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之见
能让我一气呵成把稿件写完而不用打腹稿的车不多,BMW X3是其中之一。
全新X3国产后性价比飙升,以前进口时期抗着高价买X3的都是真爱,现在除了真爱,X3还能硬生生靠平价抢来之前本来注重驾驶感、但困于预算不得不选择Q5和GLC的用户,至此三强终于能够公平竞赛。
X3的历史就不介绍了,都是死知识,外观也不用多说,每个人有自己的看法,就我而言,面对比第一代X5还大的新X3,着实能感到越级的气息,这股气息能看到,也能开出来。
两天时间在川西高原一千多公里路途中跋涉,成都出发回到成都,开车时间将近20个小时。这是我参加过的最老实和纯粹的试驾活动了,一路都是景区一个都没进去,很虔诚的在赶路,就像厂家做路试的工作人员一样辛苦,其实我这种车疯子反而很适应,毕竟是工作不是旅游。当然,对于X3,我也算深度体验过了。
专门挑选了低功率的车型,尾标25,这必然是今后X3销量最大的动力配置,我想看看这个动力能不能照顾到哪怕驾驶技术不那么成熟的消费者。
结果在意料之中,毫无问题,25的动力足以“欺负”路面上的大部分车辆了,响应及时的扭矩降低了超车难度,哪怕不太会选择超车时机的驾驶员也能靠这股饱满的力量安全完成超越动作,要知道,这还是在海拔将近4000米的高原。
变速箱的表现依然稳健的代表了这个级别的标杆水平。宝马和ZF的合作早就传为佳话,在因为油耗和排放法则不得不做出更多变速箱锁止动作的今天,这台8速变速箱在响应速度和平顺性上力求均衡,你不能再要求更多了。
但底盘的性格和之前完全不同,现在开着X3,除了视线更高,你完全可能误以为它是一台豪华的行政级轿车,静音和柔软成了它的新标签。
极其安静的座舱很难听到杂音,尤其在城市路况行驶时,只要没有大油门加速,很难察觉到机械噪音和路噪。只有在路况艰难的高原土路上颠簸,才会从底盘传来悬架努力工作的动静,但那种沉闷而富有韧性的缓冲声更让人确信车身和底盘结实的刚度。
柔软,是底盘给我的另一印象。如果有机会同时开着上一代X3压过减速带,你能发现新X3完全倒向舒适的驾乘感受,减震器极大的吸收了路面的跳动,杜绝硬碰硬的出现。这种取向和新的5系是一个路数,化解路面起伏,将舒适感提升到全新的高度,现在面对坑洼,你再也不用担心屁股了,反而想加速通过探寻底盘的能耐到底有多深。
如果你因此笃定操控上会变得绵软卫冕就太小看X3了,虽然悬架行程在颠簸的时候显得很长,但真到了快速的弯道,底盘照样拿得出强有力的支撑,要想看到X3的车身东倒西歪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这一点,足见宝马的功力,X3依然是这个级别操控最好的SUV,同时它还弥补了舒适性的短板。按我的肌肉记忆,这一轮三强之中论操控,X3第一,论舒适,X3第一。
转向手感和谐是必须的,如果宝马做不好这点就不成其为宝马了。建议选择M套件配置的方向盘,厚实饱满,表面软底层硬,摩擦和粗细都很顺心,是增强驾驶愉悦程度的利器。转向和悬架的配合,让全新X3在开动起来之后不如老款X3那般灵活锋利,但却有了X5的气势,毕竟新X3的体态真的变大了好多。
就算如此,因为轴距没有政治正确的加长,后排空间成了舆论关注的话题,但其实调研显示X3的真实消费者根本不太关注后排空间,那是X1的用户在意的事情。相比Q5L,显然X3的后排腿部位置更局促,但已经比上一代宽裕了许多,和GLC差不多。不过好在X3的后排靠背角度可调,这点在三台车中是唯一,再加上加厚的坐垫,单论后排乘坐感受,我反而觉得X3是最舒适的。
几个配置上的取舍给大家提供些参考。
主动巡航是极好的,可以大大缓解高速行驶的疲劳程度同时还更加安全。其中的车道保持能通过不断微调把车身摁在车道中央,而不是好多低阶的车道保持功能,需要在车身两侧“撞线”的时候再来纠偏,车辆就永远在车道里画“S”形。
如果喜欢柔软的前排座椅,那就不要选装运动型座椅了,普通前排座椅更舒适。不过运动型座椅能提供两侧气动夹紧,包裹感更好。
轮圈就选标配的19寸吧,升级到20寸的圈配上方防爆胎容易鼓包,没办法,防爆胎天性。
如果你选装了抬头显示,那就别戴偏振墨镜,肉眼和普通墨镜才能看到信息,这是很多HUD都存在的问题。
自然语音识别率虽不及自主品牌车型,但却是豪华品牌中最好用的。
来说说怎么选,在40万级别的豪华品牌SUV中,X3、Q5L和GLC是绝对头部,如果你后排长期坐人且必须满足在第二排翘腿的嗜好,那选择Q5L;如果你不怎么在意驾驶感,又特别看重内饰的豪华氛围,选GLC;如果你对驾驶有追求,人也不油腻,同时还希望兼顾舒适和操控,X3是最对你胃口的。
-END-
本文版权由买车问问所有
转载请联系授权
版权联系:maicheww@qq.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