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与创始人及原经营团队决裂,董明珠造车梦能走多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与创始人及原经营团队决裂,董明珠造车梦能走多远?

告别创始人魏银仓,与创始人及原经营团队决裂,银隆造车梦能走多远?

11月13日上午,银隆新能源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声明称,该公司新一任董事、监事会及公司管理层在履职过程中,发现原董事长魏银仓、原总裁孙国华涉嫌通过不法手段,侵占公司利益金额超过10亿。银隆新能源称,目前,该公司已向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珠海市公安局经侦支队进行报案,相关机构已正式受理。

午间,腾讯新闻《一线》报道称,魏银仓向腾讯《一线》独家回应,“已经起诉她(董明珠)了”。当被追问具体起诉董明珠的原因与目前进展时,魏银仓对腾讯《一线》称,律师已在走法律程序,“我们也会在近期向社会有个交代澄清事实”。  

银隆自曝“家丑”,董明珠造车梦再被绊脚​

银隆新能源《声明》截图​

11月13日,银隆新能源在其官方媒体声明,“近日,网络上流传一份《致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各股东的函》。现声明,该函件确为我司向股东发布。”声明称,公司新一任董事会、监事会及公司管理层在履职过程中,发现原董事长魏银仓、原总裁孙国华涉嫌通过不法手段,侵占公司利益金额超过10亿。目前,公司已向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珠海市公安局经侦支队进行报案,相关机构已正式受理。

该声明还附上一份11月7日发布的《致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各股东的函》。该“函件”不仅提及超10亿元被侵占的具体事项,同时还披露一起重要人事变动:2018年3月25日,珠海银隆新能源召开临时董事会,选举卢春泉担任新的董事长,聘请赖信华为公司总裁;而孙国华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今年4月,公司监事会亦发生新的变动。

《致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各股东的函》截图

 从“天眼查”最新资料数据上看,卢春泉系银隆新能源股份董事长,董明珠与原董事长魏银仓、原总裁孙国华,均是公司董事,监事会主席是姚克杰,另外还有一位监事张伟,一位职工监事胡兆伟。

而从股东信息上看,珠海市银隆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出资比例25.99%,为大股东,排名第二的是董明珠,其出资比例为17.46%,认缴出资金额为19267.2001万元。

从工商登记变更记录上看,2017年7月,珠海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1月27日,孙国华替代魏银仓出任公司法定代表人。2018年4月4日,法定代表人再次变更,由孙国华变更为卢春泉。可“天眼查”还有一条记录,即4月19日,公司法定代表人又由卢春泉变更为赖信华。短短半个月内,法定代表人二次变更,其背后究竟出于什么原因,尚不清楚。

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通车,因担纲央视直播车,第一辆驶上港珠澳大桥的大巴就是一身靓丽“中国红”的银隆新能源双层巴士。

据了解,该大巴采用的是具有高安全性能的银隆钛酸锂电池,而钛酸锂被行业专家称为“零应变材料”。目前,银隆新能源汽车已于北京、广州、哈尔滨、成都等全国90多个城市运营;其中,2014年,银隆“铛铛车”成了第22届北京APEC会议官方指定用车,2016年,银隆双层巴士成第二届中美低碳峰会指定用车;2017年,银隆海豚公交车投入北京长安街1路运营。     

银隆新能源双层巴士首登港珠澳大桥,让外界对董明珠“造车梦”多了几许憧憬与期待;对于董大姐来说,这是一份荣誉,也一定程度上是对她“造车梦”的几分肯定。 

如今,银隆新能源自曝“家丑”,也说明董明珠与银隆原管理层存在交恶关系,彼此提起民事诉讼,无疑让“造车梦”前景蒙尘。原董事长魏银仓、原总裁孙国华,均系银隆创始人。

行驶在长安街上的银隆海豚公交车​

近日,董明珠“造车梦”喜讯连连,除在港珠澳大桥精彩亮相外,11月2日,由银隆新能源投资的“兰州广通新能源汽车”首批纯电动车正式投产。位于珠海的银隆新能源,因格力电器意欲收购而出名,可收购失败后,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个人入股,目前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  

