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柴静的雾霾调查《穹顶之下》是怎么火起来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柴静的雾霾调查《穹顶之下》是怎么火起来的?

离开公众视线一年后,前央视调查记者柴静带来了对中国雾霾情况的深度调查《穹顶之下》。

“有个小镇被突然天外飞来一个穹顶扣在底下,不能出来。可是有一天我发现,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现实里。”这是前央视调查记者柴静在离开电视一年后,带来的深度调查长片,名为《穹顶之下,同呼吸共命运》。纪录片时长103分55秒,讲述的是柴静走遍中国及美英等国所做的一次雾霾调查。

谈起最初起意,柴静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说道:“这不是一个计划中的作品。”在照顾刚出生的孩子过程中,她发觉自己和大众的生活正被雾霾影响,才做了这个调查。在一年的时间里,柴静拜访了国内外多家研究大气污染的学术机构,接触了国家相关职能机构,以及伦敦、洛杉矶这样的曾经重污染城市,希望从中找出大气污染治理的教训与经验。

视频中,主讲人柴静运用了数据图表、亲身经历、动画短片等多重元素来展示PPT。这是一部号称斥资百万的新闻产品,话题有些严肃甚至沉重,然而在2月的最后一天,《穹顶之下》就这样突然火了。

上午10点,来自优酷的视频链接率先出现在朋友圈里。一同作为首发平台的人民网,则配合柴静专访包装出一个专题发布。到了中午过后,腾讯视频把纪录片的相关片段分享到微信里。12点11分,完整的版本被上传至腾讯视频。随后,乐视网、搜狐视频、爱奇艺接连转载了整段视频。此时,不少人的朋友圈里已经被柴静和《穹顶之下》刷屏。在上线的8小时后,优酷的视频播放量已经达到370万,而这远远还没结束。

得益于微信的传播效应,截至当晚23点,《穹顶之下》在腾讯视频上的播放量已经远超优酷的645万次,达到5010万次,评论38000多条也是优酷的三倍有余。全网总播放量过6500万,与此同时,在“柴静看见”的微博号上,相关视频的转发量也达到了20万以上。《穹顶之下》创造了新闻调查片在网络平台上的“现象级”纪录。

在《南方周末》记者汪滔看来,纪录片的成功源于柴静“太会讲故事了”。在一篇名为《这一年,我所见证的“柴静与雾霾的私人恩怨”》的文字中,汪滔写道,“这可是相当专业的故事,她记下了那么多的数字,还要用形象的比喻描述出来”,然而柴静本人在演讲“全程不超过三个磕碰”。柴静无疑是电视新闻人中的佼佼者,她把完美地把冰冷的数字与温暖的感情结合,用故事的形式传递给大众。

拍板为《穹顶之下》做宣传推广的优酷总裁魏明,则认为由于纪录片“雾霾”调查反映的是国人的心声,属于公共话题,刷屏并不显得奇怪。“从关注度来讲,大家对这部104分钟的长视频的耐心比我们想象中高得多。而且一经播出,柴静本人的朋友,像韩寒、崔永元、陈晓卿等一众大V也在转发相关视频,更是把影响力推向了高峰。”

据优酷方面向界面记者透露,出于对公益环保的尊重,双方通过在优酷工作的央视老同事的牵线下一拍即合,过程中没有索取任何报酬。对此,魏明表示:“这不是一部简单追求播放量的片子,传播公益,是网络媒体社会责任的组成部分。”

在2014年一众电视人离开央视后,他们在各自的领地上扮演着自媒体人的角色。如今,网络平台上的这些自媒体人正在颠覆以往电视媒体发挥的作用。央视前制片人夏骏在微博中写道:“没有一个传统电视台的播出可能产生如此集中而又广泛的影响。”它的“传播方式就是一个里程碑,电视的网络时代浩荡降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柴静的雾霾调查《穹顶之下》是怎么火起来的?

离开公众视线一年后,前央视调查记者柴静带来了对中国雾霾情况的深度调查《穹顶之下》。

“有个小镇被突然天外飞来一个穹顶扣在底下,不能出来。可是有一天我发现,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现实里。”这是前央视调查记者柴静在离开电视一年后,带来的深度调查长片,名为《穹顶之下,同呼吸共命运》。纪录片时长103分55秒,讲述的是柴静走遍中国及美英等国所做的一次雾霾调查。

谈起最初起意,柴静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说道:“这不是一个计划中的作品。”在照顾刚出生的孩子过程中,她发觉自己和大众的生活正被雾霾影响,才做了这个调查。在一年的时间里,柴静拜访了国内外多家研究大气污染的学术机构,接触了国家相关职能机构,以及伦敦、洛杉矶这样的曾经重污染城市,希望从中找出大气污染治理的教训与经验。

视频中,主讲人柴静运用了数据图表、亲身经历、动画短片等多重元素来展示PPT。这是一部号称斥资百万的新闻产品,话题有些严肃甚至沉重,然而在2月的最后一天,《穹顶之下》就这样突然火了。

上午10点,来自优酷的视频链接率先出现在朋友圈里。一同作为首发平台的人民网,则配合柴静专访包装出一个专题发布。到了中午过后,腾讯视频把纪录片的相关片段分享到微信里。12点11分,完整的版本被上传至腾讯视频。随后,乐视网、搜狐视频、爱奇艺接连转载了整段视频。此时,不少人的朋友圈里已经被柴静和《穹顶之下》刷屏。在上线的8小时后,优酷的视频播放量已经达到370万,而这远远还没结束。

得益于微信的传播效应,截至当晚23点,《穹顶之下》在腾讯视频上的播放量已经远超优酷的645万次,达到5010万次,评论38000多条也是优酷的三倍有余。全网总播放量过6500万,与此同时,在“柴静看见”的微博号上,相关视频的转发量也达到了20万以上。《穹顶之下》创造了新闻调查片在网络平台上的“现象级”纪录。

在《南方周末》记者汪滔看来,纪录片的成功源于柴静“太会讲故事了”。在一篇名为《这一年,我所见证的“柴静与雾霾的私人恩怨”》的文字中,汪滔写道,“这可是相当专业的故事,她记下了那么多的数字,还要用形象的比喻描述出来”,然而柴静本人在演讲“全程不超过三个磕碰”。柴静无疑是电视新闻人中的佼佼者,她把完美地把冰冷的数字与温暖的感情结合,用故事的形式传递给大众。

拍板为《穹顶之下》做宣传推广的优酷总裁魏明,则认为由于纪录片“雾霾”调查反映的是国人的心声,属于公共话题,刷屏并不显得奇怪。“从关注度来讲,大家对这部104分钟的长视频的耐心比我们想象中高得多。而且一经播出,柴静本人的朋友,像韩寒、崔永元、陈晓卿等一众大V也在转发相关视频,更是把影响力推向了高峰。”

据优酷方面向界面记者透露,出于对公益环保的尊重,双方通过在优酷工作的央视老同事的牵线下一拍即合,过程中没有索取任何报酬。对此,魏明表示:“这不是一部简单追求播放量的片子,传播公益,是网络媒体社会责任的组成部分。”

在2014年一众电视人离开央视后,他们在各自的领地上扮演着自媒体人的角色。如今,网络平台上的这些自媒体人正在颠覆以往电视媒体发挥的作用。央视前制片人夏骏在微博中写道:“没有一个传统电视台的播出可能产生如此集中而又广泛的影响。”它的“传播方式就是一个里程碑,电视的网络时代浩荡降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