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宝沃总裁杨嵩:启动北美研发中心 未来三成销量来自海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宝沃总裁杨嵩:启动北美研发中心 未来三成销量来自海外

宝沃计划三年内能在美国市场销售汽车,同时将有三分之一的销量来自海外,宝沃目前在全球有9个销售网点。

美国当地时间9月7日下午,2018人工智能大会在旧金山举办,来自中国的宝沃汽车首次参加了这一大会。今年5月7日,宝沃宣布注册成立北美研发中心,并任命硅谷科学家邢舟为宝沃汽车集团北美研发中心自动驾驶总监,该研发中心主要负责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研发。宝沃已经是第四家在硅谷设立美国总部的中国车企,界面新闻在旧金山专访了宝沃汽车集团总裁杨嵩。

界面新闻:宝沃在美国市场的整体战略和布局是什么?

杨嵩:我们今年5月份在硅谷成立的研发中心,主要是做和自动驾驶有关的研发。这个研发中心的成本非常高,但确实自动驾驶方面的人才都在硅谷。另外三年以后,我们也希望能在美国市场销售我们的汽车。未来将有三分之一的销量来自海外,宝沃目前在全球有9个销售网点,主要是德国,中东,南美,澳大利亚等地区。

界面新闻:那设立这个北美研发中心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杨嵩:首先希望它的研发成果能够用在我们的量产车上,提高宝沃量产车的竞争力;二是希望它可以开拓出2B的平台,这样我的投资可以变现。如果要等到真的实现自动驾驶那一天,我的投资才能变现,太遥远了。

界面新闻:这个2B的客户主要是国内的其他自动驾驶品牌还是什么?

杨嵩:对,因为其实现在每个企业都在不同程度地投入到自动驾驶领域中去,如果我们这个平台能够开发成功的话,应该是对各个企业都能用到的。我们这个测试平台将向全球汽车生产厂商及自动驾驶领域上下游企业开放,共同探索自动驾驶领域的新技术,加快推动自动驾驶领域技术的实践步伐。

界面新闻:这个测试平台可以为2B的客户创造什么价值?

杨嵩:这个平台中包含所有路况信息,厂商可以拿自己的自动驾驶系统软件在这一平台上测试。如果该平台开发成功,可以极大节省大家在AI智自动驾驶系统的开发成本,所有参与平台开发的企业也可以因此盈利。目前在自动驾驶领域,如果每家厂商,都拿出大量的实车进行长期道路测试,成本巨大。

界面新闻:那在人才争夺上,宝沃和其他硅谷大牌公司比有什么竞争优势吗?

杨嵩:我们希望通过开放融资,就是宝沃北美研发中心计划对外开放融资,融入更多资本,共同加强对新技术领域的投入和力量。同时,以股权方式吸引更多硅谷科学家的加盟。

界面新闻:为什么现在启动全球市场的布局?国内市场发生什么变化了吗?

杨嵩:其实现在国内的汽车行业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尤其是2018年会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一个拐点。从2003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15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增长开始放缓,加上宏观经济的影响,老百姓可能对买车更加谨慎了。因为车毕竟不是必需品,也不像房子,是一个投资品,汽车买来后会贬值,所以理性的消费者通常不会把车放在消费的刚需来考虑。

另外宝沃的股东福田本来在全球市场就有一些销售网络,在世界很多地区都有卡车的销售渠道,所以我们可以和福田的海外销售网络做一些整合。相比从零开始,更容易些,相对来说。

界面新闻:中国汽车行业下一个市场先机是什么?

杨嵩:汽车的电动化,电动车,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广纯电车,但这个增长点也要看我们在电动车技术方面的发展速度,我们在电动车的电池成本上还是比较高的,还有电池的能量力度,这肯定是一个增长点。另外,混动也是一个新机会。因为如果电动车无法快速普及,混动汽车也是可以节能减排的很好的过渡性选择。宝沃在这几个领域都有所布局。

界面新闻:那对于销量下滑的话,宝沃如何重振市场?

