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周新书推荐】“一个人无需为他的时代着急 也无需为个人着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周新书推荐】“一个人无需为他的时代着急 也无需为个人着急”

本周关键词:老舍、莫斯科贵族、一辈子、宋朝风流、铁道之旅、鸟儿手绘……

《听来的故事》

林徽因 编 
天地出版社 2018年3月

《听来的故事》是林徽因主编的《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的特色篇目合集,其中收录了老舍所著的同名故事,这个故事极其精彩地讲述了一个“废柴升官”的故事。老舍写道,一个人正因他毫无本事,反而步步高升,眼见着升总统都有可能,“一个人无需为他的时代着急,也无需为个人着急,他只需天真地没办法,自然会在波浪上浮着。” 

除了这篇《听来的故事》,这个合集中还收录了沈从文、萧乾、李健吾的短篇作品。林徽因写道,“这里篇数并不多,人数也不多,但是聚在一个小小的选集里也还结实饱满,拿到手里可以使人充满喜悦的希望。”正因为是当时文学创作的即时反应,作品的水平自然层次不齐,但是从一片“原材料”中发现岁月遗珠也或多或少是一种乐趣吧。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属于民国“小钩沉”系列,该系列还包括许多名家名译作品,比如鲁迅和夏丏尊译的芥川龙之介小说《绝笔》、戴望舒译的比利时小说《善终旅店》、郁达夫译的外国小说集《幸福的摆》,还有梁遇春译的兰姆散文《追帽子的人》。在当代,戴望舒、郁达夫这些名家的创作不停地被重新出版,而他们对当时外国文学的翻译在市面上却较少看到。所以,在民国影印本基础上重新编校的“小钩沉”系列,非常难得地使人们得以窥视到众位文豪的创作与翻译情况。最为重要的是,在这些作品翻译中,人们也可以直接地看见翻译与创作的联系,比如芥川龙之介的冷峻和荒诞显然对于鲁迅的创作很有意义。

《大雪将至》

[奥地利]罗伯特·泽塔勒  著 刘秋叶 译 
青橙文化·南海出版公司 2018年6月

《大雪将至》入围了2016年布克国际奖的终选短名单,作者是奥地利维也纳人罗伯特·泽塔勒。原书名译为德语是“一辈子”的意思,顾名思义,小说讲述了一个非常平凡的人的一生,从小受养父凌虐致残,长大后成为了修建索道的工人,因雪崩失去了一生唯一的爱人,二战期间在俄国当了多年战俘,最后回到家乡,孤独一人,死在一个寒冷的冬天…… 中文版将标题译成了“大雪将至”,这个题目不禁令人想起米歇尔·法柏那本著名的《雨必将落下》或是劳伦斯·布洛克的《繁花将尽》。

要将一个人平凡的一生讲好并不容易,毕竟普通人没多少壮功伟业可供书写。将平凡的一生写得朴素生动的作品,远的来说,有莫泊桑有《一生》,讲的是一个普通女人不幸的一辈子;近的来说,有《斯通纳》,说的是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的一辈子——这些作品共同的好处在于,它们不仅关注着人生中的重要转折时刻和戏剧性事件,更重要的是,它们更将个人的憋屈、郁闷、摇摆不定以及无法描述的琐碎通通诉诸笔下。正因作者对于这群小人物的微不足道毫不保留地赋予同情,才使得这些人物立体起来,与我们自身如此贴近。

《莫斯科绅士》 

[美]埃默·托尔斯 著 马韧 译
博集天卷 |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年6月

埃默·托尔斯的处女作《上流法则》曾经一鸣惊人,故事发生于上世纪30年代末的纽约,那时大萧条接近尾声,平民女孩接触到了年轻银行家,由此跻身上流社会。作者笔下的曼哈顿上层的风流奢华与底层的贫困苦闷对比强烈,不禁令人想起菲茨杰拉德笔下的浮华年代来,所以在许多外媒的书评里,这本书也被拿来与《伟大的盖茨比》相比较。当然,将当代作品攀附上“经典名著”,是外媒书评经常使用的“伎俩”——我们常常看到这一类文章把某一本新作比喻成“今日《奥德赛》”,就像我们会将某本新书称为“当代《红楼梦》”一样。所以,这或许并不真的意味着《上流法则》达到了与《盖茨比》比肩的高度。

