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离忘掉金庸,还有几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离忘掉金庸,还有几天

什么才是纪念金庸先生最好的方式?

武侠是成年人的童话。

不知道现实怎么招惹了我们,大家都那么喜欢童话。

大家爱武侠。

年少的叛逆烦闷碰上武侠的快意恩仇,一点就着。

乔峰一人单挑聚贤庄,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少室山群雄聚首,英雄好汉挥洒豪情,却又躲不过儿女情长,他们是江湖的代言人。

被火把照亮的星空,被喧哗吵醒的午夜,被长剑刺破的沉默,被马蹄惊起的泥水,他们是江湖的风景。

在山野小店喝了一碗酒,跟神仙老头学了一套剑,和萍水相逢谈了一场恋爱,在狭路相逢中杀了一个人,在春风得意中遇了险,走投无路时碰到了恩人,年少时一碗酒豪情万丈,到老来,青灯古佛了此残生。

有人有景有故事,便有江湖。执掌描绘江湖画笔的北斗人物,便是金庸。

江湖永远会有故事,但在前,金庸先生离开了我们。

江湖,按下了暂停键。

中国自古便有侠客,匡扶正义,放荡不羁。

 

金庸先生又极大扩充了侠客家族。既有郭靖乔峰这样的顶天立地的大侠,又有段誉韦小宝这样带有颓废气质的小侠。

侠最怕什么?

不怕刀不怕剑,不怕失恋不怕背叛,怕被人忘了。

同为金庸一代的古龙说过:

“我们这一代的武侠小说大约是由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开始,至王度庐的《铁骑银瓶》和朱贞木的《七杀碑》为一变,至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又一变。”

1923年,以平江不肖生为笔名的向恺然先生,在《红杂志》发表了《江湖奇侠传》,一炮而红。

人人传阅,交口称赞。根据小说拍摄的电影《火烧红莲寺》拍了一遍又一遍,一共翻拍了十八遍,火爆程度绝对不亚于金庸的武侠系列。可以说,《江湖奇侠传》开了现代武侠小说的先河。

才几十年过去,现在谁还记得它呢?

书里的刀光剑影,侠肝义胆和书本一起,随着岁月流逝一起发黄风化。完全脱离现实,塑造几个武功高强的侠客,安排一群作恶多端的小人,前者把后者通通制服,这样的梦境,能流传多久呢?

我们纪念金庸先生,害怕他的著作若干年后,走进了文学史,变成了故纸堆。

中国人讲究“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有此三样,方可不被遗忘。

舞刀弄剑一点都不酷。

一个人一把刀,再有力气又能杀几个恶人呢?就像鲁迅所想,学好医术又能治好几个中国人呢?

写小说算是立功,金庸先生拿起笔,冲向了现实。写写现实,才能立言。

“我写小说实际上是当时的一种副业,我主要是要办报纸。报纸要吸引读者,那么我写点小说就增加点读者。《明报》是我毕生的事业和荣誉,是我对社会,对朋友,对同事的责任。”

他以报纸为阵地,发表时政评论,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凡是有利于国家和老百姓者,我们赞扬之。有害于国家和老百姓者,我们反对之。如果国家的利益和老百姓的利益发生矛盾之时,我们以老百姓为重。”

爱国,客观,尊重人性,金庸先生把侠气注入了现实。小说里武功再高强,写作手法再巧妙,都追不上被人忘掉的速度。

可现实的痛苦大家不会忘,把人从痛苦中解救出来,比写小说意义更大。

一个人挨了饿,可以给他一块馒头。一个人挨了打,可以帮他讨公道。

倘若能有一个人站出来,讲几句话告诉大家你为什么挨饿,为什么被打,你本可以吃饱,本可以站起来不被欺负。

那么这几句话,再精彩绝妙的小说也比不上。有了这几句话,我们哪里还需要劳烦大侠来帮忙呢?

侠客,是社会的伤疤。

吃得饱穿得暖,有冤就按法律判决,有病就靠医保,哪里有侠客们的用武之地呢?相反,这时拥有一身武艺的大侠们,反而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分子。

于是,便有了《武林外传》。

不需要家国情怀,再没有光荣伟大。一身武功本该成为一代大侠的人,都卸下了包袱。

曾经是江洋大盗,又有葵花点穴手傍身的白展堂,会唱歌,会跳舞,却说不出意境深远,苦大仇深的绝句,也有疼老婆怕老婆,完全没了张无忌般的英雄意气。

爹是朝中大员,还会排山倒海的官二代郭芙蓉,可以委身饭馆和一个穷酸秀才谈起了恋爱,卿卿我我你侬我侬,一点没个女侠的样子。

这不是金庸先生笔下的江湖,可这样的江湖有什么不好呢?

