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运动感听听就好,真把缤越当运动SUV开你就输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运动感听听就好,真把缤越当运动SUV开你就输了

新平台是指由吉利完全自主研发的BMA模块化架构,它能在保证品质升级的基础上,大幅缩短吉利车型的研发周期、降低车型研发成本。

虽然今年“金九银十”汽车销量欠佳,但似乎并不耽误各大厂商习惯性“下饺子”。     

单看近一个月自主品牌紧凑级SUV的新车上市名单,就汇聚了哈弗F5、骏派D80、瑞虎5X等重磅车型,且无一例外地定位于年轻群体,主打运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而就在这个“无年轻不欢”的主旋律下,吉利缤越也终于杀到了。

7.88-11.88万元,不错的售价和发动机超长质保,以及其他的贷款、流量赠送政策,让缤越似乎具备了可以一战的资本,但真的如此吗?

实不相瞒,早在年初,当这款车还被代号为SX11的时候,我便对它产生了浓(批)厚(判)的兴趣。因为不算领克和沃尔沃,光是吉利在售的SUV产品序列就丰富多彩,达到了8款车之多(隔壁哈弗笑而不语)。所以这款新的SX11,真有必要来搅局吗?

好在,随着越来越多车辆信息的析出,我也渐渐释怀——这款车并不是同质化产物。相比博越的大气、远景X1的性价比、帝豪GS的颜值担当、以及远景SUV一脉相承自老SX7的中庸之道,缤越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甚至说它是贴着吉利“六块腹肌”标的低配领克也不为过。因为单从“三大件”来说,显著变化就有两个:全新平台+全新发动机。

新平台是指由吉利完全自主研发的BMA模块化架构,它能在保证品质升级的基础上,大幅缩短吉利车型的研发周期、降低车型研发成本。我不知道吉利BMA接受了多少沃尔沃SPA平台的启发和指教,但显然这对吉利最新的“缤”字辈的大量“繁衍”是大有裨益的:此刻距首款搭载BMA的缤瑞上市才刚过两个月。

这里多插嘴几句,当前中国自主品牌虽多,但真正致力于开发模块化平台的企业,却只有吉利、中华、奇瑞等少数几家。大多数消费者可能不以为意,但模块化平台高达70%的零部件通用率,就意味着后期维保起来将更加快捷、便宜。这是大势所趋。

至于新发动机,则比较有争议。缤越搭载的是与沃尔沃联合开发的1.5T发动机,最大功率177马力,峰值扭矩255牛·米,0-100km/h仅需7.9秒。从加速效果来看,可以用“逆天”来形容,只可惜这是台“三缸”发动机。

在中国很多车友的传统认知中,如果用“三缸”为谜面打一款APP的话,谜底必然是“抖音”,这样的原罪一度让厂商头疼不已:以别克为例,一代神车英朗就此被玩死,刚复活的凯越也难现辉煌。但是话说回来,如今国人对“三缸”的态度,正好处于微妙的松动期。

国人对三缸机心存芥蒂的源头,来自于天津夏利的那台TJ376系列,即日本大发从1977年开始使用的CB系列,经过国产化扩缸、重新调校而来。以上世纪的国产化设计和生产水平,发动机本身的怠速抖动、再加上车身NVH抑制的糟糕效果,后果可想而知,但相关工艺早已今非昔比。

据统计,当前中国市场上搭载3缸发动机的车型已经超过了50款,涵盖了三大合资车系和自主,甚至还包括宝马在内的豪华品牌。而新嘉年华、新福克斯、新POLO等一大票传统意义上的热销车、平价车,也正在或将采用三缸进行改款换代,加上汽车厂商要应对我国诸如“双积分”等等环保政策,总之不管你认不认,三缸发动机时代已经到来。

也许吉利也明白国人的顾虑,所以8年或30万公里发动机超长质保政策,可谓是昨晚上市会的“点睛之笔”。

至于缤越其他的“外露型”亮点,包括外观、内饰、配置方面,我并不想过多评判,毕竟从2014年“博”字辈的崛起,吉利早已精于车辆细节方面的质感打造,这些也恰恰是自主品牌最擅长的部分。而自主品牌最薄弱的部分,莫过于车身“下盘”调教。

