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酒杯里的孤独与黑暗:5本书帮你更好地理解饮酒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酒杯里的孤独与黑暗:5本书帮你更好地理解饮酒

从《闪灵》到《早安,午夜》,这5本书不能保证给人以救赎,但至少能提供一些慰藉。

1980年电影《闪灵》中的杰克·尼科尔森(Jack Nicholson) 图片来源:Allstar/Cinetext/Warner Bros

对我(指本文作者、美国小说家莱斯莉·詹米森)来说,最重要的饮酒文学并不是那种闪着霓虹灯、充斥着吃喝玩乐和无知错误的故事,而是那种能够捕捉到角色孤独感的作品。以前喝酒的时候,我绝望、机械,通常丑态尽显,所以我不喜欢那些写角色喝了多少酒的作品,而是更喜欢那些让我觉得没那么孤独的故事。也许正是这种深层的意识,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完全远离酒精。这些书通常内容较为黑暗,但却非常诚恳,它们不能保证给人以救赎,但至少能提供一些慰藉。

在琼·里斯(Jean Rhys)的《早安,午夜》中,一位离经叛道的女主角把自己关在巴黎的公寓里,想要“喝酒喝到死”,这本小说很清晰地描述了酗酒所带来的麻木感。它甚至描绘了她边喝边哭的场景,不禁使人对这位浑身是戏的酒鬼心生厌恶。但这本小说也很有意思:别人总要请女主角喝咖啡和热卡卡,但她知道自己想喝的是什么。

詹姆斯·韦尔奇(James Welch)的小说《血中冬日》(Winter in the Blood)将背景设置在蒙大拿州中部的印第安保留地贝尔纳克堡(Fort Belknap),整个气氛都弥漫着酒精味:一个女人因为喝了太多薄荷酒而染绿了牙齿,酒吧吧台上放着一只紫色的泰迪熊,裙子上留下了蝴蝶形状的酒迹。小说用空灵诗意的声音讲述着角色的创伤,路易丝·厄德里奇(Louise Erdrich)称之为“一种绝望的谦卑”。它探索的是一种离生活很远的感受方式,记忆不再置身于当前,就像作者写的:“我离自身感受的距离,就像老鹰离月球的距离一样。”

悲伤女神……比莉·霍利戴 图片来源:Michael Ochs Archives 

比莉·哈乐戴(Billie Holiday)的自传《女士唱起布鲁斯》,记录了她作为艺术家、海洛因成瘾者的故事,同时,她也是备受崇拜的苦情歌女神,却深受种族歧视体制的迫害。 书页中的酒精如同丝带一般顺滑,被关进监狱的时候,她甚至会用土豆皮酿酒,但比起公众对她的神秘印象,书中的她体现更多的是情感和人性。其中一个场景是她为下榻的伦敦酒店的所有职员做饭,用的是固体酒精炉,加热罐头装的红豆和汉堡肉饼。

《女士唱起布鲁斯》
比莉·哈乐戴 著  张玮 译
河南大学出版社 / 上河卓远文化 2017-05

我曾经酗酒多年(不过现在已经戒了),才意识到斯蒂芬·金的经典恐怖小说《闪灵》讲述的,不仅是男主角在闹鬼酒店的崩溃经历,也是关于酗酒的故事。荒废酒吧里的那位酒保每次给他递来一排威士忌,他喝完就会精神崩溃一次。小说探索的,是喝酒的欲望被压抑而不能得到满足所带来的后果,以及愤怒和怀旧的情绪如何在酒精的结合下发挥出来。

在戒酒将近八年后,我读到了卡夫·阿克巴(Kaveh Akbar)的诗集《指狼为狼》(Calling a Wolf a Wolf),这本书像闪电一样让我得到了顿悟。诗歌对“渴望”进行了残酷、幽默而又温柔的描述。“如果我指狼为狼,”主角想,“我可能会先磨平它的尖牙。”诗歌的紧张结尾同时表达了绝望、喜悦和惊讶:“有些人根本不想喝酒/他们不受酒精的诱惑/哪怕他们被酒精包围/这似乎/很自私/上帝更偏爱饥渴的人。”