目前国内新能源客车,多使用磷酸铁锂电池,而珠海银隆所生产的是钛酸锂电池,因其电池成本相对较高、续航里程短,屡遭市场诟病。据《财新网》等报道,珠海银隆此前多地生产基地陷入停工、欠薪泥沼,2017年负债总额高达237.66亿元;也可以说,董明珠造车之路颇为坎坷,甚至是屡遭波折。

今年1月,供应商“珠海思齐”员工围堵珠海银隆门口要债,此后,银隆拖欠近10亿贷款的传言不胫而走,且不断发酵;5月,银隆在河北邯郸、四川成都的园区又相继被曝多条生产线停工、大批员工出走的负面消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转到7月,南京银隆产业园因与业主纠纷未了,一度被江苏法院查封,接踵而至的是是非非,让银隆陷入被质疑的漩涡之中。

今年6月28日,连续几年跻身动力电池行业前三的深圳“沃特玛”,深陷资金危局,公司通知称自7月1日起,全体职工放假6个月,放假期间工资按规定支付、五险一金按规定购买(注:后来“沃特玛”回应称,“全员放假”仅涉深圳总部)。而受沃特玛债务影响,其母公司陕西“坚瑞沃能”的业绩也持续下跌,今年4月坚瑞沃能整体债务已达221亿元。

 珠海银隆电池生产线

沃特玛,是与新能源电池巨头比亚迪、宁德时代比肩的企业,其面临即将崩塌的局面,成因很多,比如目前动力电池行业正处于大洗牌阶段,也与其近年来错判市场环境,采用扩张激进的战略有关。有人担忧,沃特玛出现的一些情况,与珠海银隆有几分相似之处,银隆会不会步沃特玛之后尘呢?

在数月前格力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期间,针对银隆南京项目因工程欠款,一度被法院查封;董明珠也回应称“我相信,这件事不影响银隆的发展。银隆不会收缩投资,我对(银隆的)前景充满信心,因为首先它的蓄能技术就在那里。”

另外,董明珠亦就南京银隆事件作出一些澄清:“企业与企业之间肯定有这样那样不认可的地方,比如质量问题,这很正常的。但在处理过程中,在互相讨论、争论过程中,(南京)高院出了这个事,让我们没想到,当然它自己也很快撤回。”

告别创始人魏银仓,银隆造车梦能走多远?​

银隆董事、第二股东董明珠​

“2018年,珠海银隆产值必须破百亿!”这是董明珠之前的一个大胆预测。

二位创始人原董事长魏银仓、原总裁孙国华相继“退位”,也可以解读为“董大姐”的一次“越位反杀”。因为辞去银隆董事长后的魏银仓,目前可能仍是银隆第一大股东。持股25.99%第一大股东的“银隆投资”,系魏银仓100%控股的企业,据此前资料,他有94%股权已进行了质押。

珠海银隆4月突然换帅后,公开的“退位”理由是健康原因,魏银仓曾在受访时称,“今年已三次住院。”如今,珠海银隆大股东、原高管侵占超10亿公款被曝出,双方都声称互告,也可从侧面解读半年前原董事长魏银仓究竟是自愿“下课”,还是被迫退位?

魏银仓(左)与董明珠​

银隆创始人魏银仓,生于1959年,今年59岁,小董明珠5岁。魏银仓祖籍河北邯郸,出生于河北武安市贺进镇东边北侧一个叫“桃源沟”的小村庄,村庄人喊他“魏六子”。

魏银仓的起步及人生第一桶金赚取,目前是个谜,说法不一。他的发家经历,大致始于1997年,主要从事汽车维修、铁矿和高速公路等相关业务。武安,是河北一个重化工业资源型城市,尤其是铁矿的品质非常好,上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这里好多老板靠搞矿致富,汽车运输需求也特别大。如此来分析,魏银仓的发家,离不开与铁矿和运输这两项业务。 

不过,网易财经曾披露另一个版本,说魏银仓旗下的“邯郸邯武公路发展有限公司”,早年曾牵涉一起国企老总贪腐案。另外,报道中还有一起未获证实的传言,说他“卖掉修理厂和其他厂房后,移民美国,导致数千名员工一夜之间失业。” 

