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深度】谁向往新一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深度】谁向往新一线?

那些舍弃北上广深,毅然奔赴新一线的主力军可以简单粗暴概括为:学历中上、中等城市出身的理工男。

界面职场之前发布了一份有关职场青年及大学生对新一线城市人才新政敏感度的调查问卷,在整理上千条数据后,我们又进一步与诸多受访者详细聊了聊他们的经历和看法,最终也得出了不少有料有趣的发现。

老实说,新一线城市的崛起表现已比较突出,毕竟赢得了超四成受访者的心,成为他们就业地的首选意向。此外,超过八成受访者表示知道人才新政的存在,而超过六成承认这些城市推出的人才新政对自己的就业城市选择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就业意向城市大排行,一线城市仍是最大赢家。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线城市依然是最受瞩目的就业意向地,北上广深四城就吸引了近一半的受访者。而受访者中,因新一线城市推出的种种人才新政而改变求职或落户目标城市的也不足10%。尤其对于有一线城市户口的人而言,这些政策几乎不具吸引力。

你对新一线城市的人才新政知多少?

此外,不少受访者提出,相比一些“小恩小惠”的政策,工作发展前景、薪资水平、教育、医疗、文化环境等因素才是人们对前往新一线最为顾虑的地方。

胜利属于长三角圈

在众多新一线城市中,长三角圈明显受到了偏爱。数据显示,人们最有好感的前五名依次是杭州、成都、南京、苏州、重庆。其中,高达近七成受访者都pick了杭州,喜欢成都的也超过了55%。相较而言,近年花了大力气招引人才的武汉、西安,在人们心中的魅力值倒还是落后了不少。

人们对各新一线城市的好感度排行。

喜欢成都的人,好多只是嘴上说说

口头上的偏好并不一定化为了实际行动。人才对其意向城市的政策熟悉度,或许可以代表该城市引人工作的更进一步。

就具体城市而言,我们通过对比受访者判断各城市人才新政相关描述对错的答题正确率发现,大家对杭州最熟悉(71%),至于被选为第二大意向就业城市的成都则有所退步,仅位列第五(36%),被南京(57%)、西安(41%)、武汉(41%)超过。

拿落户条件举例,超过70%的受访者了解杭州落户需要缴纳社保,但将近一半受访者都不知道成都落户政策在社保缴纳方面条件更宽松。这或许意味着,人才对扎根成都的诚意,目前还远不如杭州。当然,这可能也与成都的政策宣传有待加强有关。

“老实说,我们毕业时对这些政策的重要性很多是没概念的,不太清楚自己可以享有哪些优惠,而这些又意味着什么。”一名近期毕业后选择北漂的受访者表示,如果各地政府能多去高校,或者学校里能更多针对这方面信息的宣传活动,新一线的吸引效果可能更大。

北上广深更得“她”心

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相较而言,新一线城市才是男生最偏好的选择,女生反而更愿意往一线城市冲。

就业意向城市选择的性别差异。

数据显示,受访女性中,有超过一半的就业意向城市在北上广深,而有此想法的男性只有约四成(41.64%)。在近一半(47%)男性受访者心中,新一线城市已经是更受偏爱的就业地,该占比已经几乎比女生多一成。

是这年头,女生更有拼劲了吗?

“也许是因为女生比较lifestyle driven。要活出味道来,不想庸庸碌碌。”虽然并未感觉到近年身边陆续离开的朋友中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在上海工作的商雪还是认同女性更有向往大城市的可能。而在多年坚定北漂的陈晨看来,很多女生偏好一线,可能也更有不得不这么选的原因:“离开北上广,经济压力或许小了,但精神压力可能反而带来更多痛苦,尤其对女性而言。相比在大城市当没人置喙的沧海一粟,其它地方的价值观和大环境氛围还是更封闭单调一些,光一个剩女标签就够你头疼的。”

