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深度干货:高段位的人都会“全脑思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深度干货:高段位的人都会“全脑思维”

如果你用对了左脑和右脑,事半功倍。

视觉中国

今天文章的封面图来自奔驰的广告,但内容跟奔驰没什么关系。

我想聊的是这张图的内容。心理学上将我们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两个区域。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认知思考的能力:逻辑和创造。

比如,当我在超市买菜的时候,看到一颗白菜2块钱,三颗白菜5块钱,脑子里就开始计算买7颗白菜应该付多少钱。这时,是左脑在发挥作用。它掌管逻辑,计算,分析。

可当我走到博物馆里,看到墙上展出一幅莫奈的《日出》,脑海里顿时浮现出晨雾笼罩的港口,若隐若现的小船,还有远处依稀可见的吊车,想到一天的劳作即将开始,人们纷纷奔向了工作岗位,此时仿佛还听到了远方工厂的汽笛声......这时,是右脑在发挥作用。它掌管感知,想象,创造。

左脑和右脑之间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一脉相承的。越是高段位的人,越能把左右脑综合运用到极致平衡。这样创造出来的东西,既蕴含了严谨的逻辑,又充满了艺术的美感。例如:

莫扎特的音乐严格遵守了逻辑思维。如果将他的乐谱拆解开,会发现旋律和高潮的分布非常有数学规律;

 

电影《盗梦空间》讲述了一个逻辑上的递归嵌套问题。影片里梦中梦的设定和IT 编程中的递归算法非常类似;

 

游戏《纪念碑谷》中大量运用了数学上的“彭罗斯三角形”,这种利用参照物不同而产生的视觉差被广泛运用在绘画和街头艺术的创作中。

 

音乐,电影,游戏,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艺术形式,其内核都有一套严密完整的逻辑思维蕴含其中。我们不能说这些伟大的艺术创作,完全依靠了右脑的创意,而摒弃了左脑的逻辑。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这个道理在职场上同样适用。

就好像我们上大学时会分文理科一样,职场上同样有左脑工作和右脑工作。那些需要进行复杂的数字运算、建模分析的行业,例如金融,保险精算,战略咨询等,就属于左脑工作;而那些需要灵感和创意的行业,例如广告,视觉设计,产品开发等,就属于右脑工作。

想要在职场上实现个人价值的大幅提升,就要善于平衡左右脑的综合运用,不能发生“偏科”。无论是哪种工作岗位,你既要学会做科学家,也要能够做艺术家。这就是今天我要重点讲的:

全脑思维。

它是一种高效的思考分析及输出表达的过程。全脑思维要求我们充分调动起左右脑各自的优势,做到:

凡是晦涩的东西,学会用生动的方式去表达;凡是创意的东西,必须有严谨的逻辑做支撑。

这是一项顶级稀缺的职场能力。大多数人若能把其中一项掌握熟练,就已经能取得很不错的成就。但如果能把两者做到兼得,那一定是前途无量。

那么如何去锻炼全脑思维呢?今天分享3个方法,希望能给各位带来一些启示。

1. 刻意练习,用两种视角解读日常问题

所谓两种视角,即左脑视角和右脑视角。对待同一个问题,我们既要学会严谨辩证地去看待,也要学会放飞自我地去看待。

例如早上上班时,百无聊赖的我在等红灯,前面的车大排长队。这时我估算了一下剩下路程中,还有几个红灯需要等待,每个红灯大概会花费多久时间,那么我就能计算出到达公司是几点钟。此时,我开启的是左脑视角:

你看,等红灯的短短几分钟,就能完成两种视角的切换。这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练习。实际上,很多事物我们都能这样切换视角去看待。这么做往往能带给我们意料不到的思路与灵感。

比如一个做数据分析的人,面对一份汽车市场调研报告可能会解读出:

国产车依然是性价比的最佳代表,在低价格区间里深受经济适用型消费者的喜爱。在他们的生活中,汽车的角色是“交通运输工具”;进入中档价格区间开始,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有了增长,随着生活质量的升级对汽车的诉求也开始发生变化,向更高一级的“出行伴侣”迈进......

