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以前是德国人和意大利人 现在轮到了墨西哥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以前是德国人和意大利人 现在轮到了墨西哥人

2006、2007年间,是冈萨雷斯、德尔托罗、卡隆这三位老友轰动世界影坛的开始。

《环太平洋》在2013年横扫各国暑期档

文/徐元

2015年奥斯卡尘埃落定,墨西哥人二连庄: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继他的好友阿方索·卡隆之后,再夺最佳导演小金人。而比卡隆的《地心引力》稍早一些,另一位墨国大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Guillermo del Toro),则用机甲怪物大决斗的《环太平洋》,征服了各国暑期档,进而成功让日式ACG之魂摄取美式大片之体,跻身进了全球主流文化。

 

2006、2007年间,是这三位老友轰动世界影坛的开始:冈萨雷斯有《通天塔》,德尔托罗有《潘神的迷宫》,卡隆有《人类之子》,三部影片类型、风格、立意全然不同,但都有一股遮盖不住的勃勃锐气,而且都在情节上、技术上、视觉上追求浓墨重彩、繁复张扬,凸显出的正是只有魔幻现实土壤才能培育的拉美风情。如果说八年前的一鸣惊人,更多来自于精英阶层小圈子的认可(三部影片在当年的好莱坞及奥斯卡谱系内,都算是相当程度上的艺术电影),那么八年后,这三位墨西哥影人无疑已经更进一步,取得了更深入、更广泛也更世俗的成功。

墨西哥“三剑客”,左至右:冈萨雷斯、卡隆、德尔托罗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在53岁的冈萨雷斯的《鸟人》于2014年秋天声名鹊起之时,刚刚过完83岁生日的好莱坞泰斗导演迈克·尼科尔斯(Mike Nichols)却阖然长逝了——“迈克·尼科尔斯”,一眼看去,是个典型而平凡的英语名姓,但实则老人家本名Michael Igor Peschkowsky,是30年代出生在柏林的俄裔犹太人,八岁时全家才从纳粹德国逃难到美国,从而也就让他赶上末班车,成了彪炳好莱坞黄金时代的一众德奥电影大师里的小字辈。而他的去世,也就象征着一度统领好莱坞的德裔导演时代的谢幕。

好莱坞本就是一群欧洲移民(而且主要还是犹太人)不满于东海岸的爱迪生影戏专利霸权,而在美国西部另起炉灶的产物。从诞生之日到三四十年代进入“黄金时代”,这个造梦工业依靠的是大量的欧洲电影移民,尤其是德语系诸国,贡献了恩斯特·刘别谦(Ernst Lubitsch)、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迈克尔·柯蒂斯(Michael Curtiz)、比利·怀尔德(Billy Wilder)、奥托·普莱明格(Otto Preminger)、道格拉斯·瑟克(Douglas Sirk)等至少两代电影大师。

别开生面的表现主义电影风格、德语文学戏剧的强大基础,以及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动荡时局,让德奥匈捷电影人组团移埠新大陆,以求重拾创作自由和人身自由,从而令“古典”好莱坞继承了战前德语电影的丰厚遗产。放大了看,电影移民只是美利坚德裔移民潮里的一支,时至今日,德裔已是美国人口里的第一大民族构成,近年的统计表明其约占总人口的17%,因而刘别谦、怀尔德、柯蒂斯之辈成为美国国民导演,算起来也事非偶然。

而最近数十年,美国拉美裔的人口占比节节上升,如今已突破15%,而且拉美裔的高生育率以及源源不断的墨西哥非法移民,更让拉美裔后劲十足,不日就将晋升美国第一大种族。所以,卡隆、冈萨雷斯、德尔托罗正在好莱坞构筑一代墨籍导演堂口,其实也是大势所趋,甚至还有几分迟到的嫌疑——因为比较起来,人口基数不大的意裔,在美国影坛却有黄金时代的弗兰克·卡普拉(Frank Capra)和文森特·明奈利(Vincente Minnelli)两尊大神,“新好莱坞”时代更是井喷出产了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马丁·西科塞斯(Martin Scorsese)、布莱恩·德帕尔马(Brian De Palma)、迈克尔·西米诺(Michael Cimino)、阿贝尔·费拉拉(Abel Ferrara)等一群大导演,而在今天新一代美国影坛领军人里,意裔也还有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大卫·拉塞尔(David O. Russell)、索菲亚·科波拉(Sofia Coppola)等明星型“作者”。

