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当村上春树谈文学时他谈些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当村上春树谈文学时他谈些什么

小说家是这样炼成的。

2015年1月15日起至31日,村上春树在“村上的地方”(村上さんのところ)回答读者提问,睿智的村上和热心的读者从天文地理一直谈到人生哲学,其中不乏一些特别有趣的碰撞。此前,我们已经整理过一个人生导师篇,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村上春树和读者谈文学时都谈些什么。

【关于创作和孤独】

问:

村上先生,初次来信!你们又做这个活动,我好开心。听说就算你不回答问题,也会看一看,就凭这个也够开心了。我最近在读卡夫卡、塞林格和福楼拜的传记。之所以对他们这么感兴趣,是因为他们对文学有特别的热情,而这种热情会让人产生某种扭曲。我觉得,要真正地为事业献身是很难的一件事。他们那样的生存方式,应该伴随着相当的孤独和牺牲吧。我也会进行创作,但是很难进入孤独中去。要是不能突破这一点,估计很难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吧。村上先生对于创作中的孤独是怎么看的?另外,对于他们那样的工作方式你怎么看?

(アクリル,男,30岁)

答:

卡夫卡、塞林格和福楼拜的人生非同凡响,我并没有他们那么与众不同。我的生活算是普通:早起早睡、做运动、注意饮食。不过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他们到底做了些什么也未可知。说不定什么也没做呢……

现实中不乏因为对文学的狂热从而使人生扭曲的例子,不过总的来说我的看法是:不是所有人都一定是那样。那种扭曲,有的人会表现出来,有的却未必。事实上最理想的情况是,持续写小说这件事情治好了某种内在的扭曲。

【看棒球怎么也不灵光一现】

问:

我知道村上先生是在神宫球场看棒球时决定写小说的,我一直期待着自己也有这么灵光一现的时刻,可是它还没有来。为什么呢?

(どら,男,43岁,系统开发公司管理人员)

答:

也许是因为你不适合棒球?下次试试足球吧。躲球游戏什么的说不定也不错。

【工作地点变成火星的话】

问:

如果村上先生搬到火星去住的话,想写什么故事呢?

(火星上的人类学者,女,42岁,社员)

答:

不管在哪里住,我想我都会写这些故事。我在藤泽写了《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在罗马写《挪威的森林》,在普林斯顿写《奇鸟行状录》,在考艾岛写了《海边的卡夫卡》。在哪儿写的都是这些,估计去了火星也没什么不同吧。

【自己做】

问:

我想写小说,你有什么好题目吗?要是能回信跟我说说大致情节就更好了!

(シラカバ,女,35岁,派遣社员)

答:

你在想什么呀?不是想写一本小说吗?不管怎样这点事情还是自己做吧。

【《1Q84》的续篇呢?!】

问:

我从中学时期就开始读村上先生的作品了,特别喜欢《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和《1Q84》,关于《1Q84》续篇(book4)您是怎么想的呢?另外您今后想写玄幻小说吗?请您一定回答。最后,我特别喜欢您田园风格的小说。今年4月开始,我就是大学生了。要是您开签售会我一定去!请保重身体。一直支持您!

(麻枝龍,男,18岁,学生)

答:

最近我又想写长篇小说了,不过到底写什么,不动笔之前是不知道的。因为与其说是我选择素材,不如说是素材选择了我。《1Q84》的book4到底写不写我犹豫了很久,为此我还必须重读前三本,一点一点做笔记,是件很复杂的事情,所以我在想是不是有点太麻烦了,还在犹豫呢。因为我不是特别喜欢为写什么而做准备。现在还有各种可能性,做结论还为时尚早。在我的脑子里,《1Q84》在那之前和之后都有故事,换句话说,说起来话就长了。到底该写呢还是不该写呢……

【在中国也超有人气】

问(节选):

村上先生,您好。通过您的作品,我认识了您。我是一名中国人,正在读研究生,自大学起学习日语。上大学时从没读过您的作品。《挪威的森林》在中国特别有名,可能是对别人一窝蜂追捧的东西本能地觉得抗拒吧(我从来没有读过您的作品)。不过,书真是个好东西,它会一直在那儿等着读者翻开它……您为什么没去过中国呢?中国有您那么多粉丝。

(希望匿名,男,24岁,学生)

答:

我去过中国哦。从大连坐车去了长春和哈尔滨。虽然旅途很长,不过坐火车很开心,虽然是硬座,不过周围的人们都狠友好,特别亲切。下车时把相机落在车上了,邻座的人跑着拿给了我。后来又去了内蒙古。中国真大,印象最深的是,人好多啊。以前,在我的印象里,中国就是地广人稀,不过那次才发现,中国地大、人多,挺吃惊的。谢谢你读我的书。请努力学习。

【解读村上的书您怎么看?】

问:

村上先生,初次来信。这个活动太有意思了,借此机会向您提问。现在出了很多类似“解读村上”那样的书,不过我记得您在接受有关《海边的卡夫卡》的一个采访时说,“解读这种事情没有意义,希望大家不要看这种书,而是尽量读原汁原味的整个故事、场景”。您说的这句绝不能算是好懂(失礼了)的话,后来成了我的风向标。您读过解读您的作品的书吗?对于那类书您是怎么看的?