与上一本作品畅销的“套路”相似,眼下这本《莫斯科绅士》将故事安排在了1922年的莫斯科,2016年年末一经出版就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榜,在专业文学奖领域的成绩也颇为不俗,曾入围都柏林文学奖。埃默善于捕捉戏剧性强烈的题材——在上部作品里,他试图为人们揭开上流社会的神秘面纱;在这部书中,他则抓住了一位被软禁在酒店的贵族作为主要人物,以他在阁楼上的视角观察着俄国的变化。《莫斯科绅士》既写出了贵族伯爵罗斯托夫在逆境中的经历,同时又颇富异域色彩,还添进了近代历史的云诡波谲,应该是在大众读者中间最受欢迎的那一类型了。

 《项美丽与海上名流》

[加]高泰若(Taras Grescoe) 著 刘晓溪 译 
新星出版社 2018年6月

这又是一部以魅力人物串联历史的作品,这个魅力人物就是项美丽。项美丽生于美国密苏里圣路易斯,1935年作为《纽约客》杂志的记者来到上海,认识了邵洵美并通过邵洵美认识了一批中国作家,比如钱钟书、林语堂、全增嘏等人,还曾一同拜访过宋氏三姐妹,后来项美丽并与邵合作翻译了沈从文的《边城》。

不得不说,通过美丽的女人来写历史是讨巧的,尤其是通过女人来写异国的历史,读者很容易就被她的倩影吸引着读下去,更会对她的行踪和情史产生浓厚的窥探欲望,将这段故事当成粉色传奇,而并非真的关心她背后的那段历史本身。所以,如果只是着眼八卦隐私,这类作品就易变成三流小报或公众号里那种“林徽因为什么和冰心交恶”的口水文章,而如果这位佳人确实与时局产生了共振,确实在众多名流中有着穿针引线的作用,事情就不一样了。项美丽不是一个从西方到东方探险,或者说逆向猎艳的女子,她的故事里不光有恋人邵洵美,她与中国的交往是深层的,她学会了中文,她的公寓也成为了中国作家的沙龙和共产党游击队员的藏身之处。

《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 

吴钩 著
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

宋朝人有多风流?这就是一本关于宋朝风流的书籍。此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吴钩从分析宋画入手,不仅将宋人的起居饮食、赏春游园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出来,还使得宋朝的城市繁华、社会风貌一一浮现,可谓是一部宋画中的宋朝生活史了。不过,据作者自己所说,他对于美术欣赏纯粹是门外汉,所以他只是将宋画当成是文献史料,而并非鉴赏对象。

他长期以来致力于宋代生活史、社会史的研究,主张“重新发现宋朝”、“重新阐释传统”,已经出版的作品也与宋朝有关,例如《重新发现宋朝》《生活在宋朝》等等。书中的有些问题非常富有新意,比如说《清明上河图》里植入了多少广告?宋朝女性是怎么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唐宋人是怎么签写离婚协议的?轻轻松松get宋朝生活史。 

不过,在“生活史”这个词流行以前,中国的地方风物志和文人笔记早已汗牛充栋,这些文献都可以看做是各地各时生活史的记录。仅以宋代来说,有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追溯了宋朝东京汴梁的昔日繁华景象,还有周密的《武林旧事》,记录的是南宋临安城的四时风俗。这些笔记不仅可读性强,也构成了今人追忆宋朝的基础和底色。

