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工信部:这27家新能源车企资质将被撤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工信部:这27家新能源车企资质将被撤销

不能保持准入条件或破产的企业,将被撤销资质。

11月7日,工信部将第1批《特别公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予以公告,华晨汽车、哈飞汽车、长安标致雪铁龙、万向电动汽车等27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列。

公告指出,对于被特别公示的企业,暂停受理其《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能源汽车新产品申报。申请移出特别公示的企业,需通过39号令《准入审查要求》的考核。

按照《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工信部39号令)规定,对于停产12个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工信部将予以特别公示,相关企业再次生产需要重新经过工信部核查。

不能保持准入条件或破产的企业,将被撤销资质。

在国家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背景下,许多汽车企业在最初制度还不完善时便拿到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然而,“占坑”后的一些企业并没有积极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

此次特别公示企业的下发将倒逼这些企业加快产品研发和生产。

自2016年12月摘下国家发改委批准的第六张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牌照后,万向集团的造车进度便消失在公众眼前。

直到今年北京车展前夕,一位名为周亮的人士以Karma Automotive CEO的身份出席了中美汽车论坛,万向的造车进度才再度被关注。

不过,万向在2014年就曾说过,A123、卡玛与万向钱潮没有关系。

今年2月,《新京报》曾报道万向斥资2000亿元打造的“万向创新聚能城”项目进度成谜。

这个位于杭州萧山区桥南新城的项目,不仅是去年已过世的万向创始人鲁冠球实现造车梦的关键,更是万向引领新一轮技术革命的试验场。

但就目前来看,万向造车也算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典型了。

华晨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起步并不晚。

早在2010年,华晨汽车就推出了中华骏捷FSV(微混)新能源汽车。但8年的时间,不仅未取得行业领先优势,还走到了被“点名”的境地。

其实,在2016年北京国际车展上,华晨曾发布了两款新能源车,中华V3纯电动版和中华H230EV,这两款车均是在燃油车的基础上改过来的,各项技术指标远达不到目前工信部产品准入要求。

上市两年来,华晨汽车不仅未公布上述两款新能源车销量情况,反而因在停止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12个月及以上的企业名单“榜上有名”。

对于暂停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原因以及是否存在研发、设计或生产方面的困难,华晨汽车媒介主管这样表示:

新能源汽车整车零部件采购成本较高,正常有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可以综合成本。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国家补贴的退坡是趋势,新能源汽车出厂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国家降低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则相应的用户个人购车成本提高,从而导致市场需求量下降、推广困难,使新能源汽车企业面临挑战。

补贴退坡或许才是华晨汽车在新能源方面久未动工的原因吧。

2017年4月,已然被许多国人淡忘的自主品牌“元老”哈飞汽车将核心资产从老东家长安转给了新东家大唐金控。新成立的哈飞制造希望通过新能源汽车项目完成转型,重获新生。

当时,一座占地规模2000亩的新汽车制造厂呼之欲出。但直到现在,那个神秘的制造工厂也没能呼得出来,哈飞新能源车也难觅踪迹。

在新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出台后,无论是那些已经获得资质,还是还未获得资质的企业,都将面临着两个核心问题:

一个是今后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确保项目运转;二是车上市后是否能通过市场检验,成功卖出去。

哈飞很有可能是第一种,新东家可能并不缺钱,但敢不敢继续投是一个问题,因为在补贴退坡的当下,做砸了的风险还是很大的。

与华晨、哈飞存在同样担心的还有公告中被点名的其他二十几家新能源车企,这些企业若不能再次获得工信部准入条件,除了面临撤销资质风险外,企业已经进入免税目录的车型也将被剔除。

按照工信部、财政部和税务总局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公告,2017年1月1日及以后列入《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后12个月内无产量或进口量的车型,将从《目录》中撤销并不再享受免征车辆购置税的优惠。

其实今年9月初,工信部已就拟上报《特别公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 (第1批)》企业清单进行了公示通知,彼时共有30家企业进入清单,而对比此次的正式公告可以发现,广汽本田、长安铃木,山东丽驰则幸免于难,这主要是由于获得企业准入时间和产品投产时间有间隔,三家企业在公示期结束前及时进行了数据补充。

在新能源汽车准入制度日趋严格的当下,没有真本事,只抱有侥幸心理的车企势必将被淘汰。此次工信部拟取消企业生产资质的举措,有利于梳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整治新能源产业的散乱局面,适时清理资质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更加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竞争环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工信部:这27家新能源车企资质将被撤销