 

再比如,我现在和大家说“相对论”,如果用复杂的数学和物理模型来解释,可能一天都讲不清楚。但是爱因斯坦是怎么描述相对论的呢?他说:

这就是一个构建连接点的过程。这个手法在侦探小说中非常常见。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就经常能够根据对方手腕上的痕迹,推测出对方的职业和婚姻生活。只不过他都是在脑海里已经构建好了逻辑连接点,所以当他跳过过程直接说出结果的时候,其他人都以为是异想天开。

掌握了连接点思维,对右脑强大的人来说是如虎添翼。因为它能让你的想象和创作更合乎情理。当你用自己的创意去说服别人时也能更加胸有成竹,而不会碰到诸如“你凭什么这么想?”,“太天马行空了!”等反对的情况。

换句话说,这是让你的创意更加有逻辑。

锻炼这个思维,我们同样可以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来进行。比如最近世界杯德国总理默克尔并没有前往俄罗斯观看,这是为什么呢?有人用段子来解释:

虽然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但这同样是一个构建连接点的过程,而不是直接告诉你“如果德国总理去俄国观看世界杯,那么美国就会和德国打贸易战”。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想想在这个过程里,有几个连接点存在。

以上就是如何锻炼全脑思维的一些心得。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文章:全脑思维,是一项重要的思考分析及表达输出能力。它要求我们既能够做严谨的科学家,又能够做创意的艺术家。

培养全脑思维的三个建议:

1.刻意练习,用左脑视角和右脑视角解读日常问题;

2.善用比喻,把枯燥的东西讲得有趣;

3.培养连接点思维,让想象开始有逻辑;

来源:张良计

原标题:深度干货:高段位的人都会“全脑思维”

最新更新时间:07/11 09:33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深度干货:高段位的人都会“全脑思维”

如果你用对了左脑和右脑,事半功倍。

视觉中国

今天文章的封面图来自奔驰的广告,但内容跟奔驰没什么关系。

我想聊的是这张图的内容。心理学上将我们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两个区域。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认知思考的能力:逻辑和创造。

比如,当我在超市买菜的时候,看到一颗白菜2块钱,三颗白菜5块钱,脑子里就开始计算买7颗白菜应该付多少钱。这时,是左脑在发挥作用。它掌管逻辑,计算,分析。

可当我走到博物馆里,看到墙上展出一幅莫奈的《日出》,脑海里顿时浮现出晨雾笼罩的港口,若隐若现的小船,还有远处依稀可见的吊车,想到一天的劳作即将开始,人们纷纷奔向了工作岗位,此时仿佛还听到了远方工厂的汽笛声......这时,是右脑在发挥作用。它掌管感知,想象,创造。

左脑和右脑之间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一脉相承的。越是高段位的人,越能把左右脑综合运用到极致平衡。这样创造出来的东西,既蕴含了严谨的逻辑,又充满了艺术的美感。例如:

莫扎特的音乐严格遵守了逻辑思维。如果将他的乐谱拆解开,会发现旋律和高潮的分布非常有数学规律;

 

电影《盗梦空间》讲述了一个逻辑上的递归嵌套问题。影片里梦中梦的设定和IT 编程中的递归算法非常类似;

 

游戏《纪念碑谷》中大量运用了数学上的“彭罗斯三角形”,这种利用参照物不同而产生的视觉差被广泛运用在绘画和街头艺术的创作中。

 

音乐,电影,游戏,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艺术形式,其内核都有一套严密完整的逻辑思维蕴含其中。我们不能说这些伟大的艺术创作,完全依靠了右脑的创意,而摒弃了左脑的逻辑。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这个道理在职场上同样适用。