《铁道之旅:19世纪空间与时间的工业化》

[德]沃尔夫冈·希弗尔布施 著 金毅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7月

我们早已对铁道旅行习以为常了,可能意识不到铁道旅行对于人类经验而言产生了怎样的塑造作用。《铁道之旅》一书回顾了19世纪初铁道作为现代发明出现的历史,不仅介绍了铁道技术是怎样的,更向人们展现了我们是如何适应铁道技术的变化的,风景迅速地后退,距离变得更短,时间仿佛孤岛,人类面临着新鲜的经验。作者发现,人们在旅途中的阅读习惯被改变了。当人们乘着火车旅行的时候,尤其是在一、二车厢的包厢里,乘客已不再像原来在私人马车里那样密切地谈话和互动,而是更加倾向于独自阅读,而针对中产阶级阅读趣味而设的铁道书报摊也为铁路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润提升。 而三、四车厢里坐在一块儿的无产阶级阅读较少,这是因为他们买不起书报,另一方面他们也更愿意大声地交谈、唱歌、聊天。与此同时,医学上也注意到了旅行途中阅读对于人们眼睛的损害。

作者说,在火车的包厢中,人们是为了避免与对面的陌生人陷入尴尬的沉默,才选择了阅读。有意思的是,他的这一分析也可以套用到如今一些城市居民的地铁乘坐经验中,比如说在中国北京、上海的地铁里,人们也必须在狭窄的密闭空间里与陌生人面对面,这时我们更多地选择频繁地刷手机、打游戏、看视频,虽然地铁广播一再提醒大家,请收起手机注意安全。

《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

吴雪杉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年3月

长城这个形象的意义是如何构建的?长城又是如何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的?《义勇军进行曲》里“用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为什么会深入人心?“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又是怎么流行起来的?吴雪杉通过对长城在宣传图像、电影和西方漫画中的形象分析,从美术史的角度重新解读了“长城”的意义,并试图使人们明白:长城不仅是古老的遗迹或世界遗产,还具有着想象中华的意义。

此前,同为三联书店出版的白惠元的《英雄变格》曾分析了孙悟空在不同影像中的变体以及这些变体的意义。比如,86版《西游记》与90年代的《大话西游》中的孙悟空明显是不同的,而无论是严肃活泼的美猴王,还是陷入恋情的至尊宝,都体现着孙悟空这个形象与当时的中国语境之间的冲撞与张力。白惠元将美猴王的形象形容为“充满人道主义的80年代的典型表达”,而至尊宝则成为了“90年代青年亚文化的重要符号”。

如果说白惠元笔下的孙悟空是一个不停变换的IP,那么,吴雪杉所写的抗战时期的长城则是一个相对固定的符号,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牢靠象征。长城也常常被用于需要表达爱国的场合和爱国歌曲、爱国影视中,以至于连这本书的封面,看上去似乎都极具爱国教育的效果。 

《世界上的鸟儿》

[英]马特·休厄尔 著 苏澄宇 等译
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8年7月

《世界上的鸟儿》是一套书,收录了《我们花园里的鸟》《我们唱歌的鸟》《我们林地里的鸟》《我们迷人的鸟》《企鹅与其他海鸟》5本。作者马特·休厄尔既是一位鸟类学家,又是一位艺术家,他的鸟类艺术作品在英国几乎随处可见。作者自打幼时就被鸟儿吸引,他在书中回忆道,“我被它们的颜色、特征和形态吸引,忍不住会将它们人格化,并给它们分配角色。鹀类、雀类在我眼里一直都是厚脸皮的可爱家伙;有着厚重眉毛的雀鹰(Sparrow hawk)会让我毛骨悚然,而有着华丽粉红羽毛的赤胸朱顶雀(Linnet)则会令我心醉神迷。”在书中,他不仅用美丽的色彩重现了鸟儿的样态,还将鸟儿的习性、特征以及叫声一一加以介绍,堪称一套相当可爱的鸟类科普书。

看来英国人真的很爱观鸟了。在此前的新书推荐里,我们曾推荐过一本鸟类科普书《鸟有膝盖吗?》,作者抛出了几百个有关鸟类的问题,比如什么是鸟、鸟有膝盖吗、鸟儿怎么呼吸,试图以此书吸引更多的女性加入观鸟队伍。跟这本问答书相比,手绘鸟类科普图册《世界上的鸟儿》显然更富有艺术气息。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周新书推荐】“一个人无需为他的时代着急 也无需为个人着急”

