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连下一百多万年的大暴雨如何为恐龙崛起铺平道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连下一百多万年的大暴雨如何为恐龙崛起铺平道路

理解卡尼期洪积之类的气候事件对人类而言非常紧要。

图片来源:BOB STRONG / REUTERS

这世上曾经存在过一个伟大的帝国,今天的我们仍能在意大利境内找到其崛起留下的印迹。这印迹不是罗马七丘(罗马神话中位于罗马心脏地带的七座山)那布满碎花岗石的麓原,而是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中的岩石上遗存的不起眼的三趾脚印。留下这些脚印的是曾经活跃在海边的恐龙,在2.3亿多年前,它们游荡在热带环礁湖的潮滩。当时,恐龙突然之间出现在古代欧洲大陆,一些奇特的岩石留住了它们的痕迹。

一道碎裂的红色黏土层贯穿了白云石山脉(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属阿尔卑斯山脉)的奶油色山峰,它见证了有史以来最独特的气候之一。而传奇的爬行动物——恐龙——留下的痕迹正位于这土层之上。近2.5亿年前,雨水浸透了干旱的盘古大陆——这一泡就是100多万年。洪水消退之后,一个崭新的世界就此诞生。

我在意大利的特伦托(Trento)与古生物学者马西莫·贝尔纳迪(Massimo Bernardi)见了面,以期进一步了解卡尼期洪积事件(Carnian Pluvial Episode)中的这场史前洪水。这是历史上最独特的气候事件之一,同时也是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场生物危机。我们一同坐上了他供职的特伦托科学博物馆(Museo Delle Scienze)的专车,没过多久,车辆穿过一片苹果园。在这里——位于意大利北部的阿迪杰谷(Adige Valley),吃到意式冰淇淋的概率和吃到果馅卷(strudel,一种流行于德语圈的甜点)的概率一样大。每个山村使用的语言各不相同:意大利语、德语甚至拉登语——这种语言是罗马人占领时期的遗存。连绵起伏的山峰塑造了这片文化大熔炉。这里有着形成于2亿3000万年前的热带环状珊瑚岛,它们经历过地壳抬升,还曾经被冰雪覆盖。不过,更令贝尔纳迪感兴趣的还是恐龙在这些岛屿间的活动。

在这片山中,史前海洋底部的遗迹几乎与天空相接。前来滑雪的人们需要乘坐缆车才能登上这些古老礁壁的顶部,这里的巨石也曾经历了类似的抬升过程。事实上,整个白云石山脉一带发掘出了大量环礁湖、浅海和潮滩,一条生成于三叠纪的岩石带从这里一路延伸到斯洛文尼亚。由于后来非洲大陆向北漂移,这条岩石带被抬升到了山上。

贝尔纳迪的家乡有不少石灰岩,某些地方的石灰岩可达2英里厚。他说道,“当然,对于多数人来说,它们只是些石头,但我想要为这些石头发声。”

贝尔纳迪是一个研究卡尼期洪积事件的国际组织的成员。这场令人费解的极端气候事件突然发生在三叠纪,他想要知道这一事件如何改变了地球生命的发展轨迹。如果他的猜想正确,正是卡尼期洪积事件为漫长的恐龙时代拉开了序幕。

这场危机的起因似曾相识。2.34亿年前,海底的火山纷纷喷发,并向大气中释放了大量二氧化碳。如今,在位于地球另一端的英属哥伦比亚地区,仍能找到那些火山产生的岩浆岩。这些来自地底的二氧化碳促进了全球变暖、海洋酸化、物种大灭绝以及一场大暴雨。在当今世界上许多地方的岩石中,仍能找到那场暴雨的痕迹。

白云石山脉某处岩石上的恐龙脚趾

在意大利境内,洪积所到之处一片红色泥潭,有些地方的泥浆有数米厚。那时,白云石山脉还是一堆位于海底的白色岩石,如今,在白云石山脉这层红色黏土上下,我们仍能找到生活在海中的贝类。在史前时代这里曾是一片白沙与礁石,离海岸线约50英里,是与波拉波拉岛(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岛屿)类似的平坦地域。在卡尼期洪积带来的这层红色黏土之间,我们还能发现森林形成的煤炭以及湖泊的沉积物。在经历了不知何种变化后,这里由水域变成了陆地。

