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墙外开花墙内未必香,《堡垒之夜》国服开局不利为哪般?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墙外开花墙内未必香,《堡垒之夜》国服开局不利为哪般?

由于国内手游玩家较多,而目前的“吃鸡”类手游市场上有《PUBG》手游、《刺激战场》《全军出击》《荒野行动》《小米枪战》《终结者2:审判日》都在瓜分着吃鸡市场。

如今,“吃鸡”已经成为流行语,由《绝地求生》引发的吃鸡热潮是一波未散一波又起。8月17日,在国外拥有绝对统治力的另一款吃鸡端游《堡垒之夜》迎来了国服首次开放测试。

不过,这款从上线到现在一直得到国外玩家及各大主播力捧的竞技网游,其国服似乎遇到了一些小麻烦,如不少玩家抱怨其游戏机制、BUG、美式卡通画风以及对新手的不友好等问题。

那么,这款沙盒建造+吃鸡双重玩法,且风格独特的吃鸡游戏到底为何开局爆冷,接下来能否打破此种局面呢?文创资讯(ID:chuangyiyun)认为,或许一个月的运营看不出游戏高下,毕竟只有顺应潮流、符合玩家需求的好产品才能成为玩家心目中的爆款,接下来就看《堡垒之夜》在国内的适应能力了。

《堡垒之夜》国服不及国外火爆为哪般?

早前,文创资讯曾对《堡垒之夜:大逃杀》如何超越《绝地求生:大逃杀》进行过分析。可以说,其免费模式、吃鸡+沙盒建造的玩法创新以及在《绝地求生》外挂猖獗时期对外挂的“铁腕”手段等,无疑是其后来居上,成为欧美市场上最为热门的网络游戏之一的重要原因。

然而,在国外市场上风光无限的《堡垒之夜》被引入国内之后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其吃鸡+沙盒建造的双重玩法让许多新玩家应接不暇,同时,在直播领域,其关注度及人气也不及早已进入国内市场并专注吃鸡的《绝地求生》那样火爆。文创资讯(ID:chuangyiyun)认为,这与游戏本身的特色及国内游戏市场的特殊性有莫大的关系。

首先,国内玩家更加倾向于追求射击游戏所带来的真实感,而《堡垒之夜》的美式卡通画风或许会让习惯真实射击体验的玩家一时难以接受,但是就文创资讯看来,游戏的卡通画风或许并不是问题,毕竟早有如《守望先锋》《英雄联盟》等美式卡通风格的成功案例。

其次,由于《堡垒之夜》集合了吃鸡+沙盒建造的游戏玩法,虽然玩法更加多元,却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手玩家对这款游戏的接受程度,也正是这种看似对新手不太友好的态度,让不少国内玩家望而却步,毕竟《绝地求生》就能够满足玩家痛快“吃鸡”的想法,何必多此一举来玩“建造”呢。

第三,国内外“吃鸡”玩家不同也是造成《堡垒之夜》一时水土不服的重要因素。在美国,《堡垒之夜》吸引了大量小学生的加入,就连在twitch上,《堡垒之夜》的头部主播主要粉丝也是中小学生,玩家低龄化成为《堡垒之夜》国外风生水起的重要因素。但国内“吃鸡”玩家显然与国外有着明显不同,这也是《堡垒之夜》需要克服的困难。

不仅如此,由于国内手游玩家较多,而目前的“吃鸡”类手游市场上有《PUBG》手游、《刺激战场》《全军出击》《荒野行动》《小米枪战》《终结者2:审判日》都在瓜分着吃鸡市场。

可见,激烈的市场竞争、目标玩家的匹配以及游戏产品本身特性等都对《堡垒之夜》国服有一定的影响。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现如今,《堡垒之夜》国服开放测试才一月时间,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玩家逐渐适应这种独特的画风与模式,其在国内市场上或许也能再次引发潮流也未可知。

盲目“吃鸡”难成第二个《堡垒之夜》

《堡垒之夜》在国外市场后来者居上的表现引起了不少游戏开发者的注意,早前也已经有不少游戏纷纷跨界,玩起了“+吃鸡”。但是,文创资讯(ID:chuangyiyun)认为,对于不同的游戏产品,本质、定位不同,想要做到“+吃鸡”,就必须结合自身游戏特色,找准对象,选对市场,这样或许才有可能成功突围。

由于《堡垒之夜》本质上是一款结合多种元素的FPS射击游戏,玩家可以通过建造建筑物来抵抗敌人,它本身就是一款对抗性极强的游戏,引入吃鸡玩法也是顺应趋势,并且这样也理所当然的丰富了游戏的玩法。但对于想要引入吃鸡玩法的游戏开发者而言,就需要衡量一下自身的产品是否有引入的必要性,以及引入之后如何与自身产品进行匹配。

同时,说起《堡垒之夜》,就必然与《绝地求生》相对比,毕竟前者是对后者玩法的进一步深入探索,还拥有比后者更好的优化(硬件要求更低)、更加丰富的玩法以及免费的招牌等,此时,已经有了第一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堡垒之夜》,其他想要借鉴“+吃鸡”玩法的开发者就必须有其特殊之处才有可能与其比肩。

文创资讯(ID:chuangyiyun)以为,在“吃鸡”大火的今天,无论是端游、手游、主机游戏,最不需要的就是盲目“吃鸡”,毕竟“吃鸡”只是一种手段、一种玩法,如何将这种玩法变得更加多元,对玩家带来更大的吸引和挑战才是游戏开发者需要考虑的。

作者 | 文创资讯 樊佩

本文为“文创资讯”(news.vsochina.com)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墙外开花墙内未必香,《堡垒之夜》国服开局不利为哪般?