2014年10月,武安当地主政者接受“央广网”财经采访时说:“我们有一个老板叫魏银仓,过去在美国,入了美国籍,通过我们动员放弃了美国的绿卡,回到我们家乡来,然后买断了美国的奥钛公司的技术,成了一个大的股东。”通过这一信息可以理解,魏银仓曾一度移民美国,据说后来因当地政府动员,他才回来二次创业。

魏银仓(左2)陪同来宾体验新能源客车

 除了邯郸老家外,珠海是魏银仓另一个主要投资地。最初,他是以房地产商面目出现的,2004年12月之后几个月间,魏银仓曾在珠海开发了3个“山海一品”地产项目。 

珠海银隆新能源产业园是2008年正式动工,于2009年12月30日,银隆新能源正式成立,企业最初属于外商合资性质,二家出资方分别是“广东银通”(占股51%)、“珠海恒古”(占股49%);广东银通成立于2004年9月,而珠海恒古系2005年4月成立的,均属港资,且公司实控人均是魏银仓。

再说银隆“看家”技术——“钛酸锂”,其来源于奥钛。总部位于美国内华达洲的“奥钛纳米技术公司”(Altair Nano),曾是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现已退市。 

2010年,魏银仓战略控股奥钛的前后几年里,这一家公司业绩一直不佳。事实上,奥钛的技术并非自主创新,而是来自全球最大矿业公司“必和必拓”。在美国,就动力电池而言,钛酸锂的技术优势虽被认同,可业内更看重的是磷酸铁锂、三元锂电池,毕竟追求更长续航是主流,故而后两者运用较广。

耗资5750万美元收购奥钛(持股53.3%)后,也就意味着魏银仓和他旗下的银隆掌握了奥钛所拥有的钛酸锂材料的生产技术。而这期间,珠海银隆在美国的资本市场曾一度遭遇波折。因财务报告出现重大缺陷,奥钛被美国投资者集体诉讼,2016年该案终结,美国奥钛一共赔偿了500万美元。

珠海银隆创始人、原董事长魏银仓(左1)

2012年至2013年间,银隆新能源先后收购了珠海广通汽车、石家庄中博汽车等制造企业,开始从生产锂电池材料扩充到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即人们所关心的“造车梦”。其后,魏银仓也在自己的家乡武安,开设了银隆产业基地。

傍上“董大姐”,让珠海银隆成了一家“网红企业”,名声大噪,连创始人魏银仓的知名度也跟着“水涨船高”,成了一个金光闪闪“新能源新贵”。2017年春天,魏银仓曾放出豪言:“银隆的估值应该在8万亿、80万亿”。 吹得呼溜呼溜的,事实果真如此吗?  

2014年,银隆“铛铛车”在天安门那会儿,银隆纯电动客车销量仅有111辆。而整个2017年,银隆的珠海广通生产基地又是如何呢?资料显示,行业巨无霸宇通客车的新能源客车销量是24722辆,这也是国内唯一一家产量过万的企业。产量居二、三名的,分别是比亚迪和中通,产量分别8688、8180辆。

珠海银隆的去年产量为6321辆,与中车时代、北汽福田、厦门金旅、上海申龙同列“第三梯队”。这里多说一句,珠海银隆还是于2017年首次冲入前十强,此前它一直排在十名之外。另外,中国新能源客车行业之所以在2017年产量突破10万辆,与新能源补贴政策的调整也有很大的关系。

近3年来,珠海银隆之所以能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与“网红”企业家董明珠不无关系,沾了“董大姐”的光!

日前,贾跃亭披露与恒大争锋的细节,FF再次在香港提出仲裁申请,指恒大健康违约并要求解除其对FF的资产抵押权。而恒大方面则指责贾跃亭完全是在混淆概念,双方闹翻后将以何种形式收场,目前仍是个未知数。从某种角度而言,许家印与董明珠这二位知名企业家在“造车”命运上有几分诡异的相似之处,甚至还可能面临被大股东、创始人魏银仓起诉的风险。

格力不肯“造车”,真爱“造车梦”的“董大姐”自掏腰包,还拉上大佬万达王健林、京东刘强东一道来“输血”,多达30亿元。曾记得,2016年决定投资时,“王首富”还大方地说“不大不大不大,5个亿不大”,呵呵!多乎哉,不多也。

对于董明珠来说,越是遇上波折、磕磕绊绊,越不能言败;即便前面有万丈深渊,也须勇往直前,否则她就不是“强者董明珠”!可更关键的问题是:告别创始人魏银仓,与创始人及原经营团队决裂,银隆造车梦能走多远?