当然,在不少女性积极向往一线城市时,更多男性却在选择逃离。

在江苏读研的王观看来,这种偏差或许是源于经济因素对男性的影响更明显。“比起女生,我们在北上广拼搏的压力更大吧,毕竟男生可能更需要考虑经济承受能力。比如社会流行期待男方买房,而在一线还是新一线实现这个目标,差别还是蛮大的。”王观告诉界面,自己希望毕业后留在苏州,很重要的一个考量原因就是当地房价相对较低。

幸福离不开房子

户口、房子、票子。即使是被贴上青春活力、追求个性的90后,也已经不能免俗地开始把梦想跟这几样紧密挂钩了。而当新一线的户口对于年轻人基本都不再有什么难度后,“房”就成了他们看重的第一点。

调查结果显示,各项人才政策中,最能吸引人才的是买房优惠,其次是住房补贴和落户。

“我算是第一批把户口迁到西安的吧,那时候还来回跑了两趟。” 聊起2017年底着手落户西安的经历时,90后的陕西姑娘武芸第二天就要到位于这座城市的新公司上班了。尽管半个月前,她还是成千上万北漂大军中的一员,从事着2016年毕业后的第一份广告工作,租住在离公司约50分钟通勤路程的合租房里,一度幻想着以后留下来。

换城市的念头,其实是2017年才开始有的,因为从家人那里,传来了西安逐渐放开人才落户政策的消息。武芸有些心动。“我家在陕西宝鸡,离西安很近。这两年都在说新一线,也有不少大公司去了西安建分部,工作机会也多了起来。”虽然这么说,离开北京的想法实际上也仅限于想想,较不得真。直到11月,亲眼看着在自如合租的隔壁舍友被当时那场清退事件突然波及,武芸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未来。

户口、房子的分量在这个年轻女生心中一下子变得突出。她很快行动起来,赶回西安办理落户,接着与家人商量准备买套小户型二手房。“机会不等人。这种落户政策放开,首先是辐射周边,然后全国更多人知道。记得过年后,连《人民日报》还表扬西安了。”武芸告诉记者,整个落户办理也就20分钟,然后等大约一个月再回来一次就好。第一次去时人并不太多,但第二次时,那个偏远的小派出所街边也全都是人了。

“很多人会回来,房价必然上涨。”事实也印证了武芸的判断。过年后,武芸的母亲就一直待在西安看房。“等我们买后,西安新房就开始摇号,二手房价格都倒挂了。” 武芸透露,自家在3月时以每平米不到一万元价格买下的60来平房子,到6月均价就已涨了四五千。

“你说我靠工作怎么能赚这么快呢?”武芸感慨自己赶在大部队前做了个明智的决定,叹道: “真的,现在年轻人需要家里的帮助。”

“中上之资”更适合新一线?

家乡和就学城市是人才在择城而居时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再细掰开,背后还可以引申出家庭、人脉、情感、习惯等诸多问题。可以说,新一线的抢人大战,与其说是“抢来”,实则更像是“留住”了许多与自己关系匪浅的、总体条件尚不错的人才。

例如数据显示,家乡在北上广深的受访者几乎很少考虑去一线以外的城市发展,仅有的离开者中,意向新一线的也不过4%;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家乡在新一线的人才对这类城市的偏好就最为强烈(51.72%),甚至超过了其对一线城市的好感(43.34%)。这意味着重点吸引住这批人,也是新一线极具性价比的选择。

家乡对就业意向城市选择的影响。

相比家乡是一线城市的受访者,只是最后求学在北上广深的这批人才对留在一线城市明显就没有那么深的执念了。新一线又吸引了离开者中的绝大部分。

抛开这一例,总体而言,求学地比家乡更容易影响人才对城市的忠诚度。对于在新一线至三四线城市就读的受访者来说,留在相关城市的意愿更加明显。尤其是对于最后在新一线城市上学的受访者来说,高达2/3都有意向在新一线谋求发展。