新一代美国影坛领军人物中意裔代表:索菲亚科波拉、昆汀塔伦蒂诺

用人口统计数据是难以解释意大利血统为何会成为好莱坞的第二代导演主力方阵的。不过,意大利人独步天下的文艺基因、意国在战后的经济起飞,尤其是又成为大师辈出、杰作不断的电影大国,确实也和大洋彼岸的意裔影人兴盛有着无法分割的关联。其结果就是,上世纪70年代,科波拉以《教父》《对话》《现代启示录》掀起了“新好莱坞革命”,成为一代电影新人的带头大哥,而他和西科塞斯、德帕尔马(以及两大影帝阿尔·帕西诺和罗伯特·德尼罗),更是和意大利本土的费里尼、安东尼奥尼、索菲亚·罗兰、埃尼奥·莫里康内等电影巨擘遥相呼应,联手建构了世界电影史上独树一帜的意大利电影高光时刻。

彼时,科波拉、西科塞斯、卢卡斯、斯皮尔伯格等一波迷影新人互帮互助,抱团出战的集体友爱作风,如今又在德尔托罗、冈萨雷斯、卡隆这墨西哥“三剑客”身上重现了——他们互任编剧顾问、影片监制、剪辑助理——比如,卡隆是《潘神的迷宫》的制片人、冈萨雷斯和卡隆还为德尔托罗剪短了《环太平洋》里十几分钟的戏份。而长镜头狂人卡隆的左膀右臂、摄影师艾曼努尔·卢贝兹基(Emmanuel Lubezki),这一次就跨刀担纲了《鸟人》的摄影,和冈萨雷斯完成了全片“一镜到底”的壮举。

耐人寻味的是,德裔导演时代,在制片厂“打好这份工”的大师们纷纷都把自己复杂的德语姓名改成了简洁的英语版本,而且拍的多是鸳鸯蝴蝶健康写实流;而到了意裔导演一代,欧洲传来的“作者论”已经武装了好莱坞,导演的名字开始变得跟明星一样重要,甚至更加突出,身为移民第二代的科波拉、西科塞斯们,虽然都用上了英系名字,但姓氏却保留了意大利原装,而他们拿手的穷街陋巷派黑帮、犯罪题材,则深具“反美国梦”的批判力度;如今接力棒交到墨裔一代,我们更能在片头片尾字幕上看到“González Iñárritu”、“Cuarón”一类的西班牙语拼写了,而更妙在于,这些西语名姓如今拍出来的,却是更加炉火纯青、视野更为全球化的英语电影了。

时间回到2013年三月,因为两周后就要开机的《鸟人》情节全发生在百老汇的舞台和后场里,冈萨雷斯特地在纽约拜访了奥斯卡、格莱美、托尼奖、艾美奖唯一的导演全满贯得主迈克·尼科尔斯,尼翁听说影片打算用一个长镜头拍到底,不禁摇头反对,预言喜剧片这么拍“会是一场灾难”,但冈萨雷斯还是一意孤行,最终在数码技术的帮助下,他大功告成了——或许,这段幕后小插曲,衬出的恰是好莱坞一代新人换旧人的宿命。

 

首发于《时尚先生》

作者简介:

徐元,媒体工作者,曾任《电影世界》主编,时光网副主编

版权合作:

邮箱:1030245625@qq.com

人间电影指南

有种的电影观点

有趣的电影专题

有品的电影八卦

微信:rjdy2014

微博:@人间电影指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以前是德国人和意大利人 现在轮到了墨西哥人