(翻译:李思璟)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大西洋月刊

原标题:Leslie Jamison picks the best books to understand drinking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酒杯里的孤独与黑暗:5本书帮你更好地理解饮酒

从《闪灵》到《早安,午夜》,这5本书不能保证给人以救赎,但至少能提供一些慰藉。

1980年电影《闪灵》中的杰克·尼科尔森(Jack Nicholson) 图片来源:Allstar/Cinetext/Warner Bros

对我(指本文作者、美国小说家莱斯莉·詹米森)来说,最重要的饮酒文学并不是那种闪着霓虹灯、充斥着吃喝玩乐和无知错误的故事,而是那种能够捕捉到角色孤独感的作品。以前喝酒的时候,我绝望、机械,通常丑态尽显,所以我不喜欢那些写角色喝了多少酒的作品,而是更喜欢那些让我觉得没那么孤独的故事。也许正是这种深层的意识,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完全远离酒精。这些书通常内容较为黑暗,但却非常诚恳,它们不能保证给人以救赎,但至少能提供一些慰藉。

在琼·里斯(Jean Rhys)的《早安,午夜》中,一位离经叛道的女主角把自己关在巴黎的公寓里,想要“喝酒喝到死”,这本小说很清晰地描述了酗酒所带来的麻木感。它甚至描绘了她边喝边哭的场景,不禁使人对这位浑身是戏的酒鬼心生厌恶。但这本小说也很有意思:别人总要请女主角喝咖啡和热卡卡,但她知道自己想喝的是什么。

詹姆斯·韦尔奇(James Welch)的小说《血中冬日》(Winter in the Blood)将背景设置在蒙大拿州中部的印第安保留地贝尔纳克堡(Fort Belknap),整个气氛都弥漫着酒精味:一个女人因为喝了太多薄荷酒而染绿了牙齿,酒吧吧台上放着一只紫色的泰迪熊,裙子上留下了蝴蝶形状的酒迹。小说用空灵诗意的声音讲述着角色的创伤,路易丝·厄德里奇(Louise Erdrich)称之为“一种绝望的谦卑”。它探索的是一种离生活很远的感受方式,记忆不再置身于当前,就像作者写的:“我离自身感受的距离,就像老鹰离月球的距离一样。”

悲伤女神……比莉·霍利戴 图片来源:Michael Ochs Archives 

比莉·哈乐戴(Billie Holiday)的自传《女士唱起布鲁斯》,记录了她作为艺术家、海洛因成瘾者的故事,同时,她也是备受崇拜的苦情歌女神,却深受种族歧视体制的迫害。 书页中的酒精如同丝带一般顺滑,被关进监狱的时候,她甚至会用土豆皮酿酒,但比起公众对她的神秘印象,书中的她体现更多的是情感和人性。其中一个场景是她为下榻的伦敦酒店的所有职员做饭,用的是固体酒精炉,加热罐头装的红豆和汉堡肉饼。

《女士唱起布鲁斯》
比莉·哈乐戴 著  张玮 译
河南大学出版社 / 上河卓远文化 2017-05

我曾经酗酒多年(不过现在已经戒了),才意识到斯蒂芬·金的经典恐怖小说《闪灵》讲述的,不仅是男主角在闹鬼酒店的崩溃经历,也是关于酗酒的故事。荒废酒吧里的那位酒保每次给他递来一排威士忌,他喝完就会精神崩溃一次。小说探索的,是喝酒的欲望被压抑而不能得到满足所带来的后果,以及愤怒和怀旧的情绪如何在酒精的结合下发挥出来。

在戒酒将近八年后,我读到了卡夫·阿克巴(Kaveh Akbar)的诗集《指狼为狼》(Calling a Wolf a Wolf),这本书像闪电一样让我得到了顿悟。诗歌对“渴望”进行了残酷、幽默而又温柔的描述。“如果我指狼为狼,”主角想,“我可能会先磨平它的尖牙。”诗歌的紧张结尾同时表达了绝望、喜悦和惊讶:“有些人根本不想喝酒/他们不受酒精的诱惑/哪怕他们被酒精包围/这似乎/很自私/上帝更偏爱饥渴的人。”

(翻译:李思璟)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大西洋月刊

原标题:Leslie Jamison picks the best books to understand drinking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