就读城市对就业意向城市选择的影响。

有意思的是,对于那些家乡只是二线城市及以下地区的人才,反而更愿意干脆挑战“最高难度的”一线城市打拼(45.24%),而不是所谓新一线(42.86%);此外,就读城市的数据中也有相似特征出现。虽然自就读城市属于新一线及往下,选择去一线发展的比例都不高。但并不代表新一线就是人们的最优选择。比如对于许多就读于三四线城市的受访者来说,一线又成为了最重点的选项,跟新一线占比齐平。

“现在可能更多在摇摆中选择了新一线的,都是那些家庭背景、学历等方面处于中上或者中等水平的。因为即使离开一线,他们也还是能找到薪资和能力提升方面都可接受的工作,经济等方面的难度也合适,算是最舒适的。”王砚认为,相比起来,实力更好或者更弱的人才可以更多考虑一线,“你像学历层次低的,反正都不容易找工作,去机会更多的大城市闯也好理解。”

武芸很满意自己在西安的日子。尽管和以前在北京一样,每天从去上班的通勤路也要花上50分钟,但那终归是自己的家,不再需要忍受漂泊之苦。她希望能在当地企业历练一段时间后,跳去阿里巴巴等大企业驻西安的分公司。“这里的不错工作机会渐渐多了起来,收入水平相对生活成本来说也挺值,要是人文环境等提升起来就更完美了。”

目前,法学、艺术、文史哲这些文科类人才更偏好在一线城市发展,其次是经管类和自然科学类,各城市相关工作机会的多少及质量是很大的影响因素。

所读专业对就业意向城市选择的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许多理工科、教育、医疗人才已经更偏好前往新一线发展。“像我学的化学专业,在苏州找到对口的满意工作就并不难,那何必去大城市。”王砚说。

这种吸引优势对新一线来说明显是个利好,尤其在教育、医学等方面,是不少人才提到新一线需要改善从而增加魅力的地方。如果能形成有效的正向循环,抢人大战或许将迈入新阶段。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深度】谁向往新一线?

那些舍弃北上广深,毅然奔赴新一线的主力军可以简单粗暴概括为:学历中上、中等城市出身的理工男。

界面职场之前发布了一份有关职场青年及大学生对新一线城市人才新政敏感度的调查问卷,在整理上千条数据后,我们又进一步与诸多受访者详细聊了聊他们的经历和看法,最终也得出了不少有料有趣的发现。

老实说,新一线城市的崛起表现已比较突出,毕竟赢得了超四成受访者的心,成为他们就业地的首选意向。此外,超过八成受访者表示知道人才新政的存在,而超过六成承认这些城市推出的人才新政对自己的就业城市选择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就业意向城市大排行,一线城市仍是最大赢家。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线城市依然是最受瞩目的就业意向地,北上广深四城就吸引了近一半的受访者。而受访者中,因新一线城市推出的种种人才新政而改变求职或落户目标城市的也不足10%。尤其对于有一线城市户口的人而言,这些政策几乎不具吸引力。

你对新一线城市的人才新政知多少?

此外,不少受访者提出,相比一些“小恩小惠”的政策,工作发展前景、薪资水平、教育、医疗、文化环境等因素才是人们对前往新一线最为顾虑的地方。

胜利属于长三角圈

在众多新一线城市中,长三角圈明显受到了偏爱。数据显示,人们最有好感的前五名依次是杭州、成都、南京、苏州、重庆。其中,高达近七成受访者都pick了杭州,喜欢成都的也超过了55%。相较而言,近年花了大力气招引人才的武汉、西安,在人们心中的魅力值倒还是落后了不少。

人们对各新一线城市的好感度排行。

喜欢成都的人,好多只是嘴上说说

口头上的偏好并不一定化为了实际行动。人才对其意向城市的政策熟悉度,或许可以代表该城市引人工作的更进一步。

就具体城市而言,我们通过对比受访者判断各城市人才新政相关描述对错的答题正确率发现,大家对杭州最熟悉(71%),至于被选为第二大意向就业城市的成都则有所退步,仅位列第五(36%),被南京(57%)、西安(41%)、武汉(41%)超过。

