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好大”的国人为何会接受小型SUV?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好大”的国人为何会接受小型SUV?

看似很有潜力的产品,最后却以惨淡的销量收场,原因并不是产品力不足,而是一句中国的古话:时势造英雄。

国人向来凡事都追求“大“,SUV才会在在中国持续火爆至今,空间实用性一直都是SUV的最大卖点,也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

那么问题来了,当SUV失去了实用性的优势,还会被人们称道不已吗?小型SUV 的存在意义在哪里?

最近的朋友圈各种的新车发布或者是新车官图曝光了,马自达CX-3、现代ENCINO、奥迪Q2、大众T-ROC探歌、丰田C-HR、领克02,还有斯柯达的柯米克和柯珞克(傻傻分不清)。

逆风翻盘?

仔细回想后发现,它们都惊人的相似,售价区间集中在13-18万,设计语言年轻、个性、运动,主打的消费人群都是90后精致小青年,非常精准的受众人群投放,和以前那些超大空间、超高性价比的理念完全反其道而行之。

最近刚上市并且呼声很高的C-HR和奕泽就是很好的例子,起售价超过14万,顶配车型更是逼近18万。值不值得买这个问题我们先不进行探讨,不过它的优缺点倒是很鲜明。

优:入门配置相当丰富(尤其是奕泽);天马行空的外观内饰设计,颜值爆表;标配黑科技2.0L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0%,底气十足。

缺:后排头部空间局促,车窗太小,十分压抑,空间利用率低;定价偏高,主推车型落地价已经超过18万,要知道这只是一台小型SUV而已。

中国人买车向来都追求两个要素:空间、性价比,C-HR和奕泽在这两个方面明显是毫无优势的,是梁静茹给丰田的勇气吗?还是说现在90后的购车理念已经发生改变?这类型的精品SUV真的能逆风翻盘?

前车之鉴

其实早在4年前,小型SUV就迎来过一波进攻,雪佛兰创酷、福特翼搏、标致2008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它们都拥有着时髦的设计,小巧灵活的车身,非常符合年轻人的口味,而且价格都集中在10-13万区间,定价适中。

看似很有潜力的产品,最后却以惨淡的销量收场,原因并不是产品力不足,而是一句中国的古话:时势造英雄。

4年前的2014年,最年长的90后也不过是24岁而已,刚刚毕业的他们又怎么会有买车的能力呢(富二代除外)?买车的都是90后的父母,空间和售价才是他们最看重的,设计?驾控?一边去吧……

消费者的用车理念虽然会发生变化,但是变化的过程需要时间,从轿车转向SUV就是很好的例子。同样,小型SUV能不能火,涉及到90后这一批消费者的理念能否转变过来,也涉及到整个社会的汽车文化发展。

身边就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2014年的时候,刚刚毕业的小张和我一样对标致2008一见钟情,仪表盘氛围灯,全景天窗氛围灯,精悍的小尺寸方向盘,极具个性,充满浪漫,年轻人的专属座驾,结果买回家后就后悔了,后排空间小,尾箱空间小,手套箱也小,将就着用到现在,最近把车拿去二手车市场估价之后惊呆了,仅仅四年过去了,当年14万多落地的车现在只能卖6万多。

胜算不大,但也不要灰心

作为一个94年出生的热(you)血(ni)青年,至少现阶段而言,我是不会选择上文提到的那些精品小型SUV,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价格了,平时我们买的衣服鞋子等日用品,就算买回去后才发现不太喜欢也没关系,大不了换掉就是了,毕竟价值不高,可是汽车就不一样了,不能说换就换。

花将近20万的价格买一台小型SUV,用一年后发现不喜欢,卖掉的话亏20%是随便的事,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无法接受,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起亚KX3、别克昂克拉、标致2008这三款小型SUV的保值率都在第四年跌至50%以内,而同价位的轿车第四年保值率一样都未55-62%,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其次就是同价位有很多更加“成熟”的选择,十七八万的预算,你会发现有一堆合资品牌的中型车摆在那,无论是档次、空间、舒适还是驾乘体验等各方面都要更上一层,反正我是想不到拒绝它们的理由。

最后是一个很实在的问题,欧洲人之所以喜欢两厢车,是因为他们几乎都是每人拥有一辆车,不需要考虑空间问题。而在中国,一个家庭拥有一辆车已算不错了,空间实用性无疑是重点考虑的,而这恰恰是小型SUV的弊端。

虽然目前来看它们的前景不太乐观,但是长远来看也未必有这么糟糕,当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家庭需要增购车辆,这些主打年轻个性化的小型SUV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很多时候一款车能不能获得好的销量,并不完全取决于它是否优秀,昂科威和雪铁龙DS 7摆在一起,绝大多数人选择前者,试问谁不喜欢浪漫设计和精致做工?只不过都迫于无奈苟且偷生罢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好大”的国人为何会接受小型SUV?