杨嵩:越是这个时候,大家越是要沉地住气。其实中国汽车市场的绝对量还是很大,每年接近3000万台产销量,只是相对此前的15年快速增长期,大家会有不适应,实际差不多是美国市场的2倍。所以这个时候我觉得不能盲目地追求销量,饮鸩止渴地降价,要健康地发展。也就是盈利地增长,不是靠亏损地降价去提升盈利。所以宝沃第一步要保证价格稳定,然后才是和经销商一起通过提振销量。比如通过专业试驾活动,让消费者真正意识到宝沃是一款非常好的车。

界面新闻:宝沃每年在研发上大概有多少投入?

杨嵩:我们在研发上的投入是非常高的,我们每年有5500员工,其中2000个都是工程师,所以研发人员的比重是非常高的,所以我们也一直认为,宝沃是以技术作为驱动力的。所以我刚才说一定要通过专业的试驾活动,让消费者意识到宝沃的技术含量。我们是一个工程师的品牌。整体每年研发投入占成本有百分之几十,非常高,因为我们是新车,但未来应该会和日产车的比例持平,下降到个位数。

界面新闻:那在收购宝沃这个德国品牌之前,福田对整车研发技术方面有积淀吗?

杨嵩:福田之前主要是在商用车方面。宝沃的技术人员都是从美国回来的,研发主要是德国、美国和中国这种国际化的技术团队。这样可以各取所长,比如德国的设计和工程性能方面非常强,中国大量的工程师在北京、上海,美国团队是做人工智能和人工驾驶。

界面新闻:硅谷的研发团队未来是大概什么规模?

杨嵩:大概30人左右,全部是工程师,现阶段,主要是软件方面。目前投入的成本每年几百万美元左右。

界面新闻:当初决定收购德国品牌宝沃的初衷是什么?现在来看达到了吗?

杨嵩:我们当时觉得这个品牌有很好的历史沉淀和品牌基因,因为宝沃Borgward在60年代是非常著名的一个品牌,但后来破产了,所以它不可能给我们留下多少技术积累。但我们收购它就是因为它在欧洲有很大的知名度,对我们未来拓展欧洲市场有帮助,另外对我们招聘在欧洲的国际化人才有帮助。第三,这个品牌创始人,卡尔.宝沃本来就是一个天才的工程师,和我们期望打造的这个品牌非常契合。因为德国就是非常推崇工程师文化的。

目前来看,这些初衷都达到了,首先确实帮我们吸引国际化人才很有帮助,肯定比从零起步要好。第二是我们在德国已经开始销售了,可以看出它在德国确实还有一定的积淀,最后我们也有了品牌的故事和基因的传承,因此我们也组建了2000多工程师的团队。

界面新闻:但也有很多质疑和嘲讽的声音,对于宝沃这段品牌历史?

杨嵩:很正常,我们在之前确实宣传有点过头,把这个品牌和奔驰、宝马、奥迪相提并论,这个确实不能这么讲。因为宝沃这个品牌确实曾经和这些品牌在一个水平上,但现在已经不能同日而语。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当时媒体上有很多质疑的声音,很我们在传播的层面有一定的误导有一定关系。所以我们也吸取了经验教训,我们现在就是说它就是一个中国资本控股的德国品牌,这个说法是没什么问题的。总之一定不能说假话,因为现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太透明了。

界面新闻: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方面,有什么选择的标准吗?

杨嵩:除了资金,当然还希望对方有资源。每一家公司都会按这个标准来找。

界面新闻:那神州租车符合这个标准吗?为什么现在会考虑引进战略投资者?

杨嵩:首先,作为我的身份我没法去评价这个事情,现在也许还不到时机去回应。当然,每家企业都希望有充足的资金和战略资源,只要有这样的机会,都不会错过的。福田已经投了100亿的资金在宝沃的项目里了,如果有其他股东能参与进来当然是好事。

界面新闻:我们在海外市场主要的目标消费者是哪个群体?