拿落户条件举例,超过70%的受访者了解杭州落户需要缴纳社保,但将近一半受访者都不知道成都落户政策在社保缴纳方面条件更宽松。这或许意味着,人才对扎根成都的诚意,目前还远不如杭州。当然,这可能也与成都的政策宣传有待加强有关。

“老实说,我们毕业时对这些政策的重要性很多是没概念的,不太清楚自己可以享有哪些优惠,而这些又意味着什么。”一名近期毕业后选择北漂的受访者表示,如果各地政府能多去高校,或者学校里能更多针对这方面信息的宣传活动,新一线的吸引效果可能更大。

北上广深更得“她”心

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相较而言,新一线城市才是男生最偏好的选择,女生反而更愿意往一线城市冲。

就业意向城市选择的性别差异。

数据显示,受访女性中,有超过一半的就业意向城市在北上广深,而有此想法的男性只有约四成(41.64%)。在近一半(47%)男性受访者心中,新一线城市已经是更受偏爱的就业地,该占比已经几乎比女生多一成。

是这年头,女生更有拼劲了吗?

“也许是因为女生比较lifestyle driven。要活出味道来,不想庸庸碌碌。”虽然并未感觉到近年身边陆续离开的朋友中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在上海工作的商雪还是认同女性更有向往大城市的可能。而在多年坚定北漂的陈晨看来,很多女生偏好一线,可能也更有不得不这么选的原因:“离开北上广,经济压力或许小了,但精神压力可能反而带来更多痛苦,尤其对女性而言。相比在大城市当没人置喙的沧海一粟,其它地方的价值观和大环境氛围还是更封闭单调一些,光一个剩女标签就够你头疼的。”

当然,在不少女性积极向往一线城市时,更多男性却在选择逃离。

在江苏读研的王观看来,这种偏差或许是源于经济因素对男性的影响更明显。“比起女生,我们在北上广拼搏的压力更大吧,毕竟男生可能更需要考虑经济承受能力。比如社会流行期待男方买房,而在一线还是新一线实现这个目标,差别还是蛮大的。”王观告诉界面,自己希望毕业后留在苏州,很重要的一个考量原因就是当地房价相对较低。

幸福离不开房子

户口、房子、票子。即使是被贴上青春活力、追求个性的90后,也已经不能免俗地开始把梦想跟这几样紧密挂钩了。而当新一线的户口对于年轻人基本都不再有什么难度后,“房”就成了他们看重的第一点。

调查结果显示,各项人才政策中,最能吸引人才的是买房优惠,其次是住房补贴和落户。

“我算是第一批把户口迁到西安的吧,那时候还来回跑了两趟。” 聊起2017年底着手落户西安的经历时,90后的陕西姑娘武芸第二天就要到位于这座城市的新公司上班了。尽管半个月前,她还是成千上万北漂大军中的一员,从事着2016年毕业后的第一份广告工作,租住在离公司约50分钟通勤路程的合租房里,一度幻想着以后留下来。

换城市的念头,其实是2017年才开始有的,因为从家人那里,传来了西安逐渐放开人才落户政策的消息。武芸有些心动。“我家在陕西宝鸡,离西安很近。这两年都在说新一线,也有不少大公司去了西安建分部,工作机会也多了起来。”虽然这么说,离开北京的想法实际上也仅限于想想,较不得真。直到11月,亲眼看着在自如合租的隔壁舍友被当时那场清退事件突然波及,武芸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未来。

户口、房子的分量在这个年轻女生心中一下子变得突出。她很快行动起来,赶回西安办理落户,接着与家人商量准备买套小户型二手房。“机会不等人。这种落户政策放开,首先是辐射周边,然后全国更多人知道。记得过年后,连《人民日报》还表扬西安了。”武芸告诉记者,整个落户办理也就20分钟,然后等大约一个月再回来一次就好。第一次去时人并不太多,但第二次时,那个偏远的小派出所街边也全都是人了。