(rams,男,50岁,社员)

答:

我从来不读“解读村上”一类的书,因为总觉得有点害羞。所以对于这些书我无法置评。不过个人意见,整体来说,还是不要怎么读那类书比较好哦。因为我觉得光听别人解读,自己的思考能力会下降。还是尽量锻炼自己咀嚼、消化的能力吧。就算理解不透、不全,这也是能够理解一本小说最快的捷径。我是这么想的。

【微妙的问题】

问(节选):

每年一到秋季,媒体开始大肆讨论“今年谁会得诺贝尔奖呢”,我就想“哎呀,诺贝尔奖又来了”。几乎每年村上先生都会被当成“诺贝尔文学奖最有力的竞争者”,在英国博彩公司的赔率榜上也是高居榜首……

如果可能的话,您本人希望得诺贝尔奖吗?如果得奖的话,想在斯德哥尔摩向世界说些什么呢?

(ふるちんTypeR,男,42岁,社员)

答:

谢谢你为我想了这么多。关于这件事情我没法说什么,因为问题实在太微妙了。世界上有的人只能用具体的什么东西来评价人和事,例如卖了多少书,拿了什么奖。不过,作为小说家,我们本来追求的就是“不具体的东西”。这些龃龉和不同实在是相当厉害啊。

【果然要读1000本?】

问:

村上先生,您好。

我19岁,自由职业,将来想做个小说家。周围许多朋友都进了大学,可是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想一边打工一边写小说,现在每天读读小说、听听讲座,摸索着前进。大泽在昌和石田衣良等著名小说家说“要写出好小说,最少要读1000本书”。我从几年前开始读小说,离1000本还差得远(偷偷告诉您,我虽然是您的粉丝,不过还没读全您的作品,对不起!)所以想先以这个为目标努把力。我的问题来了,村上先生读了多少小说呢?另外,您有没有推荐的书呢?

(もりりりりん,男,19岁,自由职业)

答:

虽然没数过,不过我确实读了不少书。但最近比起“多读”来说,我开始“熟读”,常常重读以前读过的书。翻译也相当于终极的熟读,所以这么做对翻译也大有裨益。

不过,除了读书之外,运动、谈恋爱也很重要。我是这么觉得的。十几岁到二十几岁是积累的年龄。请尽情积累吧。

【比喻备忘录】

问:

村上先生,首次来信。我特别喜欢《奇鸟行状录》。我尤其喜欢村上先生写文章时关于情景、人物的动作、表情和特征等非常独到的比喻。进入小说的世界后,其中的自然环境和舞台背景会在脑海中浮现,一边读一边嗅着登场人物的气息,不过一看到特别精妙的比喻,我会忍不住拍手叫好,在心中暗暗叫绝。这些比喻是您在写文章时自然而然想到的吗?又或者是您平时有一个备忘录,随时记下脑海里想到的比喻,需要用时从中找到合适的?希望您能告诉我。

(出し入れ,男,28岁,风投)

答:

我没有这样的备忘录,从没随身带着个本子随时做笔记。坐在桌子前写的时候,它们自然而然就冒出来了。也没有生搬硬套过,完全是“急中生智”。比喻这种东西,没有的话就算了,我写的都是自然而然流淌的东西。硬要卖弄的话是出不来好东西的。其实这就像是游戏,要是正好有特别恰当的比喻你会很开心。

【学生时代写小说的话?】

问:

我在某个私立大学创作小说。从大一开始写,现在第四年了。写小说、请曾获芥川奖的教授点评,如此循环往复。没写过特别好的小说,不过我的努力倒是在学分上得到了体现。话说,我就快工作了,从明天开始研修。我听说村上先生大学毕业前就开始工作,开了咖啡厅,还有贷款要还。假如您从大学时期就开始写小说,也就是在完全没有社会经验的状态下写小说,能写出什么样的作品呢?或者说,(您本来就没写)可能什么也写不出来?希望您回答我的问题。

(ラバップマン,男,22岁,大四学生)

答:

和你不一样,我在上大学时完全没想过要写小说,所以要回答这个假设有些困难。不过我估计就算想写也写不出来。因为我是在有了许多痛苦的经历、碰了很多壁、失去了很多东西、背负了很多东西后才想要写小说的。在那之前没什么想写的。只不过呢,作家也分很多种,也有人完全没有社会经验却写出优秀作品的。只不过我不是那样的人而已。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当村上春树谈文学时他谈些什么

