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阿里的人财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阿里的人财观

“我们公司的资产就是人。”

「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知人善任一直都是一个组织实现高效运转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一点在现代经济中更是由于分工协作的范围不断变大而被凸现出来。

在阿里巴巴刚刚发布的2019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中,阿里在收入方面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比增长61%,但其季度盈利却下降了45%,这不尽会让人感到有些疑惑,为什么公司业务增长势头明显的情况下,却出现了单季度的盈利下滑。

如果细翻这份财报,或许就能够看出一些端倪,在这一财季中,阿里的股权奖励开支达到 163.78 亿人民币,比去年同期的 40.19 亿增长了 308%,这一数值是阿里上市以来的最高记录,也是国内企业最高的单季度股权激励。

这一次大规模股权激励的背后则是蚂蚁金服在2018年第二季度完成140亿美元新一轮融资,估值从此前的600亿美元来到了1500亿美元,其期权价值则随之增长了2.5倍,这一笔期权增值较大的影响了阿里这一财季的财务表现。

这种影响只是短期的财务数字上的影响,但其本质却是对人才的投资。这一组数字或许最能够看出阿里对于人才与技术的重视:

2018财年Q1,股权激励支出40.19亿元   产品开发支出13.32亿元;

2018财年Q2,股权激励支出46.86亿元   产品开发支出50.83亿元;

2018财年Q3,股权激励支出51.15亿元   产品开发支出62.89亿元;

2018财年Q4,股权激励支出62.55亿元   产品开发支出66.86亿元;

2019财年Q1,股权激励支出163.78亿元   产品开发支出115.10亿元

……

「我们公司的资产就是人。」马云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介绍自己的人才观。阿里也的确在努力扩充着自己的人才队伍,并且不断推动团队的年轻化、全球化。

根据阿里的内部统计,其员工的平均年龄仅为31.5岁,来自68个不同的国家,工作地点则遍布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

在这其中,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的技术产品岗员工占了阿里员工总数的51%。但阿里对这些技术产品岗位员工的评价却并非以学历论英雄,而是不拘一格的招揽人才。在这里,既有9为国家千人计划科学家,数十位终身教授;也有没有上过大学、甚至没有上过高中的「江湖高手」,这一比例甚至占到了阿里工程师团队的4%。

支付宝工程师许寄带领着近千人的技术团队,打造了9个国家和地区的本地化的支付宝,并且在今年6月入选了《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35岁以下的科学技术的革新者」,而这位技术大牛实际上并没有上过大学,年轻时甚至修过自行车,杀过鱼,学过理发。

「世不患无才,患无用之之道。」阿里愿意招揽更多的人才,但同样也希望能够以投资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方式让这些人发挥最大其最大的价值。

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看到的那样,「管理者的任务不是去改变人,而在于运用每一个人的才干。」

在阿里的首席人才官童文红眼中,「阿里的目标是让进入阿里的每个人,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而2000年进入阿里时只是担任前台的童文红,其自己的成长经历,或许就已经是这一句话最好的诠释和证明了。

而在人才的培养上,阿里也从来不吝惜投入,在阿里不同职级的员工有都与之对应的培训体系,例如马云亲自任班主任的「风清扬班」,面向中层管理人才的「高潜班」,面向不同专业人才的运营大学、产品大学、技术大学……

好的人才看重的不仅仅是收入,成长空间、工作环境、职业发展的通道这些都是人才们所关注的,也是企业需要重视的。

不仅仅是阿里,对于人才的争夺已经成为当下市场竞争中新的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乔布斯曾表示自己花了半生的时间才意识到人才之于企业的价值,于是选择花自己1/4的时间用于网络一流人才,在乔布斯眼中,一个出色的人能够顶50个平庸的人。

而在李开复眼中,「在工业社会,一个高效的优质工人能够比一般工人多做20-30%的工作,但在信息社会中,一个好的软件开发人员能够比一般的开发人员多做500%到1000%的工作」,这也成为了他在创办创新工场时所奉行的原则,创新工场成立初期首先做的便是聚拢优秀的技术人才,然后与这些人一起寻找创新方向,继而诞生了像豌豆荚、友盟等知名项目。

像海底捞这样的线下服务性企业,其也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人才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并直接带来了用户服务体验上质的提升,进而不断强化品牌。

相比之下,阿里并不是第一个重视人才的公司,但阿里无疑是最重视人才的企业之一,不仅仅是当下,还包括未来。

好的人才不仅仅是推动企业当下业务发展的关键,例如当初阿里享有盛誉的「中供铁军」,实现了阿里B2B业务的巨大发展;好的人才同样也可以帮企业看到未来,例如去年马云在云栖大会上宣布成立达摩院,引入了数位诺奖得主和全球顶级科学家,并计划在3年周期内投资1000亿人民币,以实现在量子计算、机器学习等代表着未来的新技术方向上有所突破。

这种对长远未来的投资或许不能够带来立竿见影的财务回报,甚至会影响短期的财务表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新技术浪潮来临之时,掌握新技术核心的企业无疑有更大的机会成为执牛耳者。

某种意义上来看,投资人才就是投资未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阿里巴巴

5.6k
  • 京东云设立“10亿比价金”,承诺长期比价
  • 飞猪回应会员体系将调整升级:等级梯度由4级变6级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阿里的人财观

