主题曲的唱跳完整表演下来3分钟左右,除了基础的排练,每天韩丹要自己再练习100多次。
但努力和回报并不成正比,前三期韩丹的镜头少的可怜,相比于节目一开始就话题争议不断的杨超越、被称为“标准女团”的孟美岐和吴宣仪这样的流量选手,韩丹和其她大多数练习生一样,在101个选手中沦为背景板:没有话题和争议就没有镜头,最后只能遗憾离场。
那大概是韩丹镜头最多的一期,镜头里的她在即将淘汰时哭得伤心,“怎么办我还想在舞台上继续表演,再给我一次机会就好,可我又知道自己确实没机会了。”
面前的韩丹看上去比镜头里要瘦小的多,平静地回忆刚刚过去的那段选秀之旅。做练习生的第三年,韩丹觉得迷茫的生活开始有了转机,因为一档综艺选秀,虽然没有大火,但至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她。
大三那年,韩丹签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一边读书一边做网络直播唱歌。但直播唱歌的问题在于,始终没有一个真实的舞台来展现自己,甚至见不到自己的粉丝,再加上在网上发的歌也一直不温不火,韩丹才下定决心加入蜜蜂少女队从练习生做起,就为了有一天能站在剧场,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舞台。
像韩丹一样有着明星梦的人成千上万,在娱乐圈这个残酷的行业,除非站到金字塔的顶端,否则就没有出路。把一个人扔进去,瞬间被淹没。而且相比于男生,粉丝对于女生的容忍度更低,想要出头更难。
所以相比于个人出道,以团体的形式出道或许还能激起一些水花。“如果我不来蜜蜂少女队的话,根本没人知道我是谁。”
在和父母激烈争吵之后,韩丹正式成为练习生。
“有梦可做总比没有好”
进队那一年,韩丹22岁,刚好卡在最高年纪,对于女团来说,年纪真的是一道坎。后来公司告诉她,要不是因为自己长得年轻,很可能就因为年纪太大进不了队。
结果一入女团深似海,做了练习生之后,韩丹就像上了发条一样,不自觉地进入一种拼命的状态。
那一年,跟韩丹一起被选进来的有100多人,分别在上海、成都两地训练,每天高强度的训练背后是残酷的淘汰机制。
公司特意为练习生准备了一栋楼作为宿舍,每天早上坐一个小时的班车到练习室,完成基础的体能训练之后就开始上舞蹈课。韩丹刚进训练营的时候练习室还没有完全装修好,一群姑娘就蹲在舞蹈室里吃盒饭,吃完继续练,晚上练完回到宿舍累到倒头就睡。
课程是为练习生们量身打造的,韩丹性格慢热,老师觉得她不够温柔甜美就经常给她加课,练习的内容就是根据音乐不断摆出各种可爱的pose学会卖萌。
在训练营里,淘汰随时都会发生。往往一段时间之后韩丹还没来得及跟其她练习生认识,就有人因为表现达不到标准被送回了家。
想要正式出道,少女们需要经过三次考核筛选,先是从全国几千人的报名中选拔100人左右进入训练营,顺利通过训练营考核的才可以成为蜂巢少女,蜂巢少女处于一种半出道的状态,可以在剧场进行公演。
那段时间,韩丹只是希望自己的队伍能够在淘汰中活下来,晚上回到宿舍累瘫在床上后,休息15分钟又会跟着队员一起回到宿舍楼下的舞蹈室练习到凌晨四点,第二天一早继续坐上班车去做集体训练。