银隆纯电动仿古铛铛车驶入桂林

一、铺设战线过长,“董大姐”HOLD得住吗?

数据显示,2018年1-6月,国内纯电动客车市场累计生产31594辆,同比增长282%,银隆新能源,以客车产量2292辆的成绩晋级行业第三,同比增长60%。从去年首次进入前十,一跃进入前三,如此飞速增长的背后,是否与其二年多以来大跃进战略卡位的策略有关?

董明珠入股银隆之后,马上就面临着新能源政策收紧。目前,银隆已在全国拥有至少11个产业园区布局,如此大规模“跑马圈地”建设,总投资至少在800亿元之上。资产的增加带来的必定是总负债的增多,年初供应商“珠海思齐”堵门要债,只是这一问题的表象而已。  

二、银隆缺少文化?  

董明珠之前曾表示,银隆缺乏企业文化和工匠精神,必须被彻底颠覆,她还“一针见血”地指出:“银隆过去靠银行融资生存,作为一家制造业企业,它应该靠市场来解决问题。”  

董明珠说的对不对?对的,而且是绝对的对!整个新能源汽车都面临着这一问题,不靠融资“输血”,不靠市场“施补”,能在市场活下去吗?

对于银隆技术,董明珠一直是信心满满,她说:“银隆是埋在沙里面的金子。”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过去,创始人魏银仓对自己的“银隆钛”也一直是底气十足。他曾把动力电池的需求定义为“五角星理论”(长寿命、耐高温、高可靠性、功率能量密度兼顾、多功能),并称“银隆钛”在五星中占了4星。

2017年6月,董明珠曾以投资者身份,与时任银隆董事长魏银仓一起出席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与“董大姐”超强气场相比,创始人魏银仓则显得无棱无角。当主持人陈伟鸿问魏银仓:“要把此前的走路变成跑步甚至冲刺,能胜任吗?”魏银仓的回答是:“尽力而为。”可台上“董大姐”闻言马上一“怼”:“什么叫尽力而为?作为公司的一把手,必须。除非你不在其位,在其位,谋其政,必须用极致的眼光要求你的队伍。这没有什么尽力而为的事情!”

环顾全球知名企业,企业文化始终忠实于企业早期定位,并在快速成长过程中,成为企业获得创造力、做长做久的动力。有数据显示,80%的企业文化是来源于创始人。

从《对话》场景来看,作为二股东的董明珠与创始人,在一些认知上已有一些隔阂,如今又闹出“10亿被侵占”丑闻,这种非趋同性的认知基础,能构建起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吗?

三、梳理股权架构,是“董大姐”造车梦一个必须逾越的坎。

从银隆股权结构来看,当下属于合伙型家族企业性质,而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基石,它将决定由谁来控制企业,由谁来保证企业战略定位及执行推进,也决定由谁来推动企业文化、理念、价值观的建构与落实。假如这一点做不好、找不到位,“董大姐”的造车之路难免会磕磕碰碰,绝非坦途。 

这里顺带提及一下银隆新能源“声明”中指到的另一个人——前法定代表人、前总裁孙国华。孙国华是银隆资深“老臣”,自2001年起,就追随魏银仓,成为企业“二把手”。 

当初,董明珠入股后,银隆管理层曾出现了二大派系,即“原银隆系”和“格力系”,且一度“平分秋色”,一边均是4位。经过了4月份一系列重大人事变动之后,目前说“格力系”全面接管银隆,虽过于偏颇却也是事实。随着二位创始人魏银仓、孙国华“退位”,董明珠力图改造银隆,也可以说是一个趋势。 

经过管理层“换血”后,董明珠即便在经营层上拥有较高地位和话语权,可在股权架构上仍未占优,而要从一个“投资者”转变为银隆的实控人,尚须有进一步的改变,满足公司控制权的诉求。这一次指控大股东、原高管层侵占巨款,到底出于何种意图,颇让人寻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再好的企业也经不起内耗;只有修剪好股权树干上那些没用的枝丫,大树来能兴盛起来,重新焕发生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董明珠

  • 董明珠之后,格力接不住自己
  • 董明珠去年薪酬1437万元,分红还能再拿两个亿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与创始人及原经营团队决裂,董明珠造车梦能走多远?