全球变暖使得风暴和大雨变本加厉地袭击着盘古大陆。它抹平了地形,使得盘古大陆上的一切起伏都消失不见。湖泊和河流短暂地浸透了干渴的盘古大地。从日本到阿根廷,地球上许多地方的岩石里,都能找到证明极端降水和湿度存在过的痕迹。那场极端的气象事件使得树木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从匈牙利到美国的亚利桑纳州,各地的树木都爆出了树脂(今天的针叶树在受到压力时仍会触发类似的保护机制),琥珀大量涌现。从化石中来看,这还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对此,来自哥廷根大学的植物学家莱拉·塞夫拉(Leyla Seyfullah)有着具体描述。

和地球漫长历史上的历次升温现象一样,卡尼期洪积事件也伴随着大规模物种灭绝。许多笨重而行动缓慢的动物全军覆没,比如喙头龙(rhynchosaurs)和二齿兽(dicynodont)。在海中,珊瑚礁、海百合、长有壳的章鱼类以及海龙目动物(thalattosaurs)等水下爬行动物大量死亡。

微型海洋生物的牙齿化石中发现的氧的同位素显示,整场卡尼期洪积事件始于一场4至7摄氏度的升温,这样的升温幅度并不大。按照预期,我们所处的世界也会因二氧化碳排放而迎来类似幅度的升温,但这并不会给我们带来太大影响。

这场发生于古代的自然实验完全由地球一手操作。贝尔纳迪告诉我,“我们不必在实验室里观察二氧化碳浓度快速上升所带来的现象,其结果已经被记录在了岩石里。”

卡尼期洪积事件的特别之处不在其本身,而在于它塑造出的那个世界。在卡尼期洪积事件之前,恐龙原本是居住在盘古大陆最南部地区的一种不起眼物种。但到事件结束之时,恐龙已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大概是因为有了湿气的帮助,它们扩散到了曾经干涸而荒芜的盘古大陆的每一个角落。它们很快繁殖出了许多不同品种。由于它们的竞争对手都已灭绝,它们有足够的空间尝试新的生活方式。自此,地球完全变了模样。

贝尔纳迪在白云石山谷下的一块米色巨石前停了车。峭壁上有一座建成于800多年前的破败中世纪城堡,其主人是一名老妪。坐在一辆车里的她拦住了我们,并用意大利语向贝尔纳迪抱怨一些年轻的闯入者,随即扬长而去。随后,贝尔纳迪系上了头盔。

他说道,“你最好别上去,那里不安全。”他顿了顿,目测着眼前峭壁的情况。“不过也不是不可以。”

于是,我们开始攀岩。

我们眼前的许多岩石里都嵌有贝壳,它们来自三叠纪的某一时期。漫漫的三叠纪是一段不可思议的时期:始于2.52亿年前,结束于2.01亿年前,是生物史上最不稳定的一段时期。在进入三叠纪时,地球才刚刚从二叠纪末期一场惨烈的大规模物种灭绝中恢复——那是地球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物种灭绝(在那个可怕的时代,地球对生物的折磨可谓无休无止。在这场大灭绝发生仅300万年之后,一场规模稍逊一筹的大灭绝又发生了。它给上一场大灭绝的幸存者们以沉重一击)。5000万年后,三叠纪以世界末日般的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告终(和卡尼期洪积事件一样,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与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都是由二氧化碳导致的全球变暖带来的灾难)。在这些恐怖灾难的间隔期,恐龙、哺乳动物、鳄鱼类、现代针叶树、珊瑚以及浮游生物蓬蓬勃勃。一直以来,卡尼期洪积事件被认为是一段埋藏在地层中的事件,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它是地域性的,且并不那么重要。不过,近年来我们对于化石有了更深入的解读。人们发现,许多生物的戏剧性起源正在那场神秘的灾难之后:它不仅标志着一场全球性的生命死亡,也标志了一场全球性的生命诞生。

贝尔纳迪说道,“我们被大灭绝的定义给限制住了。它的定义很简单,但也很具有迷惑性。”与此同时,我艰难地跟在他后面爬着山。“灭绝多多少少被认为等同于死亡、终结、无路可走。显然,这并没有错,但它只对了一半。对于有些历史事件,描述后果比描述前因容易得多。”