2006、2007年间,是冈萨雷斯、德尔托罗、卡隆这三位老友轰动世界影坛的开始。

《环太平洋》在2013年横扫各国暑期档

文/徐元

2015年奥斯卡尘埃落定,墨西哥人二连庄: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继他的好友阿方索·卡隆之后,再夺最佳导演小金人。而比卡隆的《地心引力》稍早一些,另一位墨国大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Guillermo del Toro),则用机甲怪物大决斗的《环太平洋》,征服了各国暑期档,进而成功让日式ACG之魂摄取美式大片之体,跻身进了全球主流文化。

 

2006、2007年间,是这三位老友轰动世界影坛的开始:冈萨雷斯有《通天塔》,德尔托罗有《潘神的迷宫》,卡隆有《人类之子》,三部影片类型、风格、立意全然不同,但都有一股遮盖不住的勃勃锐气,而且都在情节上、技术上、视觉上追求浓墨重彩、繁复张扬,凸显出的正是只有魔幻现实土壤才能培育的拉美风情。如果说八年前的一鸣惊人,更多来自于精英阶层小圈子的认可(三部影片在当年的好莱坞及奥斯卡谱系内,都算是相当程度上的艺术电影),那么八年后,这三位墨西哥影人无疑已经更进一步,取得了更深入、更广泛也更世俗的成功。

墨西哥“三剑客”,左至右:冈萨雷斯、卡隆、德尔托罗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在53岁的冈萨雷斯的《鸟人》于2014年秋天声名鹊起之时,刚刚过完83岁生日的好莱坞泰斗导演迈克·尼科尔斯(Mike Nichols)却阖然长逝了——“迈克·尼科尔斯”,一眼看去,是个典型而平凡的英语名姓,但实则老人家本名Michael Igor Peschkowsky,是30年代出生在柏林的俄裔犹太人,八岁时全家才从纳粹德国逃难到美国,从而也就让他赶上末班车,成了彪炳好莱坞黄金时代的一众德奥电影大师里的小字辈。而他的去世,也就象征着一度统领好莱坞的德裔导演时代的谢幕。

好莱坞本就是一群欧洲移民(而且主要还是犹太人)不满于东海岸的爱迪生影戏专利霸权,而在美国西部另起炉灶的产物。从诞生之日到三四十年代进入“黄金时代”,这个造梦工业依靠的是大量的欧洲电影移民,尤其是德语系诸国,贡献了恩斯特·刘别谦(Ernst Lubitsch)、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迈克尔·柯蒂斯(Michael Curtiz)、比利·怀尔德(Billy Wilder)、奥托·普莱明格(Otto Preminger)、道格拉斯·瑟克(Douglas Sirk)等至少两代电影大师。

别开生面的表现主义电影风格、德语文学戏剧的强大基础,以及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动荡时局,让德奥匈捷电影人组团移埠新大陆,以求重拾创作自由和人身自由,从而令“古典”好莱坞继承了战前德语电影的丰厚遗产。放大了看,电影移民只是美利坚德裔移民潮里的一支,时至今日,德裔已是美国人口里的第一大民族构成,近年的统计表明其约占总人口的17%,因而刘别谦、怀尔德、柯蒂斯之辈成为美国国民导演,算起来也事非偶然。

而最近数十年,美国拉美裔的人口占比节节上升,如今已突破15%,而且拉美裔的高生育率以及源源不断的墨西哥非法移民,更让拉美裔后劲十足,不日就将晋升美国第一大种族。所以,卡隆、冈萨雷斯、德尔托罗正在好莱坞构筑一代墨籍导演堂口,其实也是大势所趋,甚至还有几分迟到的嫌疑——因为比较起来,人口基数不大的意裔,在美国影坛却有黄金时代的弗兰克·卡普拉(Frank Capra)和文森特·明奈利(Vincente Minnelli)两尊大神,“新好莱坞”时代更是井喷出产了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马丁·西科塞斯(Martin Scorsese)、布莱恩·德帕尔马(Brian De Palma)、迈克尔·西米诺(Michael Cimino)、阿贝尔·费拉拉(Abel Ferrara)等一群大导演,而在今天新一代美国影坛领军人里,意裔也还有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大卫·拉塞尔(David O. Russell)、索菲亚·科波拉(Sofia Coppola)等明星型“作者”。