告别创始人魏银仓,与创始人及原经营团队决裂,银隆造车梦能走多远?

11月13日上午,银隆新能源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声明称,该公司新一任董事、监事会及公司管理层在履职过程中,发现原董事长魏银仓、原总裁孙国华涉嫌通过不法手段,侵占公司利益金额超过10亿。银隆新能源称,目前,该公司已向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珠海市公安局经侦支队进行报案,相关机构已正式受理。

午间,腾讯新闻《一线》报道称,魏银仓向腾讯《一线》独家回应,“已经起诉她(董明珠)了”。当被追问具体起诉董明珠的原因与目前进展时,魏银仓对腾讯《一线》称,律师已在走法律程序,“我们也会在近期向社会有个交代澄清事实”。  

银隆自曝“家丑”,董明珠造车梦再被绊脚​

银隆新能源《声明》截图​

11月13日,银隆新能源在其官方媒体声明,“近日,网络上流传一份《致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各股东的函》。现声明,该函件确为我司向股东发布。”声明称,公司新一任董事会、监事会及公司管理层在履职过程中,发现原董事长魏银仓、原总裁孙国华涉嫌通过不法手段,侵占公司利益金额超过10亿。目前,公司已向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珠海市公安局经侦支队进行报案,相关机构已正式受理。

该声明还附上一份11月7日发布的《致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各股东的函》。该“函件”不仅提及超10亿元被侵占的具体事项,同时还披露一起重要人事变动:2018年3月25日,珠海银隆新能源召开临时董事会,选举卢春泉担任新的董事长,聘请赖信华为公司总裁;而孙国华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今年4月,公司监事会亦发生新的变动。

《致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各股东的函》截图

 从“天眼查”最新资料数据上看,卢春泉系银隆新能源股份董事长,董明珠与原董事长魏银仓、原总裁孙国华,均是公司董事,监事会主席是姚克杰,另外还有一位监事张伟,一位职工监事胡兆伟。

而从股东信息上看,珠海市银隆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出资比例25.99%,为大股东,排名第二的是董明珠,其出资比例为17.46%,认缴出资金额为19267.2001万元。

从工商登记变更记录上看,2017年7月,珠海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1月27日,孙国华替代魏银仓出任公司法定代表人。2018年4月4日,法定代表人再次变更,由孙国华变更为卢春泉。可“天眼查”还有一条记录,即4月19日,公司法定代表人又由卢春泉变更为赖信华。短短半个月内,法定代表人二次变更,其背后究竟出于什么原因,尚不清楚。

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通车,因担纲央视直播车,第一辆驶上港珠澳大桥的大巴就是一身靓丽“中国红”的银隆新能源双层巴士。

据了解,该大巴采用的是具有高安全性能的银隆钛酸锂电池,而钛酸锂被行业专家称为“零应变材料”。目前,银隆新能源汽车已于北京、广州、哈尔滨、成都等全国90多个城市运营;其中,2014年,银隆“铛铛车”成了第22届北京APEC会议官方指定用车,2016年,银隆双层巴士成第二届中美低碳峰会指定用车;2017年,银隆海豚公交车投入北京长安街1路运营。     

银隆新能源双层巴士首登港珠澳大桥,让外界对董明珠“造车梦”多了几许憧憬与期待;对于董大姐来说,这是一份荣誉,也一定程度上是对她“造车梦”的几分肯定。 

如今,银隆新能源自曝“家丑”,也说明董明珠与银隆原管理层存在交恶关系,彼此提起民事诉讼,无疑让“造车梦”前景蒙尘。原董事长魏银仓、原总裁孙国华,均系银隆创始人。

行驶在长安街上的银隆海豚公交车​

近日,董明珠“造车梦”喜讯连连,除在港珠澳大桥精彩亮相外,11月2日,由银隆新能源投资的“兰州广通新能源汽车”首批纯电动车正式投产。位于珠海的银隆新能源,因格力电器意欲收购而出名,可收购失败后,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个人入股,目前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  