看似很有潜力的产品,最后却以惨淡的销量收场,原因并不是产品力不足,而是一句中国的古话:时势造英雄。

国人向来凡事都追求“大“,SUV才会在在中国持续火爆至今,空间实用性一直都是SUV的最大卖点,也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

那么问题来了,当SUV失去了实用性的优势,还会被人们称道不已吗?小型SUV 的存在意义在哪里?

最近的朋友圈各种的新车发布或者是新车官图曝光了,马自达CX-3、现代ENCINO、奥迪Q2、大众T-ROC探歌、丰田C-HR、领克02,还有斯柯达的柯米克和柯珞克(傻傻分不清)。

逆风翻盘?

仔细回想后发现,它们都惊人的相似,售价区间集中在13-18万,设计语言年轻、个性、运动,主打的消费人群都是90后精致小青年,非常精准的受众人群投放,和以前那些超大空间、超高性价比的理念完全反其道而行之。

最近刚上市并且呼声很高的C-HR和奕泽就是很好的例子,起售价超过14万,顶配车型更是逼近18万。值不值得买这个问题我们先不进行探讨,不过它的优缺点倒是很鲜明。

优:入门配置相当丰富(尤其是奕泽);天马行空的外观内饰设计,颜值爆表;标配黑科技2.0L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0%,底气十足。

缺:后排头部空间局促,车窗太小,十分压抑,空间利用率低;定价偏高,主推车型落地价已经超过18万,要知道这只是一台小型SUV而已。

中国人买车向来都追求两个要素:空间、性价比,C-HR和奕泽在这两个方面明显是毫无优势的,是梁静茹给丰田的勇气吗?还是说现在90后的购车理念已经发生改变?这类型的精品SUV真的能逆风翻盘?

前车之鉴

其实早在4年前,小型SUV就迎来过一波进攻,雪佛兰创酷、福特翼搏、标致2008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它们都拥有着时髦的设计,小巧灵活的车身,非常符合年轻人的口味,而且价格都集中在10-13万区间,定价适中。

看似很有潜力的产品,最后却以惨淡的销量收场,原因并不是产品力不足,而是一句中国的古话:时势造英雄。

4年前的2014年,最年长的90后也不过是24岁而已,刚刚毕业的他们又怎么会有买车的能力呢(富二代除外)?买车的都是90后的父母,空间和售价才是他们最看重的,设计?驾控?一边去吧……

消费者的用车理念虽然会发生变化,但是变化的过程需要时间,从轿车转向SUV就是很好的例子。同样,小型SUV能不能火,涉及到90后这一批消费者的理念能否转变过来,也涉及到整个社会的汽车文化发展。

身边就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2014年的时候,刚刚毕业的小张和我一样对标致2008一见钟情,仪表盘氛围灯,全景天窗氛围灯,精悍的小尺寸方向盘,极具个性,充满浪漫,年轻人的专属座驾,结果买回家后就后悔了,后排空间小,尾箱空间小,手套箱也小,将就着用到现在,最近把车拿去二手车市场估价之后惊呆了,仅仅四年过去了,当年14万多落地的车现在只能卖6万多。

胜算不大,但也不要灰心

作为一个94年出生的热(you)血(ni)青年,至少现阶段而言,我是不会选择上文提到的那些精品小型SUV,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价格了,平时我们买的衣服鞋子等日用品,就算买回去后才发现不太喜欢也没关系,大不了换掉就是了,毕竟价值不高,可是汽车就不一样了,不能说换就换。

花将近20万的价格买一台小型SUV,用一年后发现不喜欢,卖掉的话亏20%是随便的事,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无法接受,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起亚KX3、别克昂克拉、标致2008这三款小型SUV的保值率都在第四年跌至50%以内,而同价位的轿车第四年保值率一样都未55-62%,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其次就是同价位有很多更加“成熟”的选择,十七八万的预算,你会发现有一堆合资品牌的中型车摆在那,无论是档次、空间、舒适还是驾乘体验等各方面都要更上一层,反正我是想不到拒绝它们的理由。

最后是一个很实在的问题,欧洲人之所以喜欢两厢车,是因为他们几乎都是每人拥有一辆车,不需要考虑空间问题。而在中国,一个家庭拥有一辆车已算不错了,空间实用性无疑是重点考虑的,而这恰恰是小型SUV的弊端。

虽然目前来看它们的前景不太乐观,但是长远来看也未必有这么糟糕,当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家庭需要增购车辆,这些主打年轻个性化的小型SUV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很多时候一款车能不能获得好的销量,并不完全取决于它是否优秀,昂科威和雪铁龙DS 7摆在一起,绝大多数人选择前者,试问谁不喜欢浪漫设计和精致做工?只不过都迫于无奈苟且偷生罢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