我们最终爬上了峭壁上的城堡残骸。贝尔纳迪告诉我,此时我们正站在卡尼期洪积事件的遗迹上。这座中世纪要塞正建在记录了卡尼期洪积事件的岩层中——这并非巧合。我们脚下的这座山由坚硬的岩石组成,这些岩石来自曾经的岛屿。在卡尼期洪积事件之前,整个欧洲境内没有恐龙。我们所在的城堡残骸实则一个天然洞穴。盘古大陆时期的红色黏土因峭壁表面被腐蚀而露了出来——就是被卡尼期洪积事件的滂沱大雨冲进海里的那种红色黏土。那场灾害留下的地层,比坚硬的海底岩石柔软得多,因此它往往遭到侵蚀。卡尼期洪积事件在地层中留下了空洞——这样的空间正适合搭建城堡。

我们头顶的天花板也是纯天然的。卡尼暴雨事件发生一百万年后,三叠纪的世界恢复了元气。贝尔纳迪指出,恐龙正是在这时来到了这里。那些脚印虽然看似是鸟类留下的,但它们的确属于这星球上最传奇的居民——恐龙。它们把自己的脚印留在了这片曾是潮滩的土地上,如今这片土地已经成了山顶。我向贝尔纳迪提问:在我们对这颗星球进行了那么多化学实验之后,后人会在我们留下的岩层里发现怎样的脚印?

他说道,“我们并不知道整个大环境的机制,这是最可怕的地方。我们改变的某些因素很可能会触发一些我们不了解的后果。我们不了解这套机制的运作规律。”

如今我们发现自己身处地球历史的另一个独特时期。在未来的几十年,地球气候可能会进入一种罕见的状态,类似的状态只存在于远古。到2100年,全球水循环可能会加速24%。在飓风哈维(Harvey)和佛罗伦斯(Florence)带来的前所未有的降水面前,我们的文明已在痛苦挣扎;最近几个月,日本被洪水袭击,近200万人被迫撤离。不仅如此,风暴正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这一系列变化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在地球重现历史灾难的这些临界时刻,理解卡尼期洪积事件之类的奇特现象显得极为紧迫。我们已经知道,如果气候系统受到严重破坏,那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就会降临在地球。我们还知道,我们已给气候系统带来了太多破坏。不过,我们可以告诉后人这样一个道理:不管这些气候剧变持续多么短暂的时间,其后的世界一定会变得与之前完全不同。

在那天晚些时候,我们乘摇摇晃晃的缆车登上了被冰雪覆盖的普多伊(Pordoi)山顶,并在那里见到了贝尔纳迪的同事皮耶罗·加诺拉(Piero Gianolla)。在山顶的一处歇脚处,我们欣赏到了连绵起伏的白云石山脉的震撼景观。在那银装素裹的广袤天地中,加诺拉为我指出了卡尼期洪积事件留下的狭窄地层。在经历了超过100万年的风暴之后,它们被默默埋进了乡间的地下。被侵蚀的红色地层不仅塑造出了峭壁中的洞穴,还塑造出了我们眼前的整片山景。那绵延的红土层劈开了一座座山峰的顶部,并就此造就出了许多散落着红色岩石的广阔高原。早期恐龙的脚印正埋藏在这些红色的岩石里。

恐龙常被当成是大规模灭绝的象征。事实上,它们曾极大地受益于同时代的大规模灾变和气候异常——从卡尼期洪积事件到三叠纪晚期的大规模灭绝都是如此。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灭绝了它们的竞争对手——鳄鱼类,并确保了它们在1亿多年里的霸主地位。但大规模灭绝事件如同一场无法控制的大火,它最终也令最为繁荣昌盛的恐龙帝国走向了灭亡。

2.34亿年前,气候变化为恐龙最终称霸地球扫清了道路——一个曾经毫不起眼的物种谱写了一段传奇,就像不起眼却足智多谋的罗马人推翻了伊特鲁里亚人(Etruscan)。如果我们人类面临最后时刻,那么什么物种又会踩着我们扫出的这条道路登上历史的舞台?