目前国内新能源客车,多使用磷酸铁锂电池,而珠海银隆所生产的是钛酸锂电池,因其电池成本相对较高、续航里程短,屡遭市场诟病。据《财新网》等报道,珠海银隆此前多地生产基地陷入停工、欠薪泥沼,2017年负债总额高达237.66亿元;也可以说,董明珠造车之路颇为坎坷,甚至是屡遭波折。

今年1月,供应商“珠海思齐”员工围堵珠海银隆门口要债,此后,银隆拖欠近10亿贷款的传言不胫而走,且不断发酵;5月,银隆在河北邯郸、四川成都的园区又相继被曝多条生产线停工、大批员工出走的负面消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转到7月,南京银隆产业园因与业主纠纷未了,一度被江苏法院查封,接踵而至的是是非非,让银隆陷入被质疑的漩涡之中。

今年6月28日,连续几年跻身动力电池行业前三的深圳“沃特玛”,深陷资金危局,公司通知称自7月1日起,全体职工放假6个月,放假期间工资按规定支付、五险一金按规定购买(注:后来“沃特玛”回应称,“全员放假”仅涉深圳总部)。而受沃特玛债务影响,其母公司陕西“坚瑞沃能”的业绩也持续下跌,今年4月坚瑞沃能整体债务已达221亿元。

 珠海银隆电池生产线

沃特玛,是与新能源电池巨头比亚迪、宁德时代比肩的企业,其面临即将崩塌的局面,成因很多,比如目前动力电池行业正处于大洗牌阶段,也与其近年来错判市场环境,采用扩张激进的战略有关。有人担忧,沃特玛出现的一些情况,与珠海银隆有几分相似之处,银隆会不会步沃特玛之后尘呢?

在数月前格力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期间,针对银隆南京项目因工程欠款,一度被法院查封;董明珠也回应称“我相信,这件事不影响银隆的发展。银隆不会收缩投资,我对(银隆的)前景充满信心,因为首先它的蓄能技术就在那里。”

另外,董明珠亦就南京银隆事件作出一些澄清:“企业与企业之间肯定有这样那样不认可的地方,比如质量问题,这很正常的。但在处理过程中,在互相讨论、争论过程中,(南京)高院出了这个事,让我们没想到,当然它自己也很快撤回。”

告别创始人魏银仓,银隆造车梦能走多远?​

银隆董事、第二股东董明珠​

“2018年,珠海银隆产值必须破百亿!”这是董明珠之前的一个大胆预测。

二位创始人原董事长魏银仓、原总裁孙国华相继“退位”,也可以解读为“董大姐”的一次“越位反杀”。因为辞去银隆董事长后的魏银仓,目前可能仍是银隆第一大股东。持股25.99%第一大股东的“银隆投资”,系魏银仓100%控股的企业,据此前资料,他有94%股权已进行了质押。

珠海银隆4月突然换帅后,公开的“退位”理由是健康原因,魏银仓曾在受访时称,“今年已三次住院。”如今,珠海银隆大股东、原高管侵占超10亿公款被曝出,双方都声称互告,也可从侧面解读半年前原董事长魏银仓究竟是自愿“下课”,还是被迫退位?

魏银仓(左)与董明珠​

银隆创始人魏银仓,生于1959年,今年59岁,小董明珠5岁。魏银仓祖籍河北邯郸,出生于河北武安市贺进镇东边北侧一个叫“桃源沟”的小村庄,村庄人喊他“魏六子”。

魏银仓的起步及人生第一桶金赚取,目前是个谜,说法不一。他的发家经历,大致始于1997年,主要从事汽车维修、铁矿和高速公路等相关业务。武安,是河北一个重化工业资源型城市,尤其是铁矿的品质非常好,上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这里好多老板靠搞矿致富,汽车运输需求也特别大。如此来分析,魏银仓的发家,离不开与铁矿和运输这两项业务。 

不过,网易财经曾披露另一个版本,说魏银仓旗下的“邯郸邯武公路发展有限公司”,早年曾牵涉一起国企老总贪腐案。另外,报道中还有一起未获证实的传言,说他“卖掉修理厂和其他厂房后,移民美国,导致数千名员工一夜之间失业。” 