行走江湖的绝世武功,变成了个人的特长爱好,大家一起唱唱卡拉OK,跳跳舞,买菜做饭,又有什么不好呢?

王朔批评过金庸。

说他的小说情节重复,行文啰嗦,永远见面都是打架。说金庸笔下的侠与其说是武术家不如说是罪犯,每一门派即为一伙匪帮。

“他们为私人恩怨互相仇杀倒也罢了,最不能忍受的是给他们暴行戴上大帽子,好像私刑杀人这种事也有正义非正义之分,为了正义哪怕血流成河。”

王朔说得很对,但他的矛头指错了人。可怜金庸先生好不容易写本武侠小说,还要考虑到对人民群众的教育意义,这活儿也太难了点。

矛头应该指向谁呢?也不应该指向喜欢读金庸小说的人,人家看个书图个开心又有什么错。

应该指向的,是那些看了武侠,不仅被情节勾得欲罢不能,而且看完还深信不疑的人。

每想起爱情,便幻想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会在一个万众瞩目的情况下出现,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色云彩。

每遭逢不公,便意淫会有一个大侠,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来帮他脱困。在大侠到来之前,他只有保持沉默。

可沉默,也是恶人的帮凶。等大侠盼大侠,不如自己强大。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侠客,北宋有萧峰,南宋有郭靖,明朝有令狐冲。

本领高强,爱国爱民,这是成为大侠的基本要求。

照此标准,我们当代的战狼,冷锋同志绝对算的上当代大侠了。老百姓家园被强拆,他奋勇出头。为解救女友只身闯荡非洲,为保卫同胞又甘愿流血流汗。

只可惜,好汉也要打盹,大侠并不牢靠。

来自北京的孙医生,近日在塞班遭遇台风,机场停水停电。他自称给各有关部门打电话,却基本不予理会。

他感慨道,“所谓战狼这样的事情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大家想都别想。”

所以,什么才是纪念金庸先生最好的方式呢?

除了一遍遍翻他的小说,历数每个人物每个故事,回忆在被窝里看金庸的青春岁月,更重要的,我们要放弃对侠的幻想,多练练自己的内功。

忘掉书中的大侠,做个现实中的小侠,即便以后我们真的把他忘了,这也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来源:老斯基财经(ID:laosijicj) 作者:深海斯基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离忘掉金庸,还有几天

什么才是纪念金庸先生最好的方式?

武侠是成年人的童话。

不知道现实怎么招惹了我们,大家都那么喜欢童话。

大家爱武侠。

年少的叛逆烦闷碰上武侠的快意恩仇,一点就着。

乔峰一人单挑聚贤庄,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少室山群雄聚首,英雄好汉挥洒豪情,却又躲不过儿女情长,他们是江湖的代言人。

被火把照亮的星空,被喧哗吵醒的午夜,被长剑刺破的沉默,被马蹄惊起的泥水,他们是江湖的风景。

在山野小店喝了一碗酒,跟神仙老头学了一套剑,和萍水相逢谈了一场恋爱,在狭路相逢中杀了一个人,在春风得意中遇了险,走投无路时碰到了恩人,年少时一碗酒豪情万丈,到老来,青灯古佛了此残生。

有人有景有故事,便有江湖。执掌描绘江湖画笔的北斗人物,便是金庸。

江湖永远会有故事,但在前,金庸先生离开了我们。

江湖,按下了暂停键。

中国自古便有侠客,匡扶正义,放荡不羁。

 

金庸先生又极大扩充了侠客家族。既有郭靖乔峰这样的顶天立地的大侠,又有段誉韦小宝这样带有颓废气质的小侠。

侠最怕什么?

不怕刀不怕剑,不怕失恋不怕背叛,怕被人忘了。

同为金庸一代的古龙说过:

“我们这一代的武侠小说大约是由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开始,至王度庐的《铁骑银瓶》和朱贞木的《七杀碑》为一变,至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又一变。”

1923年,以平江不肖生为笔名的向恺然先生,在《红杂志》发表了《江湖奇侠传》,一炮而红。

人人传阅,交口称赞。根据小说拍摄的电影《火烧红莲寺》拍了一遍又一遍,一共翻拍了十八遍,火爆程度绝对不亚于金庸的武侠系列。可以说,《江湖奇侠传》开了现代武侠小说的先河。

才几十年过去,现在谁还记得它呢?

书里的刀光剑影,侠肝义胆和书本一起,随着岁月流逝一起发黄风化。完全脱离现实,塑造几个武功高强的侠客,安排一群作恶多端的小人,前者把后者通通制服,这样的梦境,能流传多久呢?