(翻译:王宁远)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大西洋月刊

原标题:A Climate Catastrophe Paved the Way for the Dinosaurs’ Reig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连下一百多万年的大暴雨如何为恐龙崛起铺平道路

理解卡尼期洪积之类的气候事件对人类而言非常紧要。

图片来源:BOB STRONG / REUTERS

这世上曾经存在过一个伟大的帝国,今天的我们仍能在意大利境内找到其崛起留下的印迹。这印迹不是罗马七丘(罗马神话中位于罗马心脏地带的七座山)那布满碎花岗石的麓原,而是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中的岩石上遗存的不起眼的三趾脚印。留下这些脚印的是曾经活跃在海边的恐龙,在2.3亿多年前,它们游荡在热带环礁湖的潮滩。当时,恐龙突然之间出现在古代欧洲大陆,一些奇特的岩石留住了它们的痕迹。

一道碎裂的红色黏土层贯穿了白云石山脉(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属阿尔卑斯山脉)的奶油色山峰,它见证了有史以来最独特的气候之一。而传奇的爬行动物——恐龙——留下的痕迹正位于这土层之上。近2.5亿年前,雨水浸透了干旱的盘古大陆——这一泡就是100多万年。洪水消退之后,一个崭新的世界就此诞生。

我在意大利的特伦托(Trento)与古生物学者马西莫·贝尔纳迪(Massimo Bernardi)见了面,以期进一步了解卡尼期洪积事件(Carnian Pluvial Episode)中的这场史前洪水。这是历史上最独特的气候事件之一,同时也是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场生物危机。我们一同坐上了他供职的特伦托科学博物馆(Museo Delle Scienze)的专车,没过多久,车辆穿过一片苹果园。在这里——位于意大利北部的阿迪杰谷(Adige Valley),吃到意式冰淇淋的概率和吃到果馅卷(strudel,一种流行于德语圈的甜点)的概率一样大。每个山村使用的语言各不相同:意大利语、德语甚至拉登语——这种语言是罗马人占领时期的遗存。连绵起伏的山峰塑造了这片文化大熔炉。这里有着形成于2亿3000万年前的热带环状珊瑚岛,它们经历过地壳抬升,还曾经被冰雪覆盖。不过,更令贝尔纳迪感兴趣的还是恐龙在这些岛屿间的活动。

在这片山中,史前海洋底部的遗迹几乎与天空相接。前来滑雪的人们需要乘坐缆车才能登上这些古老礁壁的顶部,这里的巨石也曾经历了类似的抬升过程。事实上,整个白云石山脉一带发掘出了大量环礁湖、浅海和潮滩,一条生成于三叠纪的岩石带从这里一路延伸到斯洛文尼亚。由于后来非洲大陆向北漂移,这条岩石带被抬升到了山上。

贝尔纳迪的家乡有不少石灰岩,某些地方的石灰岩可达2英里厚。他说道,“当然,对于多数人来说,它们只是些石头,但我想要为这些石头发声。”

贝尔纳迪是一个研究卡尼期洪积事件的国际组织的成员。这场令人费解的极端气候事件突然发生在三叠纪,他想要知道这一事件如何改变了地球生命的发展轨迹。如果他的猜想正确,正是卡尼期洪积事件为漫长的恐龙时代拉开了序幕。

这场危机的起因似曾相识。2.34亿年前,海底的火山纷纷喷发,并向大气中释放了大量二氧化碳。如今,在位于地球另一端的英属哥伦比亚地区,仍能找到那些火山产生的岩浆岩。这些来自地底的二氧化碳促进了全球变暖、海洋酸化、物种大灭绝以及一场大暴雨。在当今世界上许多地方的岩石中,仍能找到那场暴雨的痕迹。

白云石山脉某处岩石上的恐龙脚趾

在意大利境内,洪积所到之处一片红色泥潭,有些地方的泥浆有数米厚。那时,白云石山脉还是一堆位于海底的白色岩石,如今,在白云石山脉这层红色黏土上下,我们仍能找到生活在海中的贝类。在史前时代这里曾是一片白沙与礁石,离海岸线约50英里,是与波拉波拉岛(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岛屿)类似的平坦地域。在卡尼期洪积带来的这层红色黏土之间,我们还能发现森林形成的煤炭以及湖泊的沉积物。在经历了不知何种变化后,这里由水域变成了陆地。