就好像我们上大学时会分文理科一样,职场上同样有左脑工作和右脑工作。那些需要进行复杂的数字运算、建模分析的行业,例如金融,保险精算,战略咨询等,就属于左脑工作;而那些需要灵感和创意的行业,例如广告,视觉设计,产品开发等,就属于右脑工作。

想要在职场上实现个人价值的大幅提升,就要善于平衡左右脑的综合运用,不能发生“偏科”。无论是哪种工作岗位,你既要学会做科学家,也要能够做艺术家。这就是今天我要重点讲的:

全脑思维。

它是一种高效的思考分析及输出表达的过程。全脑思维要求我们充分调动起左右脑各自的优势,做到:

凡是晦涩的东西,学会用生动的方式去表达;凡是创意的东西,必须有严谨的逻辑做支撑。

这是一项顶级稀缺的职场能力。大多数人若能把其中一项掌握熟练,就已经能取得很不错的成就。但如果能把两者做到兼得,那一定是前途无量。

那么如何去锻炼全脑思维呢?今天分享3个方法,希望能给各位带来一些启示。

1. 刻意练习,用两种视角解读日常问题

所谓两种视角,即左脑视角和右脑视角。对待同一个问题,我们既要学会严谨辩证地去看待,也要学会放飞自我地去看待。

例如早上上班时,百无聊赖的我在等红灯,前面的车大排长队。这时我估算了一下剩下路程中,还有几个红灯需要等待,每个红灯大概会花费多久时间,那么我就能计算出到达公司是几点钟。此时,我开启的是左脑视角:

你看,等红灯的短短几分钟,就能完成两种视角的切换。这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练习。实际上,很多事物我们都能这样切换视角去看待。这么做往往能带给我们意料不到的思路与灵感。

比如一个做数据分析的人,面对一份汽车市场调研报告可能会解读出:

国产车依然是性价比的最佳代表,在低价格区间里深受经济适用型消费者的喜爱。在他们的生活中,汽车的角色是“交通运输工具”;进入中档价格区间开始,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有了增长,随着生活质量的升级对汽车的诉求也开始发生变化,向更高一级的“出行伴侣”迈进......

 

再比如,我现在和大家说“相对论”,如果用复杂的数学和物理模型来解释,可能一天都讲不清楚。但是爱因斯坦是怎么描述相对论的呢?他说:

这就是一个构建连接点的过程。这个手法在侦探小说中非常常见。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就经常能够根据对方手腕上的痕迹,推测出对方的职业和婚姻生活。只不过他都是在脑海里已经构建好了逻辑连接点,所以当他跳过过程直接说出结果的时候,其他人都以为是异想天开。

掌握了连接点思维,对右脑强大的人来说是如虎添翼。因为它能让你的想象和创作更合乎情理。当你用自己的创意去说服别人时也能更加胸有成竹,而不会碰到诸如“你凭什么这么想?”,“太天马行空了!”等反对的情况。

换句话说,这是让你的创意更加有逻辑。

锻炼这个思维,我们同样可以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来进行。比如最近世界杯德国总理默克尔并没有前往俄罗斯观看,这是为什么呢?有人用段子来解释:

虽然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但这同样是一个构建连接点的过程,而不是直接告诉你“如果德国总理去俄国观看世界杯,那么美国就会和德国打贸易战”。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想想在这个过程里,有几个连接点存在。

以上就是如何锻炼全脑思维的一些心得。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文章:全脑思维,是一项重要的思考分析及表达输出能力。它要求我们既能够做严谨的科学家,又能够做创意的艺术家。

培养全脑思维的三个建议:

1.刻意练习,用左脑视角和右脑视角解读日常问题;

2.善用比喻,把枯燥的东西讲得有趣;

3.培养连接点思维,让想象开始有逻辑;

来源:张良计

原标题:深度干货:高段位的人都会“全脑思维”

最新更新时间:07/11 09:33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