杨嵩:我们的产品定位是PMM,就是进取型的中产阶级,收入肯定是中等,我们不是一款豪华车,我们的风格也不是保守的,车还是偏科技感和前卫的方向。25—40岁中间的年龄层吧。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宝沃总裁杨嵩:启动北美研发中心 未来三成销量来自海外

宝沃计划三年内能在美国市场销售汽车,同时将有三分之一的销量来自海外,宝沃目前在全球有9个销售网点。

美国当地时间9月7日下午,2018人工智能大会在旧金山举办,来自中国的宝沃汽车首次参加了这一大会。今年5月7日,宝沃宣布注册成立北美研发中心,并任命硅谷科学家邢舟为宝沃汽车集团北美研发中心自动驾驶总监,该研发中心主要负责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研发。宝沃已经是第四家在硅谷设立美国总部的中国车企,界面新闻在旧金山专访了宝沃汽车集团总裁杨嵩。

界面新闻:宝沃在美国市场的整体战略和布局是什么?

杨嵩:我们今年5月份在硅谷成立的研发中心,主要是做和自动驾驶有关的研发。这个研发中心的成本非常高,但确实自动驾驶方面的人才都在硅谷。另外三年以后,我们也希望能在美国市场销售我们的汽车。未来将有三分之一的销量来自海外,宝沃目前在全球有9个销售网点,主要是德国,中东,南美,澳大利亚等地区。

界面新闻:那设立这个北美研发中心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杨嵩:首先希望它的研发成果能够用在我们的量产车上,提高宝沃量产车的竞争力;二是希望它可以开拓出2B的平台,这样我的投资可以变现。如果要等到真的实现自动驾驶那一天,我的投资才能变现,太遥远了。

界面新闻:这个2B的客户主要是国内的其他自动驾驶品牌还是什么?

杨嵩:对,因为其实现在每个企业都在不同程度地投入到自动驾驶领域中去,如果我们这个平台能够开发成功的话,应该是对各个企业都能用到的。我们这个测试平台将向全球汽车生产厂商及自动驾驶领域上下游企业开放,共同探索自动驾驶领域的新技术,加快推动自动驾驶领域技术的实践步伐。

界面新闻:这个测试平台可以为2B的客户创造什么价值?

杨嵩:这个平台中包含所有路况信息,厂商可以拿自己的自动驾驶系统软件在这一平台上测试。如果该平台开发成功,可以极大节省大家在AI智自动驾驶系统的开发成本,所有参与平台开发的企业也可以因此盈利。目前在自动驾驶领域,如果每家厂商,都拿出大量的实车进行长期道路测试,成本巨大。

界面新闻:那在人才争夺上,宝沃和其他硅谷大牌公司比有什么竞争优势吗?

杨嵩:我们希望通过开放融资,就是宝沃北美研发中心计划对外开放融资,融入更多资本,共同加强对新技术领域的投入和力量。同时,以股权方式吸引更多硅谷科学家的加盟。

界面新闻:为什么现在启动全球市场的布局?国内市场发生什么变化了吗?

杨嵩:其实现在国内的汽车行业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尤其是2018年会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一个拐点。从2003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15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增长开始放缓,加上宏观经济的影响,老百姓可能对买车更加谨慎了。因为车毕竟不是必需品,也不像房子,是一个投资品,汽车买来后会贬值,所以理性的消费者通常不会把车放在消费的刚需来考虑。

另外宝沃的股东福田本来在全球市场就有一些销售网络,在世界很多地区都有卡车的销售渠道,所以我们可以和福田的海外销售网络做一些整合。相比从零开始,更容易些,相对来说。

界面新闻:中国汽车行业下一个市场先机是什么?

杨嵩:汽车的电动化,电动车,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广纯电车,但这个增长点也要看我们在电动车技术方面的发展速度,我们在电动车的电池成本上还是比较高的,还有电池的能量力度,这肯定是一个增长点。另外,混动也是一个新机会。因为如果电动车无法快速普及,混动汽车也是可以节能减排的很好的过渡性选择。宝沃在这几个领域都有所布局。

界面新闻:那对于销量下滑的话,宝沃如何重振市场?