本周关键词:老舍、莫斯科贵族、一辈子、宋朝风流、铁道之旅、鸟儿手绘……

《听来的故事》

林徽因 编 
天地出版社 2018年3月

《听来的故事》是林徽因主编的《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的特色篇目合集,其中收录了老舍所著的同名故事,这个故事极其精彩地讲述了一个“废柴升官”的故事。老舍写道,一个人正因他毫无本事,反而步步高升,眼见着升总统都有可能,“一个人无需为他的时代着急,也无需为个人着急,他只需天真地没办法,自然会在波浪上浮着。” 

除了这篇《听来的故事》,这个合集中还收录了沈从文、萧乾、李健吾的短篇作品。林徽因写道,“这里篇数并不多,人数也不多,但是聚在一个小小的选集里也还结实饱满,拿到手里可以使人充满喜悦的希望。”正因为是当时文学创作的即时反应,作品的水平自然层次不齐,但是从一片“原材料”中发现岁月遗珠也或多或少是一种乐趣吧。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属于民国“小钩沉”系列,该系列还包括许多名家名译作品,比如鲁迅和夏丏尊译的芥川龙之介小说《绝笔》、戴望舒译的比利时小说《善终旅店》、郁达夫译的外国小说集《幸福的摆》,还有梁遇春译的兰姆散文《追帽子的人》。在当代,戴望舒、郁达夫这些名家的创作不停地被重新出版,而他们对当时外国文学的翻译在市面上却较少看到。所以,在民国影印本基础上重新编校的“小钩沉”系列,非常难得地使人们得以窥视到众位文豪的创作与翻译情况。最为重要的是,在这些作品翻译中,人们也可以直接地看见翻译与创作的联系,比如芥川龙之介的冷峻和荒诞显然对于鲁迅的创作很有意义。

《大雪将至》

[奥地利]罗伯特·泽塔勒  著 刘秋叶 译 
青橙文化·南海出版公司 2018年6月

《大雪将至》入围了2016年布克国际奖的终选短名单,作者是奥地利维也纳人罗伯特·泽塔勒。原书名译为德语是“一辈子”的意思,顾名思义,小说讲述了一个非常平凡的人的一生,从小受养父凌虐致残,长大后成为了修建索道的工人,因雪崩失去了一生唯一的爱人,二战期间在俄国当了多年战俘,最后回到家乡,孤独一人,死在一个寒冷的冬天…… 中文版将标题译成了“大雪将至”,这个题目不禁令人想起米歇尔·法柏那本著名的《雨必将落下》或是劳伦斯·布洛克的《繁花将尽》。

要将一个人平凡的一生讲好并不容易,毕竟普通人没多少壮功伟业可供书写。将平凡的一生写得朴素生动的作品,远的来说,有莫泊桑有《一生》,讲的是一个普通女人不幸的一辈子;近的来说,有《斯通纳》,说的是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的一辈子——这些作品共同的好处在于,它们不仅关注着人生中的重要转折时刻和戏剧性事件,更重要的是,它们更将个人的憋屈、郁闷、摇摆不定以及无法描述的琐碎通通诉诸笔下。正因作者对于这群小人物的微不足道毫不保留地赋予同情,才使得这些人物立体起来,与我们自身如此贴近。

《莫斯科绅士》 

[美]埃默·托尔斯 著 马韧 译
博集天卷 |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年6月

埃默·托尔斯的处女作《上流法则》曾经一鸣惊人,故事发生于上世纪30年代末的纽约,那时大萧条接近尾声,平民女孩接触到了年轻银行家,由此跻身上流社会。作者笔下的曼哈顿上层的风流奢华与底层的贫困苦闷对比强烈,不禁令人想起菲茨杰拉德笔下的浮华年代来,所以在许多外媒的书评里,这本书也被拿来与《伟大的盖茨比》相比较。当然,将当代作品攀附上“经典名著”,是外媒书评经常使用的“伎俩”——我们常常看到这一类文章把某一本新作比喻成“今日《奥德赛》”,就像我们会将某本新书称为“当代《红楼梦》”一样。所以,这或许并不真的意味着《上流法则》达到了与《盖茨比》比肩的高度。

