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少了它,我新买的新能源车怎么又输在起跑线上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少了它,我新买的新能源车怎么又输在起跑线上了

面对固态电池这一“炙手可热”的前瞻技术,各国车企都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技术储备,并认为固态电池有望成为下一代车用动力电池的主导技术路线。

近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向硅谷新兴电池公司QuantumScape注资1亿美元,用于固态电池的开发和量产,同时加速推进其新能源战略规划。新开发的电池体积更小,充电速度更快,安全性更高,续航里程大幅增加。固态电池计划于2025年前实现量产。

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变革,汽车电动化趋势越发明显,电池技术成为关键的突破口。由于固态电池与传统液态锂电池相比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同时拥有更大的功率和更长的使用时间,因此被“寄予厚望”,国外众多企业也将其视为下一代锂电池发展的大趋势。不过,中国若不加紧这方面的研究,则很有可能输在“起跑线”上。

固态电池成“豪门新宠”

当前,国外在固态电池领域举动频频。大众集团就表示,未来的纯电动高尔夫车型将搭载固态电池,综合续航里程有望从现在的300公里提升至750公里;宝马公司日前也宣布将携手电池技术公司Solid Power共同研发全新的固态电池。

在车用电池领域,日本企业一直走在前列。早在2013年就已经占到全球70%的市场份额,但是到2016年这一数字已降至41%。目前,日本政府希望通过加大全固态电池研发力度以重新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日产和本田正在联手开发可延长电动汽车行驶距离并大幅缩短充电时间的“全固态电池”;同时,丰田发布消息称计划在2020——2025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商业化,并推出一款电动车型。

在韩国,各大企业也纷纷开始布局固态电池的研发。根据《韩国先驱报》报道,三星电子会将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锂电子电池的重点。

整车巨头们如此青睐固态电池的原因,与动力电池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不断突破电池技术产业化障碍不无关系。相关研究认为,2020年固态电池技术研发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成本、能量密度和生产过程等方面将进一步赶超锂电子电池技术。研究称,至2030年,锂电子电池将不再是电动汽车的主流,只在某些电子元件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整车巨头们也正是看中了这一前瞻技术将带来的趋势。

大势所趋,形成共识

当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很多国家更是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不过,目前电动汽车却颇受各方诟病,其中抱怨最多的当属“里程焦虑”。针对车辆的续航里程,若单纯增加电池数量,会造成整车增重,不仅造成电耗的增加,而且整车售价也会水涨船高,以特斯拉Modle S为例,为解决“里程焦虑”,采用了近 7000个锂离子电池,虽使其续航里程达到 400 公里以上,但是其电池重量达到 500 公斤,整车价格区间高达人民币71万—123万,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在市场中推广。

因此,大幅提升电池的各方面性能来解决“里程焦虑”势在必行。而且,在“双积分政策”和补贴退坡的的双重影响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变革。这意味着,电池产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倒逼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下一代电池技术上,固态电池或成较佳选择。

不过,固态电池的缺点也很明显,最主要的是实现快充很困难。因为常温下,固态电解质中的电子导电性能不佳。此外,目前固态电池制造成本高,技术不够成熟,所以目前固态电池基本仍处于实验室阶段,量产还需要时日。

避免“重蹈覆辙”

面对固态电池这一“炙手可热”的前瞻技术,各国车企都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技术储备,并认为固态电池有望成为下一代车用动力电池的主导技术路线。根据《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技术目标,2030年我国的电池能量密度要达到500Wh/kg。这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电池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说到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首当其冲便是电动化。未来一段时间内,汽车技术最大的变化将出现在驱动力这个细分品类。由于国内车企受到部分政策驱动,在电动化方面布局较早,已经形成一定积累,在该领域也相对较为活跃。但在固态电池的创新研发领域,却极少见到中国企业的身影。

尽管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与发展,给了许多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和企业以“弯道超车”的机会,中国不少车企在这波浪潮中通过技术创新、自主研发以及收购并购,逐步缩小了与“豪门”的差距。然而,根据某知名机构的调查研究显示,“对前瞻性技术的忽视极大有可能导致在未来10—20——尤其当智能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等颠覆性的产品商业化普及时——国内外企业的技术差距被重新拉开。”因此,面对固态电池这一技术,中国企业在重视传统技术补齐自身技术短板的同时,也要开始进行前瞻性技术的布局,不至于输在“起跑线”上,也不至于在10年之后因在这一领域落后他人而重蹈今日“弯道超车”的覆辙。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少了它,我新买的新能源车怎么又输在起跑线上了