很多时候韩丹觉得自己走不下去了,自己的年纪对同龄人来说是最好的时间,但对于女团来说却是高龄。她几乎每天晚上睡不着时都要焦虑,自己一年年大了,如果还是原地踏步,只能更焦虑。
她也清楚自己的情况,自己足够热爱这个行当,但是现实是,在这个竞争残酷的名利场,能力不足以把她送到金字塔的最顶端,即使发了歌出了唱片也不会有人来买。
如果彻底放弃这条路呢?韩丹又想不出自己出了唱歌跳舞还能去做什么,那就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走。
“我这辈子只会走这一条路了,唱歌跳舞不行可能就会去拍电视剧,如果还是没人知道我,过几年可能会转到幕后,反正都会在这个圈子里。”
当年的同学讶异于韩丹怎么能在这一条不确定的路上坚持那么久,韩丹也知道自己是在做梦,“就是不想向现实妥协,就算是半梦半醒也好啊,有梦可做总比没有好一些。”
在娱乐圈,最不缺的就是年轻貌美,永远有人更年轻、更漂亮,永远有粉丝为偶像买单。像韩丹这样有女团梦的人太多了,淹没在人群中不温不火下去是个大概率事件,但韩丹似乎把心态调整的很好,对于一夜爆红并没有太大的执念,不是非得大火,只要一直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够了。“黄绮珊不是40多岁才被观众熟知的吗,所以年龄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吧。”
没有粉丝 寸步难行
韩丹说,8月份她就要去演戏了,是一部文艺片,她做女一号,对她来说,最好的结果是通过演戏让大家认识自己,进一步了解之后发现原来她还是一个不错的歌手。
艺人就是这样,粉丝决定身价,没有人气就寸步难行。
跟韩丹一起参加《创造101》的李子璇如果不能在选秀中顺利出道,可能又会回去给黄子韬的巡演做伴舞;17岁的刘人语面对镜头对粉丝说,“不要不理我,我什么都会做,请给我继续展示自己的机会。”
而被吐槽没有实力的杨超越凭借粉丝的力量,依然可以在众多选手中人气一路蹿升坐稳前三名的位置。曾经被吐槽辣眼的王菊也被粉丝一路从第96名送到了第二名的位置。
参加《创造101》之前,韩丹的粉丝并不多。做蜂巢少女的日子里,每周六的公演成了她最大的期待。剧场并不大,可供227人观看演出,她把公演当成自己也粉丝的一场约会,每每看到在台下等候的粉丝韩丹就会瞬间充满斗志在舞台上卖力表演,争取一切能够上台表演的机会,有时粉丝半开玩笑地跟她说,“韩丹在舞台上就像要去打架一样,太卖力了。”
但韩丹喜欢这样,对她来说,舞台表演不仅仅是为了给粉丝看,更多的是一种发泄,尽情去唱去跳,似乎就可以暂时忘掉苦闷。只是公演结束后,韩丹往往又会陷入迷茫和颓丧,直到下一次公演来临时再次满血复活,如此循环往复。
在那段半出道的日子里,粉丝的支持成了她这个沪漂女孩面对无数个孤独迷茫夜晚中最大的安慰。
“很多时候走不下去了,但是一听到有人大喊我的名字,又会觉得可以试着再坚持一下,反正有粉丝支持我,就不怕了。”
有多少粉丝的支持就能坚持下去呢?