我们纪念金庸先生,害怕他的著作若干年后,走进了文学史,变成了故纸堆。

中国人讲究“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有此三样,方可不被遗忘。

舞刀弄剑一点都不酷。

一个人一把刀,再有力气又能杀几个恶人呢?就像鲁迅所想,学好医术又能治好几个中国人呢?

写小说算是立功,金庸先生拿起笔,冲向了现实。写写现实,才能立言。

“我写小说实际上是当时的一种副业,我主要是要办报纸。报纸要吸引读者,那么我写点小说就增加点读者。《明报》是我毕生的事业和荣誉,是我对社会,对朋友,对同事的责任。”

他以报纸为阵地,发表时政评论,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凡是有利于国家和老百姓者,我们赞扬之。有害于国家和老百姓者,我们反对之。如果国家的利益和老百姓的利益发生矛盾之时,我们以老百姓为重。”

爱国,客观,尊重人性,金庸先生把侠气注入了现实。小说里武功再高强,写作手法再巧妙,都追不上被人忘掉的速度。

可现实的痛苦大家不会忘,把人从痛苦中解救出来,比写小说意义更大。

一个人挨了饿,可以给他一块馒头。一个人挨了打,可以帮他讨公道。

倘若能有一个人站出来,讲几句话告诉大家你为什么挨饿,为什么被打,你本可以吃饱,本可以站起来不被欺负。

那么这几句话,再精彩绝妙的小说也比不上。有了这几句话,我们哪里还需要劳烦大侠来帮忙呢?

侠客,是社会的伤疤。

吃得饱穿得暖,有冤就按法律判决,有病就靠医保,哪里有侠客们的用武之地呢?相反,这时拥有一身武艺的大侠们,反而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分子。

于是,便有了《武林外传》。

不需要家国情怀,再没有光荣伟大。一身武功本该成为一代大侠的人,都卸下了包袱。

曾经是江洋大盗,又有葵花点穴手傍身的白展堂,会唱歌,会跳舞,却说不出意境深远,苦大仇深的绝句,也有疼老婆怕老婆,完全没了张无忌般的英雄意气。

爹是朝中大员,还会排山倒海的官二代郭芙蓉,可以委身饭馆和一个穷酸秀才谈起了恋爱,卿卿我我你侬我侬,一点没个女侠的样子。

这不是金庸先生笔下的江湖,可这样的江湖有什么不好呢?

行走江湖的绝世武功,变成了个人的特长爱好,大家一起唱唱卡拉OK,跳跳舞,买菜做饭,又有什么不好呢?

王朔批评过金庸。

说他的小说情节重复,行文啰嗦,永远见面都是打架。说金庸笔下的侠与其说是武术家不如说是罪犯,每一门派即为一伙匪帮。

“他们为私人恩怨互相仇杀倒也罢了,最不能忍受的是给他们暴行戴上大帽子,好像私刑杀人这种事也有正义非正义之分,为了正义哪怕血流成河。”

王朔说得很对,但他的矛头指错了人。可怜金庸先生好不容易写本武侠小说,还要考虑到对人民群众的教育意义,这活儿也太难了点。

矛头应该指向谁呢?也不应该指向喜欢读金庸小说的人,人家看个书图个开心又有什么错。

应该指向的,是那些看了武侠,不仅被情节勾得欲罢不能,而且看完还深信不疑的人。

每想起爱情,便幻想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会在一个万众瞩目的情况下出现,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色云彩。

每遭逢不公,便意淫会有一个大侠,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来帮他脱困。在大侠到来之前,他只有保持沉默。

可沉默,也是恶人的帮凶。等大侠盼大侠,不如自己强大。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侠客,北宋有萧峰,南宋有郭靖,明朝有令狐冲。

本领高强,爱国爱民,这是成为大侠的基本要求。

照此标准,我们当代的战狼,冷锋同志绝对算的上当代大侠了。老百姓家园被强拆,他奋勇出头。为解救女友只身闯荡非洲,为保卫同胞又甘愿流血流汗。

只可惜,好汉也要打盹,大侠并不牢靠。

来自北京的孙医生,近日在塞班遭遇台风,机场停水停电。他自称给各有关部门打电话,却基本不予理会。

他感慨道,“所谓战狼这样的事情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大家想都别想。”

所以,什么才是纪念金庸先生最好的方式呢?

除了一遍遍翻他的小说,历数每个人物每个故事,回忆在被窝里看金庸的青春岁月,更重要的,我们要放弃对侠的幻想,多练练自己的内功。

忘掉书中的大侠,做个现实中的小侠,即便以后我们真的把他忘了,这也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来源:老斯基财经(ID:laosijicj) 作者:深海斯基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