新一代美国影坛领军人物中意裔代表:索菲亚科波拉、昆汀塔伦蒂诺

用人口统计数据是难以解释意大利血统为何会成为好莱坞的第二代导演主力方阵的。不过,意大利人独步天下的文艺基因、意国在战后的经济起飞,尤其是又成为大师辈出、杰作不断的电影大国,确实也和大洋彼岸的意裔影人兴盛有着无法分割的关联。其结果就是,上世纪70年代,科波拉以《教父》《对话》《现代启示录》掀起了“新好莱坞革命”,成为一代电影新人的带头大哥,而他和西科塞斯、德帕尔马(以及两大影帝阿尔·帕西诺和罗伯特·德尼罗),更是和意大利本土的费里尼、安东尼奥尼、索菲亚·罗兰、埃尼奥·莫里康内等电影巨擘遥相呼应,联手建构了世界电影史上独树一帜的意大利电影高光时刻。

彼时,科波拉、西科塞斯、卢卡斯、斯皮尔伯格等一波迷影新人互帮互助,抱团出战的集体友爱作风,如今又在德尔托罗、冈萨雷斯、卡隆这墨西哥“三剑客”身上重现了——他们互任编剧顾问、影片监制、剪辑助理——比如,卡隆是《潘神的迷宫》的制片人、冈萨雷斯和卡隆还为德尔托罗剪短了《环太平洋》里十几分钟的戏份。而长镜头狂人卡隆的左膀右臂、摄影师艾曼努尔·卢贝兹基(Emmanuel Lubezki),这一次就跨刀担纲了《鸟人》的摄影,和冈萨雷斯完成了全片“一镜到底”的壮举。

耐人寻味的是,德裔导演时代,在制片厂“打好这份工”的大师们纷纷都把自己复杂的德语姓名改成了简洁的英语版本,而且拍的多是鸳鸯蝴蝶健康写实流;而到了意裔导演一代,欧洲传来的“作者论”已经武装了好莱坞,导演的名字开始变得跟明星一样重要,甚至更加突出,身为移民第二代的科波拉、西科塞斯们,虽然都用上了英系名字,但姓氏却保留了意大利原装,而他们拿手的穷街陋巷派黑帮、犯罪题材,则深具“反美国梦”的批判力度;如今接力棒交到墨裔一代,我们更能在片头片尾字幕上看到“González Iñárritu”、“Cuarón”一类的西班牙语拼写了,而更妙在于,这些西语名姓如今拍出来的,却是更加炉火纯青、视野更为全球化的英语电影了。

时间回到2013年三月,因为两周后就要开机的《鸟人》情节全发生在百老汇的舞台和后场里,冈萨雷斯特地在纽约拜访了奥斯卡、格莱美、托尼奖、艾美奖唯一的导演全满贯得主迈克·尼科尔斯,尼翁听说影片打算用一个长镜头拍到底,不禁摇头反对,预言喜剧片这么拍“会是一场灾难”,但冈萨雷斯还是一意孤行,最终在数码技术的帮助下,他大功告成了——或许,这段幕后小插曲,衬出的恰是好莱坞一代新人换旧人的宿命。

 

首发于《时尚先生》

作者简介:

徐元,媒体工作者,曾任《电影世界》主编,时光网副主编

版权合作:

邮箱:1030245625@qq.com

人间电影指南

有种的电影观点

有趣的电影专题

有品的电影八卦

微信:rjdy2014

微博:@人间电影指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