“很多人会回来,房价必然上涨。”事实也印证了武芸的判断。过年后,武芸的母亲就一直待在西安看房。“等我们买后,西安新房就开始摇号,二手房价格都倒挂了。” 武芸透露,自家在3月时以每平米不到一万元价格买下的60来平房子,到6月均价就已涨了四五千。

“你说我靠工作怎么能赚这么快呢?”武芸感慨自己赶在大部队前做了个明智的决定,叹道: “真的,现在年轻人需要家里的帮助。”

“中上之资”更适合新一线?

家乡和就学城市是人才在择城而居时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再细掰开,背后还可以引申出家庭、人脉、情感、习惯等诸多问题。可以说,新一线的抢人大战,与其说是“抢来”,实则更像是“留住”了许多与自己关系匪浅的、总体条件尚不错的人才。

例如数据显示,家乡在北上广深的受访者几乎很少考虑去一线以外的城市发展,仅有的离开者中,意向新一线的也不过4%;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家乡在新一线的人才对这类城市的偏好就最为强烈(51.72%),甚至超过了其对一线城市的好感(43.34%)。这意味着重点吸引住这批人,也是新一线极具性价比的选择。

家乡对就业意向城市选择的影响。

相比家乡是一线城市的受访者,只是最后求学在北上广深的这批人才对留在一线城市明显就没有那么深的执念了。新一线又吸引了离开者中的绝大部分。

抛开这一例,总体而言,求学地比家乡更容易影响人才对城市的忠诚度。对于在新一线至三四线城市就读的受访者来说,留在相关城市的意愿更加明显。尤其是对于最后在新一线城市上学的受访者来说,高达2/3都有意向在新一线谋求发展。

就读城市对就业意向城市选择的影响。

有意思的是,对于那些家乡只是二线城市及以下地区的人才,反而更愿意干脆挑战“最高难度的”一线城市打拼(45.24%),而不是所谓新一线(42.86%);此外,就读城市的数据中也有相似特征出现。虽然自就读城市属于新一线及往下,选择去一线发展的比例都不高。但并不代表新一线就是人们的最优选择。比如对于许多就读于三四线城市的受访者来说,一线又成为了最重点的选项,跟新一线占比齐平。

“现在可能更多在摇摆中选择了新一线的,都是那些家庭背景、学历等方面处于中上或者中等水平的。因为即使离开一线,他们也还是能找到薪资和能力提升方面都可接受的工作,经济等方面的难度也合适,算是最舒适的。”王砚认为,相比起来,实力更好或者更弱的人才可以更多考虑一线,“你像学历层次低的,反正都不容易找工作,去机会更多的大城市闯也好理解。”

武芸很满意自己在西安的日子。尽管和以前在北京一样,每天从去上班的通勤路也要花上50分钟,但那终归是自己的家,不再需要忍受漂泊之苦。她希望能在当地企业历练一段时间后,跳去阿里巴巴等大企业驻西安的分公司。“这里的不错工作机会渐渐多了起来,收入水平相对生活成本来说也挺值,要是人文环境等提升起来就更完美了。”

目前,法学、艺术、文史哲这些文科类人才更偏好在一线城市发展,其次是经管类和自然科学类,各城市相关工作机会的多少及质量是很大的影响因素。

所读专业对就业意向城市选择的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许多理工科、教育、医疗人才已经更偏好前往新一线发展。“像我学的化学专业,在苏州找到对口的满意工作就并不难,那何必去大城市。”王砚说。

这种吸引优势对新一线来说明显是个利好,尤其在教育、医学等方面,是不少人才提到新一线需要改善从而增加魅力的地方。如果能形成有效的正向循环,抢人大战或许将迈入新阶段。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