面对固态电池这一“炙手可热”的前瞻技术,各国车企都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技术储备,并认为固态电池有望成为下一代车用动力电池的主导技术路线。

近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向硅谷新兴电池公司QuantumScape注资1亿美元,用于固态电池的开发和量产,同时加速推进其新能源战略规划。新开发的电池体积更小,充电速度更快,安全性更高,续航里程大幅增加。固态电池计划于2025年前实现量产。

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变革,汽车电动化趋势越发明显,电池技术成为关键的突破口。由于固态电池与传统液态锂电池相比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同时拥有更大的功率和更长的使用时间,因此被“寄予厚望”,国外众多企业也将其视为下一代锂电池发展的大趋势。不过,中国若不加紧这方面的研究,则很有可能输在“起跑线”上。

固态电池成“豪门新宠”

当前,国外在固态电池领域举动频频。大众集团就表示,未来的纯电动高尔夫车型将搭载固态电池,综合续航里程有望从现在的300公里提升至750公里;宝马公司日前也宣布将携手电池技术公司Solid Power共同研发全新的固态电池。

在车用电池领域,日本企业一直走在前列。早在2013年就已经占到全球70%的市场份额,但是到2016年这一数字已降至41%。目前,日本政府希望通过加大全固态电池研发力度以重新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日产和本田正在联手开发可延长电动汽车行驶距离并大幅缩短充电时间的“全固态电池”;同时,丰田发布消息称计划在2020——2025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商业化,并推出一款电动车型。

在韩国,各大企业也纷纷开始布局固态电池的研发。根据《韩国先驱报》报道,三星电子会将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锂电子电池的重点。

整车巨头们如此青睐固态电池的原因,与动力电池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不断突破电池技术产业化障碍不无关系。相关研究认为,2020年固态电池技术研发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成本、能量密度和生产过程等方面将进一步赶超锂电子电池技术。研究称,至2030年,锂电子电池将不再是电动汽车的主流,只在某些电子元件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整车巨头们也正是看中了这一前瞻技术将带来的趋势。

大势所趋,形成共识

当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很多国家更是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不过,目前电动汽车却颇受各方诟病,其中抱怨最多的当属“里程焦虑”。针对车辆的续航里程,若单纯增加电池数量,会造成整车增重,不仅造成电耗的增加,而且整车售价也会水涨船高,以特斯拉Modle S为例,为解决“里程焦虑”,采用了近 7000个锂离子电池,虽使其续航里程达到 400 公里以上,但是其电池重量达到 500 公斤,整车价格区间高达人民币71万—123万,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在市场中推广。

因此,大幅提升电池的各方面性能来解决“里程焦虑”势在必行。而且,在“双积分政策”和补贴退坡的的双重影响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变革。这意味着,电池产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倒逼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下一代电池技术上,固态电池或成较佳选择。

不过,固态电池的缺点也很明显,最主要的是实现快充很困难。因为常温下,固态电解质中的电子导电性能不佳。此外,目前固态电池制造成本高,技术不够成熟,所以目前固态电池基本仍处于实验室阶段,量产还需要时日。

避免“重蹈覆辙”

面对固态电池这一“炙手可热”的前瞻技术,各国车企都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技术储备,并认为固态电池有望成为下一代车用动力电池的主导技术路线。根据《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技术目标,2030年我国的电池能量密度要达到500Wh/kg。这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电池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说到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首当其冲便是电动化。未来一段时间内,汽车技术最大的变化将出现在驱动力这个细分品类。由于国内车企受到部分政策驱动,在电动化方面布局较早,已经形成一定积累,在该领域也相对较为活跃。但在固态电池的创新研发领域,却极少见到中国企业的身影。

尽管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与发展,给了许多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和企业以“弯道超车”的机会,中国不少车企在这波浪潮中通过技术创新、自主研发以及收购并购,逐步缩小了与“豪门”的差距。然而,根据某知名机构的调查研究显示,“对前瞻性技术的忽视极大有可能导致在未来10—20——尤其当智能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等颠覆性的产品商业化普及时——国内外企业的技术差距被重新拉开。”因此,面对固态电池这一技术,中国企业在重视传统技术补齐自身技术短板的同时,也要开始进行前瞻性技术的布局,不至于输在“起跑线”上,也不至于在10年之后因在这一领域落后他人而重蹈今日“弯道超车”的覆辙。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