缤越已经上市了,但早前的那起“翻车事件”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今年9月21日,宁波国际赛道举办了一场缤越动态测试活动,在上午10点多的特技极限表演环节(双车行进中180度倒车掉头)中,两部缤越车子面对面行驶,其中一部车呼啸而过,另一部车却顷刻间四脚朝天。

事情发生后,吉利的公关迅速做出了反应,初步原因话术,无外乎是由于当时天气湿滑、同时关闭了ESC车身稳定系统,此事件纯属意外。无论如何,吉利能够勇敢地在第一时间澄清事情真相,态度与真诚应该获得消费者的称赞。但深究事故的原因,你就会发现,绝对不只是路面湿滑(相关图片、视频中显示为干燥路面)和电子系统关闭的锅,而是:

1.两台表演车作同样动作,一台侧翻而一台没有,说明翻车和专业驾驶员的驾驶习惯有关;

2.缤越搭载的1.5T三缸机和7速双离合变速箱,拥有强大的动力性能,该驾驶员对动力输出的预估不足;

3.虽然采用了全新的BMA模块化架构,但缤越依旧是前麦弗逊、后扭扭力梁的板车悬挂,操控稳定性和舒适性,和之前的吉利帝豪等轿车没差别,反倒是SUV的先天性高重心,导致转弯时比轿车产生更严重的侧倾,而导致了最终的翻车。

于是,牵扯出这道终极问题:吉利缤越值得买吗?

可以这样说,如果你心平气和把缤越当做一台日常通勤代步车,它的性价比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你过于相信厂家的宣传策略,真以为自己买了一款“轿跑SUV”、“平民性能车”,妄想用“自杀模式”探究它的操控极限,则绝对不妥,说到底,这只是台家用车。

我不知道9月翻车事件发生后,吉利的工程师们针对缤越量产车的行驶稳定性,是否进行过优化处理。但从底盘调校水平来说,即使近年自主品牌挖了那么多外国专家,但没有成年累月的技术沉淀,依旧和世界顶尖水平存在差距。往更客观的方向说,对于任何一款车的预期,千万别高于这款车的售价。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运动感听听就好,真把缤越当运动SUV开你就输了

新平台是指由吉利完全自主研发的BMA模块化架构,它能在保证品质升级的基础上,大幅缩短吉利车型的研发周期、降低车型研发成本。

虽然今年“金九银十”汽车销量欠佳,但似乎并不耽误各大厂商习惯性“下饺子”。     

单看近一个月自主品牌紧凑级SUV的新车上市名单,就汇聚了哈弗F5、骏派D80、瑞虎5X等重磅车型,且无一例外地定位于年轻群体,主打运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而就在这个“无年轻不欢”的主旋律下,吉利缤越也终于杀到了。

7.88-11.88万元,不错的售价和发动机超长质保,以及其他的贷款、流量赠送政策,让缤越似乎具备了可以一战的资本,但真的如此吗?

实不相瞒,早在年初,当这款车还被代号为SX11的时候,我便对它产生了浓(批)厚(判)的兴趣。因为不算领克和沃尔沃,光是吉利在售的SUV产品序列就丰富多彩,达到了8款车之多(隔壁哈弗笑而不语)。所以这款新的SX11,真有必要来搅局吗?

好在,随着越来越多车辆信息的析出,我也渐渐释怀——这款车并不是同质化产物。相比博越的大气、远景X1的性价比、帝豪GS的颜值担当、以及远景SUV一脉相承自老SX7的中庸之道,缤越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甚至说它是贴着吉利“六块腹肌”标的低配领克也不为过。因为单从“三大件”来说,显著变化就有两个:全新平台+全新发动机。

新平台是指由吉利完全自主研发的BMA模块化架构,它能在保证品质升级的基础上,大幅缩短吉利车型的研发周期、降低车型研发成本。我不知道吉利BMA接受了多少沃尔沃SPA平台的启发和指教,但显然这对吉利最新的“缤”字辈的大量“繁衍”是大有裨益的:此刻距首款搭载BMA的缤瑞上市才刚过两个月。