韩丹说,一个就够了。
每天和韩丹一起的教头成了最了解练习生的人。Leo和练习生们住在一起,每天负责跟进练习生的训练内容和进度,和公司一起给她们安排通告。
在接触她们之前,Leo从网上找了一些蜜蜂少女队的表演视频,当时给自己的印象并不像是一个女团:舞蹈跳不齐,歌也唱的一般。
结果看到她们第一次舞台演出时才开始有了改观,“看着她们每天都在成长还是很有成就感的,虽然最后能坚持并走出来的并不多,但是年轻的时候愿意为了梦想去拼一下,不管能不能成功,去尝试这件事总是没有错的。就算走了弯路最后回到起点,有这样的经历也是好的。”
砸上几亿来试错
和日韩成熟的团体造星体制相比,国内依然处于一种摸索的状态。
对于蜜蜂少女队COO吴晓禹来说,像韩丹这样的蜂巢少女一直是在陪着公司摸索,试图找到一条脱离日韩烙印下,真正具有C-POP特质的中国女团,试错的过程也确实伤了很多少女的心。
早期的蜜蜂少女队脱胎于2016年浙江卫视女团养成真人秀节目,经过12期的选拔,第一支蜜蜂少女队正式出道。
但定位不清晰,依然是所有国内男团女团的痛。
想要成为练习生,只有经过前期三轮选拔,才会从近4000人中选拔80人左右进入训练营。训练营的时间只有一个月,在这一个月里,淘汰随时可能发生,最终能从训练营顺利走出来的只有60人。
而这些新选拔上来的60人将要和去年留存下来的练习生汇合,经过两到三个月的专业化训练之后再次淘汰一批人。最终成军的5支队伍则兵分两路在成都和上海两地的剧场进行公演。
在这套成熟的选拔机制确定之前,蜜蜂少女队所在的姊妹淘公司在不接受融资的情况下已经砸了几个亿来试错。
找不到工作就去出道
吴晓禹发现,练习生的生源市场也在慢慢发生变化。往年,蜜蜂少女队只能去像韩丹的现代音乐学院这样的专业院校去选拔,而今年吴晓禹发现,生源在下沉。
很多四五线城市的职业技术学校更愿意让蜜蜂少女队来宣讲招人,其中很多都是幼教这样看似和女团关系不大的专业。
当地教委的解释是,每年当地产生的就业机会并不多,因此就会产生大量找不到就业出路的适龄女性,幼教专业和完全的素人相比有一定的唱跳基础,如果能够进入女团,总比打工要好一些。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尝试做女团并不是因为有一个明星梦或者自身观念的改变,而是把做女团作为另一种生存手段。
这样的观点在《创造101》的杨超越身上得到印证,这个唱跳能力都被网友吐槽却始终拥有超高话题度的练习生当初选择加入女团的原因并不是热爱音乐,只是看到每个月2000块钱的工资包吃住的招募条件才走上了女团这条路。
要做中国特色的女团,试错不可避免。
2016年是中国女团元年,平均每两天就有团队出道。但市场似乎还没有准备好,摆在女团面前的问题是,出道了,然后呢?如果没有足够的曝光机会,最终的结果就只能是不温不火或者直接解散。耗资5亿打造的1931组合经过3年挣扎最终也走向解散。
“所以很多女孩就很迷茫,每天辛苦训练最后只能在每周的公演上有机会表演。”
吴晓禹说,和传统的经纪公司相比,蜜蜂少女队是要去做成一个平台。用教头取代经纪人来对几十位少女进行管理,根据她们的意愿在唱跳、表演、综艺三个方向为其提供和大众见面的机会,以团体的形式去着力推出个人,通过各类直播平台、抖音、小红书、大众点评等平台多渠道为少女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蜜蜂少女队有一支技术团队,开发了自己的APP推蜜进行粉丝运营,从少女的人设定位、粉丝的引流和沉淀都有专业化的团队来运作。
所以每一位活跃的蜜蜂少女背后都是一支由商务部、艺人部、运营部组成的团队,每一次曝光的背后都有数据的跟踪,甚至通告费用都是通过各类数据计算出来,每个月再根据数据反馈及时做出调整。
上世纪八十年代,TVB开办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从这里走出来的刘德华、周润发、周星驰火的一塌糊涂,艺员培训班成为名副其实的造型工厂。
一档《创造101》让更多的经纪公司看到中国女团的希望,或许他们都在祈祷,以后还会推出第二季、第三季,不然他们或许又要面临没有市场的窘境。
“节目给了大家一条指向成功的路,之前烧香都找不到庙门,现在好歹有个庙可以去烧香了。”
只是在吴晓禹看来,现在的蜜蜂少女队和当年的TVB做的事情很像,只是现在要通过互联网化的模式去运作一个超大型女团,这个过程本身对于国内的造星市场来说就是一场大胆的试验。或许当经纪公司可以独立捧红女团而不再依托大平台时,中国的市场才算是真正成熟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