杨嵩:越是这个时候,大家越是要沉地住气。其实中国汽车市场的绝对量还是很大,每年接近3000万台产销量,只是相对此前的15年快速增长期,大家会有不适应,实际差不多是美国市场的2倍。所以这个时候我觉得不能盲目地追求销量,饮鸩止渴地降价,要健康地发展。也就是盈利地增长,不是靠亏损地降价去提升盈利。所以宝沃第一步要保证价格稳定,然后才是和经销商一起通过提振销量。比如通过专业试驾活动,让消费者真正意识到宝沃是一款非常好的车。

界面新闻:宝沃每年在研发上大概有多少投入?

杨嵩:我们在研发上的投入是非常高的,我们每年有5500员工,其中2000个都是工程师,所以研发人员的比重是非常高的,所以我们也一直认为,宝沃是以技术作为驱动力的。所以我刚才说一定要通过专业的试驾活动,让消费者意识到宝沃的技术含量。我们是一个工程师的品牌。整体每年研发投入占成本有百分之几十,非常高,因为我们是新车,但未来应该会和日产车的比例持平,下降到个位数。

界面新闻:那在收购宝沃这个德国品牌之前,福田对整车研发技术方面有积淀吗?

杨嵩:福田之前主要是在商用车方面。宝沃的技术人员都是从美国回来的,研发主要是德国、美国和中国这种国际化的技术团队。这样可以各取所长,比如德国的设计和工程性能方面非常强,中国大量的工程师在北京、上海,美国团队是做人工智能和人工驾驶。

界面新闻:硅谷的研发团队未来是大概什么规模?

杨嵩:大概30人左右,全部是工程师,现阶段,主要是软件方面。目前投入的成本每年几百万美元左右。

界面新闻:当初决定收购德国品牌宝沃的初衷是什么?现在来看达到了吗?

杨嵩:我们当时觉得这个品牌有很好的历史沉淀和品牌基因,因为宝沃Borgward在60年代是非常著名的一个品牌,但后来破产了,所以它不可能给我们留下多少技术积累。但我们收购它就是因为它在欧洲有很大的知名度,对我们未来拓展欧洲市场有帮助,另外对我们招聘在欧洲的国际化人才有帮助。第三,这个品牌创始人,卡尔.宝沃本来就是一个天才的工程师,和我们期望打造的这个品牌非常契合。因为德国就是非常推崇工程师文化的。

目前来看,这些初衷都达到了,首先确实帮我们吸引国际化人才很有帮助,肯定比从零起步要好。第二是我们在德国已经开始销售了,可以看出它在德国确实还有一定的积淀,最后我们也有了品牌的故事和基因的传承,因此我们也组建了2000多工程师的团队。

界面新闻:但也有很多质疑和嘲讽的声音,对于宝沃这段品牌历史?

杨嵩:很正常,我们在之前确实宣传有点过头,把这个品牌和奔驰、宝马、奥迪相提并论,这个确实不能这么讲。因为宝沃这个品牌确实曾经和这些品牌在一个水平上,但现在已经不能同日而语。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当时媒体上有很多质疑的声音,很我们在传播的层面有一定的误导有一定关系。所以我们也吸取了经验教训,我们现在就是说它就是一个中国资本控股的德国品牌,这个说法是没什么问题的。总之一定不能说假话,因为现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太透明了。

界面新闻: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方面,有什么选择的标准吗?

杨嵩:除了资金,当然还希望对方有资源。每一家公司都会按这个标准来找。

界面新闻:那神州租车符合这个标准吗?为什么现在会考虑引进战略投资者?

杨嵩:首先,作为我的身份我没法去评价这个事情,现在也许还不到时机去回应。当然,每家企业都希望有充足的资金和战略资源,只要有这样的机会,都不会错过的。福田已经投了100亿的资金在宝沃的项目里了,如果有其他股东能参与进来当然是好事。

界面新闻:我们在海外市场主要的目标消费者是哪个群体?

杨嵩:我们的产品定位是PMM,就是进取型的中产阶级,收入肯定是中等,我们不是一款豪华车,我们的风格也不是保守的,车还是偏科技感和前卫的方向。25—40岁中间的年龄层吧。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