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活得更久会让我们更幸福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活得更久会让我们更幸福吗?

很抱歉,活得更长本身并不会让我们过得更加幸福。

在对于老年化的研究当中,最大的问题之一便是人类的寿命究竟有没有天花板。最近,一份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研究显示,人类的寿命没有天花板。这份研究调查了意大利3895位年纪在105岁及以上的人,评估了他们生存的可能性。研究发现,虽然如今的我们更可能活到75岁,而非在55岁时就死掉,但是,如果我们活到了105岁,那么在此之后的每一年中,死亡的几率都是相同的。

这被称为“死亡平稳期”(mortality plateau)。如果我们没有活到一定的年纪,那么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的死亡概率是不断增加的,而不是平稳不变的。而在超过了105岁之后,死亡的概率似乎就不再增加了,这也表明,我们如今还没有达到人类物种所能活到的最大年龄。但是,活上一个世纪难道就是我们所应该期待的东西吗?这里,哲学中给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

当然,目前我们还无法确切地知道,人类的寿命到底有没有天花板。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人类的生命有一个自然的“终止时间”,大约是125年。宫古千代(Chiyo Miyako)是目前仍在世的、世界上已知寿命最长的人,已经活了117岁(译者注:本文发表之后,宫古千代已于2018年7月22日去世)。雅娜·卡尔曼特(Jeanne Calment)是有史记载的世界上寿命最长的人,活了122年,于1997年去世。

在英国,自从2002年以来,年纪超过100岁的人群数量翻了一番,并将在2030年达到3.6万人。如果“死亡平稳期”确实存在的话,那么,到2300年的时候,仍在世的最年长的人将有150岁左右。

雅娜·卡尔曼特

幸福还是痛苦

活到150岁,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吗?还是说仅仅是活得更长了一点而已?思考这一问题的一个途径,便是从幸福和痛苦的角度去观察:在我们生命的历程当中,如果拥有更多的幸福(更少的痛苦),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活了100年的生命和活了80年的生命相比,只要这多出来的20年所带来的快乐超过痛苦,那么活到100岁就会更为幸福。

但是,这种结果的概率有多大呢?随着人们逐渐老去,他们的身体条件可能会更加退化,从而导致生活质量更为低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恰当的支持服务可能会减轻身体退化及其影响。虽然,老年生活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但是,总的来说,我们不能说老年生活不可能幸福。

另一方面,寿命延长可能会影响我们早期的生活质量。在2017年,处于劳动年龄的人(16-64岁)和年纪超过65岁的人群比例为3.5:1,到2040年,这一比例可能会降到2.1:1。这意味着,相对来说,会有更多的人需要福利补贴,而能够纳税来养活老年人的劳动年龄人群比例会减少。这可能导致,劳动年龄的人群需要交纳更多的赋税,或者是延长劳动年龄,或者是减少其他服务,来弥补福利补贴所带来的支出。

不想听到的附言

我们可能会想,当我们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时,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拥有更长的寿命可能会让我们拥有更多时间,去实现我们的目标。但是,我们同样也会认为,一个称心如意的生命应该是处于一定的框架内的。

罗纳德·德沃金

已过世的哲学家罗纳德·德沃金(Ronald Dworkin)区分了“体验性兴趣”和“重大兴趣”这两个概念,以此来解释人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目标的。“体验性兴趣”指的是诸如快乐等一些事物——一切我们所喜欢的东西。“重大兴趣”指的是那些我们重视、会成为现实的事物——对于良好生活的组成具有重要意义的东西。例如,父母对于孩子快乐程度的兴趣。

年老的人可能会患上痴呆症。如果一个人对于避免患上痴呆症具有重大的兴趣,那么,即使这个人不会因为当下的智力退化而感到困扰,但是,至少这可能不是他所想要的生活。我们或许会认为,从生命的总体角度来说,如果他们在智力退化之前早一点去世,那么这对于他来说是更好的选择。

换句话说,在有些情况下,我们可能会活得过长。有时候,如果早一点死亡更为符合我们想要的“生命故事”的话——例如,整个人生都活跃且独立,那么早一点死亡对我们来说确实要更好一些。

不断下降的欲望?

已过世的哲学家伯纳德·威廉斯(Bernard Williams)也曾提出类似的考虑。他认为,赋予我们生命以意义的事物是“绝对欲望(categorical desires)”,这对于我们的身份认同非常重要。这些事物包括诸如写小说、养育孩子、完成慈善工程等等。与此相对应的还有“无意义的”欲望,诸如对食物或者性的欲望。他认为,从长期来看,这些欲望不会让我们开心。

威廉斯认为,如果我们活得足够长,那么我们就会完成我们所有的“绝对欲望”——从而会失去追求快乐的重要动力。然后,在接下来的人生中,我们要么面临着压抑性的厌倦,要么改变我们的重大欲望,完全改变我们自己。

然而,我认为,即便是在年老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仍然可以一直保持着丰盈和复杂的状态,而且,投身于新的事业并不一定会改变我们自己。特别是当我们的朋友和所爱的人都一样活得很长的时候。虽然我们的欲望和兴趣可能会改变,但是,在我们生命的不同阶段内,与他人的联系却可以促进生命的连续性。

这些观点表明,活得更长本身并不会让我们过得更加幸福。随着人们逐渐老去,我们需要做出重要且艰难的决定,去决定我们想要怎样照顾老人。提倡健康的老年战略可能不但会减轻社会的负担,而且有利于我们更为长寿的生命变得更加幸福——甚至是在哲学意义上。

(翻译:尉艳华)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The Conversation

原标题:Would a longer lifespan make us happier? A philosopher’s take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活得更久会让我们更幸福吗?

