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距离体验前,已经对宝骏RS-5的改变有心理准备。然而真正看到实车后,其全方位的精细化让人惊讶。打个比方,市面上大部分同级在售车型就像老版的变形金刚,而宝骏RS-5则像是最新的3D版。
宝骏RS-5承载着宝骏品牌向上再突破的重任,整车设计“考虑全,用力猛”。在使用新平台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创新、升级,以适应宝骏品牌新的乘用化、国际化转型升级需求。
整车外观既要考虑体现品牌历史沉淀,又力图呈现最新的品牌设计理念——星际几何。
星际几何设计理念有一整套感性和理性的关键词,比如:随机+精确的数学之美、参数化图案、算法设计、鲜明的色彩对比、动态图形、有机与机械结合、值得玩味的肌理、技术融合设计等等。设计师用一张感性的画面来体现这种理念——在星空之下,有一处充满曲线的空间,装饰高雅、色彩鲜明。
宝骏RS-5的设计在这种思路下,以求做到高科技、有激情、有理性。简洁、科技、豪华、时尚、运动,是设计草图的关键词。
在整车比例姿态上,宝骏RS-5采用国际主流的B级SUV黄金设计比例。整车长度是五个半轮宽,前后各半个、两轮之间两个半。车高因为考虑溜背线的因素,是接近两个半轮高。正面视角看,从车顶到轮包,整车宽度逐渐增加,营造稳重感的同时,留出足够空间做雕塑感。
宝骏RS-5的前脸依然采用分体式大灯设计,传达给用户一定的品牌沉淀。
进气格栅的点阵设计通过数学计算排列,并有一定的曲面。加上每个点的表面材质都有反光度,在不同的光线照射下,进气格栅会反射出不同的“星辉”感。
未来眼日行灯从正面一直延伸到侧面,拉宽整个前脸的视觉效果。Galaxy组合前大灯有上中下三层,突出设计理念中的几何感。在大灯最下层的塑料面板上,设计师还巧妙的安放上一颗前雷达探头,也算是好看又实用的做法。
机盖棱线和下护板的设计,展现出宝骏RS-5“用力猛”的一面。为尽量突出机盖的中间隆起制造力量感,从侧面开始设计有多道导向棱线。靠近中央隆起的鼻翼处甚至设计出一条凹槽,在光影效果上更加衬托凸起的效果。与机盖棱线对应的,是下护板的两处凸起。这种本非必须的设计,用在宝骏RS-5上,足见设计考虑之全。
在车身侧面,宝骏RS-5采用引力弹弓双肩线设计。车头肩线在A柱处向下,后视镜处的窗户下沿线也同样有个向下的幅度。与之对应的,是前车门处,从下往上,直到前车门拉手处的一条向上的肩线。再配合后车门向上另起的一条肩线,车身侧面营造出一种蓄势向前的动力感。
C柱并未采用常规的纯色悬浮式造型,而是用一根从窗户延伸过来的横向饰条分割。这是考虑到双色车身颜色搭配时,能有更自然的过渡。
从侧面看,后排车窗面积巨大、修长,有效的提升整车上部的流畅感。实际处理中,后部玻璃有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可升降的后排车窗;二是固定的后排车窗部分,这块面积较大,之前的途观就采用这种方式;三是C柱上的后排小窗。由此营造的后排视野非常宽阔。
车尾采用一体式设计和贯穿式尾灯。尾灯两侧的主灯采用耀斑式设计,上下两层网格与车头日间行车灯呼应。后尾翼中间设计出内凹,与底部的镀铬装饰连成八字线,营造出车尾的稳重感。
内饰部分的主题名为:星舰。通过分层设计营造环抱式座舱的宽阔感,并大面积采用软质包裹提升档次。
以空调出风口为分割,一条大横线从中控台延伸到了前排车门的拉环处。为配合整体的双色搭配风格,方向盘也设计为上下两色。方向盘中央启用最新字体的“baoJun”视觉符号,这串字符在前大灯和后尾灯上也有体现。中控大屏和换挡区右侧的凸起都有较大幅的斜度,打造出以驾驶者为中心的驾驶氛围。
宝骏RS-5的座椅采用大面积的填充块,在提供足够舒适度的同时,具有不错的包裹性。值得一提的是,前排座椅的两侧还点缀有亮色的镀铬饰块。第二排座椅腿部空间非常宽阔,官方的前后排空间距为930mm。中间乘客的腿部空间也是有保障的,因为设计师将后排出风口底部往前移,甚至缩进了前排座椅中间,再加上纯平的第二排地板,后排乘客的舒适度不用担心。后备箱采用大面积的带绒面板,加上第二排可以放平,载物能力和质感表现都不错。
补充一句,在静态体验中,可以看到实拍车型采用的是多连杆后悬挂。同时有较为确切的消息称新车将采用CVT变速器。这样的配置,也大致让新车的行驶品质有所保障。
驾仕总结:
车内材质方面之前说得比较少,因为差不多都是软质包覆、皮质包裹。静态体验中,几乎每一个细节,宝骏RS-5都展现出较高的精细化程度。体验结束后,厂方还专门沟通,实拍车型并非最终量产车型——量产车型还将对多处储物空间进行植绒,部分皮质花纹也会有所升级。
从总体理念和细节处理可以看出,宝骏下了很大的决心、费了很大的力气,势必要将宝骏RS-5向更高一个档次的乘用车推进。现在能看到的设计方面,宝骏基本上是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现在更值得期待的,就是这辆新车的驾驶感受和最终价格,希望宝骏同样能给我们带来惊喜。
文|吴朗
图|吴朗、宝骏官方资料
版权联系:jiashipai@foxmail.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