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姜超:从税改理解减税 未来还要继续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姜超:从税改理解减税 未来还要继续

2011年以来,相对于经济增长而言,税收增速缓慢下降,因此,从政策效果来看,我们实际上正处于减税时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  姜超、陈兴

我国究竟有没有减过税?从分税制改革起至2001年,是比较明显的税收负担上升期;2002-10年左右,税负维持稳定;而2011年以来,相对于经济增长而言,税收增速缓慢下降,因此,从政策效果来看,我们实际上正处于减税时期。

由于减税政策与税制改革相互交叠和同步推进,因此要全面地理解减税政策必然绕不开税制改革。

1994-2002年:税收体系初创,减税措施少有;2003-2008年:税收体系完善,调整中的减税;2009-2012年:结构性减税起步,政策由幕后到台前;2013年至今:全面深化改革,减税面上铺开。

总体来看,分税制后的减税政策呈现了由点到面,逐渐铺开的发展历程。

2003-2008年:税制调整中的减税

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向好态势,为税改提供了良好环境,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税改原则,减税思想得到充分贯彻。废除农业税,给农民减负。1998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农村税费改革从2000年起就开始推进,直至2006年农业税全面取消。企业所得税统一下调。2008年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予以统一,并且将原33%的税率水平下调至25%。个税起征点两次上调。

随着经济的较快增长,固定的个税起征点所带来的调整机制僵化问题日益突出,2006年起将个税起征点上调至1600元,2008年进一步上调至2000元。个税增速放缓,居民收入提高。起征点调整令个税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在2006年出现少见的背离,反映出减税政策对政府和居民部门之间收入分配的改善。

2009-2012年:金融危机后的结构性减税

金融危机在2008年开始冲击我国经济,政府通过积极财政政策予以应对:一方面大规模增加财政支出,而另一方面实行结构性减税,增强微观经济活力。增值税转型推广,购进固定资产允许抵扣。

2009年之前,我国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模式,自2009年起增值税由生产型转向消费型,增加购进固定资产抵扣。个税起征点提高,税率结构调整。通胀抬头令纳税人实际负担上升,2011年9月个税起征点由2000元提高至3500元,并且税率结构有了一定调整。企业税负降低,经济较快修复。

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了经济主体的税收负担,规上工业企业应交增值税占利润总额比重两年时间内降低了超过15个百分点。减税配合刺激需求的政策,使得危机冲击后的经济得到了较快修复。

2013年至今:减税全面铺开

经济步入新常态后,减税重要性凸显,政策地位大幅上升,减税政策也由之前的多点开花转向全面铺开。营改增扩围至收官,增值税率并档下调。这一期间最主要的即是营改增的完成,为了应对由此带来的税负提升,增值税率由四档并为三档并有所下调。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扩大。能享受到小微企业优惠的应纳税额上限2018年达到100万元,超过2011年水平的30倍。

个人综合税制改革终现曙光。2018年8月新个税法通过,不仅调整了起征点和税率级距,更开始向综合征税迈进。此外近年来减税政策对企业研发创新支持力度加大。增值税收入增速下滑,投资企稳回升。增值税率下调的效果正逐渐显现,与此同时企业投资意愿增强,制造业和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均企稳回升。

坚持减税不动摇

整体来看,我国的减税趋势在2017年有所变化,2018年上半年税负进一步加重,那么,减税政策还要不要继续?