这里多插嘴几句,当前中国自主品牌虽多,但真正致力于开发模块化平台的企业,却只有吉利、中华、奇瑞等少数几家。大多数消费者可能不以为意,但模块化平台高达70%的零部件通用率,就意味着后期维保起来将更加快捷、便宜。这是大势所趋。

至于新发动机,则比较有争议。缤越搭载的是与沃尔沃联合开发的1.5T发动机,最大功率177马力,峰值扭矩255牛·米,0-100km/h仅需7.9秒。从加速效果来看,可以用“逆天”来形容,只可惜这是台“三缸”发动机。

在中国很多车友的传统认知中,如果用“三缸”为谜面打一款APP的话,谜底必然是“抖音”,这样的原罪一度让厂商头疼不已:以别克为例,一代神车英朗就此被玩死,刚复活的凯越也难现辉煌。但是话说回来,如今国人对“三缸”的态度,正好处于微妙的松动期。

国人对三缸机心存芥蒂的源头,来自于天津夏利的那台TJ376系列,即日本大发从1977年开始使用的CB系列,经过国产化扩缸、重新调校而来。以上世纪的国产化设计和生产水平,发动机本身的怠速抖动、再加上车身NVH抑制的糟糕效果,后果可想而知,但相关工艺早已今非昔比。

据统计,当前中国市场上搭载3缸发动机的车型已经超过了50款,涵盖了三大合资车系和自主,甚至还包括宝马在内的豪华品牌。而新嘉年华、新福克斯、新POLO等一大票传统意义上的热销车、平价车,也正在或将采用三缸进行改款换代,加上汽车厂商要应对我国诸如“双积分”等等环保政策,总之不管你认不认,三缸发动机时代已经到来。

也许吉利也明白国人的顾虑,所以8年或30万公里发动机超长质保政策,可谓是昨晚上市会的“点睛之笔”。

至于缤越其他的“外露型”亮点,包括外观、内饰、配置方面,我并不想过多评判,毕竟从2014年“博”字辈的崛起,吉利早已精于车辆细节方面的质感打造,这些也恰恰是自主品牌最擅长的部分。而自主品牌最薄弱的部分,莫过于车身“下盘”调教。

缤越已经上市了,但早前的那起“翻车事件”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今年9月21日,宁波国际赛道举办了一场缤越动态测试活动,在上午10点多的特技极限表演环节(双车行进中180度倒车掉头)中,两部缤越车子面对面行驶,其中一部车呼啸而过,另一部车却顷刻间四脚朝天。

事情发生后,吉利的公关迅速做出了反应,初步原因话术,无外乎是由于当时天气湿滑、同时关闭了ESC车身稳定系统,此事件纯属意外。无论如何,吉利能够勇敢地在第一时间澄清事情真相,态度与真诚应该获得消费者的称赞。但深究事故的原因,你就会发现,绝对不只是路面湿滑(相关图片、视频中显示为干燥路面)和电子系统关闭的锅,而是:

1.两台表演车作同样动作,一台侧翻而一台没有,说明翻车和专业驾驶员的驾驶习惯有关;

2.缤越搭载的1.5T三缸机和7速双离合变速箱,拥有强大的动力性能,该驾驶员对动力输出的预估不足;

3.虽然采用了全新的BMA模块化架构,但缤越依旧是前麦弗逊、后扭扭力梁的板车悬挂,操控稳定性和舒适性,和之前的吉利帝豪等轿车没差别,反倒是SUV的先天性高重心,导致转弯时比轿车产生更严重的侧倾,而导致了最终的翻车。

于是,牵扯出这道终极问题:吉利缤越值得买吗?

可以这样说,如果你心平气和把缤越当做一台日常通勤代步车,它的性价比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你过于相信厂家的宣传策略,真以为自己买了一款“轿跑SUV”、“平民性能车”,妄想用“自杀模式”探究它的操控极限,则绝对不妥,说到底,这只是台家用车。

我不知道9月翻车事件发生后,吉利的工程师们针对缤越量产车的行驶稳定性,是否进行过优化处理。但从底盘调校水平来说,即使近年自主品牌挖了那么多外国专家,但没有成年累月的技术沉淀,依旧和世界顶尖水平存在差距。往更客观的方向说,对于任何一款车的预期,千万别高于这款车的售价。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