与上一本作品畅销的“套路”相似,眼下这本《莫斯科绅士》将故事安排在了1922年的莫斯科,2016年年末一经出版就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榜,在专业文学奖领域的成绩也颇为不俗,曾入围都柏林文学奖。埃默善于捕捉戏剧性强烈的题材——在上部作品里,他试图为人们揭开上流社会的神秘面纱;在这部书中,他则抓住了一位被软禁在酒店的贵族作为主要人物,以他在阁楼上的视角观察着俄国的变化。《莫斯科绅士》既写出了贵族伯爵罗斯托夫在逆境中的经历,同时又颇富异域色彩,还添进了近代历史的云诡波谲,应该是在大众读者中间最受欢迎的那一类型了。

 《项美丽与海上名流》

[加]高泰若(Taras Grescoe) 著 刘晓溪 译 
新星出版社 2018年6月

这又是一部以魅力人物串联历史的作品,这个魅力人物就是项美丽。项美丽生于美国密苏里圣路易斯,1935年作为《纽约客》杂志的记者来到上海,认识了邵洵美并通过邵洵美认识了一批中国作家,比如钱钟书、林语堂、全增嘏等人,还曾一同拜访过宋氏三姐妹,后来项美丽并与邵合作翻译了沈从文的《边城》。

不得不说,通过美丽的女人来写历史是讨巧的,尤其是通过女人来写异国的历史,读者很容易就被她的倩影吸引着读下去,更会对她的行踪和情史产生浓厚的窥探欲望,将这段故事当成粉色传奇,而并非真的关心她背后的那段历史本身。所以,如果只是着眼八卦隐私,这类作品就易变成三流小报或公众号里那种“林徽因为什么和冰心交恶”的口水文章,而如果这位佳人确实与时局产生了共振,确实在众多名流中有着穿针引线的作用,事情就不一样了。项美丽不是一个从西方到东方探险,或者说逆向猎艳的女子,她的故事里不光有恋人邵洵美,她与中国的交往是深层的,她学会了中文,她的公寓也成为了中国作家的沙龙和共产党游击队员的藏身之处。

《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 

吴钩 著
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

宋朝人有多风流?这就是一本关于宋朝风流的书籍。此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吴钩从分析宋画入手,不仅将宋人的起居饮食、赏春游园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出来,还使得宋朝的城市繁华、社会风貌一一浮现,可谓是一部宋画中的宋朝生活史了。不过,据作者自己所说,他对于美术欣赏纯粹是门外汉,所以他只是将宋画当成是文献史料,而并非鉴赏对象。

他长期以来致力于宋代生活史、社会史的研究,主张“重新发现宋朝”、“重新阐释传统”,已经出版的作品也与宋朝有关,例如《重新发现宋朝》《生活在宋朝》等等。书中的有些问题非常富有新意,比如说《清明上河图》里植入了多少广告?宋朝女性是怎么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唐宋人是怎么签写离婚协议的?轻轻松松get宋朝生活史。 

不过,在“生活史”这个词流行以前,中国的地方风物志和文人笔记早已汗牛充栋,这些文献都可以看做是各地各时生活史的记录。仅以宋代来说,有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追溯了宋朝东京汴梁的昔日繁华景象,还有周密的《武林旧事》,记录的是南宋临安城的四时风俗。这些笔记不仅可读性强,也构成了今人追忆宋朝的基础和底色。