全球变暖使得风暴和大雨变本加厉地袭击着盘古大陆。它抹平了地形,使得盘古大陆上的一切起伏都消失不见。湖泊和河流短暂地浸透了干渴的盘古大地。从日本到阿根廷,地球上许多地方的岩石里,都能找到证明极端降水和湿度存在过的痕迹。那场极端的气象事件使得树木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从匈牙利到美国的亚利桑纳州,各地的树木都爆出了树脂(今天的针叶树在受到压力时仍会触发类似的保护机制),琥珀大量涌现。从化石中来看,这还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对此,来自哥廷根大学的植物学家莱拉·塞夫拉(Leyla Seyfullah)有着具体描述。

和地球漫长历史上的历次升温现象一样,卡尼期洪积事件也伴随着大规模物种灭绝。许多笨重而行动缓慢的动物全军覆没,比如喙头龙(rhynchosaurs)和二齿兽(dicynodont)。在海中,珊瑚礁、海百合、长有壳的章鱼类以及海龙目动物(thalattosaurs)等水下爬行动物大量死亡。

微型海洋生物的牙齿化石中发现的氧的同位素显示,整场卡尼期洪积事件始于一场4至7摄氏度的升温,这样的升温幅度并不大。按照预期,我们所处的世界也会因二氧化碳排放而迎来类似幅度的升温,但这并不会给我们带来太大影响。

这场发生于古代的自然实验完全由地球一手操作。贝尔纳迪告诉我,“我们不必在实验室里观察二氧化碳浓度快速上升所带来的现象,其结果已经被记录在了岩石里。”

卡尼期洪积事件的特别之处不在其本身,而在于它塑造出的那个世界。在卡尼期洪积事件之前,恐龙原本是居住在盘古大陆最南部地区的一种不起眼物种。但到事件结束之时,恐龙已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大概是因为有了湿气的帮助,它们扩散到了曾经干涸而荒芜的盘古大陆的每一个角落。它们很快繁殖出了许多不同品种。由于它们的竞争对手都已灭绝,它们有足够的空间尝试新的生活方式。自此,地球完全变了模样。

贝尔纳迪在白云石山谷下的一块米色巨石前停了车。峭壁上有一座建成于800多年前的破败中世纪城堡,其主人是一名老妪。坐在一辆车里的她拦住了我们,并用意大利语向贝尔纳迪抱怨一些年轻的闯入者,随即扬长而去。随后,贝尔纳迪系上了头盔。

他说道,“你最好别上去,那里不安全。”他顿了顿,目测着眼前峭壁的情况。“不过也不是不可以。”

于是,我们开始攀岩。

我们眼前的许多岩石里都嵌有贝壳,它们来自三叠纪的某一时期。漫漫的三叠纪是一段不可思议的时期:始于2.52亿年前,结束于2.01亿年前,是生物史上最不稳定的一段时期。在进入三叠纪时,地球才刚刚从二叠纪末期一场惨烈的大规模物种灭绝中恢复——那是地球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物种灭绝(在那个可怕的时代,地球对生物的折磨可谓无休无止。在这场大灭绝发生仅300万年之后,一场规模稍逊一筹的大灭绝又发生了。它给上一场大灭绝的幸存者们以沉重一击)。5000万年后,三叠纪以世界末日般的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告终(和卡尼期洪积事件一样,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与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都是由二氧化碳导致的全球变暖带来的灾难)。在这些恐怖灾难的间隔期,恐龙、哺乳动物、鳄鱼类、现代针叶树、珊瑚以及浮游生物蓬蓬勃勃。一直以来,卡尼期洪积事件被认为是一段埋藏在地层中的事件,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它是地域性的,且并不那么重要。不过,近年来我们对于化石有了更深入的解读。人们发现,许多生物的戏剧性起源正在那场神秘的灾难之后:它不仅标志着一场全球性的生命死亡,也标志了一场全球性的生命诞生。

贝尔纳迪说道,“我们被大灭绝的定义给限制住了。它的定义很简单,但也很具有迷惑性。”与此同时,我艰难地跟在他后面爬着山。“灭绝多多少少被认为等同于死亡、终结、无路可走。显然,这并没有错,但它只对了一半。对于有些历史事件,描述后果比描述前因容易得多。”