很抱歉,活得更长本身并不会让我们过得更加幸福。

在对于老年化的研究当中,最大的问题之一便是人类的寿命究竟有没有天花板。最近,一份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研究显示,人类的寿命没有天花板。这份研究调查了意大利3895位年纪在105岁及以上的人,评估了他们生存的可能性。研究发现,虽然如今的我们更可能活到75岁,而非在55岁时就死掉,但是,如果我们活到了105岁,那么在此之后的每一年中,死亡的几率都是相同的。

这被称为“死亡平稳期”(mortality plateau)。如果我们没有活到一定的年纪,那么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的死亡概率是不断增加的,而不是平稳不变的。而在超过了105岁之后,死亡的概率似乎就不再增加了,这也表明,我们如今还没有达到人类物种所能活到的最大年龄。但是,活上一个世纪难道就是我们所应该期待的东西吗?这里,哲学中给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

当然,目前我们还无法确切地知道,人类的寿命到底有没有天花板。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人类的生命有一个自然的“终止时间”,大约是125年。宫古千代(Chiyo Miyako)是目前仍在世的、世界上已知寿命最长的人,已经活了117岁(译者注:本文发表之后,宫古千代已于2018年7月22日去世)。雅娜·卡尔曼特(Jeanne Calment)是有史记载的世界上寿命最长的人,活了122年,于1997年去世。

在英国,自从2002年以来,年纪超过100岁的人群数量翻了一番,并将在2030年达到3.6万人。如果“死亡平稳期”确实存在的话,那么,到2300年的时候,仍在世的最年长的人将有150岁左右。

雅娜·卡尔曼特

幸福还是痛苦

活到150岁,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吗?还是说仅仅是活得更长了一点而已?思考这一问题的一个途径,便是从幸福和痛苦的角度去观察:在我们生命的历程当中,如果拥有更多的幸福(更少的痛苦),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活了100年的生命和活了80年的生命相比,只要这多出来的20年所带来的快乐超过痛苦,那么活到100岁就会更为幸福。

但是,这种结果的概率有多大呢?随着人们逐渐老去,他们的身体条件可能会更加退化,从而导致生活质量更为低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恰当的支持服务可能会减轻身体退化及其影响。虽然,老年生活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但是,总的来说,我们不能说老年生活不可能幸福。

另一方面,寿命延长可能会影响我们早期的生活质量。在2017年,处于劳动年龄的人(16-64岁)和年纪超过65岁的人群比例为3.5:1,到2040年,这一比例可能会降到2.1:1。这意味着,相对来说,会有更多的人需要福利补贴,而能够纳税来养活老年人的劳动年龄人群比例会减少。这可能导致,劳动年龄的人群需要交纳更多的赋税,或者是延长劳动年龄,或者是减少其他服务,来弥补福利补贴所带来的支出。

不想听到的附言

我们可能会想,当我们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时,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拥有更长的寿命可能会让我们拥有更多时间,去实现我们的目标。但是,我们同样也会认为,一个称心如意的生命应该是处于一定的框架内的。

罗纳德·德沃金

已过世的哲学家罗纳德·德沃金(Ronald Dworkin)区分了“体验性兴趣”和“重大兴趣”这两个概念,以此来解释人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目标的。“体验性兴趣”指的是诸如快乐等一些事物——一切我们所喜欢的东西。“重大兴趣”指的是那些我们重视、会成为现实的事物——对于良好生活的组成具有重要意义的东西。例如,父母对于孩子快乐程度的兴趣。

年老的人可能会患上痴呆症。如果一个人对于避免患上痴呆症具有重大的兴趣,那么,即使这个人不会因为当下的智力退化而感到困扰,但是,至少这可能不是他所想要的生活。我们或许会认为,从生命的总体角度来说,如果他们在智力退化之前早一点去世,那么这对于他来说是更好的选择。

换句话说,在有些情况下,我们可能会活得过长。有时候,如果早一点死亡更为符合我们想要的“生命故事”的话——例如,整个人生都活跃且独立,那么早一点死亡对我们来说确实要更好一些。

不断下降的欲望?

已过世的哲学家伯纳德·威廉斯(Bernard Williams)也曾提出类似的考虑。他认为,赋予我们生命以意义的事物是“绝对欲望(categorical desires)”,这对于我们的身份认同非常重要。这些事物包括诸如写小说、养育孩子、完成慈善工程等等。与此相对应的还有“无意义的”欲望,诸如对食物或者性的欲望。他认为,从长期来看,这些欲望不会让我们开心。

威廉斯认为,如果我们活得足够长,那么我们就会完成我们所有的“绝对欲望”——从而会失去追求快乐的重要动力。然后,在接下来的人生中,我们要么面临着压抑性的厌倦,要么改变我们的重大欲望,完全改变我们自己。

然而,我认为,即便是在年老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仍然可以一直保持着丰盈和复杂的状态,而且,投身于新的事业并不一定会改变我们自己。特别是当我们的朋友和所爱的人都一样活得很长的时候。虽然我们的欲望和兴趣可能会改变,但是,在我们生命的不同阶段内,与他人的联系却可以促进生命的连续性。

这些观点表明,活得更长本身并不会让我们过得更加幸福。随着人们逐渐老去,我们需要做出重要且艰难的决定,去决定我们想要怎样照顾老人。提倡健康的老年战略可能不但会减轻社会的负担,而且有利于我们更为长寿的生命变得更加幸福——甚至是在哲学意义上。

(翻译:尉艳华)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The Conversation

原标题:Would a longer lifespan make us happier? A philosopher’s take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