不能保持准入条件或破产的企业,将被撤销资质。

11月7日,工信部将第1批《特别公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予以公告,华晨汽车、哈飞汽车、长安标致雪铁龙、万向电动汽车等27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列。

公告指出,对于被特别公示的企业,暂停受理其《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能源汽车新产品申报。申请移出特别公示的企业,需通过39号令《准入审查要求》的考核。

按照《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工信部39号令)规定,对于停产12个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工信部将予以特别公示,相关企业再次生产需要重新经过工信部核查。

不能保持准入条件或破产的企业,将被撤销资质。

在国家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背景下,许多汽车企业在最初制度还不完善时便拿到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然而,“占坑”后的一些企业并没有积极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

此次特别公示企业的下发将倒逼这些企业加快产品研发和生产。

自2016年12月摘下国家发改委批准的第六张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牌照后,万向集团的造车进度便消失在公众眼前。

直到今年北京车展前夕,一位名为周亮的人士以Karma Automotive CEO的身份出席了中美汽车论坛,万向的造车进度才再度被关注。

不过,万向在2014年就曾说过,A123、卡玛与万向钱潮没有关系。

今年2月,《新京报》曾报道万向斥资2000亿元打造的“万向创新聚能城”项目进度成谜。

这个位于杭州萧山区桥南新城的项目,不仅是去年已过世的万向创始人鲁冠球实现造车梦的关键,更是万向引领新一轮技术革命的试验场。

但就目前来看,万向造车也算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典型了。

华晨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起步并不晚。

早在2010年,华晨汽车就推出了中华骏捷FSV(微混)新能源汽车。但8年的时间,不仅未取得行业领先优势,还走到了被“点名”的境地。

其实,在2016年北京国际车展上,华晨曾发布了两款新能源车,中华V3纯电动版和中华H230EV,这两款车均是在燃油车的基础上改过来的,各项技术指标远达不到目前工信部产品准入要求。

上市两年来,华晨汽车不仅未公布上述两款新能源车销量情况,反而因在停止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12个月及以上的企业名单“榜上有名”。

对于暂停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原因以及是否存在研发、设计或生产方面的困难,华晨汽车媒介主管这样表示:

新能源汽车整车零部件采购成本较高,正常有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可以综合成本。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国家补贴的退坡是趋势,新能源汽车出厂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国家降低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则相应的用户个人购车成本提高,从而导致市场需求量下降、推广困难,使新能源汽车企业面临挑战。

补贴退坡或许才是华晨汽车在新能源方面久未动工的原因吧。

2017年4月,已然被许多国人淡忘的自主品牌“元老”哈飞汽车将核心资产从老东家长安转给了新东家大唐金控。新成立的哈飞制造希望通过新能源汽车项目完成转型,重获新生。

当时,一座占地规模2000亩的新汽车制造厂呼之欲出。但直到现在,那个神秘的制造工厂也没能呼得出来,哈飞新能源车也难觅踪迹。

在新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出台后,无论是那些已经获得资质,还是还未获得资质的企业,都将面临着两个核心问题:

一个是今后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确保项目运转;二是车上市后是否能通过市场检验,成功卖出去。

哈飞很有可能是第一种,新东家可能并不缺钱,但敢不敢继续投是一个问题,因为在补贴退坡的当下,做砸了的风险还是很大的。

与华晨、哈飞存在同样担心的还有公告中被点名的其他二十几家新能源车企,这些企业若不能再次获得工信部准入条件,除了面临撤销资质风险外,企业已经进入免税目录的车型也将被剔除。

按照工信部、财政部和税务总局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公告,2017年1月1日及以后列入《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后12个月内无产量或进口量的车型,将从《目录》中撤销并不再享受免征车辆购置税的优惠。

其实今年9月初,工信部已就拟上报《特别公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 (第1批)》企业清单进行了公示通知,彼时共有30家企业进入清单,而对比此次的正式公告可以发现,广汽本田、长安铃木,山东丽驰则幸免于难,这主要是由于获得企业准入时间和产品投产时间有间隔,三家企业在公示期结束前及时进行了数据补充。

在新能源汽车准入制度日趋严格的当下,没有真本事,只抱有侥幸心理的车企势必将被淘汰。此次工信部拟取消企业生产资质的举措,有利于梳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整治新能源产业的散乱局面,适时清理资质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更加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竞争环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