我们认为,应该毫不动摇地坚持减税,特别是给企业部门降低税负。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社会融资增速持续走低,意味着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减。而此前均是以扩大支出、刺激投资为主线的积极财政政策来托底经济。

但目前我国举债空间受限,投资效率衰减,而积极财政将主要依靠减税,经济长期受益。目前企业部门困境在于成本上升,英美发展经验表明减税效果显著。因此,应继续出台给企业部门减税降负的举措,为经济“解渴”。

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原标题:减税几时有? ——财税改革系列之六(海通宏观姜超、陈兴)

最新更新时间:10/11 09:38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姜超:从税改理解减税 未来还要继续

2011年以来,相对于经济增长而言,税收增速缓慢下降,因此,从政策效果来看,我们实际上正处于减税时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  姜超、陈兴

我国究竟有没有减过税?从分税制改革起至2001年,是比较明显的税收负担上升期;2002-10年左右,税负维持稳定;而2011年以来,相对于经济增长而言,税收增速缓慢下降,因此,从政策效果来看,我们实际上正处于减税时期。

由于减税政策与税制改革相互交叠和同步推进,因此要全面地理解减税政策必然绕不开税制改革。

1994-2002年:税收体系初创,减税措施少有;2003-2008年:税收体系完善,调整中的减税;2009-2012年:结构性减税起步,政策由幕后到台前;2013年至今:全面深化改革,减税面上铺开。

总体来看,分税制后的减税政策呈现了由点到面,逐渐铺开的发展历程。

2003-2008年:税制调整中的减税

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向好态势,为税改提供了良好环境,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税改原则,减税思想得到充分贯彻。废除农业税,给农民减负。1998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农村税费改革从2000年起就开始推进,直至2006年农业税全面取消。企业所得税统一下调。2008年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予以统一,并且将原33%的税率水平下调至25%。个税起征点两次上调。

随着经济的较快增长,固定的个税起征点所带来的调整机制僵化问题日益突出,2006年起将个税起征点上调至1600元,2008年进一步上调至2000元。个税增速放缓,居民收入提高。起征点调整令个税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在2006年出现少见的背离,反映出减税政策对政府和居民部门之间收入分配的改善。

2009-2012年:金融危机后的结构性减税

金融危机在2008年开始冲击我国经济,政府通过积极财政政策予以应对:一方面大规模增加财政支出,而另一方面实行结构性减税,增强微观经济活力。增值税转型推广,购进固定资产允许抵扣。

2009年之前,我国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模式,自2009年起增值税由生产型转向消费型,增加购进固定资产抵扣。个税起征点提高,税率结构调整。通胀抬头令纳税人实际负担上升,2011年9月个税起征点由2000元提高至3500元,并且税率结构有了一定调整。企业税负降低,经济较快修复。

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了经济主体的税收负担,规上工业企业应交增值税占利润总额比重两年时间内降低了超过15个百分点。减税配合刺激需求的政策,使得危机冲击后的经济得到了较快修复。

2013年至今:减税全面铺开

经济步入新常态后,减税重要性凸显,政策地位大幅上升,减税政策也由之前的多点开花转向全面铺开。营改增扩围至收官,增值税率并档下调。这一期间最主要的即是营改增的完成,为了应对由此带来的税负提升,增值税率由四档并为三档并有所下调。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扩大。能享受到小微企业优惠的应纳税额上限2018年达到100万元,超过2011年水平的30倍。

个人综合税制改革终现曙光。2018年8月新个税法通过,不仅调整了起征点和税率级距,更开始向综合征税迈进。此外近年来减税政策对企业研发创新支持力度加大。增值税收入增速下滑,投资企稳回升。增值税率下调的效果正逐渐显现,与此同时企业投资意愿增强,制造业和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均企稳回升。

坚持减税不动摇

整体来看,我国的减税趋势在2017年有所变化,2018年上半年税负进一步加重,那么,减税政策还要不要继续?

我们认为,应该毫不动摇地坚持减税,特别是给企业部门降低税负。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社会融资增速持续走低,意味着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减。而此前均是以扩大支出、刺激投资为主线的积极财政政策来托底经济。

但目前我国举债空间受限,投资效率衰减,而积极财政将主要依靠减税,经济长期受益。目前企业部门困境在于成本上升,英美发展经验表明减税效果显著。因此,应继续出台给企业部门减税降负的举措,为经济“解渴”。

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原标题:减税几时有? ——财税改革系列之六(海通宏观姜超、陈兴)

最新更新时间:10/11 09:38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