2014年10月,武安当地主政者接受“央广网”财经采访时说:“我们有一个老板叫魏银仓,过去在美国,入了美国籍,通过我们动员放弃了美国的绿卡,回到我们家乡来,然后买断了美国的奥钛公司的技术,成了一个大的股东。”通过这一信息可以理解,魏银仓曾一度移民美国,据说后来因当地政府动员,他才回来二次创业。

魏银仓(左2)陪同来宾体验新能源客车

 除了邯郸老家外,珠海是魏银仓另一个主要投资地。最初,他是以房地产商面目出现的,2004年12月之后几个月间,魏银仓曾在珠海开发了3个“山海一品”地产项目。 

珠海银隆新能源产业园是2008年正式动工,于2009年12月30日,银隆新能源正式成立,企业最初属于外商合资性质,二家出资方分别是“广东银通”(占股51%)、“珠海恒古”(占股49%);广东银通成立于2004年9月,而珠海恒古系2005年4月成立的,均属港资,且公司实控人均是魏银仓。

再说银隆“看家”技术——“钛酸锂”,其来源于奥钛。总部位于美国内华达洲的“奥钛纳米技术公司”(Altair Nano),曾是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现已退市。 

2010年,魏银仓战略控股奥钛的前后几年里,这一家公司业绩一直不佳。事实上,奥钛的技术并非自主创新,而是来自全球最大矿业公司“必和必拓”。在美国,就动力电池而言,钛酸锂的技术优势虽被认同,可业内更看重的是磷酸铁锂、三元锂电池,毕竟追求更长续航是主流,故而后两者运用较广。

耗资5750万美元收购奥钛(持股53.3%)后,也就意味着魏银仓和他旗下的银隆掌握了奥钛所拥有的钛酸锂材料的生产技术。而这期间,珠海银隆在美国的资本市场曾一度遭遇波折。因财务报告出现重大缺陷,奥钛被美国投资者集体诉讼,2016年该案终结,美国奥钛一共赔偿了500万美元。

珠海银隆创始人、原董事长魏银仓(左1)

2012年至2013年间,银隆新能源先后收购了珠海广通汽车、石家庄中博汽车等制造企业,开始从生产锂电池材料扩充到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即人们所关心的“造车梦”。其后,魏银仓也在自己的家乡武安,开设了银隆产业基地。

傍上“董大姐”,让珠海银隆成了一家“网红企业”,名声大噪,连创始人魏银仓的知名度也跟着“水涨船高”,成了一个金光闪闪“新能源新贵”。2017年春天,魏银仓曾放出豪言:“银隆的估值应该在8万亿、80万亿”。 吹得呼溜呼溜的,事实果真如此吗?  

2014年,银隆“铛铛车”在天安门那会儿,银隆纯电动客车销量仅有111辆。而整个2017年,银隆的珠海广通生产基地又是如何呢?资料显示,行业巨无霸宇通客车的新能源客车销量是24722辆,这也是国内唯一一家产量过万的企业。产量居二、三名的,分别是比亚迪和中通,产量分别8688、8180辆。

珠海银隆的去年产量为6321辆,与中车时代、北汽福田、厦门金旅、上海申龙同列“第三梯队”。这里多说一句,珠海银隆还是于2017年首次冲入前十强,此前它一直排在十名之外。另外,中国新能源客车行业之所以在2017年产量突破10万辆,与新能源补贴政策的调整也有很大的关系。

近3年来,珠海银隆之所以能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与“网红”企业家董明珠不无关系,沾了“董大姐”的光!

日前,贾跃亭披露与恒大争锋的细节,FF再次在香港提出仲裁申请,指恒大健康违约并要求解除其对FF的资产抵押权。而恒大方面则指责贾跃亭完全是在混淆概念,双方闹翻后将以何种形式收场,目前仍是个未知数。从某种角度而言,许家印与董明珠这二位知名企业家在“造车”命运上有几分诡异的相似之处,甚至还可能面临被大股东、创始人魏银仓起诉的风险。

格力不肯“造车”,真爱“造车梦”的“董大姐”自掏腰包,还拉上大佬万达王健林、京东刘强东一道来“输血”,多达30亿元。曾记得,2016年决定投资时,“王首富”还大方地说“不大不大不大,5个亿不大”,呵呵!多乎哉,不多也。

对于董明珠来说,越是遇上波折、磕磕绊绊,越不能言败;即便前面有万丈深渊,也须勇往直前,否则她就不是“强者董明珠”!可更关键的问题是:告别创始人魏银仓,与创始人及原经营团队决裂,银隆造车梦能走多远?