“我们公司的资产就是人。”

「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知人善任一直都是一个组织实现高效运转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一点在现代经济中更是由于分工协作的范围不断变大而被凸现出来。

在阿里巴巴刚刚发布的2019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中,阿里在收入方面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比增长61%,但其季度盈利却下降了45%,这不尽会让人感到有些疑惑,为什么公司业务增长势头明显的情况下,却出现了单季度的盈利下滑。

如果细翻这份财报,或许就能够看出一些端倪,在这一财季中,阿里的股权奖励开支达到 163.78 亿人民币,比去年同期的 40.19 亿增长了 308%,这一数值是阿里上市以来的最高记录,也是国内企业最高的单季度股权激励。

这一次大规模股权激励的背后则是蚂蚁金服在2018年第二季度完成140亿美元新一轮融资,估值从此前的600亿美元来到了1500亿美元,其期权价值则随之增长了2.5倍,这一笔期权增值较大的影响了阿里这一财季的财务表现。

这种影响只是短期的财务数字上的影响,但其本质却是对人才的投资。这一组数字或许最能够看出阿里对于人才与技术的重视:

2018财年Q1,股权激励支出40.19亿元   产品开发支出13.32亿元;

2018财年Q2,股权激励支出46.86亿元   产品开发支出50.83亿元;

2018财年Q3,股权激励支出51.15亿元   产品开发支出62.89亿元;

2018财年Q4,股权激励支出62.55亿元   产品开发支出66.86亿元;

2019财年Q1,股权激励支出163.78亿元   产品开发支出115.10亿元

……

「我们公司的资产就是人。」马云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介绍自己的人才观。阿里也的确在努力扩充着自己的人才队伍,并且不断推动团队的年轻化、全球化。

根据阿里的内部统计,其员工的平均年龄仅为31.5岁,来自68个不同的国家,工作地点则遍布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

在这其中,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的技术产品岗员工占了阿里员工总数的51%。但阿里对这些技术产品岗位员工的评价却并非以学历论英雄,而是不拘一格的招揽人才。在这里,既有9为国家千人计划科学家,数十位终身教授;也有没有上过大学、甚至没有上过高中的「江湖高手」,这一比例甚至占到了阿里工程师团队的4%。

支付宝工程师许寄带领着近千人的技术团队,打造了9个国家和地区的本地化的支付宝,并且在今年6月入选了《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35岁以下的科学技术的革新者」,而这位技术大牛实际上并没有上过大学,年轻时甚至修过自行车,杀过鱼,学过理发。

「世不患无才,患无用之之道。」阿里愿意招揽更多的人才,但同样也希望能够以投资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方式让这些人发挥最大其最大的价值。

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看到的那样,「管理者的任务不是去改变人,而在于运用每一个人的才干。」

在阿里的首席人才官童文红眼中,「阿里的目标是让进入阿里的每个人,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而2000年进入阿里时只是担任前台的童文红,其自己的成长经历,或许就已经是这一句话最好的诠释和证明了。

而在人才的培养上,阿里也从来不吝惜投入,在阿里不同职级的员工有都与之对应的培训体系,例如马云亲自任班主任的「风清扬班」,面向中层管理人才的「高潜班」,面向不同专业人才的运营大学、产品大学、技术大学……

好的人才看重的不仅仅是收入,成长空间、工作环境、职业发展的通道这些都是人才们所关注的,也是企业需要重视的。

不仅仅是阿里,对于人才的争夺已经成为当下市场竞争中新的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乔布斯曾表示自己花了半生的时间才意识到人才之于企业的价值,于是选择花自己1/4的时间用于网络一流人才,在乔布斯眼中,一个出色的人能够顶50个平庸的人。

而在李开复眼中,「在工业社会,一个高效的优质工人能够比一般工人多做20-30%的工作,但在信息社会中,一个好的软件开发人员能够比一般的开发人员多做500%到1000%的工作」,这也成为了他在创办创新工场时所奉行的原则,创新工场成立初期首先做的便是聚拢优秀的技术人才,然后与这些人一起寻找创新方向,继而诞生了像豌豆荚、友盟等知名项目。

像海底捞这样的线下服务性企业,其也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人才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并直接带来了用户服务体验上质的提升,进而不断强化品牌。

相比之下,阿里并不是第一个重视人才的公司,但阿里无疑是最重视人才的企业之一,不仅仅是当下,还包括未来。

好的人才不仅仅是推动企业当下业务发展的关键,例如当初阿里享有盛誉的「中供铁军」,实现了阿里B2B业务的巨大发展;好的人才同样也可以帮企业看到未来,例如去年马云在云栖大会上宣布成立达摩院,引入了数位诺奖得主和全球顶级科学家,并计划在3年周期内投资1000亿人民币,以实现在量子计算、机器学习等代表着未来的新技术方向上有所突破。

这种对长远未来的投资或许不能够带来立竿见影的财务回报,甚至会影响短期的财务表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新技术浪潮来临之时,掌握新技术核心的企业无疑有更大的机会成为执牛耳者。

某种意义上来看,投资人才就是投资未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