我们最终爬上了峭壁上的城堡残骸。贝尔纳迪告诉我,此时我们正站在卡尼期洪积事件的遗迹上。这座中世纪要塞正建在记录了卡尼期洪积事件的岩层中——这并非巧合。我们脚下的这座山由坚硬的岩石组成,这些岩石来自曾经的岛屿。在卡尼期洪积事件之前,整个欧洲境内没有恐龙。我们所在的城堡残骸实则一个天然洞穴。盘古大陆时期的红色黏土因峭壁表面被腐蚀而露了出来——就是被卡尼期洪积事件的滂沱大雨冲进海里的那种红色黏土。那场灾害留下的地层,比坚硬的海底岩石柔软得多,因此它往往遭到侵蚀。卡尼期洪积事件在地层中留下了空洞——这样的空间正适合搭建城堡。

我们头顶的天花板也是纯天然的。卡尼暴雨事件发生一百万年后,三叠纪的世界恢复了元气。贝尔纳迪指出,恐龙正是在这时来到了这里。那些脚印虽然看似是鸟类留下的,但它们的确属于这星球上最传奇的居民——恐龙。它们把自己的脚印留在了这片曾是潮滩的土地上,如今这片土地已经成了山顶。我向贝尔纳迪提问:在我们对这颗星球进行了那么多化学实验之后,后人会在我们留下的岩层里发现怎样的脚印?

他说道,“我们并不知道整个大环境的机制,这是最可怕的地方。我们改变的某些因素很可能会触发一些我们不了解的后果。我们不了解这套机制的运作规律。”

如今我们发现自己身处地球历史的另一个独特时期。在未来的几十年,地球气候可能会进入一种罕见的状态,类似的状态只存在于远古。到2100年,全球水循环可能会加速24%。在飓风哈维(Harvey)和佛罗伦斯(Florence)带来的前所未有的降水面前,我们的文明已在痛苦挣扎;最近几个月,日本被洪水袭击,近200万人被迫撤离。不仅如此,风暴正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这一系列变化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在地球重现历史灾难的这些临界时刻,理解卡尼期洪积事件之类的奇特现象显得极为紧迫。我们已经知道,如果气候系统受到严重破坏,那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就会降临在地球。我们还知道,我们已给气候系统带来了太多破坏。不过,我们可以告诉后人这样一个道理:不管这些气候剧变持续多么短暂的时间,其后的世界一定会变得与之前完全不同。

在那天晚些时候,我们乘摇摇晃晃的缆车登上了被冰雪覆盖的普多伊(Pordoi)山顶,并在那里见到了贝尔纳迪的同事皮耶罗·加诺拉(Piero Gianolla)。在山顶的一处歇脚处,我们欣赏到了连绵起伏的白云石山脉的震撼景观。在那银装素裹的广袤天地中,加诺拉为我指出了卡尼期洪积事件留下的狭窄地层。在经历了超过100万年的风暴之后,它们被默默埋进了乡间的地下。被侵蚀的红色地层不仅塑造出了峭壁中的洞穴,还塑造出了我们眼前的整片山景。那绵延的红土层劈开了一座座山峰的顶部,并就此造就出了许多散落着红色岩石的广阔高原。早期恐龙的脚印正埋藏在这些红色的岩石里。

恐龙常被当成是大规模灭绝的象征。事实上,它们曾极大地受益于同时代的大规模灾变和气候异常——从卡尼期洪积事件到三叠纪晚期的大规模灭绝都是如此。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灭绝了它们的竞争对手——鳄鱼类,并确保了它们在1亿多年里的霸主地位。但大规模灭绝事件如同一场无法控制的大火,它最终也令最为繁荣昌盛的恐龙帝国走向了灭亡。

2.34亿年前,气候变化为恐龙最终称霸地球扫清了道路——一个曾经毫不起眼的物种谱写了一段传奇,就像不起眼却足智多谋的罗马人推翻了伊特鲁里亚人(Etruscan)。如果我们人类面临最后时刻,那么什么物种又会踩着我们扫出的这条道路登上历史的舞台?

(翻译:王宁远)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大西洋月刊

原标题:A Climate Catastrophe Paved the Way for the Dinosaurs’ Reig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