小说家是这样炼成的。

2015年1月15日起至31日,村上春树在“村上的地方”(村上さんのところ)回答读者提问,睿智的村上和热心的读者从天文地理一直谈到人生哲学,其中不乏一些特别有趣的碰撞。此前,我们已经整理过一个人生导师篇,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村上春树和读者谈文学时都谈些什么。

【关于创作和孤独】

问:

村上先生,初次来信!你们又做这个活动,我好开心。听说就算你不回答问题,也会看一看,就凭这个也够开心了。我最近在读卡夫卡、塞林格和福楼拜的传记。之所以对他们这么感兴趣,是因为他们对文学有特别的热情,而这种热情会让人产生某种扭曲。我觉得,要真正地为事业献身是很难的一件事。他们那样的生存方式,应该伴随着相当的孤独和牺牲吧。我也会进行创作,但是很难进入孤独中去。要是不能突破这一点,估计很难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吧。村上先生对于创作中的孤独是怎么看的?另外,对于他们那样的工作方式你怎么看?

(アクリル,男,30岁)

答:

卡夫卡、塞林格和福楼拜的人生非同凡响,我并没有他们那么与众不同。我的生活算是普通:早起早睡、做运动、注意饮食。不过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他们到底做了些什么也未可知。说不定什么也没做呢……

现实中不乏因为对文学的狂热从而使人生扭曲的例子,不过总的来说我的看法是:不是所有人都一定是那样。那种扭曲,有的人会表现出来,有的却未必。事实上最理想的情况是,持续写小说这件事情治好了某种内在的扭曲。

【看棒球怎么也不灵光一现】

问:

我知道村上先生是在神宫球场看棒球时决定写小说的,我一直期待着自己也有这么灵光一现的时刻,可是它还没有来。为什么呢?

(どら,男,43岁,系统开发公司管理人员)

答:

也许是因为你不适合棒球?下次试试足球吧。躲球游戏什么的说不定也不错。

【工作地点变成火星的话】

问:

如果村上先生搬到火星去住的话,想写什么故事呢?

(火星上的人类学者,女,42岁,社员)

答:

不管在哪里住,我想我都会写这些故事。我在藤泽写了《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在罗马写《挪威的森林》,在普林斯顿写《奇鸟行状录》,在考艾岛写了《海边的卡夫卡》。在哪儿写的都是这些,估计去了火星也没什么不同吧。

【自己做】

问:

我想写小说,你有什么好题目吗?要是能回信跟我说说大致情节就更好了!

(シラカバ,女,35岁,派遣社员)

答:

你在想什么呀?不是想写一本小说吗?不管怎样这点事情还是自己做吧。

【《1Q84》的续篇呢?!】

问:

我从中学时期就开始读村上先生的作品了,特别喜欢《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和《1Q84》,关于《1Q84》续篇(book4)您是怎么想的呢?另外您今后想写玄幻小说吗?请您一定回答。最后,我特别喜欢您田园风格的小说。今年4月开始,我就是大学生了。要是您开签售会我一定去!请保重身体。一直支持您!

(麻枝龍,男,18岁,学生)

答:

最近我又想写长篇小说了,不过到底写什么,不动笔之前是不知道的。因为与其说是我选择素材,不如说是素材选择了我。《1Q84》的book4到底写不写我犹豫了很久,为此我还必须重读前三本,一点一点做笔记,是件很复杂的事情,所以我在想是不是有点太麻烦了,还在犹豫呢。因为我不是特别喜欢为写什么而做准备。现在还有各种可能性,做结论还为时尚早。在我的脑子里,《1Q84》在那之前和之后都有故事,换句话说,说起来话就长了。到底该写呢还是不该写呢……

【在中国也超有人气】

问(节选):

村上先生,您好。通过您的作品,我认识了您。我是一名中国人,正在读研究生,自大学起学习日语。上大学时从没读过您的作品。《挪威的森林》在中国特别有名,可能是对别人一窝蜂追捧的东西本能地觉得抗拒吧(我从来没有读过您的作品)。不过,书真是个好东西,它会一直在那儿等着读者翻开它……您为什么没去过中国呢?中国有您那么多粉丝。

(希望匿名,男,24岁,学生)

答:

我去过中国哦。从大连坐车去了长春和哈尔滨。虽然旅途很长,不过坐火车很开心,虽然是硬座,不过周围的人们都狠友好,特别亲切。下车时把相机落在车上了,邻座的人跑着拿给了我。后来又去了内蒙古。中国真大,印象最深的是,人好多啊。以前,在我的印象里,中国就是地广人稀,不过那次才发现,中国地大、人多,挺吃惊的。谢谢你读我的书。请努力学习。

【解读村上的书您怎么看?】

问:

村上先生,初次来信。这个活动太有意思了,借此机会向您提问。现在出了很多类似“解读村上”那样的书,不过我记得您在接受有关《海边的卡夫卡》的一个采访时说,“解读这种事情没有意义,希望大家不要看这种书,而是尽量读原汁原味的整个故事、场景”。您说的这句绝不能算是好懂(失礼了)的话,后来成了我的风向标。您读过解读您的作品的书吗?对于那类书您是怎么看的?