《铁道之旅:19世纪空间与时间的工业化》

[德]沃尔夫冈·希弗尔布施 著 金毅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7月

我们早已对铁道旅行习以为常了,可能意识不到铁道旅行对于人类经验而言产生了怎样的塑造作用。《铁道之旅》一书回顾了19世纪初铁道作为现代发明出现的历史,不仅介绍了铁道技术是怎样的,更向人们展现了我们是如何适应铁道技术的变化的,风景迅速地后退,距离变得更短,时间仿佛孤岛,人类面临着新鲜的经验。作者发现,人们在旅途中的阅读习惯被改变了。当人们乘着火车旅行的时候,尤其是在一、二车厢的包厢里,乘客已不再像原来在私人马车里那样密切地谈话和互动,而是更加倾向于独自阅读,而针对中产阶级阅读趣味而设的铁道书报摊也为铁路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润提升。 而三、四车厢里坐在一块儿的无产阶级阅读较少,这是因为他们买不起书报,另一方面他们也更愿意大声地交谈、唱歌、聊天。与此同时,医学上也注意到了旅行途中阅读对于人们眼睛的损害。

作者说,在火车的包厢中,人们是为了避免与对面的陌生人陷入尴尬的沉默,才选择了阅读。有意思的是,他的这一分析也可以套用到如今一些城市居民的地铁乘坐经验中,比如说在中国北京、上海的地铁里,人们也必须在狭窄的密闭空间里与陌生人面对面,这时我们更多地选择频繁地刷手机、打游戏、看视频,虽然地铁广播一再提醒大家,请收起手机注意安全。

《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

吴雪杉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年3月

长城这个形象的意义是如何构建的?长城又是如何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的?《义勇军进行曲》里“用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为什么会深入人心?“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又是怎么流行起来的?吴雪杉通过对长城在宣传图像、电影和西方漫画中的形象分析,从美术史的角度重新解读了“长城”的意义,并试图使人们明白:长城不仅是古老的遗迹或世界遗产,还具有着想象中华的意义。

此前,同为三联书店出版的白惠元的《英雄变格》曾分析了孙悟空在不同影像中的变体以及这些变体的意义。比如,86版《西游记》与90年代的《大话西游》中的孙悟空明显是不同的,而无论是严肃活泼的美猴王,还是陷入恋情的至尊宝,都体现着孙悟空这个形象与当时的中国语境之间的冲撞与张力。白惠元将美猴王的形象形容为“充满人道主义的80年代的典型表达”,而至尊宝则成为了“90年代青年亚文化的重要符号”。

如果说白惠元笔下的孙悟空是一个不停变换的IP,那么,吴雪杉所写的抗战时期的长城则是一个相对固定的符号,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牢靠象征。长城也常常被用于需要表达爱国的场合和爱国歌曲、爱国影视中,以至于连这本书的封面,看上去似乎都极具爱国教育的效果。 

《世界上的鸟儿》

[英]马特·休厄尔 著 苏澄宇 等译
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8年7月

《世界上的鸟儿》是一套书,收录了《我们花园里的鸟》《我们唱歌的鸟》《我们林地里的鸟》《我们迷人的鸟》《企鹅与其他海鸟》5本。作者马特·休厄尔既是一位鸟类学家,又是一位艺术家,他的鸟类艺术作品在英国几乎随处可见。作者自打幼时就被鸟儿吸引,他在书中回忆道,“我被它们的颜色、特征和形态吸引,忍不住会将它们人格化,并给它们分配角色。鹀类、雀类在我眼里一直都是厚脸皮的可爱家伙;有着厚重眉毛的雀鹰(Sparrow hawk)会让我毛骨悚然,而有着华丽粉红羽毛的赤胸朱顶雀(Linnet)则会令我心醉神迷。”在书中,他不仅用美丽的色彩重现了鸟儿的样态,还将鸟儿的习性、特征以及叫声一一加以介绍,堪称一套相当可爱的鸟类科普书。

看来英国人真的很爱观鸟了。在此前的新书推荐里,我们曾推荐过一本鸟类科普书《鸟有膝盖吗?》,作者抛出了几百个有关鸟类的问题,比如什么是鸟、鸟有膝盖吗、鸟儿怎么呼吸,试图以此书吸引更多的女性加入观鸟队伍。跟这本问答书相比,手绘鸟类科普图册《世界上的鸟儿》显然更富有艺术气息。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