银隆纯电动仿古铛铛车驶入桂林

一、铺设战线过长,“董大姐”HOLD得住吗?

数据显示,2018年1-6月,国内纯电动客车市场累计生产31594辆,同比增长282%,银隆新能源,以客车产量2292辆的成绩晋级行业第三,同比增长60%。从去年首次进入前十,一跃进入前三,如此飞速增长的背后,是否与其二年多以来大跃进战略卡位的策略有关?

董明珠入股银隆之后,马上就面临着新能源政策收紧。目前,银隆已在全国拥有至少11个产业园区布局,如此大规模“跑马圈地”建设,总投资至少在800亿元之上。资产的增加带来的必定是总负债的增多,年初供应商“珠海思齐”堵门要债,只是这一问题的表象而已。  

二、银隆缺少文化?  

董明珠之前曾表示,银隆缺乏企业文化和工匠精神,必须被彻底颠覆,她还“一针见血”地指出:“银隆过去靠银行融资生存,作为一家制造业企业,它应该靠市场来解决问题。”  

董明珠说的对不对?对的,而且是绝对的对!整个新能源汽车都面临着这一问题,不靠融资“输血”,不靠市场“施补”,能在市场活下去吗?

对于银隆技术,董明珠一直是信心满满,她说:“银隆是埋在沙里面的金子。”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过去,创始人魏银仓对自己的“银隆钛”也一直是底气十足。他曾把动力电池的需求定义为“五角星理论”(长寿命、耐高温、高可靠性、功率能量密度兼顾、多功能),并称“银隆钛”在五星中占了4星。

2017年6月,董明珠曾以投资者身份,与时任银隆董事长魏银仓一起出席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与“董大姐”超强气场相比,创始人魏银仓则显得无棱无角。当主持人陈伟鸿问魏银仓:“要把此前的走路变成跑步甚至冲刺,能胜任吗?”魏银仓的回答是:“尽力而为。”可台上“董大姐”闻言马上一“怼”:“什么叫尽力而为?作为公司的一把手,必须。除非你不在其位,在其位,谋其政,必须用极致的眼光要求你的队伍。这没有什么尽力而为的事情!”

环顾全球知名企业,企业文化始终忠实于企业早期定位,并在快速成长过程中,成为企业获得创造力、做长做久的动力。有数据显示,80%的企业文化是来源于创始人。

从《对话》场景来看,作为二股东的董明珠与创始人,在一些认知上已有一些隔阂,如今又闹出“10亿被侵占”丑闻,这种非趋同性的认知基础,能构建起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吗?

三、梳理股权架构,是“董大姐”造车梦一个必须逾越的坎。

从银隆股权结构来看,当下属于合伙型家族企业性质,而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基石,它将决定由谁来控制企业,由谁来保证企业战略定位及执行推进,也决定由谁来推动企业文化、理念、价值观的建构与落实。假如这一点做不好、找不到位,“董大姐”的造车之路难免会磕磕碰碰,绝非坦途。 

这里顺带提及一下银隆新能源“声明”中指到的另一个人——前法定代表人、前总裁孙国华。孙国华是银隆资深“老臣”,自2001年起,就追随魏银仓,成为企业“二把手”。 

当初,董明珠入股后,银隆管理层曾出现了二大派系,即“原银隆系”和“格力系”,且一度“平分秋色”,一边均是4位。经过了4月份一系列重大人事变动之后,目前说“格力系”全面接管银隆,虽过于偏颇却也是事实。随着二位创始人魏银仓、孙国华“退位”,董明珠力图改造银隆,也可以说是一个趋势。 

经过管理层“换血”后,董明珠即便在经营层上拥有较高地位和话语权,可在股权架构上仍未占优,而要从一个“投资者”转变为银隆的实控人,尚须有进一步的改变,满足公司控制权的诉求。这一次指控大股东、原高管层侵占巨款,到底出于何种意图,颇让人寻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再好的企业也经不起内耗;只有修剪好股权树干上那些没用的枝丫,大树来能兴盛起来,重新焕发生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