(rams,男,50岁,社员)

答:

我从来不读“解读村上”一类的书,因为总觉得有点害羞。所以对于这些书我无法置评。不过个人意见,整体来说,还是不要怎么读那类书比较好哦。因为我觉得光听别人解读,自己的思考能力会下降。还是尽量锻炼自己咀嚼、消化的能力吧。就算理解不透、不全,这也是能够理解一本小说最快的捷径。我是这么想的。

【微妙的问题】

问(节选):

每年一到秋季,媒体开始大肆讨论“今年谁会得诺贝尔奖呢”,我就想“哎呀,诺贝尔奖又来了”。几乎每年村上先生都会被当成“诺贝尔文学奖最有力的竞争者”,在英国博彩公司的赔率榜上也是高居榜首……

如果可能的话,您本人希望得诺贝尔奖吗?如果得奖的话,想在斯德哥尔摩向世界说些什么呢?

(ふるちんTypeR,男,42岁,社员)

答:

谢谢你为我想了这么多。关于这件事情我没法说什么,因为问题实在太微妙了。世界上有的人只能用具体的什么东西来评价人和事,例如卖了多少书,拿了什么奖。不过,作为小说家,我们本来追求的就是“不具体的东西”。这些龃龉和不同实在是相当厉害啊。

【果然要读1000本?】

问:

村上先生,您好。

我19岁,自由职业,将来想做个小说家。周围许多朋友都进了大学,可是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想一边打工一边写小说,现在每天读读小说、听听讲座,摸索着前进。大泽在昌和石田衣良等著名小说家说“要写出好小说,最少要读1000本书”。我从几年前开始读小说,离1000本还差得远(偷偷告诉您,我虽然是您的粉丝,不过还没读全您的作品,对不起!)所以想先以这个为目标努把力。我的问题来了,村上先生读了多少小说呢?另外,您有没有推荐的书呢?

(もりりりりん,男,19岁,自由职业)

答:

虽然没数过,不过我确实读了不少书。但最近比起“多读”来说,我开始“熟读”,常常重读以前读过的书。翻译也相当于终极的熟读,所以这么做对翻译也大有裨益。

不过,除了读书之外,运动、谈恋爱也很重要。我是这么觉得的。十几岁到二十几岁是积累的年龄。请尽情积累吧。

【比喻备忘录】

问:

村上先生,首次来信。我特别喜欢《奇鸟行状录》。我尤其喜欢村上先生写文章时关于情景、人物的动作、表情和特征等非常独到的比喻。进入小说的世界后,其中的自然环境和舞台背景会在脑海中浮现,一边读一边嗅着登场人物的气息,不过一看到特别精妙的比喻,我会忍不住拍手叫好,在心中暗暗叫绝。这些比喻是您在写文章时自然而然想到的吗?又或者是您平时有一个备忘录,随时记下脑海里想到的比喻,需要用时从中找到合适的?希望您能告诉我。

(出し入れ,男,28岁,风投)

答:

我没有这样的备忘录,从没随身带着个本子随时做笔记。坐在桌子前写的时候,它们自然而然就冒出来了。也没有生搬硬套过,完全是“急中生智”。比喻这种东西,没有的话就算了,我写的都是自然而然流淌的东西。硬要卖弄的话是出不来好东西的。其实这就像是游戏,要是正好有特别恰当的比喻你会很开心。

【学生时代写小说的话?】

问:

我在某个私立大学创作小说。从大一开始写,现在第四年了。写小说、请曾获芥川奖的教授点评,如此循环往复。没写过特别好的小说,不过我的努力倒是在学分上得到了体现。话说,我就快工作了,从明天开始研修。我听说村上先生大学毕业前就开始工作,开了咖啡厅,还有贷款要还。假如您从大学时期就开始写小说,也就是在完全没有社会经验的状态下写小说,能写出什么样的作品呢?或者说,(您本来就没写)可能什么也写不出来?希望您回答我的问题。

(ラバップマン,男,22岁,大四学生)

答:

和你不一样,我在上大学时完全没想过要写小说,所以要回答这个假设有些困难。不过我估计就算想写也写不出来。因为我是在有了许多痛苦的经历、碰了很多壁、失去了很多东西、背负了很多东西后才想要写小说的。在那之前没什么想写的。只不过呢,作家也分很多种,也有人完全没有社会经验却写出优秀作品的。只不过我不是那样的人而已。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