由于国内手游玩家较多,而目前的“吃鸡”类手游市场上有《PUBG》手游、《刺激战场》《全军出击》《荒野行动》《小米枪战》《终结者2:审判日》都在瓜分着吃鸡市场。

如今,“吃鸡”已经成为流行语,由《绝地求生》引发的吃鸡热潮是一波未散一波又起。8月17日,在国外拥有绝对统治力的另一款吃鸡端游《堡垒之夜》迎来了国服首次开放测试。

不过,这款从上线到现在一直得到国外玩家及各大主播力捧的竞技网游,其国服似乎遇到了一些小麻烦,如不少玩家抱怨其游戏机制、BUG、美式卡通画风以及对新手的不友好等问题。

那么,这款沙盒建造+吃鸡双重玩法,且风格独特的吃鸡游戏到底为何开局爆冷,接下来能否打破此种局面呢?文创资讯(ID:chuangyiyun)认为,或许一个月的运营看不出游戏高下,毕竟只有顺应潮流、符合玩家需求的好产品才能成为玩家心目中的爆款,接下来就看《堡垒之夜》在国内的适应能力了。

《堡垒之夜》国服不及国外火爆为哪般?

早前,文创资讯曾对《堡垒之夜:大逃杀》如何超越《绝地求生:大逃杀》进行过分析。可以说,其免费模式、吃鸡+沙盒建造的玩法创新以及在《绝地求生》外挂猖獗时期对外挂的“铁腕”手段等,无疑是其后来居上,成为欧美市场上最为热门的网络游戏之一的重要原因。

然而,在国外市场上风光无限的《堡垒之夜》被引入国内之后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其吃鸡+沙盒建造的双重玩法让许多新玩家应接不暇,同时,在直播领域,其关注度及人气也不及早已进入国内市场并专注吃鸡的《绝地求生》那样火爆。文创资讯(ID:chuangyiyun)认为,这与游戏本身的特色及国内游戏市场的特殊性有莫大的关系。

首先,国内玩家更加倾向于追求射击游戏所带来的真实感,而《堡垒之夜》的美式卡通画风或许会让习惯真实射击体验的玩家一时难以接受,但是就文创资讯看来,游戏的卡通画风或许并不是问题,毕竟早有如《守望先锋》《英雄联盟》等美式卡通风格的成功案例。

其次,由于《堡垒之夜》集合了吃鸡+沙盒建造的游戏玩法,虽然玩法更加多元,却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手玩家对这款游戏的接受程度,也正是这种看似对新手不太友好的态度,让不少国内玩家望而却步,毕竟《绝地求生》就能够满足玩家痛快“吃鸡”的想法,何必多此一举来玩“建造”呢。

第三,国内外“吃鸡”玩家不同也是造成《堡垒之夜》一时水土不服的重要因素。在美国,《堡垒之夜》吸引了大量小学生的加入,就连在twitch上,《堡垒之夜》的头部主播主要粉丝也是中小学生,玩家低龄化成为《堡垒之夜》国外风生水起的重要因素。但国内“吃鸡”玩家显然与国外有着明显不同,这也是《堡垒之夜》需要克服的困难。

不仅如此,由于国内手游玩家较多,而目前的“吃鸡”类手游市场上有《PUBG》手游、《刺激战场》《全军出击》《荒野行动》《小米枪战》《终结者2:审判日》都在瓜分着吃鸡市场。

可见,激烈的市场竞争、目标玩家的匹配以及游戏产品本身特性等都对《堡垒之夜》国服有一定的影响。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现如今,《堡垒之夜》国服开放测试才一月时间,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玩家逐渐适应这种独特的画风与模式,其在国内市场上或许也能再次引发潮流也未可知。

盲目“吃鸡”难成第二个《堡垒之夜》

《堡垒之夜》在国外市场后来者居上的表现引起了不少游戏开发者的注意,早前也已经有不少游戏纷纷跨界,玩起了“+吃鸡”。但是,文创资讯(ID:chuangyiyun)认为,对于不同的游戏产品,本质、定位不同,想要做到“+吃鸡”,就必须结合自身游戏特色,找准对象,选对市场,这样或许才有可能成功突围。

由于《堡垒之夜》本质上是一款结合多种元素的FPS射击游戏,玩家可以通过建造建筑物来抵抗敌人,它本身就是一款对抗性极强的游戏,引入吃鸡玩法也是顺应趋势,并且这样也理所当然的丰富了游戏的玩法。但对于想要引入吃鸡玩法的游戏开发者而言,就需要衡量一下自身的产品是否有引入的必要性,以及引入之后如何与自身产品进行匹配。

同时,说起《堡垒之夜》,就必然与《绝地求生》相对比,毕竟前者是对后者玩法的进一步深入探索,还拥有比后者更好的优化(硬件要求更低)、更加丰富的玩法以及免费的招牌等,此时,已经有了第一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堡垒之夜》,其他想要借鉴“+吃鸡”玩法的开发者就必须有其特殊之处才有可能与其比肩。

文创资讯(ID:chuangyiyun)以为,在“吃鸡”大火的今天,无论是端游、手游、主机游戏,最不需要的就是盲目“吃鸡”,毕竟“吃鸡”只是一种手段、一种玩法,如何将这种玩法变得更加多元,对玩家带来更大的吸引和挑战才是游戏开发者需要考虑的。

作者 | 文创资讯 樊佩

本文为“文创资讯”(news.vsochina.com)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